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父母是用自己一生的经验来教导自己,太阳底下无新事,不同的时代,虽然外在不同,但是内在核心的本质并无多大变化。自己毕竟年少冲动,和父母丰富的人生经验是无法比拟的,应该多多听取父母的意见。因此,不管是从生理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在父母眼里,自己永远是个孩子。
孩子从小到大,父母是感觉不出孩子成长过程的,我母亲经常说一句话“干什么都不见活,唯独养孩子,用不了几年就长大了。”所以说父母总是觉得孩子还小。
出于对孩子的关心,父母总是用自己的经验想让孩子过的更好,也总觉得孩子不够成熟,因此总是感觉孩子长不大。
另一个有些阴暗,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和面对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是权威的角色,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的权威性越来越低,父母潜意识的通过告诫孩子长不大,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性,这在很多掌控型、包办型父母身上尤为明显,有些父母还会包办孩子的一切,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很多人离婚跟父母的过多干涉有直接关系。这种案例在心理咨询中很常见。
作为孩子我们有时候要学会装傻,一定程度的满足父母的心理需求,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父母。
作为父母同样要学会装傻,放下焦虑,要知道我们不能一直扶着孩子走路,有时候让他们吃点亏反而更利于他们成长。
因为永远比他们小
子女无论多少岁,只要父母健在,那么在父母的眼里,你始终都是个孩子。即使你已年近不惑。
这是因为父母总觉得孩子没长大,担心孩子受苦。怕孩子办错事,认为自己还可以再帮孩子完成一些,让孩子的成长尽量完善。
也算是对子女一种期盼的体现吧。
而作为子女却不这么想,认为父母这是一种太保守的思想,认为自己已经可以应对生活的风浪了。
却不明白,这其实也是父母对子女的一种爱。
1)父母是爱孩子的,但是,在一些时候,父母又无法摆脱长者的身份,喜欢让孩子成为自己渴望的那种人,于是,在孩子身上继续使用着自己的控制权;
2)子女在父母的管教中听了太多的‘你应该怎么样’‘你不能做什么’,导致,孩子渴望独立的思想,不想以‘你还小’,继续被父母控制。
为此,每个父母都应该反思一件事情:你所谓的对孩子好,是真正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之上,还是想让子女替你去弥补你的某些遗憾?
所以,子女在某些时候并非不能接受自己‘还小’这样的称谓,而是想通过自己‘已经长大’了,来争取自己独立的思想,做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成为父母想让他们成为的人。
好像这属于一种通病,父母都会感觉自己的孩子是长不大的,而且对于长大会心存疑虑。毕竟,在我自己看来,孩子长大后,意味着有一天就要离开你独自生活,而且孩子的渐行渐远是伴随着自己的衰老的,你是通过见证孩子的成长来印证自己的年龄的,似乎女性都不喜欢这一点。
因此,无论愿不愿意,孩子都在成长,而你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培养他们独立适应社会的能力,即便她在你的心中是小女生,离开你后照样可以生活得很精彩。
因为他们永远都只为孩子着想,想给孩子们最好的。父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子女社会经验不足,会受各方面的伤害,所以他们总会想尽办法知道孩子的近况,孩子的烦恼,好替孩子想好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可能在此过程中,孩子的某些隐私会被父母知道,为此,造成孩子与父母的隔阂。但是,要相信一点,就是父母永远是爱我们的。或许,我们认为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的秘密了,也有了不想让大人知道的东西了。这时,我们要静下心来,和父母慢慢谈谈自己想自立的想法,不要拒绝父母的关心和宠爱。
只要父母在,不论你多大,即使成家立业,在他们眼里你永远是他们的孩子。他们因为爱你,怕你受到伤害就处处保护你,像老鹰护雏鹰一样,只要你自己经济独立,思维独立,遇到事情能处理的圆圆满满,让他们觉得你长大了,自己能闯世界了,他们就会放飞你。现在遇到事情多与他们沟通协商,让他们觉得你能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不用他们操太多的心,慢慢地他们就不把你当小孩了。
也希望大家能一直是父母的心中宝
不管你多大,在父母眼里永远是一个孩子。
就像我,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初中了,但在父母眼里我还是一个没长大需要他们照顾的孩子。
每年过生日,母亲总是早晨6点之前给我打电话。“
叫我起床,到菜市场上去买一些新鲜的蔬菜。中午做几个自己喜欢吃的菜,而且一遍又一遍的叮嘱。先放什么调料,后放什么调料,按一定的比例,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做出来菜没味道。”晚上母亲在电话里问,做了几个菜,菜的味道怎么样?
今年春节假期结束,准备往返自己工作的城市,母亲问:什么时候到家,路上走多长时间?我答,“晚上21点之前到家。”母亲露出了笑容说:“21点不晚,路上还有行人。”因中途倒车,推迟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一路颠簸在车上睡着了。醒后,打开手机一看,8个未接电话,都是父亲打给我的,急忙回过去,没等我说话。父亲说:“你手机关机,联系不上,你知道,我和你妈妈有多担心。”
母亲在电话里接着说,我和你爸爸身体都好着,以后三四年回来一趟。挂掉电话,内心一阵酸楚,在父母眼里,自己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是的,作为人子,永远是父母的孩子。这个不须要讨论。
1、哪有为什么啊!因为这是我爸妈啊,是平时给我安慰,最迁就我的人。
很小的一件事不开心,你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了,就跟爸妈发了脾气。
在外受了委屈,回到爸妈这里来,马上给你无限的安慰。
病痛缠身时,父母会无条件照顾你,陪伴你,永远不会离开你。
你所有的不堪,都可以在父母面前展示,父母的爱,永远不减,无限包容,将你包裹成一个孩子。
2、另一方面,随着我们的成长,父母与我们的交集越来越少
这种信息不对称让父母看不到我们的“长大”,对我们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那个无理取闹的小孩。
3、中国人大多没有界限感,形成了很多“巨婴”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爸见过的人事多了,还是好好当个公务员,别出去瞎折腾”
“你听妈的,小A不适合你,你不要和他来往了”
我们是成年人了,难道选什么工作、什么时候结婚不应该我们自己决定吗?
可是我们很多人就是由父母包办了,长成了一个个依赖父母的“巨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