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老师的考评制度,应不应该由家长来投票?

把教育整垮就可以整垮未来。第一步是整垮教师。


家长们先死了这份心吧,不管教师的考评方式如何改变,都不可能由家长来投票。注意:没有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对员公的评判,是靠外人来投票的。如果哪个单位这样做,那就是不打算好好办下去了。对产业工人进行评价,当然比较容易,因为他们工作的对象是具体的产品,好还是不好,都有相应的标准。但是,教师不行,他们工作的对象是人,他们工作的成果无法量化,而且有些成果不是马上就能显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工作是关乎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从成绩出发——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评价体系要全面。这就很难了。家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评价教师,根本无法做到“全面”。家长不和老师一起工作,对老师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又怎么做出公正评价?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是想拿到对老师的评价权,从而左右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并从中得到相应的好处。但愿我这是小人之心!


对教师的评价应以教学质量为主,只要他所带的学生成绩好又安全就是好猫。


不须要,只会添乱。这是严肃问题。不是社区开大会,把张三,李四招来嚼舌根。


我是数学李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老师的考评制度,应不应该由家长来投票?

我的看法是,不应该。

现在的老师考评制度由谁来投票?

当下的教师考评主要通过学生评价,校内教师群评,教师个人评价和校内行政评价组成。

这样的一个评价方式,其实已经较全面的对参评教师进行了评定。当中包括自己的评价,同事和学生的评价,以及领导的评价。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维度进行了评价。

为什么不赞同由家长投票

如果要加入家长的评价,也应该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入家长的参评,而绝不是完全由家长投票来代替。

原因如下

1.家长未必完全了解老师

对他人进行评价的前提是对对方的了解,那作为家长如何去了解老师呢?单凭学生的成绩吗?这样必然是片面而且不准确的。

2.家长的参与率不能保证

既然是参评就要用数据说话,对于家长的参评参与率是一个不大好去控制的因素,容易出现问题。

3.部分家长未必实事求是

对于题主的这个题目的目的我不敢多言,但单就这个想法而言,不能说没道理,但这无疑是激化家校矛盾的一个导火索。

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并不是每位家长的想法都一致,并不是每位家长都在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如果以家长投票来进行老师的评定,不能避免有家长恶意对老师打低分,而如果因为这个恶意的低分影响了最后的评定,对于这位老师又是否是不公平?

对于现在的教育,确实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配合,两者既应该互相配合,但也不应去相互过多影响。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不应该,绝对不应该!不管是什么专家或者砖家提出来的,都是狗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迫使教师不敢坚守自己的专业精神,而去逢迎那些挑三挑四的家长,这不过是对教师的打压,对少数挑剔的家长的纵容罢了。

教师的考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至今也没有任何人能找到一个科学客观操作性强,能让大多数教师满意的考评方案。连行业内的人都找不到对教师考评的最大公约数,现在引进家长对教师考评,岂不是乱上加乱?

现在教师的社会地位为何不高,就是这些乱作为导致的。本来,家校关系已经相当微妙,很多时候都是缺少和谐的。有些家长,现在手伸得很长,懂的也管,不懂的也管,连教师业务工作都要指手画脚,教师已经处处掣肘,根本施展不开,工作开展很难。现在让家长来给老师投票,这是主动为少数家长提供报复老师的机会吗?

近日,看到某市出台了一个关于教师道德评价的文件,中小学教师的道德评价要有学生和家长参与,不知道是怎么个参与法?也许北京教育部门的专家们有大智慧,能够解决好操作层面上的问题。笔者愚陋,暂时还看不到好的解决方案。

教师的工作是专业性的,师德这东西是长期工作中显现出来的,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到的。学校的同事,学校的领导,在长期的朝夕相处中,才能知道某个教师的师德如何,让跟教师接触没几次的家长去给教师做道德评价,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教育政策,应该有利于促进教师工作,有利于尊师重教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为了去迎合一些家长。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而不是庸俗地理解为让所有的家长都满意,这种教育是永远都不会出现和存在的。人心从来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否则就没有欲壑难填这个词语了!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要让家长满意,但是是要让大部分家长家长满意,少数抱有某些目的对教师有成见的家长,永远都不会满意,没有人能让这些人满意!

沭阳某中学的高三学生,因为没能考上大学,把高三老师告上法庭,索赔38万元,有人能让这样的家长满意吗?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不应该去迎合这部分人,否则,实在太可悲了!

不要再靠想当然和拍脑袋来制定制度了,这是对教师的不负责任,是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


原始地址:/jingpin/5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