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工作单位的鞭打快牛和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长远看,世事还是公道滴


在中国,需要适应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网,所有的事都必须忍着,中国的老话叫做枪打出头鸟


我是单位公认的工作最认真负责努力的,但在一些人眼里就是傻,结果证明就是傻,干活出力最多,好事却不沾边。虽然我并不看重,但心里还是有点不平衡。我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不擅长走上层路线,吹吹拍拍吃吃喝喝干不出来。


所有基层单位都是一样的,始终存在着忙的同志就忙,闲的人闲,无事可干或不会干事的人是存在的。这是现实情况,一把手忙,会计忙,出纳忙,秘书忙,办公室主任忙,司机忙,业务主管副职忙,业务尖子忙。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要努力学习,尽快成熟,少说多做,不要无端猜忌或说这说那,因为工作性质和业务要求是不一同的。很多时候主要领导和办公室主任能解决的用不了大家做,个子大些是顶梁柱,个子小了只能是一般材料,因此,不要质疑和计较,闲了多学习好同志为人处事,办事做事风格,看些书报,了解国家大事,地方大事和变化动态。钻研业务和工作流程,只要你上进,一定会有工作可干的。


一个人工作能力强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效率高质量好,是人人都喜欢特别是领导安排工作时重用放,工作重一些是自然現象,只要领导在提职进职称和评先时公平对待,就是正常的,应該的,用鞭大快牛来定义是不正确的。如果领导只用不能公平对待那是另外一回事,不能一概而论。


快刀好使而己


电视剧《刘三姐》里,莫府养着一个管家。他尖嘴猴腮,对穷人尖酸刻薄、阴险歹毒,对主子则溜须拍马、搬弄是非、无条件顺从、零度尊严。他奉命到刘老汉家下通知,遭到众人抵制。他嚣叫:“别说莫老爷叫你。就凭我,堂堂莫府的大管家,往你门前一站,就是抬举你!”“这是莫老爷的天,莫老爷的地。你打渔也得交渔税银子!”“莫老爷不让你釆茶,就不能釆茶!”在莫府,他怂恿莫老爷把刘三姐抓起来,莫老爷训斥:“蠢货!你懂什么?!”他赶紧低头:“是!是!”莫老爷追刘三姐连连上当扑空,斥责:“一帮蠢材!”他赶紧低头:“是!是!”

许多国君身边有这种人,许多领导身边有这种人,许多企业家、老板身边也有这种人。

我曾在一家电力安装公司做小工。这家公司是地地道道的家族企业,骨干管理和骨干电工都是老板的至亲:舅舅、姐夫、岳父、堂兄弟、父母。此外,在网上招了几个电工。小工则在驻地招当地的。他岳父姓徐,负责监管工人。网招的电工不属家族系统,对工资、工时和其它应享的待遇的诉求向好。小工也是如此。所以,电工戏谑地叫他“国舅”,小工则叫他老徐。

老徐话特别多,在工地与生人闲聊就自我介绍:“我是老板的丈人。我是农民,但我从来不种田。我早年广州深圳上海打工,这些年跟我女婿全国各省搞电力安装。〞

老徐畏惧老板亲族系统的人,百般献媚讨好。但对方不怎么买账,经常当着众人的面斥责他的错误。有一次他执意踩着一根电线不让拉而叫众人拉另一根。他亲家公怒不可遏,猛力扯他踩着的电线,几乎使他跌倒。他赶忙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是!是!这根!拉这根!”

老徐对小工一百个不放心和一百个不满意。每当开工,他干活不卖力,盯人盯得特紧。说这个干不好,那个不卖力。一开口人们就能感知他话里的三层意思:一笨,二懒,三我老徐是世上最聪明能干的人。所以,工人一个个都烦他,不肯与他共事。跳槽的跳槽,辞工的辞工。搞得这个电力安装公司成了个留人难的公司。

这就是劣币淘汰良币。最终祸害莫老爷。


其实题主的这个问题,在我们当下实际工作中,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无论是鞭打快牛现象,还是劣币逐良币现象,都是其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那究竟是领导在管理上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才导致了这种工作现象?

一、可能领导在工作中的管理思想与方法,还存在比较混乱不清的现象。

当然这种管理工作中的乱象,也是存在下面这样两种可能。

①、有些领导并不具备管理的能力与基本素质,完全是一种被动赶上的状态。

也许大家都曾遇到过,一些个人专业知识技能特别优秀的员工,有可能凭借这个优势而被提拔任用,但这种人除了能干好自己的个人专业工作之外,其他几乎什么都干不了!

所以,这种领导很多时候,在管理的思想理念上,都还停留在员工思维的层次上,只管做自己的事情,怀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企图靠个人或者是少数几个人力量,来完成部门、单位的所有工作!

其实领导的这种管理思想与做法,无异于主动给那些缺乏工作激情之人提供了一张懒散的温床。

由于这种领导管理能力与知识方法的缺失不足,导致其对部门员工管理,很多时候无法管理到位,工作也难以推动落地。

慢慢的自然领导只有把那些懒惰之人的工作,移给那些工作勤奋之人,到后来这种勤勤恳恳的劳动者,常常会成为领导的“接工侠”。

只要有新的任务与工作,领导就有可能把工作考虑安排给那些勤劳的员工。由于这种员工干的事情多,自然工作中犯错误的机率也就高,长时间的这种错乱安排与管理,最终只会导致那些勤奋的“快牛”,也会慢慢的变成“慢牛”。

②、可能领导疏于管理的具体过程,往往是只会看重工作的结果。

有些时候,领导只考虑把工作按排人去完成,却不在乎是不是该员工的工作职责与范围,只管把工作的结果拿出来就行!

或者是领导把自己的管理理想化,总认为只要是自己安排某人的工作,大家都会积极配合支持!

我曾经就遇到过这样一位领导,他的口头禅:工作是你们生活的保障,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努力工作。

这句话是没有错,可领导的管理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遗憾的是人都有惰性,一旦监督的不力与缺失,工作就只能靠高度的自律性!

自律之人工作效率是较高的,他们往往会成为工作的“重点”,那些投机取巧之人,慢慢成为了部门工作的“点缀”。

原本一个有条不紊的部门工作,自从他上任之后,不满三年时间,整个部门工作中,先后有4人辞职离去!

二、可能领导在部门工作管理时,由于个人品性与方法等原因,与大部分员工较僵,在工作落实时,只好把有些工作安排给那些勤奋且关系稍好的员工。

并不是每个领导都能很好的处理与下属员工的关系。一旦有严重的矛盾冲突时,领导只能选择平常工作老实之人,希望他们能支持配合自己的工作。

所以,有时领导把新工作安排给那些老实努力工作之人,其实也是领导的一种无奈之举。

注意:在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来综合分析领导平常对待自己的态度。如果只是一种临时的急救,那我们没有必要接受领导的新工作安排,最终只有让这些勤劳之人工作越干越多,其他人的工作则只有越来越少。反之,我们则应该无悔的接受领导的工作安排,说不定,这会是你职场工作的一次转机。

为什么呢?

只要某天领导一旦改变了自己的处理,便会给你一个加薪升职的机会。主要是因为你在他最艰难的时侯,曾经帮助支持过他,让领导相信你对他是一名绝对忠诚的员工,可以成为其心腹或是左膀右臂。

请记住: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少做锦上添花之事。

三、可能是领导为了更好的实现部门管理,而对那些踏实认真做事员工的一种耍弄方式与手段。

很多时候,领导需要人做事情,便会想到那些勤劳认真的员工;一旦涉及到利益的时候,便忘记了这些员工,但领导却常会冠冕堂皇地说是对他们的信任,其实它只是领导的一种玩弄踏实认真员工的手段而已。

这种领导很多时候,只把那些无怨无悔的下属当作部门工作的劳动工具,并没有站到勤勤恳恳的员工角度思考自己的管理工作。

而且领导往往会把利益给那些悠闲的“刺头”,从而让自己的管理更加顺畅,这种管理最终只会导致那些勤奋的员工,也变成工作中的“慢牛”、“刺头”。

四、领导“鞭打快牛”,如果没有核心利益做保障,只会最终导致“劣币逐良币”的结果。

由于领导在“鞭打快牛”时,常常是在工作之时才会想起这些工作踏实的员工。一旦在涉及到利益关系的时候,领导又会忘记这些人!

这就会让他们努力付出了工作,结果收益并不是自己的,常会让人感到愤愤不平,深感受伤,看不到自己在部门中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要么这些人也会慢下来,要么就是依靠自己的个人工作能力,跳出这个看不到希望与未来的地方,去找寻一个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长期下来,这样的公司与部门,势必会走向一个渐渐破产死亡的发展之路!

综上所分析,职场工作中的这种不良现象,其根源与责任还是出在了公司领导身上,要想真正改变这种情况,唯有从领导者入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将是公司、部门的生存发展之“灵魂”,他将最终决定公司、部门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解决策略】:

1、加强对领导管理能力的培养,提升其管理水平。

只有真正懂得管理艺术的领导,才可能建设并带领好自已的团队,否则就是滑稽之谈,一厢情愿罢了!

2、努力提高领导的思想素质,扩大其眼界与格局,增强其担当意识。

有些领导眼界与格局较低,甚至是与普通员工一个层级,思想素质也不高,严重缺乏担当意识精神,只争利益不担责任,只看关系亲疏不看工作业绩,……只有那些有眼界与格局,担当之人,才能给公司与部门带来希望!

3、增强领导的“换位”思考能力,并深入了解摸清员工的心里需求。

有些时候,领导只是站到自身角度去安排布置工作,并没有站到员工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例如“鞭打快牛”,如果领导只要能再做好一步,那就是该给“快牛”的利益,都为其考虑了,则将会产生的效果与作用完全是不同的情况!

所以,善于把握员工心理需求,是每个优秀管理者的基本能力。

小结:改变职场工作中的这个不良现象,需要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与方法,思想与素质来提升,更应该懂得换位思考,去学会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最终才能真正实现。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点帮助。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原始地址:/qinggan/8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