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有哪些红脸戏曲艺术家?

吴从印

吴从印,1966年出生于山东省东明县。他自幼爱戏,儿提时就最喜欢跟随家人到附近的镇上去看戏,回家的路上总还要“喊”上几句戏词。1978年2月,县大平调剧团招收学员,他前去报名应试。入班后,他先是随其他老师学唱,后拜师于著名大平调演员郭盛高(黑牛),主工须生行当。他12岁开始登台,一亮相就获得了观众们的好评,后随团经常活跃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的农村。


菏泽市美协人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张研的国画《命运的聚焦》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姚树昭创作的国画作品《盛世收藏》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李锐的隶书、行书,中国书协会员赵勇的楷书、杨刚亮的行书、牛广成的行书,山东省书协会员王培博的篆刻作品、唐保仓的行书,菏泽市书协会员李辉的隶书,


菏泽有八大红脸戏曲艺术家:

刘忠河丶张枝茂丶刘新民

索文化丶洪先礼、谢庆军

朱坤芳、陈传明,称为豫东八大红脸王。以唱片公司录制为准。


昆剧艺术家:蔡正任、张静娴、王芝泉、张询澎等等。

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尚小云、程艳秋、荀慧生、张君秋、马连良、余叔岩、杨宝森、萧长华、周信芳、、叶盛兰、裘盛戎、金少山、李多奎、龚云浦、尚长荣、李柄淑、王梦云等等

沪剧艺术家:丁是娥、邵滨孙等等。

豫剧艺术家:常香玉等

越剧艺术家:徐玉兰、范瑞娟、尹桂芳、陆锦花、王文娟、吕瑞英、金采凤、傅全香、毕春芳、张小巧、张云霞、张桂凤、戚雅仙、袁雪芬、徐天红、金艳芳等

淮剧艺术家:马秀英、筱文艳、何叫天等

评弹艺术家:吴君玉、杨振言、张鉴庭等。

滑稽艺术家:杨华生、姚慕双、周柏春、笑嘻嘻等


吴从印,1966年出生于山东省东明县。他自幼爱戏,儿提时就最喜欢跟随家人到附近的镇上去看戏,回家的路上总还要“喊”上几句戏词。1978年2月,县大平调剧团招收学员,他前去报名应试。入班后,他先是随其他老师学唱,后拜师于著名大平调演员郭盛高(黑牛),主工须生行当。他12岁开始登台,一亮相就获得了观众们的好评,后随团经常活跃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的农村。扈庆茹,1964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国家二级演员,菏泽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菏泽市政协委员。

扈庆茹1984年入菏泽地区枣梆剧团,工净面文生。他勤奋钻研,不断探索,兼收并蓄,表演潇洒大方,威武刚健,开阔大气,情感逼真,具有很扎实的表演功底;唱腔质朴坚实,韵味浓郁,嗓音宽宏有力,行腔自如,吐字清晰,善于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王福俊,女,1967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国家二级演员,菏泽市戏剧家协会理事。

王福俊1984年进入菏泽地区枣梆剧团,工旦行。她身材苗条匀称,扮相雍容大方,优美秀丽,稳重娴静,深情含蓄,台风端庄。尤其嗓音宽厚、宏亮甜润,音色、音质均非常突出。吐字清晰,行腔畅若行云流水,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92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在现代戏《生儿容易养子难》中饰金玲,获表演奖。1994年参加菏泽地区地方戏新剧目展演,在现代戏《鸳鸯歌》中饰红香,获表演一等奖。刘翠芳,女,1966年出生于山东省单县陈蛮庄乡。1986年由单县戏校毕业分配到单县豫剧团,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虎美玲的入室弟子。国家一级演员


任心才,段广才,岳登鹏,等等


吴从印,1966年出生于山东省东明县。他自幼爱戏,儿提时就最喜欢跟随家人到附近的镇上去看戏,回家的路上总还要“喊”上几句戏词。1978年2月,县大平调剧团招收学员,他前去报名应试。入班后,他先是随其他老师学唱,后拜师于著名大平调演员郭盛高(黑牛),主工须生行当。他12岁开始登台,一亮相就获得了观众们的好评,后随团经常活跃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的农村。

吴从印音域宽广,嗓音洪亮,吐字清晰,爆发力强,行腔流畅,继承和发扬了郭盛高的诸多特点。一折《三传令》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扬,并获雅号“白牛”,以映其恩师“黑牛”。他在大平调《天水关》中饰诸葛亮,一双有神的眼睛,再加上一把羽毛扇,就把诸葛亮运筹帷幄、挥洒自如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此外,他所饰演的《游四门》中的姚瑞龙、《反徐州》中的徐达、《阴阳扇》中的张健、《大登殿》中的薛平贵、《贬海瑞》中的海瑞,以及现代戏《好人二叔》中的二叔等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近年来,吴从印刻苦钻研,虚心向老艺人学习,艺术修养不断提高。2001年4月,他参加山东省戏曲青年演员汇演,在大平调《天水关》剧目中饰演诸葛亮,获山东省文化厅颁发的演员一等奖;同年4月参加菏泽市首届戏曲节,在大平调《百花亭》一剧中饰演李白,获演员二等奖。2003年8月,在山东省齐鲁音像出版社录制的《天水关》、《反徐州》、《阴阳扇》等10个传统剧目中,担当主唱。2004年4月,参加菏泽市第二届戏曲节,在参演剧目《收姜维》中饰演诸葛亮,获演员一等奖。2005年9月,参加菏泽市首届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暨“十大名演”评选,获菏泽首届戏曲“十大名演”称号。


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又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豫北、冀南的“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时至今日,济宁东门里财神阁高调五福班,汶上县大曹班、崇圣府班,巨野县田家班、大姚班等,成班均有300多年之久,其活动范围遍及菏泽、济宁地区,以及泰安、聊城、临沂地区的许多城镇、农村。过去,不少职业班社和著名演员经常到豫东、苏北、皖北、冀南一带流动演出。山东梆子艺人去外省演出,如魏二(红脸)、么五(小生)、李二黑心(黑脸)、唐进功(艺名三托,旦)、张克明(艺名一棵葱,旦)等曾演出于江苏、河南等地1960年,山东省梆子剧团至北京汇报演出时,《墙头记》、《万家香》、《玉虎坠》、《两狼山》等剧目受到好评。此后又先后编演了一些现代戏,如《三回船》、《前沿人家》、《老王卖瓜》、《铁马宏图》、《柳下人家》等。

1982年在山东省戏剧演出月期间,省梆子剧团演出的《程咬金招亲》分别获优秀剧本创作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乐队伴奏奖,剧中主要演员获表演奖。

【灵魂人物】

窦朝荣(1891-1960)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其唱腔被称为窦派唱腔,山东嘉祥人。10岁入巨野县大姚班坐科学戏。

任心才(1919—1988)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郓城人,其唱腔被称为“任派唱腔”,自幼学艺,先学花脸,后改须生红脸,12岁即崭露头角,挑梁唱戏,群众送号“红十二”。

【八大名旦】

1、刘桂荣:(1930年11月~1998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菏泽人,原山东省梆子剧团演员。幼年学艺,工青衣、花旦。她扮相俊美、做工细腻、韵味醇厚且唱念俱佳。

2、姚月芝:(1923年~2006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巨野人。幼学河北梆子,后改唱山东梆子,1964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为师。工青衣、花旦和刀马旦,亦擅演老旦,戏路宽广,可塑性强。其嗓音宽亮,吐字清晰,唱腔委婉动听,她独特的颤音独树一帜。她博采众长,善于融合,其山东梆子唱腔融入了京剧、评剧


没去过,我们从网上查有庞镜塘丶萧之楚丶胡景灿等,…


荷泽的红脸王是杨启超老师,他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是豫剧红脸王唐玉成亲传弟子,创立了豫剧“杨派”老生流派。杨启超先生天资聪颖,学戏较晚,但声名鹊起。

后面我了解到的八大红脸王是刘忠河、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为豫东八大红脸王。


1、大姚班

大姚班成立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管主为清代翰林姚舒密。大姚班建班时属于科班,全部招收14岁以下穷人家的孩子,在巨野县姚楼坐科学戏,共培养学员六、七期。大姚班在1760年至1949年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先后培育出不少名艺人,这些名艺人大致分三代,具体为:

第一代有张学为(人称“大麻子”,黑脸),能演各种内容的剧目,后被梁山县大井班聘为教师;岳登鹏(又名“岳十儿”,红脸),擅演《临潼山》等剧,文武皆通,唱作俱佳,人称戏子状元;薛中奎(人称“小黑头”,活杨七),擅演各种剧目中的黑头角色,声情并茂;张西棚(外号二妮,青衣);倪封太(青衣)等。演出水平都相当高,在鲁西南称雄一时。

第二代有宋玉山(又名立楞,青衣),由演《铡赵王》中的包婆出名,在群众中有“金马驹子银铃当,不及立楞一晃荡”之美谈;段广才(又名段航,红脸),张恩普的徒弟,擅演《太白醉酒》、《斩莫成》等;窦朝荣,自幼入巨野大姚班学艺,初学小生,后改红脸。其唱腔浑厚圆润,高亢激越,擅演《太白醉酒》、《摔琴》、《大辕门》、《两狼山》等剧目;谢瑞春(又名谢兵,红脸),李富贵(外号“二穷儿,红脸),丁宪文(小生,后改黑脸),明全兴(花脸),岳兴路(公子丑),擅演《小锯缸》。

第三代有刘云亭(又名刘三,青衣),能演旦角中的许多角色,唱腔别具一格,擅演《老羊山》、《反西唐》、《贺后骂店》、《樊梨花征西》等剧;任心才(艺名“红十二”,红脸),功底深厚,擅演《吊孝》、《摔琴》、《闯幽州》等戏;李玉亭(小名石头,小生),韩新才(又名韩小,小生),李翠喜(人称老丁,花旦),姚月芝(花旦)等。

大姚班演出剧目相当丰富,其中以“老十八本”、“十七山”、“十二关”、“五阵”、“六州”最为常见。这些传统剧目剧情大都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2、大兴班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廪生孔昭荣投资购置戏装道具,在定陶城隍庙组建了一个山东梆子班社,起名孔家班,后为了图吉利,改名“大兴班”。聘请艺人张保山、邵万明掌班,主要演员有郑义山(外号郑二麻子,艺名老先头)、刘明德(艺名刘占儿,红脸)、李秀俊(艺名铁锤,小生)、张保山(艺名老粗,丑)、李月亮(艺名黄马褂,青衣)、王明山(红脸)、李大山(青衣)、小金、小银(花旦)等,阵容整齐,唱作俱佳,声名响遍曹州。当时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宇宙锋》、《紫金镯》、《一捧雪》、《阴门阵》、《赵高篡朝》等。

1905年,掌班换了李大山(又名李振奎),主要演员增加了侯德山(艺名一阵风,旦)、吴锁(旦)、岳兴(艺名花脸兴)、孔凡海(艺名孔七,武丑)、郭四(艺名郭四大刀,武生)、许忠新(艺名新头,红脸)、刘德润(艺名红脸娃)等。演出剧目三百余出,活动区域由曹州扩展到河南、河北、安徽三省。

1921年,掌班又换了李大山的师弟王明山,在他掌班二十多年间,培养了一批新秀,有李迎生(艺名戏子状元)、王金荣(旦)、薛六(生)、刘兆伦(红脸)、张玉彬(净)、高如意(小生)、小才(旦)等。1946年10月,又从河南兰考请来五位女演员,分别是桂云、巧云、爱云、秀云、红云,群众称为“五云”。从此,女演员开始登上大兴班的演出舞台。

在四十年代战争动乱时期,大兴班数易班主,解放后来到菏泽,定名为“菏泽专署人民剧社”,1958年调省,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


刘忠河,张枝茂,刘新民,素文化,洪先礼,谢庆军,朱坤芳,陈传明,等……


1、刘桂荣:(1930年11月~1998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菏泽人,原山东省梆子剧团演员。幼年学艺,工青衣、花旦。她扮相俊美、做工细腻、韵味醇厚且唱念俱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曾主演过各类剧目百余出,也曾随团多次进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其代表剧目有《墙头记》(饰李氏)、《黄牛分家》(饰大嫂)、《打金枝》(饰公主)、《玉虎坠》(饰王娟娟)、《哭剑》(饰苏妲己)、《五凤岭》(饰吴凤英)、《双枪缘》(饰黄金婵)、《日月图》(饰胡凤莲)、《破洪州》(饰穆桂英)、《春秋配》(饰姜秋莲)、《燕王征北》(饰燕月娘)及《鸳鸯衫》、《万家香》等,她主演的《哭剑》《黄牛分家》《栓娃娃》等剧目,20世纪50年代曾参加山东省第一届、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分别荣获演员一等奖和二等奖。曾担任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

2、姚月芝:(1923年~2006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巨野人。幼学河北梆子,后改唱山东梆子,1964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为师。工青衣、花旦和刀马旦,亦擅演老旦,戏路宽广,可塑性强。其嗓音宽亮,吐字清晰,唱腔委婉动听,她独特的颤音独树一帜。她博采众长,善于融合,其山东梆子唱腔融入了京剧、评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兄弟剧种的优秀元素。其代表剧目有《对花枪》《樊梨花》《麻疯女》以及现代戏《红珊瑚》《桥隆飙》等。1956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会演,她饰演《对花枪》中的姜桂枝,荣获演员二等奖。曾任山东省嘉祥县山东梆子剧团业务团长、济宁市人大代表、嘉祥县政协常委等职。

3、刘桂松:(1940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巨野人。出身于梨园世家,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戏曲艺术。1953年参加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开始了艺术生涯。工青衣、花旦。18岁即挑大梁演出,曾担任该团团长。《老羊山》是她的代表作,她所塑造的樊梨花,切合人物实际,形象生动逼真。特别是其中的大段唱腔,吐字清晰,行腔自如,音色柔美,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采用了断音、颤音、滑音等演唱技巧,使唱腔更加清新优美,常常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除《老羊山》之外,她的代表剧目还有《天赐禄》、《贺后骂殿》、《反西唐》、《三省庄》等。曾担任巨野县政协常委。

4、孟玉琴:(1932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幼年学艺,工青衣、花旦。1948年参加济宁胜利剧社(团),1959年随团调临沂地区山东梆子剧团。其所演剧目甚多,以唱工戏为长。其代表剧目有《樊梨花征西》、《五女兴唐》、《对花枪》、《三省庄》等。1956年,以《栓娃娃》一剧参加山东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荣获二等奖。曾任临沂市政协委员。

5、郝瑞芝:(1937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河南开封人。原泰安山东梆子剧团团长,现任名誉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幼年学戏,工青衣、花旦。其代表剧目有《春香传》、《盘夫索夫》、《桃花庵》、《挂帅》、《游春》、《画皮》、《丰收之后》《红嫂》等。她唱腔音色优美,行腔委婉,以声传情,唱念俱佳。1956年,参加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一等奖。

6、李玉苓:(1937年~1994年11月)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济宁人。幼年学艺,工青衣、花旦、刀马旦。她唱腔音色纯正,发音洒脱自如,委婉动听,高亢明亮,且善于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安排唱腔。她主演的《三省庄》中黑景芝的一段慢板戏--《夸将》的,集中体现了山东梆子的精华,异常精彩。1960年参加山东省文艺界群英会文艺汇演,获演员表演二等奖。主要代表剧目:《女中魁》、《白蛇传》、《三省庄》等。曾任嘉祥山东梆子剧团团长、书记,嘉祥人大常委。1988年被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

7、开凤芹:(1938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巨野人。主工青衣、花旦。1949年入济宁胜利剧团。她嗓音柔美动听,行腔自如流畅,表演细腻传神。其代表作《燕英买母》、《三回头》、《春香传》、《玉虎坠》、《泪洒相思地》、《王宝钏》、《血手印》等。

8、尹爱菊:(1947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金乡人。原曲阜山东梆子剧团演员。主工老旦。她的嗓音洪亮,唱腔委婉。代表作有《对花枪》、《杨家将》、《山花向阳》、《沙滩上的白杨》、《闯王剑》等。1988年戏曲演唱大奖赛获特别奖。其主演的《闯王剑》已由山东电视台拍成电视艺术


菏泽八大红脸王以唱片公司录制为准,也有十大红脸王之说:刘中河,张枝茂,刘新民,索文化,洪先礼,謝庆军,朱坤芳,陈传明并称为豫东八大红脸王


老前辈红脸山东梆子表演艺术家窦朝荣、任心才,《(杨启超,赵义庭),原山东菏泽籍豫剧红脸戏剧表演艺术家》,大平调红脸表演艺术家何西良、后起之秀青年红脸演员于青茹等等


1、大姚班大姚班成立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管主为清代翰林姚舒密。大姚班建班时属于科班,全部招收14岁以下穷人家的孩子,在巨野县姚楼坐科学戏,共培养学员六、七期。大姚班在1760年至1949年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先后培育出不少名艺人,这些名艺人大致分三代,具体为:第一代有张学为(人称“大麻子”,黑脸),能演各种内容的剧目,后被梁山县大井班聘为教师;岳登鹏(又名“岳十儿”,红脸),擅演《临潼山》等剧,文武皆通,唱作俱佳,人称戏子状元;薛中奎(人称“小黑头”,活杨七),擅演各种剧目中的黑头角色,声情并茂;张西棚(外号二妮,青衣);倪封太(青衣)等。演出水平都相当高,在鲁西南称雄一时。第二代有宋玉山(又名立楞,青衣),由演《铡赵王》中的包婆出名,在群众中有“金马驹子银铃当,不及立楞一晃荡”之美谈;段广才(又名段航,红脸),张恩普的徒弟,擅演《太白醉酒》、《斩莫成》等;窦朝荣,自幼入巨野大姚班学艺,初学小生,后改红脸。其唱腔浑厚圆润,高亢激越,擅演《太白醉酒》、《摔琴》、《大辕门》、《两狼山》等剧目;谢瑞春(又名谢兵,红脸),李富贵(外号“二穷儿,红脸),丁宪文(小生,后改黑脸),明全兴(花脸),岳兴路(公子丑),擅演《小锯缸》。第三代有刘云亭(又名刘三,青衣),能演旦角中的许多角色,唱腔别具一格,擅演《老羊山》、《反西唐》、《贺后骂店》、《樊梨花征西》等剧;任心才(艺名“红十二”,红脸),功底深厚,擅演《吊孝》、《摔琴》、《闯幽州》等戏;李玉亭(小名石头,小生),韩新才(又名韩小,小生),李翠喜(人称老丁,花旦),姚月芝(花旦)等。大姚班演出剧目相当丰富,其中以“老十八本”、“十七山”、“十二关”、“五阵”、“六州”最为常见。这些传统剧目剧情大都曲折跌宕,引人入胜,深受广大群众喜爱。2、大兴班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廪生孔昭荣投资购置戏装道具,在定陶城隍庙组建了一个山东梆子班社,起名孔家班,后为了图吉利,改名“大兴班”。聘请艺人张保山、邵万明掌班,主要演员有郑义山(外号郑二麻子,艺名老先头)、刘明德(艺名刘占儿,红脸)、李秀俊(艺名铁锤,小生)、张保山(艺名老粗,丑)、李月亮(艺名黄马褂,青衣)、王明山(红脸)、李大山(青衣)、小金、小银(花旦)等,阵容整齐,唱作俱佳,声名响遍曹州。当时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宇宙锋》、《紫金镯》、《一捧雪》、《阴门阵》、《赵高篡朝》等。1905年,掌班换了李大山(又名李振奎),主要演员增加了侯德山(艺名一阵风,旦)、吴锁(旦)、岳兴(艺名花脸兴)、孔凡海(艺名孔七,武丑)、郭四(艺名郭四大刀,武生)、许忠新(艺名新头,红脸)、刘德润(艺名红脸娃)等。演出剧目三百余出,活动区域由曹州扩展到河南、河北、安徽三省。1921年,掌班又换了李大山的师弟王明山,在他掌班二十多年间,培养了一批新秀,有李迎生(艺名戏子状元)、王金荣(旦)、薛六(生)、刘兆伦(红脸)、张玉彬(净)、高如意(小生)、小才(旦)等。1946年10月,又从河南兰考请来五位女演员,分别是桂云、巧云、爱云、秀云、红云,群众称为“五云”。从此,女演员开始登上大兴班的演出舞台。在四十年代战争动乱时期,大兴班数易班主,解放后来到菏泽,定名为“菏泽专署人民剧社”,1958年调省,成立了山东省梆子剧团。


1、窦朝荣(1891-1960)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其唱腔被称为窦派唱腔,山东嘉祥人。10岁入巨野县大姚班坐科学戏。初学小生,后改红脸(老生),20岁成名。

2、刘桂荣:(1930年11月~1998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菏泽人,原山东省梆子剧团演员。幼年学艺,工青衣、花旦。她扮相俊美、做工细腻、韵味醇厚且唱念俱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曾主演过各类剧目百余出,也曾随团多次进京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其代表剧目有《墙头记》(饰李氏)、《黄牛分家》(饰大嫂)、《打金枝》(饰公主)、《玉虎坠》(饰王娟娟)、《哭剑》(饰苏妲己)、《五凤岭》(饰吴凤英)、《双枪缘》(饰黄金婵)、《日月图》(饰胡凤莲)、《破洪州》(饰穆桂英)、《春秋配》(饰姜秋莲)、《燕王征北》(饰燕月娘)及《鸳鸯衫》、《万家香》等,她主演的《哭剑》《黄牛分家》《栓娃娃》等剧目,20世纪50年代曾参加山东省第一届、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分别荣获演员一等奖和二等奖。曾担任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理事。

2、姚月芝:(1923年~2006年),山东梆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山东巨野人。幼学河北梆子,后改唱山东梆子,1964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为师。工青衣、花旦和刀马旦,亦擅演老旦,戏路宽广,可塑性强。其嗓音宽亮,吐字清晰,唱腔委婉动听,她独特的颤音独树一帜。


河西良,刘改荣,


杨启超,男,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红脸王唐玉成亲传弟子,创立豫剧“杨派”老生流派,因为在同辈弟子中表现突出,被人们称为“小红脸王”,早期以二本嗓为主,后期以大本嗓为主。唱,做,念俱佳。代表剧目《刘墉下南京》等。


菏泽有八大红脸戏曲艺术家

刘中河丶张枝茂丶刘新民

索文化丶洪先礼、谢庆军

朱坤芳、陈传明称为豫东八大红脸王。他们以唱片公司录制为准。


原始地址:/jingpin/8786.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