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以后又被追封为皇帝的,算不算?
中国人好面子,就算是打仗要讲究师出有名,所以,檄文作为一种军事斗争使用的文字工具,就此产生。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篇著名的檄文,陈琳为袁绍讨伐曹操所做的《为袁绍檄豫州》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在这篇檄文之中,陈琳毫不客气的骂了曹操祖宗三代,还用流畅的文笔“揭露”了曹操所做的违法乱纪、侮辱王室等大逆不道的行为。
算算,曹丕篡汉登帝位之后,把他的老爹曹操追封为魏武帝,陈琳这时候骂的,可就是未来的皇帝了。
这里先骂曹操是宦官之后,从老辈上就开始篡权乱政,到了曹操更加不得了了,不听忠言,残害忠良,飞扬跋扈,剥削人民。顺带着,还夸了一下袁绍,念着和曹操是发小的份上,本以为曹操是英雄之才,本着扶弱惩强的意愿,不停的接济曹操,对曹操有大恩,但是后来曹操小人,却翻脸不认人。
同时,野史笔记里经常说起,曹操养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事,多半是从这篇檄文中发展出来的。陈琳在文中说:“曹操可恶,他亲自带领着手下的士兵们,把梁孝王的墓给挖开,打开梁孝王的棺材,弃尸荒野,掠夺其中陪葬的金银珠宝……曹操,为了掠夺死人的金银珠宝,他专门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官职,曹军所过之处,没有坟墓不被挖出来了。”这些话说来可就太狠了,中国自古讲究死者为大,而且最恶毒的诅咒也不过是挖人祖坟,陈琳笔下的曹操可谓是坏事做绝。
之后陈琳又话锋一转,说,袁绍军如何如何强大,而曹军如何如何弱小。如今,曹操对外说是为了保护皇上,实际上是非法拘禁了大汉天子。大家快来跟随伟大的主公袁绍讨伐奸贼,曹操根本没有办法抵抗袁绍大军,无异于螳臂当车。这可是为了大汉帝国表忠心立功的好机会,大家快来啊。
陈琳的这篇檄文,作为军事斗争的附属物,写的那是相当精彩,据说,当时在战争中处于下风的曹操,读到这篇文章时,惊起一身冷汗。后来,袁绍战败,陈林被曹操俘虏,曹操爱惜其才华,让他继续在自己帐下为官。
最后再说一句,既然是军事斗争中的附属物,新闻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夸大其词或者是无中生有的内容,陈琳所列举的曹操的“罪状”,估计瞎掰的也不少。
加个关注可好~Thanks♪(・ω・)ノ
能想到的有四个人,一个是唐朝的,三个是明朝的,之所以明朝的的多是因为一方面朱元璋的子孙奇葩皇帝有点多,二是明代文官有比上书言事的传统。
第一个,当然要说说唐朝大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就是写“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那位。他写过一篇《代徐敬业讨武曌檄》,武曌就是女皇武则天,在掌权后大肆迫害李唐宗室。徐敬业是英国公徐懋功(即李襀)的孙子,因为仕途不顺且唠叨有人对武则天不满,在扬州起兵,骆宾王为他写的檄文把武则天骂的狗血淋头,据说武则天读了额以后不太高兴,认为有关部门没能把这么好的人才延揽过来。
第二个,就是明朝初年的方孝孺,他是建文帝的忠臣,也是师傅,靖难之役朝廷失败后,不肯屈服于朱棣。以朱棣本想拉拢他,但是他不但不买账,还当面大骂,把朱棣篡权夺位的恶劣本质揭露无遗!朱棣恼羞成怒,给予了方孝孺亘古未有的“诛十族”酷刑。
第三个,就要说到明代嘉靖年间的户部主事海瑞了,他准备好棺材,打发走了家人仆人,给醉心于修仙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上书,直指说“天下不直陛下久矣!”“嘉靖,家家皆净”。朱厚熜怒不可遏,大喊道:快抓住这个人,不要让他跑喽!旁边的太监黄锦说:他根本没想跑,棺材都准备好了。朱厚熜还是受到震动,拿起来海瑞奏疏看了又看,不过最终还是气不过,把海瑞关进了大牢里。不过嘉靖很快死了,而且最终也没杀海瑞,所以海瑞听到嘉靖皇帝朱厚熜驾崩后,痛哭流涕,几乎昏厥!
第四个,雒于仁,这个名气最小,但是他骂的皇帝名气不小,而且他骂的内容之狠比之海瑞骂嘉靖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奏疏名为《酒色财气四葴疏》,直指当时的万历皇帝酒色财气四个“病”,雒于仁是万历十一年进士,上书是在万历十七年,任大理寺评事,那时的万历刚开始任性的懒政,还没有到后来的几十年不上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看后大怒,留中不发,然后要重重处分雒于仁。不过大臣们心里认为雒于仁说得对,不愿意过于严惩,最终把雒于仁免官罢职了事。雒于仁运气没有海瑞好,没能等到万历皇帝驾崩就在家去世了,没能等到重新启用那一天。不过他在万历孙子天启年间得到了褒奖追封。
提到骂皇帝的奇人奇文,相信绝大多数人立刻想到骆宾王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不过,在中国历史上,用最辛辣的作品嘲讽皇帝的,莫过于元代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可能有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内容。尽管睢景臣在元代嘲讽汉代的开国皇帝,可在封建社会由皇帝统治的年代,这也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在封建时代,皇帝为“至尊”,所以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直接批评皇帝的文字不多见,更不用说嘲讽谩骂了。睢景臣此曲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心性聪明,酷嗜音律。所作《屈原投江》等三本杂剧已经失传。散曲仅存套曲三套及《枝花》小令四句残句。后人辑有《睢景臣词》。《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睢景臣散曲的代表作。哨遍,曲牌名,属般涉调。高祖还乡一事,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有所记载。史称,汉十二年(前195年)十月,汉高祖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后,归途在故乡沛县停留了十几日。此套曲即由此事生发写成。据《录鬼簿》记载,当时扬州曲家俱作“高祖还乡”套曲,唯睢景臣《哨遍》制作新奇,在众人之上。
此套曲以一乡民的口吻,叙写汉高祖刘邦“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时的情景。作者首先描写了刘邦傲慢、装腔作势、夸耀乡里的丑恶行径:
“见一彪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兰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这几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
作者接着以辛辣的笔调,无情揭露了这位皇帝老爷流氓无赖的本来面貌:“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作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在辛辣的讽刺和尖刻的斥责之后,作者又以调侃的口吻,提出了大胆的责问:为什么当年的“刘三”,现在竟“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敢于抹掉皇帝头上神圣的光环,撕下其“真命天子”的面具,把神圣不可侵犯的“至尊”作为嘲骂的对象,这在当时是十分大胆的,也是极为少见和难能可贵的。
此套曲虽为散曲,却采用了戏曲的代言体形式,以一个乡民眼中所见、口中所说来写高祖还乡情况,真切可感,形象生动,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此套曲最突出的特点是诙谐幽默,辛辣讽刺,曲中充分利用滑稽调笑的手法,将帝王威严、神圣的仪仗、侍从都描绘得稀奇古怪,滑稽可笑,极具讽刺意味。此套曲语言通俗明快,辛辣活泼,使全曲嬉笑怒骂的风格非常突出,成为元曲中独具特色的名作,在中国散曲史上独标一格,历代广为传诵。
历史上,骂皇帝可是杀头之过。但是,总有人出于某种原因,还专门写下文章骂皇帝,下面就让我浅谈一下骂皇帝骂得非常精彩的奇人奇文。
第一个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骆宾王是义乌人,跟我们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是老乡。骆宾王是个神童,他7岁就能作诗,最著名的就是他那首咏鹅了,大家都耳熟能详。
但他的仕途是坎坷的,一直没有做上大官,比较不得志。心高气傲的骆宾王,自然也无法忍受这种庸碌的生活,便弃官离去。当时,徐世绩的孙子徐敬业看武后,大肆杀害唐朝的大臣、宗室,忍无可忍便起兵反武。他将骆宾王聘为府属,并为他写的那篇著名的讨武曌檄,列举武后的罪状,将武后骂的那叫个酣畅淋漓。武后读了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笑了。到了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这句话时。武后来了精神,问道,这是谁写的?有人说是骆宾王写的。武后说道,宰相怎么能遗漏这样优秀的人呢?由此可以看出,这文章写的是相当精彩,虽然是骂武则天的,却让武则天称赞不已。
当徐敬业失败之后,骆宾王也亡命天涯。从此之后不知所踪。后来唐朝诗人宋之问,就是那个名声很臭的家伙,他写的一首烂诗中突然出现了一联好句。就传说,这句话是宋之问在园子里吟诗时,冥思苦想也接不下去,一个老僧给他说的这个好句。据说这个老僧就是骆宾王。
武则天剧照(潘迎紫饰)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当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这首诗时,同为一年级的骆宾王同学,已是这首诗的创作者。
七岁就能作诗的他被称作“神童”,后更冠有“初唐四杰”的光环。
他的一生应是顺风顺水,一马平川。
然而令他声名大振的却不是他的诗作,而是一篇檄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武则天剧照(潘迎紫饰)
01
公元684年,武则天废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后李旦上表请辞,由武则天临朝称制。
当时还是“李敬业”的徐敬业以匡扶李唐天下,迎庐陵王李显复位为由,针对武则天的倒行逆施在扬州举起义旗。
徐敬业是唐太宗时期的重臣李勣之孙。
李勣原名徐世勣,因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
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
后唐太宗李世民赐徐世勣李姓,因“世”与太宗名相撞,为避讳而取名李勣,与卫国公李靖并称,累封英国公。
李勣去世后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其子李震曾任梓州刺史,李震长子便是徐敬业。
因李震早逝,所以李勣去世后,徐敬业直接承袭了英国公爵位。
曾任眉州刺史,后坐事被眨为柳州司马。
是年九月,徐敬业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领扬州大都督,与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人起兵扬州。
武则天剥夺徐敬业赐姓。
骆宾王剧照
02
骆宾王出身寒门,高宗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李元庆让他自陈其才,骆宾王耻于炫耀,辞不奉命。
后拜奉礼郎,因事被贬从军西域,久戍边疆。
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
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
仪凤三年,调为武功、长安主簿。后入侍御史,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因而下狱。
在狱中,骆宾王写下了有名的诗作《在狱咏蝉》。
其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表明了骆宾王高洁的心志。
调露二年,骆宾王任临海丞,因不得志而辞官游广陵,后转为徐敬业幕僚。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前,骆宾王代他写下了千古名檄《代徐敬业讨武曌檄》。
徐敬业剧照
03
《代徐敬业讨武曌檄》第一段就以“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将武则天的罪行条条陈列,以宣示武氏干政对李唐天下的危害,表明武则天窃取李唐天下的心志。
第二段适时的引出徐敬业。说他是“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
以此来点明徐敬业起兵并非是为了造反,而是正义之举,只为匡扶李唐天下。
证明了徐敬业讨伐武氏是正义之举后,骆宾王又写道,“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
以此来表明徐敬业的军事实力,给那些犹豫不决的李唐旧臣一颗定心丸。
而紧接着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更是以无比浩荡的气势将这次起兵定义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必胜之举。
最后一段,笔锋骤转,开始感情铺排。
公等或居汉地,或叶(xié)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以李唐皇恩为切入点,紧扣时下局面,唤醒李唐旧臣匡扶李唐天下的决心,用大义和情感打动各方力量。
然后恩威并施,正告满朝文武官吏须认清形势,凡参与匡复李唐者,共享富贵;若有执迷不悟,首鼠两端者,只有死路一条。
当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不禁感叹,如此大才,当重用之。
最后一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更是气势磅礴,充满必胜信心,成为传世的警世金句。
如此洋洋洒洒的一篇檄文,叙议相间,情理兼具,澎湃激越,气势浩荡。
凭借着这篇檄文的昭告天下,徐敬业的义军人数迅速增长至十几万。
尽管这场“扬州叛乱”很快被李孝逸为主帅,魏元忠为副帅的三十万官军所平息,徐敬业也为部下所杀但凭借着这篇“讨武檄文”,骆宾王足以青史留名。
武则天登基后还时常于大殿上高声朗诵这篇檄文,也曾派人去寻找骆宾王的下落,想请他做官治世,只是都无终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