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赚取零花钱?

家务不是家庭每个人应该做的么,怎么还付钱,以后不是结婚了,家务还得付钱干




个人观点,用做家务换取零花钱的好处,首先,有些家长们会心疼孩子,认为孩子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独自包揽了所有家务且不让孩子碰。让孩子学会做家务,对他们将来照顾自己、照顾家人都是有益处的。其次,也会有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帮忙做家务,这时候他们就会用零钱奖励来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换取报酬,可以让孩子在意识到劳动是有用的甚至是可以换取零钱的,有利与孩子体会到劳动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有金钱概念,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报酬。




我觉得不应该给钱,只要是家里的一份子都要做,孩子在家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要锻炼他,更是对家的责任与担当。




不应该




梁实秋《钱的教育》里就论述过这个问题:

有人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教导孩子:不工作便没有钱。于是他们鼓励孩子们服务,按服务的多寡优劣而付给报酬。芟除庭草,一角钱;汲水浇花,一角钱;看家费,一角钱;投邮费,一角钱……这种办法有好处,可以让孩子知道钱不是白给的,是劳动换来的。但是也有流弊,“没有钱便不工作”。我看见过很多人家的孩子,不给钱便不肯写每天一页的大字,不给钱便死抱着桌腿不肯上学,不给钱便撒泼打滚不给你一刻安静的工夫去睡午觉。这样,钱的报酬的功用已经变成为贿赂的功用了!“没有钱便不工作”,这原则并不错,不过在家庭里应用起来,便抹煞了人与人之间的情分,似乎是太早的戕贼了人的性灵了。

虽然原文的出发点是教育孩子钱是怎么来的,而不是讨论如何激励孩子做家务的,但这段话用在这里也挺合适。

他认为,让孩子做家务赚零花钱最主要的流弊是把跟孩子的“劳务”关系弄成“贿赂”关系。孩子会知道父母让自己干不想干的事情时他可以得到奖励,便渐渐把其他事情也纳入赚取零花钱的范围里。另一方面,父母也时常架不住孩子的撒娇耍赖,就用给钱的方式安抚、搪塞孩子,让孩子屡次“得逞”,下次难免再继续。

或者是,孩子为了多拿钱,干了很多超出需求的、重复性的工作,就像《家有儿女》的一集,小雪刘星小雨为了赚零花钱,一天之内煮了好几锅饭,洗光了家里的衣服。

长此以往,孩子会不愿意做任何义务性的事情,事事都考虑回报,但人与人相处、待人接物本来就不是都有回报的。这时候如果父母和孩子说“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孩子可能都不一定会相信。这应该就是所谓“戕贼了人的性灵”。

按照我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我小时候在家唯二干的有偿家务是拖地和擦家具,我爸妈也只让我干这两样。偶有其他小活,我爸妈就用邀请我帮忙的方式让我去做,并且会对我说“谢谢儿子”。他们这种综合性的方式还是挺管用的,让我既知道了劳有所得,也知道应该帮助他人以及感谢他人帮助。

关于如何让我学会其他各类家务,我爸妈是在我高中要去外地读书前教会我手洗衣服(如何搓干净衣服真的是要教的,我见过我同学把一盆脏衣服放在搓衣板上丢两下就拧干挂起来的操作……更别提拧完衣服拉平褶皱这种重要小细节了),在大学寒假因为无暇顾及我的伙食教会了我做基本的菜(虽然至今我做的菜还是经常只有我自己能吃的下去,但好歹让我疫情期间没饿死)。他们算是合理结合了马上到来的实际需求来教会我必备的生活技能




做什么事都有两面性:

一味效仿国外给予孩子金钱或物质奖励,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家务与自己无关的想法,会让孩子产生他是在帮你办事以得到酬劳的心理,孩子感受不到自动自发的重要性,会降低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对孩子来说,驱动他从事家务劳动的是金钱或物质,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那么以后他做什么都会想着得到奖励,甚至会跟你讨价还价以提高奖励才愿意去做,这会降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积极人格的培养。

孩子做家务是为了得到奖励,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一心想着快点做完拿到奖励,甚至会敷衍做完,没有用心去做就无法体会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感。

因此,不要让家务变得物质化,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家务人人有责,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可以列出清单,分配孩子能力范围的家务,全家共同参与,还能促进亲子关系。

不要介意孩子做不好,不要因此责骂孩子,而是要多鼓励孩子,多给孩子时间摸索和练习,这不仅能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兴趣,更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作为一个也通过家务赚取零花钱的女孩子,想分享一些我的感受和建议。

首先,简单介绍我的个人经历,家里不算太富有,但是能基本满足家庭开销,家里两个孩子,我还有一个哥哥。小时候,我爸妈是不会把家务和零花钱挂钩地,相反地,他们会给我和我哥哥分配相对平等的家务,如扫地和拖地等。

但是当我哥哥工作后,我哥哥会把家务外包给我,让我赚零花钱。

所以我算是经历了2个完全不同的家庭处理家务的模式,想分享我对家务的一些看法。

1、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我现在长大了,回头再看就会知道,其实小孩子做家务是能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的。小时候,我妈妈就会和我说:“家是爸爸妈妈的,也是哥哥妹妹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把家弄好。”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一直让我觉得我对这个家是有价值的,做家务是我应该做的,长期以往,长大以后的我也会更加地有家庭责任感,希望能把家里人都照顾好。

因此,如果片面把家务和零花钱挂钩,会让孩子失去对家庭的归属感,可能她只是为了赚钱而做家务,而家,又是一个温情满满的地方,很多时候,不是金钱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重点应该是要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2、培养孩子的金钱观

我非常赞成给孩子零花钱,而且不是毫无节制地给,这会让孩子有意识地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不用担心他们会一下就把钱挥霍掉,因为当他们吃到苦头的时候,才会真正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因此,家长过度干涉和一直讲道理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和金钱观,相反地,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是我最建议的方法。

3、家务与零花钱有机结合

每个孩子都应该承担一部分的家务,此外,每个月也给孩子固定额度的零花钱。但是家长们可以把家务与零花钱有机结合,例如孩子所作的家务如果在评级上达到优,可以适当给多10%左右的奖励,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认真、细心的态度。

这也是我家里一直坚持的做法,我也体会到其中的科学性和人情味,所以想分享给大家!




孩子通过做家务而赚取自己的零用钱,或者说孩子做家务父母给孩子发放“工资”,家长把不同的劳动项目对应为不同等级的价钱。赞同这种方式的人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劳动、劳动取酬、节约、管理钱财的生活态度和技能。反对这种方式的人认为,做家务本是孩子应尽的义务,如果与金钱挂钩,会使孩子亲情淡漠、一切向钱看。您觉得这种方式是否可行?为什么?如果您赞同这种方式,那么您觉得在执行这种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我觉得可以适度以做家务奖励零用方式锻炼孩子,但是不能所有家务都是有偿,会让孩子形成错误意识:只要我做了就要给报酬,不给我就不做。做家务是一个家庭里成员间互相协作分工的感情交流,如果都用金钱来衡量就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情感意义




我不建议家长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赚钱。

家长的初衷可能是要培养孩子的财商,告诉孩子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赚到钱。没有白得的钱,也没有白付出的劳动!劳动是有收获的!

也可能是家长要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给孩子“钱”是为了调动一下孩子的积极性。

不论是这两种的哪一种,我都不建议给钱!

就像父母为了家庭过得好,努力的赚钱,很辛苦的。孩子作为被抚养人,不应该替父母分担一下家务活吗?

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让他们习以为常。得到后从没想到过“付出”。

家务活正好让孩子为家长付出一下。

作为这个家的一份子,有义务保持自己所在的环境整洁干净。

这是孩子的担当。也是孩子对父母感恩的一种方式!

一些欧美国家采取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但是跟我们的国情不一样。

人家孩子18岁就独立了,买房,找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甚至读大学的钱都是孩子自己想办法赚的。而且父母的养老也不依赖孩子,有专门的社会机构。

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来看,一个孩子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找工作,结婚,甚至带孩子都是父母在为孩子付出。对于父母这么长时间的付出,难道孩子不应该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吗?表达一下感恩的心吗?

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伤心。可是“白眼狼”不是一天养成的。培养孩子感恩就从做家务开始吧!

培养孩子的财商和赚钱能力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跟家里人赚钱。

到社会上去,去历练,去经历!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觉得没办法找到工作,可以批发点小东西,摆个摊。

感恩心比财商更难培养,也更重要

当然,很多家长会说:我自己能行,不指望孩子为我付出,只要他好就行。

可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在社会上也是很难生存,立足的。

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在婚姻中怎样跟伴侣和谐相处?他怎样能“好”呢?

家务活看似繁琐,却最锻炼人。免费坚持做,更能培养孩子的胸怀与格局!




不应该,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员,他的花销说不定比我们大人还要多,所以我们要对孩子讲既然你不能够赚钱养我们,我们养你也不容易,每天又忙又累的,各种事情各种问题等着我们解决,既然不能够帮我们解决大问题<赚钱养家&;那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吧!家长们不要太心疼孩子,不让孩子做这做那的,会把孩子惯坏的,既然我们是爱孩子的就不能害他,因为这些家族活他早晚都要做,与其将来长大什么都不会做,不如现在就让他动起来吧!家长们惯子如杀子,加油啊!




孩子在家做家务,我没给过钱,一般给娃一个拥抱,说你真棒,碗洗得好干净,地也拖得好干净[呲牙]




原始地址:/jingpin/67488.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