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大学生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根据本人体会,二十年前20%的升学率,大学生被称为天之娇子,大学确实不好考.现在如果读高中,就有上大学的机会,就算考不上,还能自费.所以,应该是教育的普及率率高啦吧?当然要有自己独特优势啦.比如在一个行业就业,就要坚持住成为含金量高的人,再找工作就有竞争力啦~~或者再升学,学历高些毕竟机会多些,掌握的知识也多些~~或者就坚持走自己的路,什么路只要摸索接受教训,总能厚积薄发的~~~

微信/江苏事业编考试。微博/江苏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提供江苏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备考资料、免费讲座、历年真题等内容。


第一,大学生越来越多是个不争的的事实,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也是难为了我们啊。在岗位不增加,就业者越来越多,必定造成大学生价值越来越低,这是供需不平横造成的。

第二,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造成在人们眼里不值得培养或其价值不够。

第三,部分大学生确实实力不足,主要是该学习的时候玩去了,需要实力的时候就尴尬了。


“含金量低”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教育的普及让大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稀少。

2.更多的大学生在大学里混日子,很多都不会,让很多人感觉大学生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3.现代人的眼光更高了,很多人在考研,考博。所以觉得大学生含金量不高。


其实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抛开什么高校的教学质量,大学生的毕业质量这些指标不谈,只是单单从每年高考报考人数与录取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下面是过去40年来,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人数、录取率的详细数据。以每十年为一段进行比对:

(一)2007~2016年,十年间高考报考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是录取总人数却由2007年的566万增加到2016年的772万,录取率由56%上升到82.15%。这十年间年录取人数增加了206万,年录取率增加了26.15%(录取率增速最快的时期)。

(二)1997~2006年,十年间高考报考人数整体呈急速上升趋势,录取总人数由1997年的100万激增到2006年的546万,录取率由36%上升到57%。这十年间年录取人数增加了446万,年录取率增加了21%(录取人数增幅最大的时期)。

(三)1987~1996年,十年间高考报考人数整体呈倒V字形先升后降,录取总人数由1987年的62万增加到1996年的97万,录取率由27%上升到40%。这十年间年录取人数增加了35万,年录取率增加了13%(录取人数增长及录取率增长均较为缓慢的时期)。

(四)1977~1986年,十年间高考报考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录取总人数由1977年的27万增加到1986年的57万,录取率由5%上升到30%。这十年间年录取人数增加了30万,年录取率从5%增加到30%(翻了6倍,录取率增幅最大的时期)。

整合上面的四个十年周期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1977年高考录取27万人,当时全国人口总量约9.5亿,当年新增大学生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0.000284(不到万分之三),就是说那一年每一万人中,只有近三个人的身份转变为大学生。2016年高考录取772万人,这一年我国人口总量约14亿,当年新增大学生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为0.005514(万分之五十五),当年每一万人中,就有五十五人的身份转变为大学生。2016年录取的大学生人数是40年前的28.59倍,每100个考生中,就有82人考上大学。而40年前,每100个考生中,只有5个人考上大学。

大学的过度扩张,导致了现在大学生含金量暴跌,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本科生,比四十年前的高中生都多,而硕士研究生比那时的本科生还多,大学生的含金量能高才怪呢。


大学生含金量越来越低,是因为量产的结果。

在我认为,首先就是教育考核的模板太死板了,只要及格就能拿文凭。真的就是量产的节奏,每个专业都是一打一打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只需要一两个,工资却很高的岗位来说,愿意去学的人也就越多。

第二,就是现在的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只要有钱,成绩达标的,当然能得到同等的教育条件,选择同一专业的人也就多了。

第三,我们当前的教育为了解决高中生进入大学,普及知识所用,所以扩招了很多人,一个行业的人多了,含金量自然也就降低了。

第四、是地区原因,就拿北京举例子,北京户口考北大清华,更本不需要外省那么多分,便有机会进去,这就造成了地域的差异因素。

第五,我最近了解到,在上海、北京等地,研究生遍地走,但是一到内陆来,地位却很高,正是因为同等学历的人那么多,含金量也就下降了。

第六,很多行业就业已经充足,多余的同文凭,只能另谋出路,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含金量下降。

第七,现在很多工作都是专业不对口,拿了文凭也只是用来过初审的而已,没什么用。

第八,现在大学生急功近利,不断的考取很多的文凭,不管有没有用都去考,造成了人人都有很多文凭的原因,既然都差不多,那含金量铁定底了。

第九,现在很多公司招收员工招收大学生,没有什么要求,一般的就行,请不起高学历的人才,低学历倒是一抓一大把。

第十,也就是现在的学习已经转变成学习技术,有一门技术,就行,所以去学习的人就很多,最后也就变得廉价。

真希望教育制度能够得到改革,不然想想都可怕。哎,大学生满地走的时代,还有那么多人就业困难。哎...


谢谢邀请。

这个事不能这么说,这要看怎么比,如果整体来比的话,很可能大学生的含金量有可能下降,但如果个顶个的比,那一定要比以前提高了,这就好炒菜,大锅菜肯定没有小炒那般精致。再从国民整体素质来比,那是比以前高的不是一星半点的,这是好事。

另外,那时候的大学生几乎是和一群小学生作比较,如鹤立鸡群,现在的大学生是和大学生之间的比较,如鹤立鹤群。当然感觉是不一样了的。

所以,现在和以后的大学生一定要放低姿态,不应再把自己当做天之骄子,而是要当做每个人必须要完成的正常的一般性教育。

以后,一定是在某一行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天之骄子吧!

这只是我的想法,不一定对!


以前大学生是精英教育,也就是很少人能上大学。现在是改成大众教育,所以大学生的数量直线上升,自然质量是有所下降。但是要相信,中国得大学精英是大幅度增长的,国民整体受教育程度是大幅度提高的。


我们公司有很多大学生,听他们经常聊起他们学校的情况,他们的学校已经算很不错的了在国内!

1.计划生育之后,到达90后这一代,大学越来越多,生源却不如以前那么多了,所以现在我们不难发现每年的一本或二本分数线一直在降低,以前能考上大学的,在村里和新闻一样,村里人都会觉得很了不起,但是现在没多少人会在意这个了。

2.社会风气的改变,现在这个社会,很多年轻人很浮躁,很多大学生都眼高手低,工资低的看不上,高的又做不出成绩,整天想着怎样快速发家致富,其实,脚踏实地才是成功的根本。

3.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都是家里的宝贝,孩子们有什么需求家长也是想尽一切办法的去满足,生怕孩子吃一点苦,生活费也是给的比较多,所以,现在的孩子们吃的苦太少,生活太过安逸,这就有点像锅里的青蛙,没有危机感,所以他们刻苦拼搏就越来越少了,反正是整天睡觉,打游戏。打牌成了生活主旋律,就是因为没有危机感!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说的真好。


世间万物的规律都是“物以稀为贵”,当一件东西已经烂大街,当然不值钱。应该说,自从大学扩招之后大学生已经慢慢在掉价!

扩招之前大学生毕业之后有工作分配,工作又有房子分配。等你以为轻轻松松也能上大学,在偷偷地以为自己捡到便宜的时候,大学教育已经逐渐在普及。

门槛低了,毕业生也多了,工作岗位没多少增长,根据市场规律当然就是优胜劣汰。

除了生源的多和杂,还有就是大学教育也不再精英化。很多大学也是以就业率为口号,办学性质就跟职业学校没两样。学生没了方向,只能应付着父母混几年拿个毕业证。

迷茫的大学生在校园里面不是求知。男的打游戏、打球、泡妞,女的看连续剧、吃喝玩。他们除了高考时候比人家多了几分,其实并无多少优势可言。甚至,还没有那些高中毕业的同学有冲劲,含金量越来越低。


这只是你的错觉,今天大学生的平均收入和生活水准显然比过去历史任何时期都高,怎么会含金量越来越低呢?

如果是含金量的另一个含义,今天大学的入学率是高达七成以上,属于通识学历,与过去入学率只有一成的精英学历相比,相对社会地位越来越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由于中国的迅速发展,十年就会发生很大变化,社会对很多事物的心理认知远远追不上现实发展的实际,你父母的一代对大学学历还停留在精英学历的心理认知层面上,意识不到时代变化已经是适龄人群人人都可以获得大学学历的普通学历,包括对海外留学移民的思维认识,海外的发展前景已经不如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好了,却依旧愚蠢的认为国外的月亮圆,近年的发展已经是留在国外的比回国发展的人数相比越来越少,大多数的出国留学已经是性价比很差的选择了,很多人依旧乐此不疲。


大学生的含金量越來越低?我看不会再低了,基本稳定了。为什么?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几乎人人可以都进入高中阶段读书,从普高的省重点、市重点、区(县)重点、一般高中到职校的中专、技校、职高,你只要愿意读,就有书读!初中毕业,可以职高大专连读,普高200分可上大学,职高可对口升学,你花钱就能读大学。已经很多年了,还能降到哪里去,不会初中毕业读三年也叫大学生吧!所以大学的含金量不会再降了!

曾记否?小学生中只有百分几(个位数)的人读大学,全國高校招生十万(含大专)。现在211(含985)每年招生何止十万?精英教育成了大众教育,精英和大众的含金量一样吗?大众自有大众的含金量,岂能与精英相比?

那么现在的大学有没有精英呢?回答是肯定的,有!多在985中,最多在211中!除此之外,凤毛麟角!


我不认为的学生的含金量低,从就业难度分析,是竞争人数上涨,就业比例降低的结果,学生的培养和综合素养都在提升。

从课程设置和教育品质来讲,无论是国际的投入,学校,教师的努力,还是学生的状态都有长足的发展。

从用人单位的要求看,基于学生多,就业机会家长,要求就会提升,显得年轻人没有那么满意而已。

从现在学生自身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看,其实很多情况下是价值观不平衡的结果,比如年纪大加班加点,无怨无悔,而年轻人追求个人生活品质,要求自己私人空间,时间不被侵犯。这是代沟的问题。不是年轻人教育结果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能片面的就说现在的大学生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只是现在社会发展了,能上大学的人多了,整体素质还是提高的。社会大环境变了,考上大学也不包分配了。甚至有些大学生刚毕业还找不到工作。有些是自己不好好学习,有些是因为教育体制的问题。不过就大学生本身来说,学的东西是比以前的多。至于说含金量高低,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不是学生本身的原因。


看了一些评论,我个人认可一些观点,但有很多也不认可。诸位,我今年是一本大一,虽然上的不是211985大学,可是我们每天8节课啊,有时候作业做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完全没有有些评论的混啊!我的真实学习环境怎么跟你们说的差别那么大?


核心因素就是供求关系,这些年大学扩招,让大学生遍地都是,这是国家推动大众教育的结果。不过不代表读大学不重要,相反,显得更加重要,当到处都是大学生的时候,不是大学生就比较难混,除非做点体力劳动。而且这时候好大学就成为筛选人才的第二道坎,所以上好大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时代在变,就好比三十年前说初中文化含金量低了,二十年前说高中文化含金量低了一样。其实说含金量低,是整体含金量低了,不代表对于个人来说不重要了,相反成了基本要求了~而且稀缺人才永远存在,就好比现在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就比较吃香一样。


所谓的含金量这是什么?是指就业吗?如果指这个的话,很好解释。

大白菜3块1斤,我觉得种大白菜还是有的赚的,所以我就去做。我隔壁邻居觉得也挺好,他也去种,到了最后大家都种,白菜价只能卖到五毛钱。所以只能烂地里了,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大学生就是那颗白菜。

物以稀为贵,当东西多了的时候,他就是贬值了。

所以没有为什么?一切由供求关系决定。


第一点,物以稀为贵,大学生已经供过于求了,而就业岗位增加的很缓慢,以前随便上个大学都很值钱。

大学学的东西太杂,反而没有一项能拿的出手的技能。大学专业设置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即便教育再改革,仍然会有弊端出现,其实上学和谋生本来就是两码事,但人们还是认为上个大学会有好的出路,即便是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毕业失业率也是很高的,大学本生定位是素质教育,但是在中国这样国情,发展中国家阶段,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差不是都适合上大学,要继续发展职业技能教育,而中国的产业化教育加重了就业难的问题提。


原始地址:/resou/2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