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每个孩子和妈妈都迟早要面对送园的分离焦虑。能否正确的应对,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心理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平常时候,要注意培养孩子两个方面的能力:

1、独处的能力大人跟孩子在一个房间的时候,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让他在看得见你的范围内自己玩。

2、等待的能力孩子吵闹的时候,要用温柔的话语跟他交流,但人不要马上过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告诉孩子大人忙完手上的事情就会过去。等忙完手头的事情,大人一定要过去抱抱孩子,让孩子对等待有信心。大人与孩子分离的时候要注意:

要让孩子看着大人离开,并且告诉孩子,大人去干什么,一会儿就会回来的。孩子心中有个期盼和安慰,会等待大人的回来。这样孩子不会因为与大人的暂时分离而惊慌。

一些亲子共玩的游戏,对于帮助孩子的分离焦虑也很有帮助,比如《普蕾成长计划》、沙盘游戏等。




分离焦虑既然病因并不是很清楚,虽然有遗传方面的一些因素,另外就是这个孩子本身的一些器质性的,就是他本身的一种性格特征。可以从行为上来进行一些调整,比如说就是培养这个孩子的一种自信心,包括给他创造很多的环境,比如很多孩子可能就是基本上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跟亲人相处,我们应该去创造环境他跟其他的小朋友、陌生人相处的这种机会,脱离一个熟悉的环境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就过于地焦虑、紧张给他很多这种机会去锻炼去改善自己的这个羞赧的这种性格特征让他更好地自信。这方面的面就可以去做一些改善了这个不是说一蹴而就的肯定是需要家长,付出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血才能去改善的。




你好,我是『家长请坐』沈玉英老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大多数家长对分离焦虑存在两个误区:

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是一件坏事。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分离焦虑对孩子是有保护作用的,它的存在并非坏事。而没有分离焦虑的孩子,往往生活在一个缺乏关爱的环境中,所以才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依恋。

冷处理会让孩子变得独立,从而摆脱分离焦虑。

对于儿童来说,与养育人分离是痛苦的事,会触及他们的安全感。如果养育人表现出冷漠和不在意,这会让孩子内心感到绝望,短期内看起来孩子不再哭闹,其实是把恐惧压抑在内心深处,但情绪总要找出口,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其它的心理问题。

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时,更多的是无耐和愤怒。特别是上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在门口大哭大闹,家长会感觉很没面子,变得比孩子更焦虑。

家长自己的情绪都没有处理好,又怎样帮助到孩子呢?

在深入分析『分离焦虑』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焦虑』。

心理学家叶克斯和道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后,发现紧张焦虑程度和个人能力发挥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适度的紧张和焦虑,可以对神经分泌功能起到动员和调节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发挥出更高的能力水平。或许你会问我,难道焦虑还是件好事吗?

焦虑,只是一种情绪。没有好、坏之分,要看我们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这种情绪。

当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时,家长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①看到孩子的哭闹,我是否出现烦躁、无助、迷茫、焦虑的情绪?

②在我的童年,是否有过类似的感觉?

③分离焦虑是孩子的情绪,我是否可以将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做一个分离,不要受到影响,尽量平静的去接纳和允许孩子的情绪?

孩子对于分离带来的恐惧,是没有任何处理方法的。所以他们非常需要家长的帮助,而家长的焦虑只会增加孩子的情绪的复杂性,让孩子更无助,所以我们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来帮助孩子。

接下来,我再说一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

1、跟孩子玩儿捉迷藏的游戏。

在孩子上幼儿园以前,最好是白天、在家里,经常跟孩子一起玩儿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感受短暂的分离。根据孩子的状态,慢慢延长孩子寻找的时间。

2、帮孩子寻找一个依恋物。

比如:毛绒玩具、毯子、玩偶等。家长很难做到时刻陪伴孩子,依恋物可以带给孩子心理上的陪伴和安慰,而且依恋物是可以时刻陪伴孩子的,可以帮孩子缓解分离时带来的恐惧感。

3、陪孩子读一些绘本。

选择一些有助于安全感建立、分离焦虑、情绪处理方面的绘本。

比如:《小猫头鹰》、《魔法亲亲》、《阿文的小毯子》、《我好担心》、《菲菲生气了》等等。

4、让孩子学会和自己对话。

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害怕和父母分开,并让他知道自己有一种情绪叫分离焦虑,当这种情绪出现时,他就会紧张、害怕、心跳加速、大哭等等。

而这个时候,他可以跟自己跟自己说话,比如:“我知道你现在很害怕,因为你担心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但其实你也知道,他们一定会来接你的,想哭就哭一会儿,然后为自己找点事情做,害怕的感觉会减少一些。”

最后,我想提醒一下家长们,虽然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分离焦虑,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让孩子建立内心的自信和力量。

根据我个人这些年接触的案例,有的孩子在2-3个月就得到缓解,有的孩子却要半年,甚至更长。所以,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多一些耐心和包容。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家长加入到家庭教育的学习中,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分离焦虑就是孩子没有一定的安全感,我家宝宝上托儿所,就每天起床会问,今天去托儿所吗?你会不会早点来接我?小朋友欺负我怎么办?就是各种问题,这表明孩子是缺乏踏实感,就是觉着在父母身边最安全。




如果你孩子是马上上幼儿园你提出这样的问题的话。其实不用担心,家长和孩子的分离焦虑症都是同时存在的。这个时候孩子比你想象中还要聪明,他会把依赖感情依附于一个他观察后或者第一个接触他的老师身上。他会时时刻刻观察老师的行为,如果老师不注意他,他会用哭或者其他方法引起老师的注意,从而达到自身的情感依赖。

第二天送去幼儿园正常的把孩子交给老师不要不放心,你走后孩子自然又会把情感依赖于老师。私下和老师多沟通,会很快的过渡好分离焦虑期。




是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么?还是妈妈要上班了?分离焦虑是孩子独立接触社会环境的第一步,主要是要给孩子建立安全感。如果是上幼儿园的话,一般一周左右会自然度过,家长不要过于焦虑,老师会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也可以通过拥抱来缓解。平时可以给孩子随手拿一些孩子常玩的玩具,孩子有个熟悉的东西在身边就会有一些安全感。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

分离焦虑实际上是孩子心理的一个正常反应,一般来说孩子上幼儿园会在一周左右度过适应期,但也有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学习的,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实际上很多人只是意识到如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而未意识到分离焦虑背后的原因

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现实因素的制约。今天有很多年轻的父母把孩子出生后的照料托付给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退休后觉得孤单寂寞,也要求主动要求承担照料孙子女的责任。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父母对孩子的照料对于孩子成长最有利,否则会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父母是孩子天生的老师,这是上天赋予父母的权利,更是一份责任。孩子出生后建立的第一个社会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尤其是与母亲的依恋关系。有一个经典的心理实验已经告诉我们,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成长有多重要。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一个恒河猴的实验: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绒布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绒布妈妈”没有。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绒布妈妈”呆在一起。因为,婴猴能从“绒布妈妈”那里得到更多的温暖,心理上更有安全感。

所以,实验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粘人”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他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对父母的依恋。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他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

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本质是信任,就是孩子建立了一种对父母信任的亲子关系。如果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我们能够想象他将来建立的社会关系会是怎么样的。父母对孩子精心照料、日常的相处,既是赋予父母的责任,更是带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安全的依恋关系建立是孩子将来形成更为复杂社会关系的心理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出生后由父母照料是天经地义,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当前有很多父母因种种原因,把很小孩子的照料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更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主动要求承担这个责任。事实上,这是对孩子成长不负责任行为。因为这对孩子成长付出的代价,将来用再多的时间和金钱都是没有办法挽回的。

所以,分离焦虑本质上是亲子依恋关系的建立,因为减少或减弱孩子的分离焦虑,关键是建立信任的亲子关系!




分离焦虑很可能是你的孩子没有分离过,没有体验过分离之苦,分离的忧伤,分离的痛苦,所以才焦虑,一般的孩子为了生存分离惯了,习惯成自然了,变得独立自信坚强了。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陪伴,但是现实中种种原因,需要和孩子分离,好在现在科技发达,经常和孩子打视频,别问吃了什么,学习成绩怎么样?换种问题,问问孩子今天高兴吗?有没有特别开心的事能和家长分享一下呢,节假日尽量回家和孩子团聚,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孩子的教育,给孩子带点惊喜的礼物,都是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原始地址:/jingpin/6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