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如何最大限度地指导自己的孩子?

自己以身作则多陪孩子多听孩子的分享

自己也和孩子一起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和孩子一起进步

遇到事儿不要一味打骂要学会好好说话教会孩子责任和学会解决问题

多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他学会自己思考和做选择

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有自己的发泄爱好

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增长见识增加他的自信和培养他的气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必说教,在于言传身教,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深刻地印在孩子的头脑里,体现在孩子的行为上。所以家长的日常行为就是对孩子最大限度的指导。


人生是很长的

这个观念很重要,它提醒我不要顾及什么“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人生的马拉松太长了,相比之下,起跑线附近抢跑一两步根本没有那么重要,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作为拥有学习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成年人,我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还在通过阅读、思考、尝试与探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打开自己的边界、增加生命的不同可能性,四五岁的孩子,还有那么长的时间可以供她慢慢发展、探索,完全没必要着急呀。

只要她喜欢的,总是有机会去学会的。所以,家长完全不必听到“小时候一定要学一种乐器”的说法就去报名乐器,听到“小时候一定要学舞蹈”的说法又去报名舞蹈,看到其他人家的孩子在学钢琴、合唱、英语、围棋、乐高、绘画、柔道、羽毛球等等,也都给自己孩子报上。说实话,这些课程都很好,小时候学也有好处,但一股脑都报上,这个孩子不累吗?真的能学到多少吗?如果我们心里想着人生很长的话,就可以根据孩子的精力,科学地安排那么一两种,让孩子坚持学下来,其他的,就算小时候来不及学,后面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学啊,可以在她想学又有精力学的时候再添加进来,说不定她学习的动力还更强呢!如此一来,也觉得未来更可期待了呢!

能够开发的潜力是很多方面的

那么,就算不着急,孩子处于起跑线阶段,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什么呢?鉴于这段时间是孩子发展的诸多敏感期,诸如语言啊、空间啊、感官啊、动作啊、审美啊、阅读啊等等的敏感期,作为家长,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配合一下、刺激一下,比如孩子确实对阅读感兴趣,那就多给他准备书、多给他讲故事等;他对空间感兴趣,就和他一起玩玩乐高;他对衣着、审美提出要求,就可以带他自己给自己选衣服等等。但是,我觉得敏感期这种东西,刺激一下确实让孩子表现得突出一点,就算没突出,至少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这方面的潜力的,确实是有点好处的。但没来得及刺激也不用太焦虑,所谓潜力,就是等待开发的能力嘛。也不会说刺激了就会发展得神乎其神,不刺激就失去了可能性。所以,能刺激就刺激,没刺激也不必太焦虑。

学习是需要练习巩固的

那么,潜力怎么开发呢?我觉得潜力的开发,就是较为系统的学习过程了。而想要真正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就需要足够的练习来匹配。比如,虽然小孩子记忆力好,但只靠每周两到三小时的英语课,她也不会记住太多的字母和句式,还是得回家练习,才能真正记住;就算小孩子乐感好,钢琴等乐器一学就会,若是只靠课上的时间学习而不回家练习,也不可能钢琴技能突飞猛进、考级轻而易举。作为学习者,我们都知道,课上学会了往往只意味着知道了、理解了、明白了,到自己熟练掌握、当作工具灵活运用、内化成自己的能力,要经过很多练习才行。所以,家长一窝蜂地想要给孩子报课程肯定是好意,但只是报名课程却不匹配课下的巩固练习,那么课程的学习往往还只能获得蜻蜓点水的效果,很难达到预期呀~时间长了,便听到家长抱怨课程没用,其实,这还真不是课程的“锅”呢~

一天的时间是很短的

那么,不仅要学习,还要练习,时间从何而来呢?

孩子白天待在幼儿园,家长白天上班,晚上或周末再去上兴趣班,如果剩下还有时间的话,就是练习的时间了。所以,回到最开始的小标题——人生虽然很长,但是具体到每一天的时间其实很短的。

我粗略算一算,每天晚上六点半开始的话,九点准备睡觉,中间还要寓教于乐、陪孩子玩一玩,一天最多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每周工作日五天的话,我家孩子有两天有兴趣班,一天去游泳运动,也就只剩下六个多小时的时间。周末两天时间倒是比较多,但是还有外出参观、全家出游、健身、互动娱乐啊,平均下来周末每天8小时真的不算少了,不过就个人感觉而言,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长时间,孩子毕竟是要玩的,不可能总是学习与练习,逼得逆反了就得不偿失了。于是,周末的话,真正用于学习与练习的时间能三四个小时,也就不少了。那么,一周加起来,也就十多个小时的练习时间。现在各家的孩子,基本上至少涉及阅读类、语言类、健身类、艺术类、思维类等几类课程,分散下来,一类课程也就能练习两三个小时,真心不多呀~

教育是需要过程的

虽然每周练习的时间不算多,但是日积月累下来,慢慢地就会有改变。这个过程中,家长作为大人,要和自己的情绪做对抗,保持耐心,不能期待太高、不能要求太急。比如,我家女儿出去玩想要买礼物,不给她买她就哭。这个事,我处理了几个月才彻底处理完:

第一次逛商场,她想买公主娃娃,我答应了,并告诉她一个月内只能买这个娃娃,不能买其他的礼物了,她当时很开心地答应了,但并不知道答应意味着什么。

过了一周逛商场,她又看到了新的公主娃娃想买,我提醒她不可以。因为已经上次她已经答应我“一个月之内不能买新礼物”了,她这时才知道自己当初答应的内容意味着什么,知道自己真的不能买新的娃娃了,于是开始哭闹和打人。这时候,我采用处理孩子情绪的流程:①先要给孩子的情感贴标签,帮孩子认识自己的情感类型,②与孩子共情她哭泣的原因,告诉孩子你理解她,③接着帮孩子认识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先对她表示了共情,但还是要求她遵守承诺,哭闹是没用的。可是,她那次还是哭闹了二十多分钟。

又过了两周,又一次逛街,她看到了公主贴纸,想要买。我告诉她一个月的期限还没到,还是不能买,时间到了才可以买了。她继续哭闹,我继续共情,她知道确实不行,哭了几分钟就放弃了,要求我时间一到就来买,我答应了。

一周后,我们在路上走的时候路过一个书报亭,她看到一本公主杂志想要买,然后问我一个月的时间到了吗?可以买新的礼物了吗?我一算,真的到了,可以买了,但是她之前要求买公主贴纸的,如果这次买了杂志,就不能买贴纸了,她确定想好了吗?她想了想,说自己想好了,她决定这个月买杂志,不买贴纸了。于是,我给她买了杂志。

过了两周,我们再次逛街遇到了公主贴纸,她又表示想买,我提醒她已经做过的决定——买杂志不买贴纸,这个月的购买机会已经用完了。她想了想,知道这确实是自己的决定,没有哭,恋恋不舍地看了看贴纸就走了。从那以后,再买什么,做什么决定,孩子都比较心里有数了。

但这个过程中,其实和孩子约定、等待孩子改变并不容易,家长面对孩子和自己的情绪也并不容易。像我老公就心很软,看到孩子哭他就心里不舒服,然后他就开始制止孩子:“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这么点小事为什么要哭,不许哭了。”制止无效的话,他说话就开始带着怒气,开始给孩子脸色看,甚至跟我争吵,认为我就是故意逗孩子哭,责备我不该带孩子去有玩具的区域等等。这明显就是家长不愿意承担自己情绪上的波动,而要求孩子不能释放自己的情绪,更不要说帮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了。其实,哭泣是人类很正常的情感表现,哭一哭也没什么,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哭就焦虑,更不要因为自己焦虑进而干涉孩子的情绪表达,也不要期待自己一引导孩子就立刻改观,而是要慢慢等待。孩子很有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明白一个道理,经过很多练习才能掌握一项技能,但真正明白了、掌握了,才是真正的进步和成长啊。成长本来就是个缓慢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的。

再举个例子,从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我开始陪着孩子做英语描红,当时只是想锻炼她手指握铅笔的力气。开始的时候,她笔都握不紧,会抱怨不想写,磨磨蹭蹭地不好好写,我当时也不着急,就坐在旁边自己写字帖,陪着她慢慢耗着,但总是坚持每周日早上要写完一页才能玩,抱怨也没用;后来,她看抱怨没用,也就不抱怨了,主动开始写,想着快写完快去玩,写得很敷衍。不过我的目标本来就是锻炼她手指握笔的能力,这个能力达到了就好,其他的我也不着急;再后来,她看我不着急,似乎也不着急写完了,开始追求个别字母写工整,写一行还让我点评点评那个单词写得最好;这两天更神奇,竟然在工作日的早上提出自己还想写会儿英语了,我说周日写就行,她说平时写也可以呀……

真的是一点一点在变化,让人看了特别惊喜……

相信教育的力量,但也会耐心地等待教育发挥它的力量,一点点地改变吧。

番外:补记两则丫丫语录:

#不错,思考问题越来越具体了#

妈妈正在看《养育女孩》一书,里面提到人们有时候下意识地和男孩儿和女孩儿说话的方式不一样,比如看到一个鱼缸里面有几条鱼,会问男孩儿里面有几条鱼,却和女孩儿说感性的描述性的话,比如鱼是什么颜色的,漂亮不漂亮之类的,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女孩的数学思维。

妈妈开始反思,自己还真是有这个倾向。上次丫丫午睡起来,妈妈走过看她,忍不住称赞道:你的眼睛真漂亮呀!

丫丫直接问:怎么漂亮了?

妈妈直接引用歌词:你的大眼睛,明亮又闪烁,好像天上星星最亮的一颗。

丫丫听了反驳道:什么呀,明明是两颗!

说完想了想,又补充道:而且是恒星哦!

妈妈:……是,你说得对!

#还好没耽误你的数学思维,我以后会注意的#

丫丫自从知道交通规则之后,每次过马路都很认真地看红绿灯,如果看到有人闯红灯,就会从质疑到生气,和爸爸妈妈抱怨:他怎么闯红灯啊?

妈妈无奈又有些惭愧地说:那也没有办法,有人就是不遵守交通规则。

丫丫生气地:真想让警察叔叔把他们抓起来。

妈妈:那你觉得警察叔叔能抓到么?

丫丫想了想:能啊,有录像啊。

妈妈继续提问:那你想想,有录像就能抓到么?

丫丫继续想:好吧,可能只能抓到开汽车的,因为只有汽车有车牌号。


一、学会与孩子合理沟通很重要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作为父母要学会巧妙沟通,可以采用共情的方式,换位思考,从孩子角度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把握好表扬和惩罚的度

当孩子遇到困难要不断鼓励,还要学会及时并巧妙表扬,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比如,孩子做作业时因为粗心而出错,家长要适时提醒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错误并改正,如果同样的错误再三出现可以适当的惩罚,若之后发现孩子无再出错要及时表扬。

三、不要过度施压,给孩子造成紧张的氛围

长盯着孩子写作业,孩子一出错就批评孩子,这种紧张的气氛下只会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孩子写作业时父母可以看看书或做其他事情,不要打扰孩子。

四、不要总与其他孩子做比较

不要总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不要和你的孩子谈论别人的父母和别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在逆境期的时候。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五、学会陪伴,言传身教

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比如,在要求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可以做自己的工作。少一点对工作压力的吐槽,多一些正能量,让一些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了解孩子的兴趣,接触他的兴趣,并对他的兴趣寻找工作方向,提出建议!指引孩子!


多交给孩子一些正能量的东西,积极向上的精神,善良的对待他人,看待问题要理性,最重要的是要勇敢的面对挫折。孩子才能身心健康的过一生!


我是一位老师,我的学生有小学初中的。在我看来,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越大,有时候对孩子的伤害越大。

孩子最好的引导就是和孩纸们一起,多玩一下,开开心心的

我建议的是家长多看看教育方面的书(不要只看网络文章)书上的,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去决定。每个孩子所处的都不一样,他们不是橡皮泥,你捏什么像什么。他们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教育是示范性的,身教大于言传。做好家长的义务与责任。孩子的未来一定一片光明。


原始地址:/redian/4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