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00后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很有礼貌的,因为不想八零后和九零后,没有大人管,自己多数都是自己理解礼貌,不过那年代的人们都是也守规矩,文明的,00后家长们的宠爱教育,在加上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讲解课本的教育都有礼貌。
个人感觉现在的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都差不多00后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文明礼貌这一块都很好
不管多大有没有礼貌和家庭环境有很大原因,我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就是这个道理,什么样的家庭培养什么样的孩子,书香门第的家庭培养的孩子都是彬彬有礼,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大部分都是这样,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无能儿混蛋,确实很有道理。
基本上来说应该都是差不多的现在00后有些也已经成年了礼貌方面要和城里人比还是差不多的没啥不同
你为什么要加上农村呢?希望你不要有歧视!
无论是几0够!家长文明讲礼貌,孩子也会讲文明讲礼貌。家长人品底下或者不好好教育孩子,几0后的孩子也不会彬彬有礼。
不过庆幸的是,我见到的绝大部分孩子,还都文明礼貌的好孩子,无论城里还是农村。
现在00有礼貌和没有礼貌,不能一棒打死。主要看个人家长的教育,感觉还是懂礼貌的多,因为现在人的生活质量在提高,文化,教育都是以前比不了的。
根据我在农村创业的生活经验,现在农村家长和孩子沟通都用普通话,说明学校教育还是深入人心。但是说到孩子的礼貌问题,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家庭教育。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所以导致农村的孩子普遍比较腼腆,不太善于和人交流和表达,大部分的孩子不会和大人主动打招呼,所以有礼貌,懂规矩的占小部分,其他还有待提高!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个标准的提问,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大体来说吧,农村的00后,和城市的00后区别就很大,个人觉得农村的00后还是很有礼貌的,但是城市的大部分00后就没礼貌,当然这不是一概而论的,也有可能是城市的00后跟农村的我们没有共同语言,总之不管哪里,也有礼貌的,也有不礼貌的
我们这里农村的00后有礼貌的不多!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含在嘴里怕化了,都惯的没个样子!
现在农村这些孩子和我们这些80后可真不一样了!小时候我们出门,家长天天说,出门见了邻居大人一定要打招呼。所以我们一出门,叔叔、大爷、爷爷、奶奶、大妈、阿姨喊个不停。
现在这些00后的孩子,放了假就宅在家里,关起门来刷抖音、看直播、玩游戏,认真学习的都少。出了门,眼里全是陌生人,世界为我独尊,见了长辈很少有打招呼的。走在街上都是低头族,耳朵里塞耳机,走起路来还一摇一晃的。
大家好,我是表哥,感谢大家的支持!
表哥不解:礼貌分年龄大小吗?分城市与农村吗?农村与城市相比,邻里间关系更亲密,家带孩子出门见了邻居,都教孩子打招呼,大叔、大婶、爷爷、奶奶、的叫人。零零后的父母大都是比较年轻,见的世面广,也非常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而且零零后对新事物接触面更广,一般都有礼貌,都知道感恩,彬彬有礼。也有些孩子,宅在家里不出门,刷刷抖音、看看直播、玩玩游戏,只是书读的太少了。这些孩子出门,很少给邻居长辈们打招呼。喜欢独来独往。
其实每个孩子都一样,来到这世上就是一张白纸,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老师、社会环境在白纸上画上一道又一道不同色彩,最终形成形形色色的人。所以,有没有礼貌看的是整个成长过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环境。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都看在眼里。这也是表哥主张的‘修身从我开始’的原因。为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子,自己应该努力做到。由此可见,《弟子规》不仅仅是讲给孩子们的,我们都应反省,自己是否能够做得到?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谨”的最后部分: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什么意思呢?古人教导我们:
去拜访别人,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高声问:“有人在吗?”提醒一下主人,是对人隐私的一种尊重,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人,知道有人来了。如果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现在农村00后有礼貌吗?《礼记》中讲:“户外有二履,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古人房内铺的是席子,像现在的地毯,进门都脱鞋子,如果门口有两双鞋子,证明屋内不止一个人,如果能听到屋内人说话声,就可以进去。否则就不可以进去。更不能贴耳偷听,因为人家也许在谈些私密的事情。应该高声询问:“我可以进来吗?”刚进入别人家应当视线放低几秒,再抬头与主人交谈,否则是不礼貌的行为。万一人家衣服扣子没有扣好呢?
大家都知道《孟子休妻》的故事,一天,孟子回家推门进屋看到妻子两腿岔开箕踞而坐,这还了得?如此不守礼节,就要休妻。孟母便问孟子:“你敲门了吗?你有没有问问家里有没有人?你进门有没有把视线放低?”孟子说:“都没有。”孟母气愤的说:“不许休妻,即使不守礼节也是你不守礼节。”孟母很是教子有方,她知道儿子没有做到“将入门,问孰存;将入户,视必下。”
村里有个暴脾气的邻居,有一天晚上,他与人喝酒很晚才回家,老婆孩子都睡了,他醉醺醺的敲了半天门,老婆不知是谁,吓得瑟瑟发抖问:“谁啊?”他暴躁的说:“我、我、我,快开门!”由于喝酒喝得嗓子变了声,老婆也不敢随意开门,又拖延了一会,问了几遍你是谁?才打开门,他进去对着老婆就是一顿打。边打边说:“喊了半天都不开门,打死你。”如果他能够理解“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直接说:“我是×××,是你老公,我喝多了,请你开下门。”媳妇不就知道了吗?
咱们再看谨的最后这几句:
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正所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人家如果要借你的东西,你要是有就不要吝啬,不借给别人。
元朝的许衡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一个夏天,他曾与人一起逃难,口渴难耐,途中正好遇到一棵结满梨子的梨树,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去摘梨,许衡却无动于衷,旁人便问:“口渴成这样,你为何不去摘梨?梨树也许没有主人。”许衡说:“即使梨树没有主人,但是你不觉得这东西不是你的吗?这行为不就是偷吗?”这就流传千古的《义不摘梨》的故事。许衡真正做到了“倘不问,即为偷。”
关系再好,借东西都要经得他人允许,不可以一声不响的拿走,哪怕是自己的父母。这点大家做的都很到位,就像村里邻居之间经常相互借东西,我用用你家的电瓶车、你用用我家的桌椅,都是先打招呼经过了主人的同意,用完之后也是立刻归还。而且邻里间借谁家的东西除非特殊情况,没有哪家明明有却说没有的,都很乐意相互帮助。“借人物,及时还”,这也包括借钱。农村邻里间借钱许多都是不用借条的,也都会及时归还。
现在农村00后有礼貌吗?咱们中国的礼仪是世界最文明、最细致、最细腻的。如今的孩子文化程度普遍很高,也都学习了先贤的教诲,在礼貌方面做得真的很好!《弟子规》“谨”部分,主要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谨慎恭敬,不可无所畏惧放纵自己。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还要注意哪些规矩呢?请关注表哥,下次继续讨论《弟子规》的第四部分“信”。
现在00后真的没有礼貌,见面都没有打招呼,我邻居家有一个男孩子,天天在楼上也不和大人聊天也没有沟通,天天就是手机,没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