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理解《红楼梦》的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时又称“微言大义”。《红楼梦》一书中多处文字隐晦的映射了当时的政治,(例如:秦可卿之死前后的日月双悬指乾隆年间的宏皙谋逆案)此为一;而且其以四大家族为主,映射了社会现状,表现了社会走向崩溃的必然,此为二;红楼梦中包括人物在内,相互关联,常常一人是另一人的影子,(例如:晴为黛影,袭为钗镜)以小人物写大人物,此为三;


感谢邀答!初识此题,顿感“书到用时方恨少”,本想绕道回避,转念一想:既然有缘相逢,何不借此“深造”呢?经查阅学习,还真获益匪浅。

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写作手法。它是孔子首创的描述写法,多见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委婉地表达作者的倾向,不直接表明态度,以曲折迂回的方式让人知道。也可一字置褒贬,简练而含蓄地点评人事,亦称“微言大义”。

《红楼梦》一书中多处文字隐晦地映射了当时的政治、社会现状、人物之间的相互关联等。例如:

(1)秦可卿之死前后的日月双悬就是指乾隆年间的弘皙谋逆案(当时的政治);

(2)其以四大家族为主,映射了社会现状,表现了社会走向崩溃的必然;

(3)书中所有人物,相互关联,常常一人是另一人的影子(如:晴为黛影,袭为钗镜,以小人物写大人物;……

诸如此类。《红楼梦》全书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手法,发挥春秋笔法的特点,使全书达到了“假做真来真亦假,有是无时有便无”的亦真亦幻之效果。


谢邀!

这里需要说一下什么是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我理解,就是指“史笔”,也就是书写历史的意思。也什么有很多《红楼梦》的研究者和阅读者同意这一说法呢,就是因为他们都同意,——包括我自己,——《红楼梦》这部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史书。

春秋笔法,这个名词表达,来自于孔子编写《春秋》。《春秋》的内容是以编年体呈现的西周末期的鲁国历史,是最早的一部中国史书。

《红楼梦》作者在小说中明确提到,说雪芹昔撰有《风月宝鉴》一书,其弟棠村作序,然后就没有继续交代说这部《风月宝鉴》的下落如何。这其实,——我个人以为,——是作者的一贯写法,因为这里已经点出“风月宝鉴”这个名称了,而且是在交代这部小说的几乎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若干个书名这一段文字里,所以可以认为指的就是《红楼梦》这部书。作者的意思是,《红楼梦》这部书,先叫《石头记》,继而《情僧录》,继而《风月宝鉴》,继而《金陵十二钗》,继而《红楼梦》。也就是说,作者在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用这些名称中的任何一个来称呼这部书。

当然,以《红楼梦》作者的“字字斟酌、从无闲笔”(这几个字加引号,非引用,而是我此刻临时标注)的精耕细作的写法,这不是简单地换用名称而已,而是“名符其实”的,也就是说,换用名称的同时,我们就可以又有一个切入的角度去阅读它。有这四五个名称,就可以有四五个不同的切入角度让我们去阅读,而且它们都是对的。——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说《红楼梦》小说是立体的艺术杰作,因为它是精微的、深奥的、多面体的,从基本构思到章回纂列到字词的甄选,无一不是如此。

这里谈的“风月宝鉴”这个角度便是其中之一。

当然,关于《红楼梦》小说的春秋笔法,深究起来,其中的讲究肯定不止以上这些,暂且这样答题。


相传孔子在整理《春秋》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周朝,试图把他的政治理想都寄托在这部史书当中去,因而“笔者笔,削则削”,后人对这种微言大义的记叙手法称之为春秋笔法。

《红楼梦》中对春秋笔法的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下从三处着眼分析之。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秦氏去世,公公贾珍“哭得泪人一般”,治理丧事恣意奢华,不惜花重金买下上等棺材,曹公反而对身为丈夫的贾蓉着墨极少。后人认为这暗示了秦可卿之死与贾珍脱不了干系,再结合第七回贾府老仆焦大的痛骂,“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不难猜测他们之间有私情。

因为贾珍是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对这段情节的描写遵循春秋笔法中的“诸所避讳”以及“为尊者讳”,因而原作者极有可能删掉了“秦可卿命丧天香楼”一章。

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在塑造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时也运用了春秋笔法:

(秦钟)正在得趣,只见一人进来,将他二人按住,也不则声。二人不知是谁,唬的不敢动一动。只听那人嗤的一声,掌不住笑了,二人听声方知是宝玉。秦钟连忙起来,抱怨道:“这算什么?”宝玉笑道:“你倒不依,咱们就叫喊起来。”羞的智能趁黑地跑了。宝玉拉了秦钟出来道:“你可还和我强?”秦钟笑道:“好人,你只别嚷的众人知道,你要怎样我都依你。”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帐。”……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是疑案,不敢纂创。

这段使人浮想联翩的不写之写也正是尚简用晦的表达。结合柳湘莲所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再联系当时社会盛行的男风,我们可以猜测宝玉和秦钟有暧昧关系。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这一回目中对贾琏夫妇闺房之事做了隐晦描写:

那周瑞家的又和智能儿劳叨了一会,便往凤姐儿处来。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遂越过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走至堂屋,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中门槛上,见周瑞家的来了,连忙摆手儿叫他往东屋里去。周瑞家的会意,忙蹑手蹑足往东边房里来,只见奶子正拍着大姐儿睡觉呢。周瑞家的悄问奶子道:“姐儿睡中觉呢?也该请醒了。”奶子摇头儿。正说着,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

以王熙凤之为人,岂有不着意于“风月”之理,假如用直笔写之,便没了趣味,故只用“柳藏鹦鹉语方知”之法描述。

对春秋笔法的运用,使这部古典名著拥有无限阐释空间,吸引着一代代学人探幽索隐。


要理解《红楼梦》的春秋笔法,首先得了解什么是春秋笔法。只有清楚春秋的笔法内容,才能看出《红楼梦》怎么作用的。若自己都不知道,何谈理解?

《红楼梦》有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说起惜春画画,就是因为刘姥姥的一句话,贾母给惜春一个任务,就是把大观园画下来。她们姐妹们中,只有惜春会画画。薛宝钗说得头头是道,很在行,没见过她画过一张。

提到惜春画画,林黛玉开玩笑笑话刘姥姥是母蝗虫,引得众人大笑。唯有薛宝钗,说道

世上的话,到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识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的取笑,更有颦儿这张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摄其要,删其繁,再加上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

这里,薛宝钗也提到”春秋”法子。

春秋笔法指在宣传上注意褒贬。资料记载,孔子修《春秋》所采用的方法是“笔”和“削”。“笔”是在原来的《春秋》的记录上的添加,“削”是对原来的《春秋》的记录删减。公羊家说:孔子的《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春秋“春秋”法原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其笔法有三:第一,“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就是说,在编书时,涉及到尊者,隐也。

薛宝钗说起惜春画院子也是这个意思。画画不像眼睛看到的院子,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一定要有距离感,立体感。若照实处话,一定不讨好。要看纸的大小,画中的景物该近、该远、该大、该小,分主宾次序,该添加的、删减的、隐藏的、突出的,都要算好一定的比列,这样的画,这样才是画画。

薛宝钗运用的就是“春秋”法子。

《红楼梦》这部书运用的“春秋”法子,就更明显突出。

《红楼梦》设计整体的线索,就是贾家家族的兴旺到衰败的过程。然后把家族衰败的过程,设计在几年的时间中。故事主要的情节,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索,以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为副线索,一直发展到小说结尾处(当然,《红楼梦》后四十回与作者前面埋伏的线索有差别)。其中细写的地方是,闺阁中日常生活的现象,以及贾宝玉、林黛玉身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和交集。阴线是贾家大族背后皇家的权利,从掌权到败落的过程。

作者在宏大的《红楼梦》中,手法处理结构特别高级,可见熊胸有丘壑的能力,才能收放自如,举重若轻。

作者以与贾家有点瓜葛的冷子兴的口中,介绍贾家主要成员的社会背景和地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脾气性格。虽然还没有读,对主要人物,已经有大致的了解,这是“春秋”法中的添加。在描写主要人物的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用“春秋”法的细写。

“春秋”法减法的隐写的部分,也有好多处。比如秦可卿的死,作者写得欲言又止,反而让读者浮想联翩,不得要领。关于贾元春的死,因为牵扯皇权和“文字狱”也是用“阴”法描写。

这么一说,《红楼梦》中运用“春秋”法的地方,就好理解了。作者的用心良苦,读者也就能体会到了。


原始地址:/jingpin/1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