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学生,但很多时候,我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是大学生!去年寒假工去南方电子厂,不希望别人把我当大学生看。工作做不好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想:“亏你还是大学生呢,看来真是只会学习啊”,很多人给大学生贴上了标签。另一方面,有些大学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眼高手低,只是学习好,但能力不够,还一心想找工作轻松工资高的活儿!当下,大学生已经不稀罕了!
中国人一直不信仰上帝(就主流历史而言),总是把一个人寄予很高的期望,一旦发现缺点与能力有限,立即因失望而贬斥这个人。其二,中国大学生因教育与文明背景的缘故,动手能力差,实干精神严重欠缺,人生修养更不敢称道。男男女女的年轻大学生列队裸体照,裸体的行为艺术,性行为不检点等都是不算陌生的事。尽管也有大学生十分反感这一切,但不能力挽狂澜,于是人们心中的印象依然是负面的成分。一般说来,人们对拥有知识的人都认为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而且追求保守的道德观是很重要的一类人,尽管不是普遍,尽管能够持守的人不多,但永不撼动的道德规范才是人生的基础。
“培养”,当大学生还是“稀缺”物的时候,大学生是培养出来的。可现如今,假如你即便“三本”都没考上,如果你还是想读大学只要肯花钱,上大学不是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大学是“应运而生”的,它的使命不是“培养”大学生,是收学费、杂费、……,“培养”只不过是弄些教授,把书本读给孩子们,完成“大纲”任务,一批大学生就新鲜出炉了。但是被学校“教授”出来的大学生,缺乏“培养”过程,好一点的也就相当于“一肚子“饲料”,抱孩子毕业的都不是新鲜事。你说他们的“含金量”能有几成。一块儿镀了一层金箔铁疙瘩,一旦露了馅儿,你让人家怎么好意思重视!
1、最常听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大学生满大街都是!
600多分能上大学,300多分也能上大学,虽然大学的层次不一样,但都是大学生
2、谁要是考上大学,就觉得Ta很了不起!
大多数人高估了大学生的能力,认为大学生能找个好工作,然而现实也并非都如此
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一、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一抓一大把。这主要是时代的原因,如果你的大学生身份往前推30年那你就很了不得了,毕竟那时候大学生少,那时候的大学生真的是真才实学,刻苦认真,都是历尽千辛万苦考上去的,现在各种学校太多了,各种人都有,鱼龙混杂。二、现在的大学生有真本事的不多,相当一部分人大学只是混了一张毕业文凭,有的连毕业文凭都没有拿到。我就有很多同学天天在宿舍打游戏,周六周天可以不出宿舍门。花费父母大量的钱,到头来还得从基层做起,每月一千多的工资,连自己都养不活。车子房子还得父母给买,没吃过苦,只知道贪图享乐,没有进取心。当然也有好学生,我认为那只是占少数。大学出人才,也出庸才。后者多些吧。
因为现在社会上大学生普遍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但是90后与80后的矛盾争议很久之前就有了。80后嫌90后好逸恶劳,从小被宠大,吃不起苦。没有担当。而且现在的大学生,怎么说呢?很多人吃吃饭聊聊天睡睡觉打打游戏,没有什么能力。而自己没有能力还想要赚到钱。当然这是大学生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社会对于现在的大学不看好,并不是教书育人,学术氛围不够。这可能也是一种讽刺吧
最主要的是心太高,眼太高,不肯踏踏实实做事,有一部分眼高手低,有一部分太过张扬,还有一部分又太过老实。太老实被人嘲笑讥讽,“哎呀,大学生呀,回家种地?”太张扬的被人嫉恨,“满大街大学生,你有什么了不起啊?”眼高手低的,自然更是不会被放过,“看看,看看,我说什么来着,这就是现在大学生的素质!”
总之一句话,偏见。
各种不好的现象肯定都存在,但不能代表整体。整体如何,不做系统研究谁也不能轻易下结论。但只要稍微抬抬杠,所有的偏见都能轻易找到相反的证据。你说眼高手低,那些靠技术创业的大学生少吗?你说太张扬,那些按部就班的人不是被嘲笑无能吗?何况,凭什么到了现在这个时代还要按资排辈?你说太笨,太老实,卖猪肉的陆文轩遇到陈生,上市公司也做出来了。
有本书叫《大学的意义》,作者陈春花最近几年名气越来越大,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还担任过新希望六合集团首席执行官。书中的观点在我看来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太理想化了,但是,也最好地说明一个事实——所有人都有权力对大学生指手画脚,说,你该这样才对,你该那样才对。怎么做才对,总要考虑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吧?可惜,如今就是一个偏见盛行的年代。
我觉得这是时代得原因,现在大学生可真是一抓一大把,不像80年代,大学生不值钱了,还有一个就是,我发现我大学中(普通二本)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人在认真学习,其他大多数人,上课玩手机,回寝室打游戏,我一个舍友,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真是朝七晚十的,一天都在打游戏。我也挺佩服,真是能坐住。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眼高手低,但实际又不会多少,给大多数人留下,现在的大学生也就那么回事,所以也就是很多人对大学生嗤之以鼻的原因。。
我是一个在一个学翻译的学校里不学翻译的女生!今年国庆节去饭店打工!和同学!饭店的厨师一脸猥琐的问我和同学说,听说你们学校小姐挺多的,我一脸懵逼,这事我当然知道,我讨厌的是,他看到我和同学辛辛苦苦的打工,一天赚60块钱,还要吃剩菜剩饭,然后问我们这样的话!让我觉得很恶心……他一脸的嗤之以鼻,感觉所有女生上大学就是出来做小姐的!大学生越来越廉价了,不只是因为大学生多了,而是因为有些大学生做的事确实有点过分了
目前我个人认为大学分两种,一流大学,二流大学。一流大学占比很小,毕竟名校就那几所。名校出来的学子起点肯定比二流大学高,一般来说,公司招聘肯定优先录取一流大学,二流大学,除了背景和运气,肯定比不了一流大学,我说的是再招聘时。就目前满大街大学生,真正月薪超5000的有多少,能出头得熬多少年?我见过的好多的大学生居然应聘车间生产线工作,跟高中都没上的工人抢饭碗,这个毫无前途的工作是你一个大学生做的吗?那你还不如不上大学,所以很多人对大学生嗤之以鼻,二流大学生。不是看不起大学生,是看不起二流大学生,,,,不过,未来还会有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只不过目前的90后是个过渡阶段,也是最苦逼阶段,也是最黑暗阶段。我认识的好多朋友中,很多90后二流大学生都不想别人说他是大学生,提到他是大学生的还有点不好意思,有点都后悔读大学,其实不管读的是几流大学,最起码你的见解,你的思想,你的素质都比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高,也许目前看不出来,以后肯定比没文化的人强。有一天你会大声吼,大学,不是白读的。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不受人看得起,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门片面追求升学率,唯分数论英雄的后果。学生在学校一心想考高分,走捷径取得“成功“,忽视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甚至连孝、悌、诚、信、礼、义、廉、耻都没教过,没学过,更谈不上去行动,倒是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做事随便,投机取巧,眼高手短,一事无成,叫人如何看起你?
我一同事的小孩,广州某学院毕业三年多了,去亲戚店里帮忙,可整天坐着玩电脑游戏,从不招呼客人,亲戚只好辞退他。叫他去找工,他说太辛苦了,或嫌工资低,现在家里蹲。前几天,为买苹果手机跟他老爸吵架,不知他以后会怎样?
所谓叶公好龙非真好龙也,大学教育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同时做为今天的大学,应该紧跟最前沿科技潮流,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而非急功近利的仅仅为适应今天的需求。作为学子在目前中国大学的散养型管理模式下,如何能自觉自主的管理好自己,不仅仅为应对考试,而认真的学到知识并建立起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让今天的人才适应未来十年的社会,才能让今天的社会更多的认可大学生的能力价值
我只读了三年小学,对有文化知识的人都很敬重,大学从扩招以来,宽进严出学校做得不到位,加上学生家长孩子少,望子成龙,相互攀比的观念也不很正确,培养孩子读书是一条出路,但不是唯一的路,孩子考一两百分也花钱买个大学让他去读,在校本事没学到,混了个文凭,进入社会就业,高来低不就,有些自不量力总想找个轻松体面薪高的工作,好多工作上手不力上岗就下岗,工资低了的又不愿做。吃喝玩乐生活享乐还蛮讲究,,虽说这样的大学生只是极少数,决大部分都是很不错的,俗话_说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所以造成了大学生不努力,不太好的感观。
我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没有丝毫优越感,不过也不觉得自卑。针对大学无用论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现在学校扩招严重。其次,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在校不学习,玩游戏,甚至都不去上课,自然也就学不到东西。导致现在的大学生质量下降,所以很多大学无用论在流传越来越广,更有甚者,现在开始鄙视大学生了。
其实,我认为大学生自己可以说大学生无用,但是别人不应该去说。至少在学习道路上大学生走的比没上过大学的要远,就像我不准备考研,我也不会在想要考研的同学面前说考研无用之类的话。有一句话叫“以五十步笑百步”,我要是说出考研无用的话,那么我简直是“以百步笑五十”了。
当然,不管是不是大学生,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努力去创造,至于结果如何,也不一定和学历高低成正比。
首先,现在大学扩招的厉害,还有好多私立的大学,给钱就能上。平常学习不好的,高考没几分的,花点钱也去上大学了,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学花钱就能上,不像之前那样100个里面才能出1个,甚至1个也没有。现在上大学人们不是关心你高考考了多少分,而是你家为你上大学花了多少钱。
再次,现在新闻报道的大学,很少有取得什么科研成果之类的,多是打架了,搞对象了,还有一个艾滋啥的。我也很奇怪为啥一报道这些就特指大学了,就比如每年一到艾滋病宣传日,肯定会有男同感染率最高,大学在校人比例最高。这些报道也让大家对大学生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好像大学生不好好学习,整天就是搞事情。当然了好好学习的还是有的,像上面说的一个问题一样,扩招的,大学生人数多了,好好学习的比例也少了。
最后是现在就业率底的可怜,好多大学生出来找不着工作,找到的工资也底,还不如没上高中就出去打工的人挣的多。大学无用的说法相当于应证了一样。
还有一些人的心理问题,自己没考上大学,也希望别人不如意,所以一提到大学,就会有看不起的心理。
大学,只有上去的人,认真的人才知道它的好处,才知道它到底有没有用。说学历没用,那为何现在公司都要求本科以上?说大学没用,为何现在没考上大学的人也要花钱去上?对大学生没好感,为啥要子女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大学?
真正的精英不是我们小老百姓能接触到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服务员,出租车司机等等,基本上是社会底层人士。工作上的工厂里的工人,小主管也同样是社会底层人士。整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依然是社会底层人民,真正的精英,我们接触过多少?
“我要是皇后娘娘,大葱卷饼一次要卷两根大葱。”对精英阶层的想象型叵测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之间交流的固化。看仔细,我说的是阶层,而不是阶级。
所以,工厂工人论断所有的大学女生是鸡,如同我想象马云双十一会去清空购物车一般,因为不了解,所以自行脑补。并被同一阶层所认可。
因为见识,决定了思维。因为懒惰,找到了借口。因为自身生活的不如意,臆想整个社会不过如此,毕竟大家过的都不好,自己也就没什么难过了。
我本生就是一个大学生,看到有这样的言论,实在是忍不住想出来说几句。
我觉得造成这样一种现象,有几个原因吧
第一点:大学生相对来说,已经领先于很多人了,毕竟有很多人都考不上大学,作为这样一种群体,关注度是很高的,只要稍微有一点关于大学生不好的报道,就会被无限扩大,使得很多人会对大学生产生一种不好的印象。
第二点:有句话说的好,吃不到的葡萄就说它是酸的,可能是出于一种嫉妒心理。
第三点:确实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属于“混”,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更多的时间用在游玩,交朋友上。导致了找不到工作,使得对大学生的评价不高。
对于这种问题其实没什么好回答的。对于中国来说,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国家有义务教育,民众对教育也很推崇。大学生作为一个全民运动的产物,说没有用?嗤之以鼻?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对于大学生本身而言的问题也很显而易见。一个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年年扩招,大学好考了,也没那么值钱了。他本身所特有的属性也就慢慢消退,大家就会发现大学生也很普通。还有一个就是现在大学生素质能力越来越低,自控能力差。大学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学生自己学习能力都不太优秀。对社会经验太少,各种被骗,负面新闻不断。这很大一部分都是媒体的功劳,整天为了点击率去抹黑。
而无论怎么样,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依然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石。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多少都是有用的,就更别说一些优秀大学的优秀学生了,他们的能力自然是在社会上怎么也学不到的。(如果你跟我说在外面打工做生意能学到自然科学知识当我没说)所以评论大学生无用论是不攻自破的,是社会必然的潮流。
我在这里说句实话,上大学的目的很多人其实都不是很明白。有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我来学什么。只知道大家都要上,我也要上。其实学历这种东西大家多少都是为了装逼,有多少人为了抱负为了梦想。而看不起大学生的人,有多少是真的看不起还不也是自己装逼。刚入社会的菜鸟你比他们做的好吗?只知道他也不如我,自己感觉很爽。
对这个社会多点善意,对我们国家多点希望。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曾经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毕业安排工作,那时候考上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
2000年后,大学生迅速扩招,从年招生一百多万迅速涨到七百多万。教学质量跟不上,再加上好多学生上了大学就彻底放松了,你会发现好多大学毕业生四年不是进步而是退步了。
大学教育从精英迅速的普及,社会还没有转变观念,始终用上个世纪的眼光评价大学生。说实话,现在光有个学士学位,根本体现不出一个人是否优秀。同时大学生也存在严重眼高手低的现象,难得不想学,简单的觉得不需要学,实在让人无语。
自家亲戚,985研究生毕业去了某银行,工作几个月犯了两次较大失误,一次是贷款文件忘了盖章,耽误了企业半个多月;还有就是送票据送丢一张。这些事情难么,还是本质上不重视。
等到了社会上多经过几次历练自然就好了。历练不出来那就优胜劣汰了
大学好不好,怎么说呢?全国最好的科技企业只会招聘大学生,不会招聘农民工!
农民工甚至比大学生工资还高,但是就能说大学生不如农民工?
全国研发的主要力量和绝大部分来自大学生、大学,而不是来自农民工!
因为大学被量产化,量产变成质变有所降低!但是中国的核心力量依旧为大学,而不是农民工。
再过来看,大学成为兴趣爱好发展的重点,类似欧美的兴趣发展教育,(欧美中小兴趣爱好教育,一群人点赞,中国大学发展兴趣爱好教育,一群人就喷!)也是很多大学生开始找回自己的时候,当然也有一些天天玩游戏,不思进取,很正常,每个人想法和自制能力不一样,就像马云为什么能够为了阿里开启的时候的拼搏努力,但是大部分人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