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80后,深感父母一代的不易。
在那依靠体力来维持生计的年代物质匮乏,交通信息很不发达。做事的效率极为低下,即便累出病来,也有很少人走出贫穷。当今的年轻人是体会不到那时人的心酸无助。
有网友说过“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这是形容当时作为年轻父母的生活写照。虽然有点儿夸张,但他们确实蒙着一层灰色的阴影。
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也不会说出,我爱你。
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最好的态度。
即使他们出言不逊,即使他们说话粗鲁,即使他们想法古板。
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嫌弃他们,更不能对他们出言不逊。
谁的人生都是一步步走来,我们和父辈的人生轨迹不同,感悟也会不同。
就像《围城》里讲的,人生百味就像一部厚重的书,在书中感受记录下来的生活历程、人生感悟,读的是别人的人生,却能让我们更清醒地理解现在、懂得将来。
我现在也做了妈妈,更加明白父母的不易。
直到35岁之后才懂得不可以对父母大声说话,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懂得要感恩父母,珍惜亲情!
到目前为止,二十多年,不要说发脾气,直接没有大声跟我爸妈说过话,生我养我的人,我从心底尊重
世上因缘各异,父母的想法跟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相关。一般情况下,不会跟父母发脾气,当然也不应该。但是,其实你可能会遭遇反复的情感压力,比如不停的逼你找对象,这本身没错,但是他们也就会知道有一个人,会去让你见,你让他问下其他信息,他们会在自己家人面前放开,但会在外人面前卑微,觉得你很多事。这种情况反复发生,会让人烦躁。其实提问者问的本质还是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不要想改变一个人,其实还是改善和慢慢适应的过程。他们的成长环境尤其家庭恶劣,会祸及子女。所以,保持尊重必要,适当对话必要,改变可能性不大。改善有点儿希望。
年少无知,不懂生活的小时候或者说年少时会有向父母发过脾气。那个时候,不会思量父母的感受,自我为中心,得不到满足就会有情绪,往往情绪的发泄对象就是父母。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觉得当初太幼稚无知,甚至自私。
直到走向社会,到为人父,经历过了种种,才慢慢地理解作为父母的不容易。相信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物质上、精神上都是无私的付出,而他们也不图孩子有什么能回报,但求孩子过得好,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作为一个奔四的80后,经历过了生活、社会上的种种,对人、对事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与理解。人生几十年,可说漫漫也能说匆匆,每个人只是时间里的一个过客,所以,不要辜负岁月,不要辜负生命中身边的人。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他们有义务把你养育成人,有义务对你供书教学,但是你的一生他们没有义务一手包办。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