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病害严重,主要会因什么原因所导致?

重茬太厉害。


我觉得一个是土质的关系,一个是跟现在的天气也有关系,还有种子的关系


天气问题和季节问题


山药病害;发生;防治

山药(Dioscoreaopposita)为薯蓣科植物,别名诸萸、署预、署蓏、署药、山薯、山芋、玉延、修脆、薯药、怀山药、淮山药、扇子薯、佛掌薯、白山药、淮山、大薯、儿草等。其具有滋补健身、延缓衰老、收涩固肠止泻、防治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益智健脑、补虚降血糖、益气补脐、止咳定喘、抗皮肤衰老、软怪散结、加快骨质形成、填精固肾涩精止遗、防癌抗癌等作用。唐河县2000年前种植面积在2000hm2左右,此后由于山药病害的发生,其产量和质量受到极大影响,种植面积下降60%以上,因此,山药病害防治迫在眉睫。

1山药病害种类

炭疽病(Gloeosporiumpestis)

(1)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浅,潮湿时轮生粉红色胶粘质小点,渍状病斑,略下陷,潮湿时同样产生粉红色胶体物,导致枯茎。

1/6页

(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体及子座组织随病残体在土壤及芦头上越冬。适温25,30?,10?即可萌发。靠病土、病肥、感病种传播,大田靠雨水再侵染。在多雨、高温、多雾、灌后遇雨、连作、排水不良、背阴、生长不良田发病重。

褐斑病(Cykindrosporiumdioscoreae)

(1)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初期叶面呈绿斑,背面病斑多角形,淡黄色,无明显边缘,直径3,6mm。斑内生多数白色至黄色小点,初在表皮下,后表皮破裂成白色粉末状。后期扩大变褐色,有暗褐色边缘。叶片上黄枯,有时病斑形成穿孔。

(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7—8月多雨、高温、缺肥、管理粗放、生长衰弱、偏氮田易发病。

斑点病(Phyllostictadiocoreae)

(1)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病斑圆形或多角形,褐色,有明显边缘,内生小黑点。

(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分生苞子器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生长衰弱、多雨高温、潮湿田有利发病。

灰斑病(Ccercosporadioscoreae)

(1)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初产生淡黄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椭圆形,无明显边缘大斑。叶背面紫灰色霉层。

(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菌丝体在残体上越冬,高温多雨易发病。

黑粉病(Urocystisdioscoreae)

(1)症状。发病部位在叶脉或叶柄上,初叶脉或叶柄皮层下生出

2/6页

灰褐色疣形斑,被组织所包围,可引起畸形,后表皮破裂,露出黑色粉末。

(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孢子团在土壤中越冬。墒情不足,整地粗放田易发病。

白锈病(Albugoipomoeaepanduranoe)

(1)症状。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可危害叶柄。叶片上初现淡黄色斑点,叶背面相应生白色粉状疱疹,破裂后散出白色粘滑有光泽粉状物,重时叶片畸形枯黄,叶柄肿大。

(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卵孢子在土面病残组织上越冬。春秋长期低温多雨发病重。

茎腐病(Rhizoctoniasolani)

(1)症状。主要危害块茎,发病初地上茎部地表处出现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物,发病后期斑点逐渐扩大成深褐色长圆形病斑,病部有凹陷,严重时地下茎干缩,并有淡褐色丝状霉点出现。

(2)发病环境及条件。重茬及施入未腐熟带菌有机肥、高湿多雨、田内积水、土质粘重、通透性差的田块易发病。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病组织上越冬,存活期长达3年。

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arenaria)

(1)症状。受害块茎表面呈暗褐色,无光泽,大多数形成畸形,在线虫侵入点附近起肿胀,并出现很多直径2,7mm的虫根结,严重时虫根结愈合一处,根系产生米粒大小根结,剖开病部能见到乳白色线虫。发病后山药长势变弱、叶片变小直到发黄脱落。

(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卵及雌虫在土壤中、种薯上及残留根结

3/6页

内越冬,地温14?以上孵化开始侵染危害,地温25?以上土壤湿度40%、重茬、沙质田发病重。

山药根腐线虫病(Pratylenchuspenetrans)

(1)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病初危害种薯幼根幼茎,后期危害山药块茎。根系受害表面出现水渍状暗黄色伤口,后变黑褐色缢缩点。块茎受害,先出现浅黄色点状物,后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内部则为黑褐色海绵状物。

(2)发病环境及条件。以卵及雌虫在土壤中及薯上越冬,13?以上卵孵化,重茬、土壤粘重田发生严重。

2综合防治措施

(1)收获后及时收集病残体及落叶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病源[1]。芦头在栽种前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800倍液及1?1?120波尔多液浸渍5min消毒。

(2)轮作倒茬。注意选地和遇雨及时排水降湿,科学施肥,增磷补钾,多施有机微生物肥[2]。

(3)发现病叶立即摘除后,炭疽病用1?1?120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80%碳斑轮克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50%退菌特、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叶面及茎部喷洒,7d喷1次,连喷2,3次。褐斑病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叶面喷洒。斑点病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250g/hm2,对水750k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大佳好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叶面喷洒。

4/6页

灰斑病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叶面喷洒。

(4)有黑粉病发病史的田块严禁施用混有病孢子而未经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栽前芦头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种浸5min后晾干栽种[3]。

(5)白锈病发生田块注意早春及秋末及时中耕松土,撒施草木灰,提高地温。发病初用1?1?12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6%卡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4]。

(6)茎腐病发生田早春地表用2,3?Be石硫合剂消毒。进行种薯处理,种植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薯种30min,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及绿亨一号、二号375g/hm2,对水1500kg/hm2灌根,15d施用1次,连灌2,3次。有发病史的田块在整地播前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kg/hm2,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7)对线虫病防治要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病区调种。选择无病健壮种薯。栽前用3份开水,1份凉水,调成52,54?温水,将种薯放入浸种,上下搅动2次,浸种10min,或用40%甲基异柳磷500,800倍液浸种48h。播前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kg/hm2,或5%克线磷颗粒剂150kg/hm2,或10%灭线磷颗粒剂90kg/hm2,或5%敌线灵乳油kg/hm2,进行混土消毒,使药剂均匀分布在30cm以内土层中。


山药发生病害种类很多,通常我们归为几个类型!

1、红斑病

山药红斑病是由线虫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山药根状块茎。染病的块茎小,重量轻。发病时,山药块茎上会形成不规则稍凹陷的病斑。

2、炭疽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蔓。在叶片的叶脉上,初生褐色凹陷的小斑,后变为黑褐色,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枯死。

3、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出现在叶片两面,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小因寄主不同而异,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层。

4、叶斑病

山药叶斑病常发生的是煤斑病,煤斑病是在叶面初生赤褐色小斑,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无明显界限的病斑。

为什么没有防治方法呢?其实山药所有的病害无非就是土传病害、空气传播病害、水源传播病害,这几点做好严格防护种植山药就简单多了!

一般土传病害我们采取改良土壤的方法,增施有机肥配合生物菌肥,减少化肥用量采取少量多次施肥方法。空气传播采取药物喷施预防为主,在高温、高湿天气及时喷施杀菌类药物或者喷施生物制剂有效的避免细菌真菌大量滋生!水源方面是最不好控制的因素,应该结合植物生长在浇水的同时添加一定的有机物质和活性菌物质,使植物自身抗性增加,做到合理预防!

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追加!


山药主要病虫害及发生概况,提出在调运山药种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农户间在借用或购买山药种时应引起重视,不从病区引种,不用带病的山药种,选择健壮无病的山药作为繁殖材料,杜绝人为传播。轮作换茬可有效地减轻或避免病害发生。种植山药3年以后,必须进行轮作。轮作作物以禾本科作物为好。将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烧毁或深埋,并铲除田中的杂草,如苋菜等,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保证山药生长过程中良好的水肥供应,使其生长健壮。在山药播种时同时种植一些易感根结线虫的绿叶速生蔬菜,如小白菜、香菜、生菜、菠菜等,生长期1个月左右即可收获,此时根部布满根结,但对产量影响不大。收获时连根拔起,地上部可食用,将根部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可减少土壤内的线虫量,是一种可行的防治方法。......


【山药主要病害防治】目前山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区域气候特征、地质特点、生长习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产地特征,其中以河南博爱、武陟、温县所产的“怀山药”最为出名。下面为大家介绍山药主要病害防治。

山药炭疽病

危害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浅,潮湿时轮生粉红色胶粘质小点,渍状病斑,略下陷,潮湿时同样产生粉红色胶体物,导致枯茎。

发生规律

发病适温为25~30℃,靠病土、病肥、感病种传播,大田靠雨水再侵染。在多雨、高温、多雾、灌后遇雨、连作、排水不良、背阴、生长不良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采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松土排渍;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药剂防治:发现病叶立即摘除后,炭疽病用1∶1∶120波尔多液,或80%代森锌、50%福美双、50%退菌特、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叶面及茎部喷洒,7d喷1次,连喷2~3次。

山药褐斑病

危害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初期叶面呈绿斑,背面病斑多角形,淡黄色,无明显边缘,直径3~6mm。斑内生多数白色至黄色小点,初在表皮下,后表皮破裂成白色粉末状。后期扩大变褐色,有暗褐色边缘。叶片上黄枯,有时病斑形成穿孔。

发生规律

7~8月多雨、高温、缺肥、管理粗放、生长衰弱、偏氮田易发病。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地块种植。因地制宜设计垄(畦)向,注意密度不要过大,避免株行间郁蔽;做好肥水管理,防止植株早衰;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并深翻土壤。

药剂防治:病初期及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山药灰斑病

危害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初产生淡黄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椭圆形,无明显边缘大斑,叶背面紫灰色霉层。

发生规律

病菌需求高温高湿条件。高温季节,遇连续降雨或重露多雾,病害就会发生,并极易流行。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地势高燥地块或高厢深沟种植;重病地应与非寄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粪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控制田间湿度;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把病残全集中深埋或烧毁。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叶面喷洒。

山药白锈病

危害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可危害叶柄。叶片上初现淡黄色斑点,叶背面相应生白色粉状疱疹,破裂后散出白色粘滑有光泽粉状物,重时叶片畸形枯黄,叶柄肿大。

发生规律

白锈菌在0~25℃均发生,故此病多在纬度或海拔高的地区和低温年份发病菌重,如内蒙古、吉林、云南此病有上升趋势,在广东一带如遇冬春寒雨天气,本病为害有时也很严重。在这些地区如低温多雨,昼夜温差大露水重,连作或偏施氮肥,植株过密,通风好及地势低排水不良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与非十字花入蔬菜进行隔年轮作;蔬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减少菌源。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喷药液50~60升,隔10~15天1次,防治1至2次。

山药根茎腐病

危害症状

山药根茎腐病发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继而斑点扩大形成深褐色的长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严重时藤蔓的基部干缩,导致茎蔓枯死。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显的淡褐色丝状霉。块茎发病常在顶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若是根系发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发生规律

该病致病菌通过土壤、雨水和施用带病菌的肥料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干旱时发病轻,重茬地、田间积水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早烧毁;实行轮作,避免连作。

药剂防治:种植前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薯种30分钟,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15天施用1次,连续灌2~3次。

山药疫病

危害症状

山药疫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叶片感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生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不规则形,被害组织逐渐变褐干枯;叶柄感病时,病斑从叶柄向叶片和茎部同时扩展,病部逐渐变褐;茎蔓发病,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围茎近一周时,其上部茎(蔓)叶萎蔫枯死。

发生规律

该病致病菌可以随着雨水及气流传播,雨后湿度大,连阴天,温度在28度左右则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药剂防治:播种前每亩撒施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千克,或70%的甲霜灵锰锌2.5千克,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出苗或定植后,每10~15天喷洒一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不要喷洒和生长点)。

根结线虫病

危害症状

受害块茎表面呈暗褐色,无光泽,大多数形成畸形,在线虫侵入点附近起肿胀,并出现很多直径2~7mm的虫根结,严重时虫根结愈合一处,根系产生米粒大小根结,剖开病部能见到乳白色线虫。发病后山药长势变弱、叶片变小直到发黄脱落。

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是以卵及雌虫在土壤中、种薯上及残留根结内越冬,地温14℃以上孵化开始侵染危害,地温25℃以上土壤湿度40%、重茬、沙质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对线虫病防治要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病区调种。选择无病健壮种薯。栽前用3份开水,1份凉水,调成52~54℃温水,将种薯放入浸种,上下搅动2次,浸种10min。

药剂防治:播前也可以施用40%甲基异柳磷500~800倍液进行浸种,浸种48h。同时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地用22.5kg,或5%克线磷颗粒剂每亩地用150kg,或10%灭线磷颗粒剂每亩地用90kg,或5%敌线灵乳油每亩用112.5kg,进行混土消毒。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根据虫情,因地制宜,做到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幼虫结合治,田内田外选择治。1、土壤处理:结合播种前整地,用药剂处理土壤。

常用方法有:①将药剂拌成毒土均匀撒施或喷施于地面,然后浅锄或犁入土中②撒施颗粒剂③将药剂与肥料混合施入,即使用肥料农药的复合肥④沟施或穴施,应选用一些高效、低残留类杀虫剂。如苗酯类,灭幼叩水有机磷类。

2、毒饵诱杀:姜饵诱杀是防治蝼蛄和蟋蟀的理想方法之一。

3、喷粉:选用1.5%乐果粉剂,2.5%乙敌粉等。

4、喷雾:40%乐果乳油或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等喷洒在寄主植物上,对多种食叶金龟甲均有较好防治,希望帮到您!


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中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产品器官为官块茎。肉色洁白,味甘粉足,个大质坚,即是食用的佳蔬,又是常用的药材,是被人们公认的无公害蔬菜。发展山药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项目。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但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种植技术不规范,往往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首先是土壤污染指数问题,应该提高腐酸植的标准,生长发育会良好,解决土壤板结,可以增加产量,其二是应该结合中药种植就可以解决虫子问题,蒲公英,黄菊,艾草,大黄,套种就可以,每个植物都会通过阳光来释放不同的气体,其三是株距行距搭配问题,株距为15公分,行距加宽到35公分。


山药死棵,是重茬种植很容易出现的问题。那么,导致山药死棵的病害主要有哪几种,菜农又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防治呢?

据导致山药死棵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腐病及枯萎病三种,其中炭疽病主要发生在植株的叶片及茎蔓上,枯萎病及褐腐病主要发生根系及茎块上。这三种病都能通过水流传播。

炭疽病菌侵染叶片后,会形成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病斑中间灰白色至暗灰色,边缘呈深褐色,后期病部生有小黑点;茎部病斑中间灰白色,周围呈黑色,形状不规则,严重时病斑连成片至全株变黑枯死。菜农可用25%咪鲜胺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枯萎病在重茬种植的地块上发生严重,在新种植的地块发病较少。枯萎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茎基部出现梭形褐色斑块,并逐渐向四周扩展,导致茎基部表皮腐烂,上部叶片黄化脱落,藤蔓枯死,病茎内部变褐;块根染病会导致皮孔的四周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多福+恶霉灵灌根。

褐腐病主要为害山药的块茎,块茎染病后病部呈坏腐状不规则褐斑,稍凹陷,切开后可见病部变色,严重时病部周围全部腐烂。菜农可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80%乙蒜素30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

科学合理管理山药,预防病害,谨防山药死棵


氮肥过多。山药苗期施氮肥可以促进其快速生长,但若是氮肥量过大,那么容易造成山药生长旺盛,叶片封闭,田间湿度大,对于炭疽病抗性降低。

2、劣质种薯。种植山药,要是用留小薯、畸形薯、残损薯作种薯,那么要比选用优良种茎作种薯发病早,发病重。

3、连作重茬。山药种植,一般重茬田块明显比新茬田块发病重,而且重茬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另外前茬为山芋、花生的地块也比其他茬口要重,套种西瓜的田块发病重。

4、温暖多雨。6-7月气候温暖多雨,为炭疽病的侵染、传播、流行提高有利环境,山药发病重。

5、用药不科学。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不够重视,发生急性炭疽病未及时用药防治,而且用药比较单一,无法及时控制炭疽病的传播蔓延


山药常见病害褐斑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的症状、病原和发生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山药;病虫害;症状;防治

1山药褐斑病(又称白涩病、叶枯病、斑纹病)

1.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上形成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然后病斑逐渐扩大。扩大时常受叶脉的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长2~5mL,后期病斑边缘微凸起,中间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愈合,可导致叶片穿孔或枯死,但枯死叶片一般不掉落。茎蔓部和叶柄感病症状相仿,严重时病斑扩大融合在一起,致整株枯死。

1.2病原

山药褐斑病病原为薯蓣盘孢菌,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株盘孢属真菌,分生孢子盘长圆柱状,白色或灰白色,平铺,聚生或散生。

1.3发生特点

山药褐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病残体上病菌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形成初次侵染。遇到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经过1~2d的潜伏期,分生孢子即萌发再次侵染,使病害蔓延。褐斑病的发生、蔓延与田间温、湿度直接相关。该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80%。一般6月下旬至7月份大雾多、露水重、雨量多,发病重;相反,若天气干旱,发病就轻。此外,氮肥施用过量,使植株生长过旺,也易发病。

2山药炭疽病

2.1症状

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叶片染病后有急性型和慢性型2种。急性型典型而常见,发病快,危害重,约占发病面积的80%左右。病斑较小,多在叶柄与叶片或叶柄与茎蔓交界处出现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而在叶面上少见病斑,数日后叶片即脱落。慢性型发病较慢,约占发病面积的20%左右。发病初叶片上出现褐色不规则小斑,后逐渐扩大成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病部中部灰色至灰白色,上面有不规则同心轮纹,有的病部易破裂穿孔或叶片脱落。茎部受害后,产生不定形或梭形褐色病斑,有的病斑稍凹陷,严重的病斑扩大连片,致整株枯死。


山药原名为薯蓣,北宋时期因避讳与宋英宗赵曙有同音,从而更名为山药。《本草纲目》称其有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等滋补功效。曾经在1914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遂蜚声中外。

目前山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区域气候特征、地质特点、生长习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产地特征,其中以河南博爱、武陟、温县所产的“怀山药”最为出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山药种植中常见的病害诊断方法与防治方法。

山药炭疽病叶片受害状山药大面积受害状

危害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浅,潮湿时轮生粉红色胶粘质小点,渍状病斑,略下陷,潮湿时同样产生粉红色胶体物,导致枯茎。

发生规律

发病适温为25~30℃,靠病土、病肥、感病种传播,大田靠雨水再侵染。在多雨、高温、多雾、灌后遇雨、连作、排水不良、背阴、生长不良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采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松土排渍;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药剂防治:土传病害的发生,一般都和重茬种植有关,土壤中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各种有害病菌,需要使用土巴克威消葆,在翻地时撒施,可杀灭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病毒,解决大部分的土传病害。

山药茎基腐病

在茎基腐病的防治上,有很多农户采取叶面喷雾的方式来进行防治,所用的杀菌剂要么没有内吸性,如代森锰锌、百菌清、铜制剂等,要么有内吸性,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也是内吸后由下向上传导,药剂不能到达发病部位,几乎无效。由于山药是采取高培垄栽培的方式,发病后采用灌根的方式,药液大部分会顺垄肩流失,防治效果也不理想。

2014-2017年,我们开展了阿亮组合等喷沟的方式预防茎基腐病,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播种时,在山药种薯下沟后,用阿米西达50毫升(或阿米妙收50毫升),加亮盾50毫升(或酷拉斯45毫升),对水30斤喷沟后盖土,可有效减轻或延缓茎基腐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在80%以上。播种覆土培垄后,及时用金都尔100毫升+二甲戊灵200毫升对水60斤喷雾进行封闭除草。

扎架前,用爱苗20毫升对水30斤喷架材灭菌消毒,可减轻中后期叶部病害的传播。

山药甩秧上架后,及时用阿立卡10毫升对水30斤喷雾防治盲蝽蟓。

炭疽病是山药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叶片受害初形成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以后逐渐变成褐色至暗褐色略凹陷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时产生较明显的轮纹。茎蔓染病,初期出现褐色水渍状斑,后变深褐色凹陷斑,病害严重时造成茎枯和大量落叶。


山药原名为薯蓣,北宋时期因避讳与宋英宗赵曙有同音,从而更名为山药。《本草纲目》称其有补中益气,强筋健脾等滋补功效。曾经在1914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遂蜚声中外。

目前山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区域气候特征、地质特点、生长习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产地特征,其中以河南博爱、武陟、温县所产的“怀山药”最为出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山药种植中常见的病害诊断方法与防治方法。

山药炭疽病叶片受害状山药大面积受害状

危害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浅,潮湿时轮生粉红色胶粘质小点,渍状病斑,略下陷,潮湿时同样产生粉红色胶体物,导致枯茎。

发生规律

发病适温为25~30℃,靠病土、病肥、感病种传播,大田靠雨水再侵染。在多雨、高温、多雾、灌后遇雨、连作、排水不良、背阴、生长不良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并深翻土壤。采用高支架管理,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加强田间管理,适时中耕除草,松土排渍;合理施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药剂防治:土传病害的发生,一般都和重茬种植有关,土壤中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各种有害病菌,需要使用土巴克威消葆,在翻地时撒施,可杀灭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病毒,解决大部分的土传病害。

山药茎基腐病

在茎基腐病的防治上,有很多农户采取叶面喷雾的方式来进行防治,所用的杀菌剂要么没有内吸性,如代森锰锌、百菌清、铜制剂等,要么有内吸性,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也是内吸后由下向上传导,药剂不能到达发病部位,几乎无效。由于山药是采取高培垄栽培的方式,发病后采用灌根的方式,药液大部分会顺垄肩流失,防治效果也不理想。

2014-2017年,我们开展了阿亮组合等喷沟的方式预防茎基腐病,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播种时,在山药种薯下沟后,用阿米西达50毫升(或阿米妙收50毫升),加亮盾50毫升(或酷拉斯45毫升),对水30斤喷沟后盖土,可有效减轻或延缓茎基腐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在80%以上。播种覆土培垄后,及时用金都尔100毫升+二甲戊灵200毫升对水60斤喷雾进行封闭除草。

扎架前,用爱苗20毫升对水30斤喷架材灭菌消毒,可减轻中后期叶部病害的传播。

山药甩秧上架后,及时用阿立卡10毫升对水30斤喷雾防治盲蝽蟓。

炭疽病是山药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茎蔓,叶片受害初形成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以后逐渐变成褐色至暗褐色略凹陷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时产生较明显的轮纹。茎蔓染病,初期出现褐色水渍状斑,后变深褐色凹陷斑,病害严重时造成茎枯和大量落叶。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问山药病害严重怎么治疗,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希望能帮到你,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看法,在评论区留言相互交流,谢谢大家。

一:1:炭疽病会危害山药的叶片和根茎,可采用甲基托布津喷施防治;褐斑病会危害山药叶片,可使用百菌清进行喷洒防治;

2:炭疽病主要危害山药的叶片和茎部位,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白色的小病斑点,逐渐扩散成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与叶片接合出呈褐色,中心部位出现黑色斑点。到了发病后期,病斑穿孔,滕茎枯萎。它是由孢子在病残体上安全越冬,待来年时传染而来,在夏季高温时发病最严重,常常导致植株枯萎,严重者死亡。

防治方法:忌连作,和其他作物实行2-3年轮作,越冬前将病残体及时清除,在种植前对土壤消毒,种植时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发病时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

3:褐斑病又叫枯叶病,也主要危害山药的叶片,发病时在叶片下半部出现黄白色的病斑,后期病斑扩散,并变为褐色,且中心部位有黑色的小粒点,这些小粒点破裂时,会导致叶片穿孔,往往在病发严重时植株的叶片枯萎而亡。此病同样是孢子病菌在病株上安全越冬,待来年随风雨传播,尤其在潮湿、多雨的季节病发几率极高。

二:1:防治方法:同样实行轮作,做好田间的清理工作,消灭越冬的病原体,发现病害后及时将病叶剪除,然后喷洒代森锌药剂,再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大规模喷洒防治。

2:根腐病主要危害山药的根茎部位,发病在根系是不易发觉,植株在发病初期藤茎基部位置出现褐色小斑点,随着时间推移,病斑逐渐扩大并变为深褐色,病斑中心位置凹陷。发病严重时病斑有褐色霉丝状物,根茎萎缩腐烂,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3:防治方法:该病主要通过土壤和带病的肥料传播,在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发病,轮作,收集病残物清理干净,种植前对种子土壤全部消毒一次,发病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处理。

4:蛴螬主要危害山药的根系,常常啃食山药的根块,使其生长缓慢,而且影响品质;而红蜘蛛主要危害叶片,它常常群集于山药叶背,吸食叶片的汁液,导致叶片失水而枯黄而掉落,造成植株萎缩和早衰。

5:防治方法:蛴螬可用敌百虫1000倍液浇注毒杀,而红蜘蛛可用杀螨特1200倍液喷杀。

6:上面就是我的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议,更好的方法,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相互交流,谢谢。


在山药栽培中,由于受土壤条件、天气变化、连作重茬、山药栽子带菌、肥料未腐熟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常会发生一些生理性、非生理性病害,部分地块发病有逐年加重趋势,病害已成为制约山药安全生产的瓶颈。接下来就和大家说一下山药常见病害的发病原因。

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黄叶

症状。植株中下部的老叶先出现黄化,接着叶片出现失绿、变色,最后枯焦,严重的成株死亡,从而导致山药生长不良,产量下降。

发病原因

田间积水。由于雨季降雨增多,降雨量增大,若田间排水不畅、长时间积水,就会造成土质黏重、板结、通气不良,致使毛细根发育不良甚至枯死,严重影响根部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导致叶片营养匮乏而形成黄叶病。

植株缺素。缺素症引发的黄叶可以分为中下部老叶先黄和中上部新叶先黄两种情况。钾、镁等元素在植株体内移动性强,缺乏时往往中下部的老叶先出现黄化;钙、硫、铁、锌等在植株体内移动性差,缺乏时中上部叶片先出现黄化。

药、肥害。用药浓度过大、喷药环境不适宜、施肥量过大造成的肥害等也可导致山药黄叶。品种因素。不同品种黄叶程度表现不同,长育山药和铁棍山药表现差些,黄叶程度重;日本白皮、兖州黄牛腿山药则抗性强,黄叶程度轻。

防治对策

山药栽培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通气透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前洇沟沉实,并起高垄,雨后及时排水防涝。

精选山药栽子。选择单株重在100克以上的无病虫山药栽子做种,也可在播前用50%多菌灵1500倍液浸种处理,均能有效减少黄叶病的发生。

增施有机肥。加大底肥中有机肥的用量;在山药块茎快速生长的七八月份,结合防病治虫,叶面喷施腐殖酸、氨基酸类叶面肥进行调节。

黑头

症状。植株龙头或嫩梢发锈、变黑,最后上部茎蔓枯死。

发病原因。由于山药根、块茎膨大期对钙的需求量特别大,如果此时缺少能被根系吸收的活性钙,就会使山药龙头、嫩梢出现变黑死亡的现象。

防治对策。整地时底肥中每亩加入硝酸钙15~20千克,与复合肥一起全田撒施,进入7月中下旬叶面喷施0.1%~0.2%硝酸钙溶液,连喷两次。

畸形山药

症状。山药块茎形状变异,出现上端分杈、下端分杈、蛇形、扁头形、脚掌形、葫芦形、麻脸形等形状。

发病原因

山药块茎生长点遇到石块、砖头等硬物时,生长方向受到阻碍,致使山药幼嫩的生长点出现分杈、畸形等形状。

由于种肥中化肥施用量过大或未能充分与土壤混合,造成山药茎尖因局部肥料浓度过大而烧死的现象。

施用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发酵时产生的热量容易伤害到山药块茎嫩尖,从而使基端分生组织的汁液外渗,形成畸形。

防治对策。开沟时去除沟内异物;少施或不施种肥;毒土、毒饵不能盲目加大剂量;施用腐熟有机肥。

非生理性病害

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山药叶片。初侵染时叶面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边缘褐色,中间呈灰白色并有针尖状小黑点,严重时造成植株大面积落叶死亡。一般高温多雨的七八月份此病发生最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采用网式支架栽培,改善田间小气候;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合理施肥,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施70%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1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2次。

红斑病

症状。山药红斑病主要由线虫引起。染病时首先在块茎上形成红褐色近圆形小斑点,斑点大小不一,直径在2毫米左右。后期病斑扩大形成深约1.5毫米的大斑块,造成山药块茎商品性差,品质下降,。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做好山药栽子消毒,浸种时可选择1.5%噻霉酮水剂50~100倍液。

褐斑病

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为叶片出现不规则分布的干燥褐色斑点或大斑块,斑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斑块中心灰白色或褐色,湿度大时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但色泽较浅,大小不一。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清除发病植株并带出田外销毁;发病初期叶面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枯萎病

症状。田间基本只为害植株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发病较轻,是一种土传性病害。感病时地上部植株先出现萎蔫,叶片黄化、脱落,剖开病茎,茎蔓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选择无病的山药栽子做种;栽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山药栽子10~15分钟,然后晾干待播;存储时在山药栽子的切口处涂1∶50倍石灰浆预防腐烂;田间发病初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淋茎基部,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1、山药炭疽病

①症状。发病初期,在叶脉上产生略有下陷的褐色小点,不断扩大成黑褐色病斑,中部有不规则的轮纹,上面着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茎基部被害,出现深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略向内陷,造成枯茎、落叶。

②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附着病株残叶和病苗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6月发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大为害,一直延至山药收获。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80%时,发病严重。

③防治方法。一是山药收获后,清洁田园,扫除病株残叶,集中烧毁或沤肥;二是栽植前,种苗经波尔多液(1∶1∶150)浸10~15分钟消毒处理,减少种苗带菌;三是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再喷30%特富灵可湿粉剂1500~2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2~3次。

(2)山药斑枯病

①症状。罹病叶片,病斑呈多角形,直径6~10厘米,中心部褐色,边缘暗褐色,上生无数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

②发病规律。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附在被害叶上越冬。次年春季温湿度条件适宜,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器中溢出,借风雨传播,进行再次侵染,扩大为害。秋季发生较普遍,苗期为害严重。

③防治方法。参照山药炭疽病防治。

(3)山药褐斑病

①症状。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病斑黄色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不断扩大,并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黄色,边缘不清。后期病斑周缘变褐色、微突出,中心部分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有时形成暗褐色的边缘。同时,在叶面长出无数白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上大量聚集的分生孢子。严重发生时,病斑汇合,叶片穿孔枯死。

②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座附着在被害部越冬,成为初次侵染源。生长期产生分生孢子,遇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经1~2天即可萌发,进行再次侵染。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为害较重,直至收获均可被害。潮湿、多雨季节有利发病。

③防治措施。一是实行轮作,避免连作;二是清洁田园,扫除枯叶残叶,减少越冬菌源;三是从6月初开始,喷洒波尔多液(1∶1∶200~300),每隔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发病严重时,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用药量400克对水喷雾。

(4)山药叶锈病

①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在6~8月份为害。病斑


山药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区域气候特征、地质特点、生长习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产地特征。

下面是山药常见7种病害,以及它们的发生规律、相关图片。

一、山药炭疽病

危害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叶脉上产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浅,潮湿时轮生粉红色胶粘质小点,渍状病斑,略下陷,潮湿时同样产生粉红色胶体物,导致枯茎。

发生规律

发病适温为25~30℃,靠病土、病肥、感病种传播,大田靠雨水再侵染。在多雨、高温、多雾、灌后遇雨、连作、排水不良、背阴、生长不良田发病重。

二、山药褐斑病

危害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初期叶面呈绿斑,背面病斑多角形,淡黄色,无明显边缘,直径3~6mm。斑内生多数白色至黄色小点,初在表皮下,后表皮破裂成白色粉末状。后期扩大变褐色,有暗褐色边缘。叶片上黄枯,有时病斑形成穿孔。

发生规律

7~8月多雨、高温、缺肥、管理粗放、生长衰弱、偏氮田易发病。

三、山药灰斑病

危害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初产生淡黄色小斑,后扩大成褐色椭圆形,无明显边缘大斑,叶背面紫灰色霉层。

发生规律

病菌需求高温高湿条件。高温季节,遇连续降雨或重露多雾,病害就会发生,并极易流行。

四、山药白锈病

危害症状

发病部位为叶片,亦可危害叶柄。叶片上初现淡黄色斑点,叶背面相应生白色粉状疱疹,破裂后散出白色粘滑有光泽粉状物,重时叶片畸形枯黄,叶柄肿大。

发生规律

白锈菌在0~25℃均发生,故此病多在纬度或海拔高的地区和低温年份发病菌重,如内蒙古、吉林、云南此病有上升趋势,在广东一带如遇冬春寒雨天气,本病为害有时也很严重。在这些地区如低温多雨,昼夜温差大露水重,连作或偏施氮肥,植株过密,通风好及地势低排水不良田块发病重。

五、山药根茎腐病

危害症状

山药根茎腐病发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继而斑点扩大形成深褐色的长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严重时藤蔓的基部干缩,导致茎蔓枯死。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显的淡褐色丝状霉。块茎发病常在顶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若是根系发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发生规律

该病致病菌通过土壤、雨水和施用带病菌的肥料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干旱时发病轻,重茬地、田间积水时发病重。

六、山药疫病

危害症状

山药根茎腐病发病初期是在藤蔓基部形成褐色不规则的斑点,继而斑点扩大形成深褐色的长形病斑,病斑中部凹陷,严重时藤蔓的基部干缩,导致茎蔓枯死。病斑的表面常有不明显的淡褐色丝状霉。块茎发病常在顶芽附近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若是根系发病,可造成根系死亡。

发生规律

该病致病菌通过土壤、雨水和施用带病菌的肥料传播。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干旱时发病轻,重茬地、田间积水时发病重。

七、山药根结线虫病

危害症状

受害块茎表面呈暗褐色,无光泽,大多数形成畸形,在线虫侵入点附近起肿胀,并出现很多直径2~7mm的虫根结,严重时虫根结愈合一处,根系产生米粒大小根结,剖开病部能见到乳白色线虫。发病后山药长势变弱、叶片变小直到发黄脱落。

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是以卵及雌虫在土壤中、种薯上及残留根结内越冬,地温14℃以上孵化开始侵染危害,地温25℃以上土壤湿度40%、重茬、沙质田发病重。


大家好,我是杰哥纪事:山药病害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三种病菌入侵,导致山药死棵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腐病及枯萎病三种,1.炭疽病菌侵染叶片后,会形成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病斑中间灰白色至暗灰色,边缘呈深褐色,后期病部生有小黑点;茎部病斑中间灰白色,周围呈黑色,形状不规则,严重时病斑连成片至全株变黑枯死。

2.枯萎病在重茬种植的地块上发生严重,在新种植的地块发病较少。枯萎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茎基部出现梭形褐色斑块,并逐渐向四周扩展,导致茎基部表皮腐烂,上部叶片黄化脱落,藤蔓枯死,病茎内部变褐;块根染病会导致皮孔的四周产生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

3.

褐腐病主要为害山药的块茎,块茎染病后病部呈坏腐状不规则褐斑,稍凹陷,切开后可见病部变色,严重时病部周围全部腐烂。


原始地址:/jingpin/36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