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王朝发展鼎盛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积极对外扩张?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古代东方最强大的帝国,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尽管雄霸东方,但中国人似乎并不热衷于对外扩张,中国人的势力从没有超出亚洲,也没有建立罗马、土耳其那样地跨三大洲的跨洲帝国。即使明朝时期,中国人的船队独步全球,大明水师已经到达了非洲东部,但中国人并未趁机对外扩张侵略,也没有建立海外殖民地,和侵略成性的西方殖民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为什么古代中国人不热衷于对外扩张呢?

第一,中国人不热衷于扩张只是相对的,中国的版图从原始人时代就在不断地扩大,这种扩张一直持续到清朝。中国从中原的一小块核心区域发展到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完全是扩张的结果,并非充话费赠的,我们称这种扩张为开疆拓土。不过尽管古代中国面积很大,但核心地区只有汉地十八省,也就是被西方人所称的“中国本土”,周边的土地多属于附庸性质,中国人用了两千年时间才消化掉这些“外围”土地,比如云贵地区直到明朝和清朝改土归流中原王朝才实现了对当地的直接统治,此前一直处于土司割据的羁縻状态。GIF

第二,中原王朝属于农耕文明,是自然经济,具有较强的内敛性,加上中原王朝过于富庶,所以对外扩张欲望并不强烈。他们对于不能种地的地方丝毫不感兴趣,他们的扩张往往是遭到威胁而反击的被动式扩张,即使唐朝对西域的拓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反击突厥和保护商道,而并非简单的开疆拓土。倒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具有很强的扩张性,中国的很多领土都是由他们带来的,他们入主中原后就把一直游离在中原王朝之外的本土和新征服土地纳入中原王朝。

第三,中国地理环境相对隔绝,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限制了中国人的扩张。中国东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北边是茫茫戈壁草原再往北就是寒冷的西伯利亚,向南是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向西是绵延不断的山脉和广阔的沙漠,区域内有价值和富庶的地方都被中国占了,剩下的只有一些遥远和贫瘠中国人不感兴趣的地方,周边的台湾、朝鲜、日本、越南都被视为化外之地,只能做藩属国,近在咫尺的台湾甚至连藩属国都不是,一直处于无主状态。在古代人的心中,藩属国向宗主国纳贡就表示是我国的臣民了,对于这些边缘的藩属国占领不占领区别不大。

第四,边际效应问题。由于古代技术和生产力所限制,处于农耕社会的中国的领土实际上已经到了当时中国控制的极限,超出控制范围越远的地方占领成本越高,收益反而越低,因为占领方不仅要承担高额的占领费,还要承担巨额的开发投入,不仅在当地收不到税反而要倒贴钱。清朝时期清政府拨给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总计高达近4亿两白银,这就是李鸿章为何强烈主张放弃新疆的主要原因。假如强行消化往往会造成消化不良,比如中国打越南,历史上吞并越南好几次,但越南环境恶劣、桀骜不驯、资源匮乏,每次大动干戈多以失败而告终。其实不是打不过,是花几千万两银子去越南看猴子真不值。


如果中国不扩张,也就所谓的中原地区了,哪里来的九百多万平方公里,为什么不继续扩张?你看看地形那边到海了,西边到沙漠了,东北全是苦寒之地,所以不是不扩张,是有限的地理知识,和周边恶劣的环境禁锢了古代帝王扩张的野心,要知道古代开疆拓土,对于帝王来说可是大功绩,是要祭拜太庙昭告祖先的,哪一皇帝不想?可是周边的膏腴之地都被征服了,再打下去徒费国力,全是不毛之地要来何用?


没有扩张?这块地是人家送的?

少数民族怎么都跑到边远山区了?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先辈们用血泪和刀剑争取来的!


中西文化,各有千秋。


国内战争连绵自顾不暇


科技不发达,管理不到位。元朝征服很多国家,管理不好,不懂管理。


没有征服发展欲,没有开拓发展欲,只有被动挨打


北狄扰边,南蛮叛乱,宗室外戚,权臣武将,黄河泛滥,三灾六病,灾民流寇,哪个不防?哪有心思用兵攘外?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汉民族的大一统政权日渐丧失秦帝国开疆拓土的雄心与勇气。最要命的是延续几千年的朝贡体系思维中没有什么“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领土概念,而是妄自尊大的“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对于臣服的周遭蛮夷什么都可以赏赐,包括边境领土。


不是没有扩张,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扩张有一定限度的,受到技术水平和地理民族生物等一系列限制的,中国已经是古代历史上领土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了,有些人宣称中国还没有扩张,那什么叫扩张呢?哈哈,现在中国周围的国家都是中国扩张过程中遇到了失败和困难才没有被吞并的,例如朝鲜半岛和越南,中国历史上发动过多次大战,损失很惨重,还有其他原因才没有被吞并的,例如越南是热带雨林,很难打,人家跟你玩游击捉迷藏,最后你接受不了巨大损失不得不撤退,在加上瘟疫和生活习惯等其他因素。


饥寒起盗心,中华大地,物产丰富,统治者衣食富足,在取民有余之下,何用对外广张。只有北方游牧民族,一到冬天,便衣食不足,所以经常入关掠夺,欧洲人个小游牧人之后代,对抢掠是毫不顾忌,存盗质,而我国早就进文治时代,以和为贵是主旨,土质不同其性也不同。


中国各王朝鼎盛的时期,大抵为汉唐,宋明也算鼎盛,但还是差了一些。

秦朝及商周,生产力极度低下,除了黄河洛水等区域,其他好多地方还是土路,一下雨就根本没法走,那段时间是想扩张也没办法,条件太不成熟了。

汉朝其实是一直在对外扩张的,必然班超出使西域等,古丝绸之路也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但限于文化文明,一般没有直接对外使用武力,主要是使别国臣服,一般就没有主动去征服,但其实版图还是在慢慢扩张的。

汉朝之后混乱了几百年,三国打了几十年,晋朝刚刚统一又分裂成南北朝,各自混战,甚至发生了五胡乱华,正统秦汉文化和后裔差点被杀光了,那段时间,自身难保,就别提扩张了。

唐朝确实强盛,版图一直扩张,比现代的版图都大,有一千二百万平方千米,基本现代的外蒙古,俄罗斯接壤的很多地方,还有西边的哈萨克斯坦几个国家,都是大唐的版图。可惜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萎缩,守土有余,对外扩张就力不从心了。

汉唐对外扩张,还有一个主要因素是人口不足,疆域太大,根本没有人,也是没办法。

宋朝就别说了,地盘最小的,被吐蕃,契丹,蒙古,大理等强力外邦搞得死去活来,能够守住两江流域就不错了。宋朝是个文艺之朝,发展经济和理学,文化和金钱多的很,但是打仗不行。

明朝地域比宋朝大了一些,大约一千万平方公里,因为打败元朝后,接收了大量地盘。元朝是人类地球史上疆域最广的一个国家,整个亚欧大陆,除了西欧等地,基本被攻占。所以朱元璋打败元朝后,地盘比起宋朝扩张很多,可惜武力有限,很多地盘没有接收到,而且明朝中后期对外战争不行,一直战败,疆域一直缩小,所以明朝虽然比宋朝强,但是比汉唐还是差了些,对外扩张失利,反而丢失了大量地盘。

到清朝,蒙古本来就是有很大的地盘,打下中原后合而为一,也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而且很稳定,基本没有缩小。但清朝政府的对外政策不行,搞的是闭关锁国,所以根本没想过对外扩张。


中国强大时,外国那不叫国,叫猴群!出来看看,天呐,嘛也没有!至少,三宝太监郑和就是这么看的!同行商人也没看出商机!中国当时太舒服,太文明了![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个人观点,远了就不是自己的了。就想北方大草原,你可以打下来,可怎么驻守?你不驻守当地人不鸟你,你驻守,人少了守不住,人多了费用太高,并且没人愿意一辈子守在那里,守上几代,中原王朝会怀疑你,想要你命,不反死全家,反了可能荣华富贵。

海外同样道理,比如印尼,打下来要花很多钱,镇压狠了人家和你拼命,不镇压他们加速发展,必然谋求更多权利,中原王朝也不是善良之辈,你生活好了就有人想取代你,弄差了就必须投入大量军队维持秩序,得不偿失。

交通能力决定国土范围。


前面有几位回答了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这就是“地缘政治”,古时交通运输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后勤物流对于扩疆,的确是个极大的障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中原王朝自己内斗不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王朝数帝,最厉害的是开国之君,他平定了天下后,一般也步入了中老年,集中精力处理内政,恢复战乱所受的创伤,待到国力恢复,第一代君主也就老了,锐气已经不足;或者已经到了第二三代,这后面的君主,多是守成之主,也要忙于建立他自己的权威体系,以免被手下权臣翻盘。

所以,鼎定中原之后,巩固皇权是皇帝最主要的工作重心;开疆拓土的事,汉唐这样的大佬,有明君加名将,还能搏一把,要是冒然发动,兵力财力物力投入进去,打成持久战就成了无底洞,会动摇国本,例如隋帝征高丽;要是这狄夷太强大,去招惹了它被反揍,这种可能性也存在,风险太高。


因为中国政治实体的着眼点是人,是民,不是“领土”。“领土”本身就是欧洲中世纪封建领主制度的概念。

中国政治实体要的是社会体系秩序的范围,并不是土地面积的大小。因为国家层面上,中国人从来都没把土地当成排他性私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还要分什么你的领土我的领土?

——无陈词滥调,无不知所云,无酸腐鸡汤,无缤纷喧嚣,唯有一点赤诚真意,一点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轻落玉指点赞、高抬贵手转发;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见,请评论中不吝赐教。


中华文化,统一文化。

统一是对立与统一中的一面统一。

统一也是对立和统一的全面统一。

统一是开始,也是结束。

每一次分裂,都会促成中国完成更大规模的统一。

不需要主动扩张,因为矛盾运动,对立一定走向统一。

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顺其自然。

坚持和平统一,向统一发展前进,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首先,扩张和殖民是两回事。

其次,你以为我国现在世界第三的领土都是靠嘴皮子谈下来的吗?真的是一刀一剑打出来的。汉朝打匈奴,开辟丝绸之路,隋朝打高句丽,唐朝灭颉丽,灭薛延陀,灭西域,明朝打蒙古。实际上,到明朝领土已经很大了,比现在也差不了多少。即使武力值最弱的宋朝为了燕云十六州也一直努力奋斗,只不过没打过,被人揍的很惨。自始至终,所有的皇帝都有一个扩土开疆的梦,只不过有人做到,有人没做到而已。

第三,殖民。

为什么不殖民呢,其实按照当时来说,也殖民了。不过吧,没殖民那么远,那些发配充军罪名的,不都相当于殖民吗?澳大利亚不就是罪犯的放逐地吗?

当时人口没现在这么密集,技术也不完备,要知道云梦泽以前可是埋骨地,遍布沼泽啊,后来不开始说上有苏杭下有天堂,什么南方好之类的,直到宋朝南方经济全面赶超北方。从之前蛮荒之地一步步开发,这不也算是变相殖民吗?只不过我们开发的比较早而已。

所以说,感谢前辈们留给我们如此深厚的家底,即使出现几个败家子也没把家给败完,终归还是发展起来了。


并不是没有扩张,看下从商周的版图到现在的版图就知道扩张了多大,只是扩张后加入的人都成了中国人,并且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也恰恰说明中国文明包容能力的强大。


一直在扩张,只是明朝的两京十三省,就是封建时代扩张的巅峰。尤其是耕地为核心的汉王朝,元朝和清朝对土地的渴望,他们不像其他汉王朝,所以即使赔钱的地也会占领。

古代的交通运输条件有限,最快的要么是顺流乘风喝点船、利用驿站系统疾驰的马、点燃的烽火。所以除了特殊情况,大多数情报传递都要花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更多,要是有战乱,等调动的军队前去,已经是几个月后了。

边疆叛乱多、或者没有维持意义的情况,汉王朝觉得亏本就可能主动放弃。比如明宣宗弃置交趾、宋朝放弃熙宁开边获得的领土……

以华北平原和江南核心区的中华文明,在当时的农业条件下,已经占领了能占领和守得住的地区。

长城北的蒙古地区无险可守,当时也没发现矿藏和合适的耕地,要是养马,那人口密度和流动性,利益无法回本。

东北地区白山黑水、深山老林,当时又没有合适的农作物种植,活动仅限于辽长城南,以外的地区基本上归附的渔猎民族。

西边经过河西走廊就是西域,沙漠什么的太多又远又没多少合适的田地。汉唐也仅仅是为了维持陆地丝绸之路才会占领西域的部分地区当哨所。

青藏高原地区也是如此,山高地远,耕地也就是一些河谷农业,还有一些政权存在。元明清时期的统治特别薄弱,一直维持着地方宗教的自治。清末民国时期,也想像外蒙古一样独立,还好西藏旁边不是苏联。

南边则自古被称为瘴气弥漫的地方,即使到了明末清初,地方土司势力依旧存在,当然,也是因为土司这种小型自治王国的存在,除了兼职独立出去以外,一直没有什么影响全国的叛乱出现,维持着相对的稳定。两广滇地区作为汉王朝南疆,相对于北方,已经算很安定不闹事了。

东边的大海,在宋、元重视商业,搞海上丝绸之路时还好说。到了明清,基本就废了,朱棣时期搞过郑和下西洋,郑和死后,明朝就没搞过下西洋行为,甚至明朝中期,连郑和下西洋的资料都找不见了,明朝隆庆开关和清朝闭关锁国,差别不大,都是开个小港口,其他都关闭。更不要说海上扩张了。

所以明朝中后期的两京十三省,就是汉王朝的扩张、并维持稳定统治的极限。清朝扩张,也算是一种极限,只是北边和沙俄/苏联的本土接壤,动乱领土无法收回。


原始地址:/qinggan/1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