农村中学现在每年都有寄宿生补助,1250元每年,每次申请的人都不是最困难的学生,越穷的越怕别人知道,怕别的同学瞧不起自己。
家庭不算困难的或者富裕的申请,一方面不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家不穷。另一方面,可以出风头,让同学、家长看自己挺有本事的。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新泰增加了申请的难度,近两年没有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
你说的问题很现实,也确实存在。你说是什么心态?从人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不管这个人富有还是贫穷,每个月心里都臧着一个要字和一个贪字,就是每个人能否要得到和贪的到而言。记得我读初中的那阵子,学杂费才六元,那时也有贫困补学金。跟你说的一样,真的贫穷的人没有,家庭条件好的反倒有。我想这不能绝对说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往往一些人或学校个别领导利用手中职权拉关系,拍马屁,走亲情。而真正贫穷需要补助的学生反而拿不到补学金。
网友一:
大学里助学金资格评审过程,相对不够严谨,存在很多漏洞。真正到达贫困生手中的,可以说并不多。学校里拿着助学金吃喝玩乐的大有人在,有些甚至是富二代,这么说呢,用对方的话来说不拿白不拿。
大学里里关于助学金印象不深。我说一件高中时候的事情吧:高中那会学校对贫困生有补助,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钱,可以减轻家里一些负担。
但是有个班的学生申请补助特别积极,个别人家里开着名车,男生申请了拿来追女朋友,而有一个妹子是单亲家庭,父亲因病去世,妈妈一个人做零活养一大家子人,连学费都交不起了,但是她没有申请到,因为名额已经被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占了。我亲眼看见她哭的那么伤心,但是她无力去改变这些。再说一句,她成绩很好,学习很刻苦。
我只是希望这个世界多一些公平,对弱势群体多一些关心。我上学时候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我看到有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心甘情愿。希望他们都能努力去改变不那么美好的现状。心若向阳,哪里都是阳光。
网友二:
讲一个我的亲身经历。舍友是院学生会的副主席,和学院老师关系很好,这学期开始的时候评助学金,那位老师给了他三个名额,(据说还给了其他人名额)两个四千的,一个三千的。分给我们宿舍三个人,替这位老师申请,等钱发了之后再取出现金给他。不过没给我们一点好处费。光我舍友一年就给这位老师弄一万一,据说这位老师已经这样弄了六年,有十几万了。
说完学校的再说我们班,我们大一的助学金要上交30%当做班费,大二也是30%,大三我申请评上了,结果要上交60%,大四直接全部上交。收上来的班费,不是去旅游,就是去吃饭。地点都是那一两个人决定,也不和班里的同学商量。
网友三:
贫困补助,就我这里来说,是班里面班干还有宿舍长组成小组去评选的。讲道理,如果你真的是贫困或特殊情况是会得到的,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固定名额。除了这些剩下的名额就复杂了,毕竟钱也不少,很多人都会申请吧,这就取决你的故事和你的证明材料能不能通过了,当然了你和班干的关系或者你是班干也会增加几率。
校风好点的学校都会有一点保证的吧,如果你班上家庭收入低的学生多肯定争议就会多一点,不合理的现象也会越多,我还听说朋友的班级是分开来,一人得一年。
我觉得这个不能怪学生和家长。除了少数富豪,谁敢说谁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比别人好。再说,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情况和当地情况各异,谁也无法比较自己该不该得补助。记得我家小孩上高中时,因为我家是从农村搬到城区的,如果在农村,我家应该算中等收入,但在城里,我家就算贫困户,老师主动找我孩子问要不要申请补助。而我弟弟家庭收入远不如我家,但他小孩在农村学校读书,比他家穷的还很多,所以困补就申请不了。所以说,申请归申请,给不给批不批是学校的事,只要不弄虚作假,照实申报,都无可厚非。
一些农村学生只要助学金,不要助学贷款。说是助学贷款要还,助学金不用还。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是靠父母劳动供养。领助学金的基本都是多生子女,他们都能领,别人有啥不能领的?凭什么独生子女父母供孩子还要自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