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治军严的著名将领,他们是如何治军的?

历史上治军严格的著名将领有很多,一支军队能够攻城略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必须军纪严明。

第一位、春秋时期吴国孙武

孙武,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将领,原是齐国人,因不受重视,经过好友吴国重臣伍子胥的举荐,得到吴王的信任和赏识。并且得到吴王的重用,被委以重任,孙武为吴王训练士卒,然而吴王的王妃以为练兵好玩,便和吴王要求随军练习,可是这两位妃子仗着自己是王妃的身份,故意不听号令。孙武为了严明军纪,下令将两位王妃同时斩杀示众,自此之后全军将士无不刻苦训练,军事实力得到大大加强,吴国成为一时的霸主,并且在孙武的带领下大败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几乎将楚国灭亡。

后来吴王夫差更是依赖于孙武所训练的军队,一举将越国大败,并且将越王勾践俘虏。

第二位、大汉周亚夫

周亚夫,大汉开国功臣周勃之后,西汉著名的军事家、丞相。周亚夫受皇帝委任驻守细柳营,为防范匈奴进犯。周亚夫为了将细柳营官兵训练成为一支军纪严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制定了许多的条例,在军营之内只听将军的号令,然而汉文帝想要看一下军队的情况,分别来到三支军队。在其他两支军队来去自如,唯独到达周亚夫的细柳营,被守卫拦下,并且由使者持节通报,周亚夫才命令全军将士列队迎接,但是周亚夫确是身穿铠甲,见到汉文帝时和汉文帝行军礼,得到汉文帝的高度赞扬。

汉景帝时期,以吴王为首的藩王发生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调动周亚夫的军队,迅速将叛乱平定,因功被加封为丞相。

第三位、南宋岳飞

岳飞,身为抗金元帅,军纪严明,在和金兀术两军对垒之际,由于金营有一位武艺高强的小将军完颜金弹子,岳飞帐下诸将均被完颜金弹子打败,所以岳飞下令高挂免战牌,然而此时押运粮草的岳云回营,看见免战牌高挂,便打听怎么回事。然后军士告诉了岳云事情的经过,岳云将免战牌打碎,并且挑战完颜金弹子,和完颜金弹子大战,之后被岳飞严惩,从而震慑帐下全军将士。

还有韩信、卫青、李靖等等许多名将都是治军严谨的将领!


古代,治军严的著各将领要数西汉周亚夫了,他刚正不阿,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典型。西汉初,匈奴大举入侵中原,汉文帝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支部队扺抗。出军前,汉文帝在将士护围下到军中慰劳。来到周亚夫军辕门,前卫马队直进辕门,辕门守军拉弓搭箭、刀剑直指,不让进。前卫说:“天子马上就到。”守将说:“我们只听周将军的命令,不听皇帝的命令。”汉文帝听到汇报后,就派有凭证的使者,对守将说“天子要慰劳”。周亚夫得到守将汇报,下令打开辕门,又下令军营中不得骑马。于是,汉文帝下马按着缰绳慢慢走。进入大厅,周亚夫对皇上作揖说:“我穿甲戴盔的人不行跪拜礼,请皇上以军礼接见”。文帝旁的使者答谢:“皇帝敬劳将军。”文帝还礼后离开。出了军营,跟随的群臣对按规矩的周亚夫行为大吃一惊。文帝对群臣称赞说:“这才是真将军啊!像周亚天这样严厉治军的将军,敌人能打败他吗?”一个月后,击溃匈奴而凯旋的周亚夫被皇上擢为京城卫戍司令长官。周亚夫治军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父亲是周勃,任汉文景两朝大尉,丞相)。


论治军严格近代张自忠将军治军是非常严格的。


韩信,韩信兵法就一个字严

看韩信兵法五十四斩,动不动就杀,士兵有畏惧,才能杀敌。才能背水一战。不严早跑光了


有小委员长之称的陈诚虽然打仗不在行,但是治军比较严。

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建立最早,该军最早只下辖一个第十一师,这是陈诚起家的部队。所以陈诚的部队被称为“土木系”。

1928年陈诚任第十一师副师长(师长为曹万顺)时就开始对所部进行了严格的治军。他公开提出使用军官的条件是“不贪财,不怕死,会带兵,能打仗,没有不良嗜好,忠于蒋介石,服从其命令”。此外,陈诚大量重用黄埔毕业生,黄埔三期毕业生以营长或少校团副任用,四期以连长或营副任用。陈诚还公开提出了“经济公开”和“意见公开”两大主张,并规定:对部队的人事、经济、教育、管理、训练、作战等,官兵都可以提出意见。另外,陈诚对部队加强训练以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经过陈诚的治军,造就了国民党军的一支精锐部队。

1929年蒋冯战争时,第十一师扼守襄阳和南漳与张维玺部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激战两天,张维玺抵挡不住而败退。中原大战时,第十一师与守军内外夹击,将晋绥军的李生达第四军击溃,解了曲阜之围,之后直逼济南城下。

济南克复后,蒋介石犒赏各军。第十一师领到了2万元的奖金,陈诚因功升任第十八军军长并兼任第十一师师长,时年34岁。


我说一个,韩信,从无名小卒登台拜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为什么将士那么听他指挥,威信哪来的,想就应该是个严字,


慈不带兵!

这是古今中外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金科玉律。

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每一进程,都伴随着战争和厮杀,不断涌现出无数的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这些有所作为的军事将领,各用各的军事天才和雄韬伟略,但他们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带兵打仗的方法坚定、坚毅、坚韧,对敌人绝不心慈手软,对统领的军队治军严格、严厉、严肃。

开国皇帝,都是能征善战。有的运筹帷幄,有的亲历沙场,心狠手辣是他们的共同点。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忽必烈等等无不如此。

中国近代战争之中,最成功的战例就是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

历时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摧枯拉朽,纵横捭阖,消灭了800万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人民解放军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三年内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个非常重要的的特点,就是有着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军队将领。林彪就是其中一个。

1945年林彪率领华北10万八路军出关进入东北,到1948年百万解放军出关,三年时间消灭国民党军队近百万,解放东北全境,战果辉煌。林彪除了有自己创造出的战略战术外,慈不带兵也是打胜仗的重要因素。

辽沈战役期间。一次,在双方绞杀争夺一个重要山头时,解放军失守。指挥员隐瞒不报,想一鼓作气再夺回来。阵地尚未夺回,国民党电台已经播放了拿下某某阵地的捷报。林彪得知后,大发雷霆,要军法从事丢失阵地的指挥员。他说,丢了阵地不要紧,隐瞒军情要军法从事!

在攻打锦州最关键阶段,也是塔山阻击战最激烈的时候,解放军眼看就要顶不住国民党军队西进兵团不计代价的进攻,纵队司令向辽沈战役指挥部十万火急报告战场情况和伤亡人数。接电的参谋长刘亚楼马上报告林彪,林彪坚毅的说,我不要伤亡数字,我要的是阵地!

反观国民党军队方面,三年中和解放军生死搏杀,没有出现几个能征善战所向无敌心狠手辣的军事将领。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了!


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他亲手调教操练的“戚家军”,基本肃清了为患数十年的倭乱,实现了他的夙愿“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治军严明,据说他平定倭乱后,北上蓟镇,当地的明军对这位南方来的将军不感冒,戚继光便将他的戚家军调来,当着大伙的面操练,操练当天突降大雨,戚家军纹丝不动,军纪严整,众人观之大为信服。

戚继光在招兵买马的时候,特别讲求兵员的素质,他一不要老油条,二不要市井无赖,偏偏看上义乌人,憨厚纯朴,打起架来却不含糊。戚继光为他的部队编了一套作战模式,那便是著名的鸳鸯阵,与倭寇喜欢逞个人之勇不同,鸳鸯阵强调小团队合作,大家听号令而动,每个小队有一名小队长,战斗时大家都跟随所在小队进退,每人只需研习一种武器,但各有不同,结合起来便威力十足。

在戚继光的调教下,戚家军所向披靡,创造了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杀敌一千几乎零战损的奇迹。到了万历抗日援朝时期,戚继光参与了收复平壤的战斗,戚家军冒着日军的铁炮火力封锁,从最难攻的牡丹峰挺进,无人后退,圆满完成李如松交待的任务。此时戚继光已过世多年,戚家军仍能保持如此战斗力,可见戚继光从严治军的方针没有被丢弃。


以刘伯承为代表的我军将帅,坚决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我军深得人心,天下无敌!

国民党张自忠将军军纪严明!


历史上的将领是如何重严治军的,大家都是听的传说,或者是故事,也许是真的,也许参杂着旁观者的添油加醋。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还活着的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将军是如何从严治军的。许多故事都是本人亲身经历或亲眼看见的。

詹将军在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时分管行政管理工作,大家知道,和平时期军队的管理工作是很复杂很难搞的。詹副司令员抓管理工作的狠劲在全区上下是闻名的,当时下面部队都流传着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詹副司令来检查!本人所在的部队是军区某直属团,一天上午詹副司令员来团队检查,团首长把詹副司令员往团里已经准备好的战备值班营引导,走到半路,詹副司令突然问:教导队在哪里?去教导队!于是一行人突然光临团教导队检查,到了教导队的报训队课堂,,値班排长兼教员向詹副司令员报告,五十名新学员正在课堂收发报训练,请首长指示?詹副司令回礼并大声说,新学员不要坐下。然后他走到每一个学员的身后仔细的查看立正时,双后脚跟有没有并拢。问题立马就被找了出来,有七名战士立正时后脚跟未并拢。詹副司令下部队检查,必戴一副白色手套,环境卫生,装备管理质量高不高,白手套会说话。无论到哪里检查,他都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在某部检查,下面汇报养猪种菜大丰收,他亲自跑到地头,一块地一块地的察看,发现菜是丰收,但品种单一,都是产量高,容易种的,养猪场里一头母猪都没有,养猪的成本太高了。

詹副司令抓管理首先从机关,领导抓起,从军区机关驻地南京市的军人上街的军容风纪抓起。一日他亲自组织驻宁单位会操,各单位操练后,他突然让各单位带队的团领导组织一个班,上场进行队列操练,结果可想而知,从此,团以上领导干部的队列动作和军容军姿有了很大的变化。当时,南京大街上军人军容五花八门,女军人长头发,不戴帽子的随处可见,詹副司令组织了纠查队,亲自带队上街执法,一次遇到一位女军人,辫子过腰,被纠查到后,此人既不是文艺工作者,也没有特殊的工作需要,而且态度蛮横,詹副司令下令,当场剪掉。通报各单位。此后,南京大街上军人的形象明显变好。


王辅臣是清初将领,曾在吴三桂手下效力,后奉吴三桂之命出征乌撒。有一次,王辅臣与一众将领在一个马姓营官的帐中聚饮。上饭的时候,王辅臣碗中有只死苍蝇,一个王姓总兵见后对王辅臣大呼:“碗里有只苍蝇。”王辅臣看了看说:“我们这里人脑袋都别在腰带上,天天在枪林箭雨穿梭,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有只苍蝇就有只苍蝇呗,照样可以吃下去,哪有那么娇贵?”王辅臣之所以这样说,其实是因为这个马姓营官治军非常严酷,其部属不能犯一丁点小错,一旦犯错就军棍伺候,并且常常是一棍打死,所以人送外号马一棍。王辅臣对此非常清楚,担心自己如果介意的话,马一棍肯定会一棍把厨师打死。可是这个王总兵脑筋转的有点慢,他没想到这一点,认为王辅臣是故意跟他半气,于是就对王辅臣说:“如果你能把这只苍蝇吃下去,我就把我的战马输给你。”话说到这个份上,王辅臣只能忍着恶心把苍蝇吃了下去。

这个故事中的马姓营官治军算是极为严厉的了,他的治军手段就是一棍打死。不过,这个马姓营官连真实姓名都没有留传下来,应该算不上著名将领。


1、卫青

卫青(?—前106),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本姓郑。父郑季以县吏给事平阳公主家,与其家婢女卫媪私通而生青,遂冒姓卫。少时为平阳公主家骑从,后其异父同母姊卫子夫受到武帝宠幸,得召见,历官建章监、侍中、太中大夫。

元光六年(前129年),拜车骑将军北击匈奴有功,赐爵关内侯。元朔二年(前127年),出兵云中,迂回至陇西,驱逐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收复河南地,筑朔方城,置朔方郡,以功封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五年,又率军出朔方击溃匈奴右贤王,俘获人口一万五千余,牲畜近百万,遂拜大将军,益封八千七百户,三子同时封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青与霍去病各率骑马五万,步兵及辎重运输部队几十万人,分别从定襄、代郡出塞,深入包抄歼敌。青自定襄出塞后与伊樨斜单于相遇,单于败走,追过漠北二百余里,至赵信城,尽烧其存粮而还。其后武帝拜青为大将军,娶平阳公主。

2、史万岁

隋初四大名将之一,出身名将世家,15岁从征,后以副将从征平定尉迟同(有一个舟之底),每战必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败势已定之下,拔马奋击,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突入敌阵,立杀数十人,方止住阵脚,后杨坚登位,以戴罪之身以凉州道帐下武将身份出征。

后史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引2000军偏师,千里而进,历700战,与主力失去联络,皆以为其已全军败亡,杀伤以十万计。后以此功加封,并进入四大之列。

大斤山之战,突军与随军相遇,敌哨骑回报隋军主将为史万岁,突可汗大惊,说道:得非敦煌斩吾勇士者乎?在得到哨骑确认后慌张撤退,被隋军跟进斩杀万人,其勇由此可见。

3、霍去病

单是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便足以使其名载史册,更可贵的是其对匈奴的战绩,不败之将更是难得,像上文所述诸将,皆有败绩,且有些还败得很惨,象这样出身皇族亲引铁骑出塞,令胡骑丧胆,汉子振奋的名将极为难得,此前曾在十大名将系列中有他。

4、祭遵

祭遵(?-33)东汉初颖川颖阳人,字弟孙。从刘秀平定河北,为军市令,执法严明,迁刺奸将军。建武二年(公元26年),任征虏将军,封颖川侯。屡建战功。九年,进攻隗嚣时,卒于军中。

5、耿弇

耿弇(3-58)东汉初扶风茂陵人,字伯昭。其父新莽时为朔调连率。更始时,率上谷郡兵归刘秀,从定王郎,任大将军,曾镇压铜马、赤眉等起义军。刘秀即位后,他为建威大将军,封好峙侯,击平齐地割据势力张步,攻占城阳、琅邪等十二郡。后以列侯奉朝请,卒。


要看一支军队战斗力如何,除了装备好坏与杀伐是否果断外,治军便是最重要的一环。关于如何治军,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给够士兵吃喝同时将领不搞特殊化。这样子士兵们就会无条件遵守将领们定下来的严酷军规,否则一不小心士兵们就容易激起兵变或者成为一支欺行霸市的军队。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有人说,抗战时红军吃的比国军好。其实说白了是红军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他们吃的是一样的,所以红军的士兵们有归属感,也愿意听军官的命令,遵守命令,也就是纪律性,这便是治军。

战国时的吴起,治军便是如此,他与士兵同吃同住,有一次一个士兵患了毒疮,吴起更是亲自为他吸掉脓液。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这件事了以后却痛哭了起来。当别人问她:“将军如此对待您的儿子,您为什么哭呢?”她回答到:“吴起为他父亲吸伤口,他父亲为吴起奋战而死。现在我儿子患了毒疮,吴起将军亲自为他吸掉脓疮,我儿子也会为将军奋战而死,我便是为这哭泣”。这也是吴起打谁都行,换了庞涓就不行。

再来说说明朝的戚继光,治军上与吴起一样爱兵如子,且不搞特殊化。戚继光自己的儿子犯军法也一视同仁,不会搞七搞八。所以戚家军的士兵都愿意听他命令。岳飞也是如此,所以岳家军的士兵们都愿意死战到底,即使是面对“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规。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才有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周亚夫军细柳;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治军严指的是军纪严明与执行公平严格,这里面执行公平是最重要的。当然了治军严并不是要你的军规有多残忍,而是在于能执行到什么程度。这不是历史小说过影视剧里面演绎的那样进入军营,杀几个不听话的大官再打几个小兵屁股,就能将整个军队整的服服帖帖的,那只是妄想。

要想士兵自觉服从军纪,除了一方面看执行力,另一方面要给士兵足够的供给与荣誉,更不能允许军人从私人手里或通过其它途径获得补给,这与岳飞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一个道理。

所以治军最重要的还给够钱粮,然后便是爱护士卒与将领不搞特殊化。钱粮给够了,士兵看在钱粮份上会接受这些严酷制度,如果将领搞特殊化那么一个不小心士卒就会哗变。钱粮给不足那么士卒为了生存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去搞来钱粮,那么难免失去民心,如果在来一个等级压迫士卒,利用严刑峻法什么的,那么结果就是变成平时祸害百姓、战时就哗变投敌。


治军严励是彭老总的一贯作风,他对士兵要求严,但是彭老总又是出了名的爱兵如子,很体贴关心士兵,而对干部更是严格要求,对于干部犯了错,更是严格批评,绝不讲情,而彭老总也是以身作则,自已坚决执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不管任何任务,彭老总都不拆不扣的坚决完成,为自已的部下树立了光辉榜样,当然彭老总有时会骂人,但是作为彭老总的部下,都会理解,能接受!彭老总功过分明,有错要批评,有功要表扬,如抗美援朝,粱兴初先仗打得不好,放跑了韩军,受到彭老总的严励批评!后来打仗出色,彭老总提笔嘉奖!表揚称三十八军为万岁军!彭老总在军中享有崇高威望!


慈不带兵,历史许多著名将领都治军严格。

司马穰苴治军严格,把喝酒误期的齐景公宠臣监军庄贾斩首。

孙子治军严格,把操练不听命令的吴王阖闾的两位王妃斩首。

西汉名将程不识、霍去病都治军严格。

隋朝名将杨素治军残酷严格。

南宋岳飞治军严格,平时注重军队军事训练,有一次由于训练岳云没有表现好而遭到重罚。

明朝戚继光治军严格,讲究阵法。


你好,这里是“阳明悟行学宫”很高兴为你解答:

一群推崇杀伐果断的,岂不知治军最重要的是给够吃喝?如果给够吃喝的同时将领不搞特殊化,那士兵才愿意忍受你的严酷军规。否则的话,士兵就会割了你的脑袋去找愿给吃喝的。

我记得俺在某个问题下就说过,红军比国军吃的好,而且军官和士兵吃的差不多,所以士兵感觉自己不是被压迫的奴才,也愿意听军官的命令,即使这些命令很严酷。简而言之就是“爱兵如子”

吴起治军就是如此,与士兵同吃同住,士兵当中有一个人患了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吸掉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之后痛哭起来。有人感到奇怪问她:“将军如此对待您的儿子,您为什么哭呢?”这位母亲回答:“吴起吸他父亲的伤口,他父亲奋战而死;现在我儿子患了毒疮,他亲自为他吸掉脓疮,我儿子也会奋战而死了,我现在是为这而哭泣”。所以吴起领着魏军打谁都行,庞涓就不行。

戚继光同样也爱护士卒,自己儿子犯军法也一视同仁,所以士兵愿意听他命令。岳飞更是如此,所以岳飞的军队愿意替他死战,即使他们的军法都极其严酷。

所以呀为什么不看夫子的话呢:《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民心支持,粮食问题,军队建设,最重要的是信,有民心才有军心,士兵才会愿意替你效死,有足够粮食士兵才会愿意替你当兵,兵反而最不重要,因为有前两者,军队建设才搞得起来。

所以治军首要的是给够钱粮,其次就是爱护士卒,给够钱粮士兵看在钱粮份上能忍你的严酷制度,但太不公平就要小心士卒一有更好的机会就造反,不给粮吃又没有民心,军队里又等级森严压迫士卒,严刑峻法的结果就是晚明军队和国军那样的,军队平时祸害百姓,战时就哗变投敌。

话说夫子这话执行的最好的反而是反儒的八路军解放军,抗日中军队规模太大民众负担太重就精兵简政自力更生,这就是“去兵”了,自己粮食不足甚至军队还要反过来支援地方,不掠民以自肥,这就是“去食”了,目的就是为了民心,所以民众也愿意支持你,军队里主张官兵平等,即使暂时吃的差官兵一起吃士兵也能忍受,军心也巩固的多,所以解放军的军法虽然没有像古代那样动不动就斩斩斩,解放军的军纪也要完爆古代任何军队。国军的军法比解放军严酷的多,杀头活埋啥都有,结果士兵打死军官投解放军去了。

题主既然需要的是从治军引入搞企业,那么古代治军的一些经验也是能引入的。

一,员工待遇要给足,你待遇长期低于行业均值就别指望员工有忠诚度,你可以以上下同心一起创业的前景来暂时吸引员工,比如很多企业创业之初,老总和员工一样同吃同住同加班,员工不是傻子,你老总是一起卖力干还是吃喝玩乐都明白的很。但你也别指望一直靠这个就能笼络住他们,员工如果不能从企业的成长中获得自己的利益增加,那分分钟卖你没商量。这就是足食。给员工待遇好他们不一定忠诚,给员工待遇不好一定没有忠诚。

二,给足了待遇才好谈奖惩,奖惩不一定要严厉,但一定要公平。很多家族作坊和朋友抱团发展起来的企业,后来都要转职业经理人管理,就是元老或亲戚成了超脱企业规则之外的群体,不光拿股份分利益还要破坏奖惩制度搞例外,那后面来的员工看着头上有一堆大爷你还怎么搞?这个拿捏就很微妙,前期的员工要保证利益,后来的员工要保证公平。对离开的员工区别对待,前期的员工赶不上你得发展,也得给人家拿钱走人别斩尽杀绝,苛待元老只会让后来者兔死狐悲,你一元老都没下场,后来的员工自然吃公司的饭挖公司的墙角。一般的员工该给都给好聚好散,人只是来找口饭吃又不是拿命卖给你,对背叛的员工要狠狠打击,用一切手段搞得他凄惨无比,一方面杀鸡儆猴一方面做反面典型团结员工。当然前提是你在内部要公平,待遇丰厚又奖惩公平,追杀越狠员工就越团结,给钱稀薄奖惩又不公平,追杀越狠员工的离心离德就越严重。这就是信。

搞企业不是搞军队,军队可以搞严刑峻法杀杀杀来,那是仗着是政权力量做后盾你不服从你一家都得完蛋,但就这样人还可以选择投效其他政权来搞死你——比如晚明。企业在没有做到足食和信的前提下搞严酷的规章制度,那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当然还有一种例外,资本主义初期那种资本家控制政权,赤裸裸用法律把员工捆在工厂里的状况下,是可以严刑峻法管理的。不过现在是别想了,或许这种情况将来有可能复现?


今天说说抗战“杨家将”的事,也就是四川军阀杨森,杨森最多的故事可能是因为老婆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杨森是抗战中川军里最能打的,能打到什么地步?蒋介石都给他换装备了。

无论是管老婆还是管军队,杨森都有自己的规矩,比如杨森对老婆们‘“部队正规化”管理的段子,都是有据可查的。

杨森和薛岳

1941年12月,当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的时候,杨森的第27集团军在岳阳以南与日军对峙,其在新墙河前沿的部队是杨汉域的第20军和孙渡的第58军。

按照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天炉战法”的要求,杨森指挥第27集团军第20军在新墙河南岸逐次抵抗日军,必须坚持十天以上,然后向侧面阵地转移;第58军在日军强渡新墙河时,由东向西侧击日军,协助第20军作战,然后向侧面阵地转移。

第九战区位于新墙河最前沿的部队,是第27集团军的第20军。这么用杨森的部队,薛岳有自己的打算。杨森的部队出川抗战后,无论是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还是长沙会战,川军在中国军队里算得上是打得不错的。四川部队的抗战精神相当值得赞誉,但是要说战斗力,是差一些,可是整个川军在抗战期间没有一支部队投降日军。

而且,杨森的部队是典型的一支家族军队,可以称他们的部队为抗战时期的“杨家将”。这支部队和小六子的东北军部队性质上属于一支部队,但是凝聚力更强一些。这样的部队在当时有很多,比如中国西北的青马和宁马,但是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和作风,恐怕和杨森比中间还差了一个张学良。

第20军的主要军官都是杨森的子侄,他对他的那些主要军官是这么说的:“龟儿子们,不要给杨家丢脸,要像杨继业七狼八虎抗击辽兵一样打鬼子。”第20军军长杨汉域,就是杨森的侄子,一家子合伙打仗自然不会含糊。

从日军的作战计划看,在进攻的第一阶段中,无论是进攻长沙的第6师团还是第40师团,其攻击重点都在中国军队第20军所在方向,可见日军一开始就想把杨汉域的第20军先吃掉。

杨汉域

即使第20军全军奋力血战,薛岳要求其三个师抵挡住日军三个师团十天的进攻,要知道,当时日军一个大队就能把蒋军一个师打垮,就这么个安排,这个薛岳也不是很讲道理。

第20军在新墙河一线阵地一天便被日军全线突破。

此时,日军三路并进追击撤退中的第20军,但是20军并没有出现溃退,居然还撤退的颇有章法,还打出了战绩,混战持续到天黑,第20军军长杨汉域与各师的联络都中断了,仅知道部队在混战中伤亡惨重。第133师同时受到日军两个师团的联合攻击,部队被打乱,形成了官兵各自为战的据点守卫战。傅家冲和洪桥据点的398团二营和三营官兵,坚守阵地,誓死不退,击退日军的数次冲锋,给日军以大量杀伤,但终因兵力悬殊,守洪桥的三营副营长吕海群阵亡,守傅家冲的二营营长王超奎和官兵数十人全部战死。

当时杨汉域格外关注第133师的战况:“十里纵横据点,敌我混战,枪炮声及轰炸声历历可闻。据报该师伤亡虽重,士气极旺。敌军因与我混战肉搏,死伤确较我惨重。”

显然第20军一个军的兵力并不够鬼子塞牙缝,日军主力从各阵地间的缝隙迅速向南突击,在大荆街附近结果还受到133师一个营的伏击。

其实当时战况挺惨烈的,因为日军都打到杨汉域的指挥部了,日军是这么记载的:“龟川联队在步、炮、工的协助下,攻击陈家桥东一公里的斗南尖高地,第二中队虽攻进其一角,但屡遭逆袭,其夜虽进行了数次夜袭,但均未成功。重庆军顽强抵抗,其激烈程度为前所未有”;“户田联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冒着风雪,从关王桥径直南下,插入重庆军的大部队里,所到之处,在短兵肉搏中竭力前进”。

由于部队伤亡过大,杨汉域决定逐步撤出战场,按照原定计划转移。但是,当天(1942年12月26日)天一亮,日军再次发起强攻,继续向第20军压来。

为遏制日军的南下速度,杨森命令第58军(滇军)的两个师迂回到两侧夹击日军。

当时的战况是这样的:由于道路泥泞不堪,日军的机械化装备行进艰难,部队在彻骨的寒冷中苦苦前行。但是,在南下日军的身后,第20军第133师398、399团官兵仍在死追日军,准备拖住,但是这个时候第20军准备撤退了。

午夜,杨森命令这个两个团立即突围归队。两个团的残存官兵绕道而出,最终追上了主力。

至此,中国军队第20军在新墙河两岸与日军打了3天。尽管距离薛岳要求的阻击十天的限定相差还远,但这支川军部队作战不屈不挠,应该视为完成了预定任务。

尽管日军早就冲了过去,但滞留在日军身后的杨汉域的第二十军一部,还在新墙河以南顽强作战。30晚,第20军官兵在新墙河附近一个名叫长胡镇的地方,突然袭击了日军辎重部队第40联队。联队长森川敬宇率部正在一座寺院里休息,森川敬宇被打死在寺院外的雪地里。

随后第20军接到第九战区命令转移战场东南部山区待命。

而日军在长沙城下进攻失败后,第20军奉命进行追击。

为了截击日军,薛岳命令各路部队执行超越追击的方式沿途设置阻击阵地。其中第20军的任务是沿清江口--福临铺--石子铺进行追击。军长杨汉域命令第134师占领古华山,第133师赶至影珠山与第58军协力阻击。

当第133师抵达福临铺时,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已经越过汨罗江南下,当晚准备宿营在福临铺。第133师当晚就派出第397团夜袭福临铺,派第399团袭击驻场外村庄之敌。日军仓促应战,对第133师的阻击阵地发起猛攻。

日军是这么记载的:“十时左右,我弹药用尽,在到处的草丛中,可以听到伤员的呻吟声和自绝的手枪声,山崎大队长负伤,满身是血。”在派出一名军曹突围而出去向旅团报告情况后,“山崎大队长再度遭到迫击炮的轰击而死亡。接着士兵们就用刺刀互相刺杀或者用手榴弹自爆而死”。

而在这次战斗中,没有马的骑兵连连长杨汉烈表现抢眼,当时日军派出一支部队进攻中国军队侧后,两军在影珠山发生激战,阻击部队在第58军两个团的配合下,在两个小时里就将日军派出的这个集成大队予以歼灭。

杨汉烈

仗打完了,杨汉烈给他的军长,也就是他哥打了一个电话:军长吗?我是汉烈。老兄,老弟今天打了个大胜仗,对得起你,也对得起老头子,你对老头子说,要给我请个勋章……

这个杨汉烈是杨森的次子,当时年龄不大,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骑兵科毕业,杨森也挺狠的,没让自己儿子进机关,而是直接扔到了部队里当搜索连连长,搜索连在当时的国军编制中是一个重要并且危险的单位,和侦察连的职能相近,到1942年的时候,他已经25岁了,而小六子,在27岁的时候已经是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了。


你好,我是春江花月夜曲,我来回答问题

历史上从严治军的将军非常多。凡带兵打战,军令如山倒,违者必究。“击鼓进军”,“鸣金收兵”都是古代带兵作战之道,将军靠这些指挥士兵攻城掠地,从而取得胜利。

岳飞是古代带兵治军的楷模,他的岳家军号令严明,赏罚公正,严肃纪律。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以一敌百”。因此被后世一些名将所效仿。

明代名将戚继光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明嘉靖年间,倭寇猖獗,在浙江沿海地区进行侵扰,居民深受其害。抗倭名将戚继光积极抵御倭寇,亲赴“俗称剽悍”的义乌招募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了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并且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号令“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一体。使部队战斗力强,意志高昂,打得倭寇落花流水,逃之夭夭不敢再犯。

历史上著名的抗倭名将还有清代的邓世昌,他是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的舰长。他胆识过人,坚决果断,用兵有方。平时带领全舰官兵不间断的操练。“终日变阵法数次”,操练的内容和科目完全是实战可能发生符合战斗的需要,并且要求正规化。“时或操火险,时或操水险,时或作备攻状,时或作攻敌状,皆悬旗传令”。在邓世昌以身作则的激励下,全舰将士“莫不踊跃奋发,无错杂张皇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并燃起大火,船身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高喊:“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如今之乎,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侧,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敌方其它舰拼命向“致远舰”多发鱼雷,“致远舰”不幸被鱼雷击中发生爆炸沉没,全舰将士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可歌可泣,全体官兵没有一个贪生怕死,为了打击倭寇,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历史上的将军靠着治军严厉,治军有方,从而留下一场场著名的战争,留下许多丰功伟绩,留下诸多珍贵史料供后人研究,敬仰。


很多将帅的传记电视剧早都面世了,但彭德怀的传记电视剧很晚才播出,比许世友的电视剧都还晚了十年。一般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因为人物争议太大,要么是里面涉及的一些人或事还没有定论,但是又避不开,只能先放着,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说。

所以我们看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实话说其实是有点单薄的,人物不够丰满立体。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演员发挥正常,主要是剧本涉及的敏感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最后观众看到的,显然是一个已经被反复剪过的版本,也就没有留下太多给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大多数都是早已经到处流传的段子。

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段子就是,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三十八军因为对敌情估计错误,所以没有能够按照总部的要求及时穿插,也就没有能够完成总部交给的任务。所以在战后进行经验总结的时候,彭总点名道姓将38军军长梁兴初叫起来,几乎是手指在他的鼻子上骂了他一顿。

其实梁兴初出身于三军团,也算是彭总的老部下了,所以他对彭总的这种风格其实是比较了解的。彭总性格直爽,脾气火爆,经常骂人,老三军团出身的干部对此都有深刻印象。很多人都怕犯了错误之后去找他,都提心吊胆,实在是骂得受不了。彭总当时说过这样的话,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这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疯狂暗示了,而是疯狂明示。彭德怀这么说的意思就是,38军的仗再打不好,梁兴初就要当心自己的脑袋了。所以之后到了第2次战役的时候,彭德怀其实在安排各部队的任务的时候,也并没有,因为三十八军在第1次战役中表现一般,就不再使用38军,而是仍然给了38军一个重要的任务。这次梁兴初在电话里果然直接说,这次如果还打不好,我梁兴初提头来见!

这种情况在战争年代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在亮剑里面也有同样的场面,李家坡之战中,李大脑袋正在和赵刚孔捷吵架,却接到了旅长的电话。旅长告诉他,772团攻击不顺利,独立团要准备上去了。李大脑袋立刻腆着脸说,我谢谢你了,旅长!要是我们独立团还打不下来,你就把我的脑袋拧下来当夜壶!旅长反过来说,你自己留着用吧,我用不上这么大的夜壶。

话虽然这么说,但其实在战场上,真的要杀一个干部,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真的要想把梁兴初这样的军级干部斩马谡,也不是彭德怀一句话就可以执行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不是国民党军,不是军阀部队,而是人民军队,有组织,有纪律,不是上级领导说杀就能够杀一个干部的。

林彪在解放战争中担任东北亚军司令员,同时还兼任东北局书记,可谓位高权重,但在整个解放战争过程中,被林彪真正下令在战场执行纪律的,其实只有区区一个连长。其他战场连这样的记录都没有,更不用说司令员可以随便对一个军级干部下手了。所以虽然每个部队的首长在着急的时候都会说,把谁谁给我拉出去毙了,但这样的话,所有的人都知道,其实只是说说而已。

但这不意味着我军的纪律就不够严肃,恰恰相反,我军的战斗纪律非常严肃,无论是彭德怀,林彪,还是刘伯承,粟裕,每一个独挡方面的将领,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在战斗中,对纪律的要求都是非常之高的,从不含糊。即便是我军中存在大量文化程度不高的粗人出身的高级将领,他们对部队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但这种纪律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包括他们自己在内,任何人都不能随便打骂战士和干部,更不用说战场枪毙。

在这种机制要求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会打一点折扣,有些性格比较急躁的高级干部,虽然不能动手打人,但骂人却是经常性的。就像开头说过的梁兴初的事情一样,其实从正常的战争胜负的角度来说,第1次战役志愿军毫无疑问是胜利的一方,但彭总还是对战果并不满意,就是因为他认为38军穿插没有到位,没有能够截住美军和韩军的退路。结果彭总就把梁兴初骂的几乎无地自容。

还有在亮剑中也出现过的副总指挥,其实也就是彭总,在生气的时候说,我要撤你的编!这当然也是有原型的,在抗战时期,彭总确实在一次会议上生气的时候说过,要撤129师的编。但这话当然只是他自己说说而已,也包括他自己根本不会去执行。当时三个师的编制,是经过了和委员长的斗争才拿到手的,本身就已经很宝贵,但是不可能自己主动撤销掉。更重要的是当时八路军总共就三个师的编制,如果要撤一个,那就不是彭总自己说了就算的事儿了。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在军事学院犯错误见到老师长时,就像老鼠见猫一样,但其实那是在“欺负”老师长,他知道老师长不会把他怎样,如果换成老政委的话,借个胆他也不敢明知故犯,惹火烧身,他的老政委邓小平素以治军严格著称,其手下的高级将领见了他真没有敢造次的。

从1938年出任八路军129师政委开始,一直到1952年调到北京政务院工作,在10多年部队政务主官的军事生涯中,邓小平以治军严格闻名。在这个时期,他与刘伯承珠联璧合,并肩战斗近13年,打造了享有盛名的“刘邓大军”。

这对黄金搭档虽然通力协作,配合默契,但性格却不尽相同,刘伯承关心同志,平易近人,在部下面前有种慈父的温暖。邓小平果断干脆,对部队要求严格,敢于批评,像个严师,两人一个抓军事,一个管政务,把“刘邓大军”铸成了一支叱诧风云、无坚不摧的威武之师。

管理、整治部队是邓小平的分内之事,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熟悉治军之道,认为纪律是军队的基础,连纪律都建设不好的军队是无法战胜困难、更无法战胜强敌的,他把主席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看作是治军根本,反复强调只有把纪律做好了才算一个合格的军人,只靠两次冲锋是不行的。

邓小平治军从严,首先是同爱护士兵和以身作则联系在一起的,他与刘伯承向来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和军民同甘共苦,执行纪律,严格自律更是毫不含糊,在率领部队行军走村过镇时,他们宁可在麦场上坐等到天亮,也不轻易在深更半夜前去打扰群众,有时干脆就在田间地头找一个草棚,点亮煤油灯,摊开地图,一起研究作战方案,这些作为在部队都传为佳话。

培养部队的过硬作风,关键在干部,为此,邓小平言传身教,执行纪律一丝不苟,特别是对高级干部,绝对不允许他们居功自傲,目无法纪,一经发现干部中有不良倾向,立即进行整顿,处理起来从来都是铁面无私的。在第二野战军有一种说法叫“枪打出头鸟,杀一儆百”,谁敢首先蔑视军纪,谁就自取其辱,成为一个反面典型。

有一位旅级干部在结婚时,叫警卫班到地主老财家搬了几样家具,邓小平知道后在干部会议上指名道姓把这件事作为违纪典型,狠批一通,引起了很大震动。

解放郑州时,某纵队后勤部一位领导去向当地铁路局借小汽车,并与对方发生争执,这位领导一贯表现不错,工作很负责,但邓小平硬是坚持撤销了他的职务,他说:“什么借?你是胜利之师,这是明借暗要,不是抢也是抢,违反了我军的纪律”。

邓小平出任129师政委不久,就主持了一次军人宣判大会,处决一名强暴妇女的战士。邓小平平时话不多,不喜欢做报告,一般只在团以上干部大会上讲话,但这次除了事件本身性质严重外,更严重的是有一些人来求情,认为判重了,这说明队伍内部对严明的纪律认识不清,因此邓小平在这次宣判大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强调如果部队中有违犯群众纪律的行为,一定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1946年8月的陇海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但在战斗中纪律不好,损坏了一些群众的家具,不少百姓家被弄乱了,这些问题反映到邓小平那里,他非常重视,当即来到前线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

他严肃地指出:“陇海战役这一阶段你们打得很好,俘虏了几千人,缴获了大批武器,但必须指出,你们有人违反了群众纪律,你们打仗牺牲了那么多人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解放人民群众吗?为什么还要损害群众利益呢?你们要认真赔偿群众的损失”。

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违反了群众纪律,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没有人民的支持,取得真正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在会议上,纵队领导当场承认了错误,并表示立即进行赔偿工作。

当然,邓小平也偶有失手的时候,他任八路军129师政委时,找386旅旅长陈赓谈话,组织准备让陈赓出任129师副师长,但只想在前线指挥作战的陈赓对副师长并不感兴趣,坚辞不就,邓小平一气之下关了他的禁闭,哪曾想巧舌如簧的陈赓竟然“策反”了看守的哨兵,带着哨兵一起跑回了386旅,这让一向严格的邓小平哭笑不得、无可奈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在战争时期从严治军,在和平年代邓小平一样不忘初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按照邓小平从严治军的思想,我军不仅修改并重新颁布了一系列条令条例,而且制定了许多新的军事法规,从而使军队的各项工作、各种行动都得到了全面的规范。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原始地址:/rebang/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