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大家条件都差,家里没有什么吃的。最喜欢的就是走亲戚,特别是家庭条件还不错的亲戚,每顿都能吃上饭。
我妈妈小时最喜欢走亲戚家,哪怕走上3,4个小时路,去到了小姨家,小姨总会给她煮面吃。晚上再走3,4个小时的路回家,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现在大家生活都好了,自己忙,亲戚也忙,也没有那个心情走亲戚了。
现在这亲戚越走越远
在农村逢年过年都喜欢热热闹闹的,农村长大的人都还记得,小时候喜欢走亲戚、串门,每次父母准备走亲戚的时候,自己比谁都要着急,生怕不让自己去了。而且走亲戚,也是农村的一个习俗。但细心大人会发现,近年来农村人不愿走亲戚的越来越多了,即使去了也没有以前那种亲密感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有专家说了这样4个原因。
第1个:迫于生活压力,留守农村的变少了
现在要是谁家劳动力在农村不出去,可能还会被别人说三道四的。更何况现在生活压力比较大,大多数人都到城市打工或者做生意了,回农村的次数很少,逢年过节回来几天匆匆又走了。渐渐的,走亲戚成了应付的事情了。
第2个:沟通更加方便了
如今随着通讯方式多样化,有事情了不再当面商量了,更多的都是通过语音工具了,现实中见面的次数自然就少了。时间久之,养成习惯了,就觉得会面没有必要了。
第3个:亲戚不少,但是真正关系好的少
农村亲戚都不少,不过平时也不能都一一照面。往往只能到了过年的时候,才能聚聚。在以前,谁家有事了都互相来帮忙,比如说盖房子,都会过来帮几天忙。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提高了,选择用钱解决更方便,亲戚之间走动的就少了。而且,就算是亲戚,也有关系好的和不好的,但是好的也就那么两三个。
第4个:贫富差距增大、互相攀比
以前不流行打工或者做生意的时候,大家都在家里种地,生活条件都差不多,平时交往也很融洽。近年来随着贫富差距增大,攀比之心、嫉妒之心增加了,衍生出很多面子问题,容易让人心生不悦。有句话叫“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特别是在聚会的时候,往往都是谈谁家买了房、买了车等等之类的,导致不少人不愿在走亲戚了。
总之,农村越来越多的人不愿走亲戚,以上专家说的也不一定很全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的确有这种现象存在。对此,你怎么看?你喜欢走亲戚吗?
我小时候是这样,主要是不用干活,还有饭吃,肉吃,自家要干活,还没有饭吃,吃玉米土豆红薯。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一放寒暑假,我就和弟弟妹妹一起去外婆家,加上舅舅家的和姨家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大大小小一共十二个孩子。
由于外婆家是种菜的,白天我们就在外公,舅舅的带领下去挖地,摘豆角,西红柿,黄瓜……摘好后,再把菜捆成一小把一小把,渴了,去摘个大西瓜,也没带到。好办,把铁掀在河里洗洗,一下子分成好几块,一边吃一边说笑。那时菜地靠河边,河水也很清澈,干活干累了,一个猛子扎下去,运气好的话,还会摸上条鱼,晚上加餐够了。
小孩子的精力旺盛,晚上会跟着表哥他们一起去捉蝉蛹,还有蝎子,蝉蛹炸了吃,酥脆可口,蝎子卖了,买冰棍大家一起吃。白天有时地里没活的话,我们就会一起钩槐米,卖给药店……
那时候好像没有啥假期作业,也不用补课,不像现在,想去那呆两天也不行,不是自己孩子要上兴趣班,就是亲戚家孩子要上辅导班,唉
那是因为现在农村吃的东西和你在城你吃的没什么区别,所以没必要留下来吃饭。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感觉和气氛。
都忙着玩呢,也不想当误别人玩!年轻人为啥追捧西方节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不感冒!因为西方节日不用回家,不用陪父母,只顾自己玩,到了传统节日,虽然也是节日,要回家陪父母过了,不回家吧又怕别人说!所以吧其他理由都是不是真正的理由,只有要去玩才是根本原因!
现在农村走亲戚,都感觉没时间,现在是快节奏,压力太大,过去虽然穷些,困难些,但是人们感觉挺充实,没有远虑,没有近忧,在农村都很朴实,很和谐,
现在农村已经不比以前了,以前那个社会虽然穷的厉害,但是没有像现在这样的人情世故,那时候普遍都穷都差不多,那时候讲究的是一种氛围,一家人亲朋好友在一起开心就好,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除了被贫富差距拉大,人们也心生了一种势利观念。这种导致互不走动甚至歧视,这就是现在社会,这就是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进步了
亲戚关系不像以前了
都忙着赚钱呢?那有什么时间吃饭!
现实,贫困的人要好些,但你不忍心吃他家的饭,富有的人家瞧不起,讲的都是有的话,嫌弃,更不想吃他家饭
现在的人缺的已经不是吃喝。走亲戚也是走过场。关系不是一天一天淡的。而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每个人都在往前走,。
那时候交通不便,多少天还不去一趟呢,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说不一定一天去三四趟的都有
农村现在攀比风太野,年底了更是如此!
也分人的吧,明事理重感情的亲戚还是互相间相处的很好
是因为你的心不在农村了,如果你每一天都在农村生活心情会不一样的。
工作节奏变开了,没有那么多时间消停,
也许是人情寡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