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35款机器人已投放工地测试,这对建筑行业变革有什么影响?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来临,劳动力的进一步短缺;以及进入5G时代后,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智慧工厂,智能制造等概念的全面推广,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必将会进入飞跃式发展,成为下一个风口。但是在目前中国的传统的制造业机器人研发水平,距离世界最高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

但是目前全球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外国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瓜分,因为我国的工业自动化起步相对较晚,不过房地产巨头碧桂园却可能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

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目前已经有50款正在研究,有35款进入了工地测试,按计划是在明年进行小批量的生产,这将为带动建筑行业发生质的变革。建筑机器人将取代重复率高、危险性高的工种,不仅提高了工人的人身安全,还能提升施工进度。


最大的影响就是可以替代人工从事一些危险的作业,建筑工地内,一些作业异常危险,例如高空作业等,但现有的技术条件,只能是由人工来完成,也就造成每年有大量的农名工兄弟死于事故,而如果研发出建筑机器人的话,那就可以替代工人进行危险作业,保障工人生命安全。另一个就是机器人相对人工来讲,更能够实现标准化和提高生产效率,建筑质量也就更加的稳定。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技术革命,更多的AI智能成果被作用到实际作业中,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样建筑行业也会越来越智能化,碧桂园推行的“智慧工地”恰好就是预料未来的建筑业应该是高效且稳定的。有手艺的建筑工匠乃至工程师也将面临转型,必须学习更多的建筑机械的专业知识和电气化实操技巧,逐步适应由机械代替人力的过程。严把质量关,工匠师傅们才能发挥更大的才能和价值。当然,“匠心精神”也将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下去!


机器人进去工地对于建筑行业来说肯定是一件里程碑的事。讲到工地第一反应就是带着安全帽的工人待着的地方。因为多数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建筑工地属于危险区域。而机器人的入场代替部分人工能有效的减少大部分意外事故。毕竟没有情绪,机器人在标准生产方面也做的比人工做标准更高。


我觉得工地作业属于高危行业,而且风吹日晒的,现在的年轻人都想找个体面的工作,灰头土脸的觉得不够好看。所以研发机器人是个很好的方向。.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地,工地老龄化趋势明显,用机器人代替人力是必然的。而且机器人代工的话,可以更加高效也避免了一些工地事故。未来的社会发展方向肯定也是高科技,智能化生活是早晚的事情。


智能时代,甚至是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碧桂园35款机器人都已经投放工地测试中,这个成功能大大方便房地产的建筑生产。

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进工地搬砖,工地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用机器人代替人力是必然的趋势。建筑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特别是高空作业,高危作业,用机器人代替人力可以有效避免工地事故的发生。另外,机器人高效、精准的操作,施工质量更加让人放心,所以,机器人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一个深刻的变革。

碧桂园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集团新业务分四大类,一个是建筑机器人,第二个是餐饮机器人餐厅,也就是无人餐厅,第三是社区零售,就是必优选,第四个是现代农业。碧桂园想要走的路不仅仅是给行业带来便捷,而是做行业领军者,未来,说不定大家都要向碧桂园大量购入机器人去工地作业呢~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有两个较为严重的现象,一是面对生活压力,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生育,不仅如此,而且离婚率特别高;二是老龄化严重,据悉,目前全国老龄人已有2.4亿人,预计2049年,将突破4.3亿人。而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一些传统行业,如农业、建筑工地业,都面临着“老人干不动,年轻人不愿干”的现象,势必对未来行业的前进产生很大问题。在这方面,就不能不说碧桂园集团的先进思想,除了传统地产行业,还开展多元化发展,涉及现代农业跟机器人造房等,我觉得,这对整个行业未来变革都起到了先行作用,非常看好这样的战略方式。


有没有人想过在建筑工地上,也搞出类似于AGV小车,以搬动那些沉重的建筑材料?还真有。比如碧桂园。

现在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已经研发出了一种“预制内墙板搬运机器人”,可以一次性搬运4块、每块重约180斤的内墙板,而且做到了安全平稳、高效、节省劳动力。

这就是碧桂园的工地版AGV,值得一提的是,它还只是众多产品中的一种。

一直到现在,大型房企中搞建筑机器人的只有碧桂园一家。

这也是碧桂园版的多元发展尝试——同时也是每个企业家或者创业者的永恒话题。

俗话说得好: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房地产业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后,房地产业大佬们都在纷纷转型。万科摇身一变成了“城市配套服务商”,恒大在搞新能源汽车,进军机器人产业,并且5G的加入,为机器人提供了新的加成技能。

无人快递、无人汽车、无人工厂、无人超市......一个无人时代正在到来,用更高的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重复人工劳动,将成为所有行业的一大趋势。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今年提交的有关建立完善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的相关提案里,就包含了完善建筑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健全监管机制等内容。

因为有关建筑机器人的产品技术、施工管理、验收检验等标准体系,能够在加速其产业化应用的同时,极大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更具备标签意义。

而说到所谓的“意义”,正如特斯拉最初改变汽车的驱动方式时,只是单纯地想要一辆环保、绿色的汽车一样,却从未料到这一技术突破,成就了有关汽车行业100多年来最为重大的一次技术变革。


从今年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来看,未来传统制造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也加速了工业4.0的发展,相信未来智能化机器人将主导代替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将大大提升工艺品质,降低事故率的发生。现在的年轻人大多的从事脑力劳动亦或是便捷服务领域,以往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低,尤其是建筑领域,工人年龄逐年增高,社会新鲜血液无法补充进来,将对整个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将大大改善目前的现状,也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

所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都适用

机器人代替人力,只是时间快慢,替代比例的问题。

建筑机器人的出现会大大缓解建筑工人短缺的情况。

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还存在差距,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然而,当前老龄化趋势下建筑业用工缺口不断加大,调查显示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为22.4%,且比例还逐年提升。建筑机器人的出现,将大大缓解建筑工人不足的情况。

除此之外,建筑工地还存在境粉尘、噪音污染严重、存在施工安全等问题,建筑机器人将对整个行业的安全和高效带来巨大提升。


从古自今,科技对一个行业的变革都功不可没。尤其目前建筑行业一定的问题,比如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地等等,机器人的出现无疑对于工地安全事故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下工地人力紧缺等情况会带来极大的改善。同时,机器人的出现对于施工质量也更有保障。


近年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种种迹象表明,“机器人革命”已经来临,这不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将深刻地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分工格局。

两三年前,碧桂园启动了产城融合战略,科技小镇和产业园区成为它进军智能制造的端口,而作为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资平台,碧桂园已经落地的产城项目超过了10个。

2018年9月,碧桂园宣布斥资800亿元,在总部所在地——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打造10平方公里的顺德博智林机器人谷,并表示计划将从事机器人研发、生产及零配件的相关企业和人才全部集中在这里,吸引上万名研究机器人的人才集聚,打造成“机器人的硅谷”。如今顺德博智林机器人谷总部已正式启用。已经开发出室内喷涂机器人、腻子打磨机器人、墙砖铺贴机器人等20多款建筑机器人并进入工地测试。

碧桂园发展建筑机器人,首先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

作为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2018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3.5万亿元,同比增长9.9%,但眼下劳动力短缺、劳动生产力率低、工作环境较差等问题突出,工人施工技术的良莠不齐也影响到产品质量的稳定。同时,环境复杂、噪音粉尘等、施工安全风险等,仍是传统建筑行业的痛点。目前,碧桂园的地产板块拥有超2000个楼盘,每年建造几十万套房子。这一方面,建筑机器人有巨大的潜在需求,例如砌砖机器人、抹灰机器人、铺贴机器人等。而围绕着房子,需要一整套配套服务。如果每个社区采用10个安防智能机器人,那就是2万个。如果每套房子安装智能照明、自动化烹饪设备、家庭清洁机器人,那就是上百万套智能设备。这一方面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据说碧桂园博智林总共研发了37款建筑机器人,其中9款已进入到项目现场进行试运作,截止到2019年八月末研发团队的人数已经有1840人,其中拥有博士与硕士学历的人才占了31%,同时博智还申请了超过六百项行业相关的专利。去年,碧桂园的地砖铺贴机器人与墙纸铺贴机器人还曾在CCTV登陆,这是碧桂园研究的成功。碧桂园在机器人领域发展的理由,就是降低人工的成本,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性,用科技和创新带给客户更好的体验。


建筑很多高危的工种,用机器人来做,又安全又高效,碧桂园研发建筑机器人可以说真的是眼光独到,并且是认真的在做研发,已经35款机器人投入测试,只能说是成果显著,希望尽快看到研发测试后能迅速铺开,看好将机器人作为主营业务的碧桂园,碧桂园真正的未来可期


近几年中国楼市下行,各大房企施展浑身解数寻路转型,恒大造车,万科养猪,之前就听说碧桂园要投资800亿做机器人!

如今看到新闻碧桂园的机器人已投入工地试用了,还是很牛的。其实机器人有很多好处,一个是提升安全性,工地上始终是存在风险的,安全事故的新闻每年都有。

一个是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效率。机器人可是不用休息的啊,所做的东西也是标准化,每厘米、每个数据数值都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后续稳定使用了,说不定以后可能所有的工地工人都换成机器人,感觉我们又离电影里的未来世界更近一步了,未来可期啊!


碧桂园35款机器人已经投放工地测试了,这无疑未来工程建筑的发展趋势,现在工地老龄化明显严重,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苦怕劳累,建筑工地又属于高危行业,把老年人放入此行业工作实在难以保证安全性。用机器人代替人力不仅效率更高,还可以避免工地事故,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力施工质量也更加稳定了,尤其是一些高空作业。相信未来不仅建筑行业使用机器人,包括机器人餐厅、机器人家居智能化,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最近看了一些未来世界电影科幻片,满满的描述未来世界科技化的时代,连送个外卖也是高科技送达。碧桂园不仅行稳致远还走在国际的前沿,单碧桂园的地产就已经世界第一了,相信不久的未来,碧桂园的机器化建设一定能走向世界,为中国带来荣誉。


最大影响是以后出现房屋质量问题可以赖机器人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实事求是地讲,随便去哪个工地看看,多是中老年人。新一代的年轻人再也不愿意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再从事如此繁重的工作,更何况说高空作业还是高危工作。工地劳动力短缺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建筑机器人代替人力是现实所驱,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建筑机器人不就将来肯定会在行业里普及,除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避免工地事故之外,还能提供工作效率,而且施工质量也更趋于稳定。不管怎么说,都是利好。


机器人建房子,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从社会发展时代发展的角度细想一下,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趋势。

首先从建筑工人上看。不知大家有没发现,现在经过工地的时候,抬头看一看正在施工的工人们,都不是年轻一代。为啥?劳作辛苦、又脏又累、危险性高,这些因素相信大家都能想得到。后浪们宁愿骑上电单车送快递,也感觉轻松潇洒得多。

其次从施工效率和质量上说,人毕竟是肉做的,做不到长时间待命,施工效率有限,施工效果还可能参差不齐。

这个前提下,再看看建筑机器人的出现,算不算一种解放?这不仅解决了建筑工人老龄化,人方面的问题,而且减低了劳作的风险,还提高了建筑效率,机器监管到位的话,质量再上一个阶梯,城市的发展引擎动力更足了。

如果成功投入使用,不失是让人拍手称快的事情?!


8月25日,碧桂园集团举行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集团总裁莫斌介绍,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测试,今年以来,地面整平、楼层清洁、通用物流、室内喷涂、钢筋自动加工机器人已分别在顺德和阳江等地之项目上使用,参与建设。按照计划,预计是明年小批量生产。中期报中,碧桂园表示,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自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项目2018年7月启动建设以来,其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新型装配式及相关核心技术,已招募了3604名国内外研发人才,进行建筑机器人及相关智能施工设备、装配式等的研发、生产与应用。

危险、劳苦、管理难……建筑工地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机器人投放工地测试完成后,这些现存的问题一定可以得到缓解。

工地机器人,是设定好程序,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所以对于质量的提升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机器人出现问题可随时更换,但人命只有一次,工地安全问题屡屡被提出,在危险的地方使用机器人,可大大降低危险系数,保护工地人员安全生产。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迅猛发展,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将成为建筑领域的发展方向。


说实话,最开始看到这个消息就还挺期待的。

都说科技兴国,科技创新驱动力之强,是大家都认同的,而机器人研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未来的发展潜力值得看好。

同时,工地因其行业属性,风险是较大的。如果能够让机器替代人工完成一些危险系数高的工作,那么建筑行业的安全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原始地址:/redian/9270.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