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有哪些父母(长辈)对他不好,却依然尽孝尽责的故事?

那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加持。当整个社会都趋同于这么做的时候,那种潜移默化会趋势你心里的愧疚感无限扩大,你不这样做,社会都不容你。更应该说那时候的长幼有序贯彻得非常根深蒂固


第一位,孝感动天,虞舜,被亲生父亲和继母设计杀害,仍能一如既往尽孝道,帝王的胸襟。后来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成了尧禅让帝位的继承者,帝舜。

第二位,芦花顺母,孔子弟子闵子骞,天寒地冻,其继母瞒着父亲用芦花代替棉给他做冬衣,后来父亲要休继母时,子骞竟替继母求情,宅心仁厚。子骞也成了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与颜回并称。

第三位,卧冰求鲤,一个叫王祥的,生母早逝,继母常虐待他且在父亲面前说他坏话,因此也失去父爱,但当继母想吃鱼时,在天寒地冻里他还是解衣卧冰,求得鲤鱼给继母疗病,大孝无疆。后来他从县令做到司空、太尉。

古今我国信奉百善孝为先,行孝是责任与义务,也是传统美德。不计前嫌去行孝更是验证一个人的胸襟与德行,成大器者,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哪吒,削骨还父,割肉还母。


古时候有哪些父母(长辈)对他不好,却依然尽孝尽责的故事?

古时候尽孝尽责的故事,是中华传统的美德,传至现在,这种美德依然发生在人间,延续几千年依然有它的生命力。

过去尽孝尽责是人类责任义务,农村人说:“养小防避老”多子多福,孩子越多父母功劳越大。无子无女称为花麻芦心草,晚来世上走一趙。做人必须忠,必须孝。不忠不孝之人就没有本性是畜牲,古代大多数名人,大多有才华人,都具备忠孝二字。包扩不是亲身父母,长大后都要报父母养育之恩。

因此,说忠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原始地址:/rebang/16503.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