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的
耳入目染
这是一个老话。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个老师。”这是我的小学毕业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郑老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老先生已经作古廿年了,在此也缅怀他。
从笔者已经写到的文字内容可以看出来,笔者是赞同这样的说法的。正如有句老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父母往往都是通过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中变得越来越像父母。所以父母的行为品德会使孩子成为自己的翻版。
根据吸引力法则,同类的人和事物会相互吸引。易经的系辞传里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将来受父母影响深重的子女,也会因为行为品德的相似,与父母出现相似的境遇。这正是为什么会有“有其父必有其子”这种情况和说法。我们家乡这边,有句话更贴切:“有其老必有其小”,说得更形象,更接地气。
所以,我赞成父母的行为品德会影响子女未来这种说法。
比如,附图中的两位大师:倓虚法师和虚云法师,他们的祖上及父辈都是累世积善的人家。所以他们家里才出现两位大德高僧。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反之,家不合外人欺。父母的行为品德不仅会影响子女的未来,甚至可以说决定子女的未来。
我不赞成有的人说的,十八岁以后自立谋生,不再受父母影响。说这话不怕打脸,请问,我们中国有几个家庭,子女成年后父母完全不管的?不但要供给子女读大学,还要帮子女找工作,找对象,直到结婚以后,还要看孙子,难道不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常态吗?这样说来,父母不但影响子女,还会影响到孙辈。当然只养你到十八岁,然后再也不管的家长不是没有。
无论你的父母是上面所说的哪一种,你的性格,品格,体格都来自于父母给你的家庭环境,那是潜移默化浸透在血液当中,而非凭空形成。我们人类,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文明生物,不是像其它的动物那样,养育子女长大,教会子女在自然界觅食就可以。人类生存不是单独的个体,在自然环境当中,而是群体的,社会的,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其它动物。因此父母的品德和行为,不但影响,而且决定了子女在社会当中的生存能力。
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全部!最主要的是个人的修行!
会的,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怎么做孩子就会怎么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人是有道德的老者,孩子也不可能太差,父母是孩子的先天之师,是后天的第一老师,父母是有福德的人,子女必得福报,从命理中也看的很清楚,富不德不过三辈,贫有情积德,三辈雄起,风水轮流转,多因善缘生,不忘初心,慎守终生!
子女的福报,就和父母没有一点关系,只和父母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思想教育等正确方向管理有关。
有百分之八十的影响。
你的一切,孩子都看在了眼里
上个礼拜五我碰上了这么一件事:
当时我们在等红绿灯过斑马线,绿灯亮了我们正常走,我右手边是一个爸爸骑电动车带着两个孩子,三个人都没有戴头盔,快走到头的时候有一辆车要右转。
那辆车其实已经停下来了,离电动车大概有1.5米左右的距离,但是这个爸爸突然就堵在那辆车面前开始骂“没有看到我骑车过来了吗,还往前开,来来来,我让你撞”,车里的司机没有讲话,这个爸爸就一直在那骂,然后坐在他车前的小男孩,跟着奶声奶气的学他爸爸说话“让你别往前开,你撞!”。
然后在我们其他人的劝说下,这位爸爸终于愤愤不平的骑车走了。
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想那个小男孩的那句话,小男孩很可爱,声音奶奶的,但是说出口却是那样的话。
我们总觉得教育就是孩子犯错了,纠正孩子。
可是如果父母本身做错了事呢?
如果孩子无意当中学着父母做了不好的行为呢?
很多人都忽略了,幼年期和童年期的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天然地模仿身边遇到的一切,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多同时也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当仁不让地就成为了孩子的模仿首选。
孩子年龄小,对道德、是非都无法形成自身的正确判断,他一切的行为参照都只能从别人身上习得。
就拿我上面看到的那个例子来说:
这个小孩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是他爸爸这么说了,他就跟着学了,而当时的场景是,他爸爸语气极其恶劣,那个司机被骂的一句还口也没有,很多人都在围观,交通都被影响了,那在这个孩子的理解里,会不会认为,这样的语气,这样的态度,是一种权威的表现,你看别人都怕爸爸呀,爸爸好厉害。
在这种错误思维的影响下,你可以想象,他以后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我们一直在强调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但很多家长只看到了言传,却忽视了身教。
郑渊洁曾说过:
“你是什么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人。”
孩子就是你的镜子,孩子不礼貌,可能是他看到你对其他人不礼貌;
孩子不爱学习,可能他是看到你天天颓废,毫无上进心,而在这种情况下,你想通过口头教育或者棍棒教育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孩子心里会很不服气“你都没做到,凭什么要求我去做”。
所以想教育孩子,你必须要先以身作则。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你可以按照下面两个步骤去做:
首先,你要先学会反思自己。
就说那位爸爸,如果他始终不认为自己行为有错失,那他就永远不会改变。
人对于自身的错误往往会有更多的“包容”,总觉得自己这样做没问题,或者即便有问题,那也是情有可原的。
以后要杜绝这种给自己找理由的习惯,要真正看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你可以去问其他人对你的看法,也可以自己对自身性格进行剖析,还可以从孩子的行为反馈来。
上面已经说了孩子是你的镜子,如果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让你觉得看不惯的地方,那可以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
比如孩子没有归位意识,玩过玩具从来不知道整理,你教过几百遍都没有用,那你可以想一下,你自己或者你的伴侣有没有归位意识,你们日常生活有没有养成用完东西归还原位的习惯。
其次,慢慢从行为上改变自己。
有些东西是很难改变的,比如一些思维观念,但是你可以先改变自己的行为。
比方说,你发现孩子很喜欢跟你说别的小朋友的坏话,对世界的看法好像很阴暗很偏激,然后你反思了发现自己也是这样,但是你形成这样的观念往往是基于你的过往经验,一时半会让你突然从对世界不满到对世界充满爱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你至少可以做到在孩子面前少抱怨。
你对别人有不满,对社会有不满,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倾泄,但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说。
然后当孩子再有类似的行为时,你就可以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好的,我已经改了,我相信你也可以改掉。
为人父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没有经过孩子的允许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把他教好。
你要记住,孩子随时都在观察你,随时都在模仿你,你有任何的缺点,你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所以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自己吧。
本文由【柠檬心理课堂】原创。
当然,首先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龙,这是必然。再者佛教道教提倡的因果和积福报都在无形之中印证这一点。父母中了好的因自然有好的果。或者父母积了福德自然从生活各个方面都会有好的提现。间接受福报的肯定是子女。
肯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