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结婚多年,亲家之间没见过面,这种夫妻相处方式,你能接受吗?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没什么啊,两个人感情最重要啊


亲家之间和谐。对小孩家庭有帮助。我这么认为。


能接受啊。事情存在都是有原因的,亲家之间的相处可以是多种模式,不能因为大多数亲家要见见,就否认亲家不见见这个模式。恋爱十年,婚姻五年,说明夫妻关系很好啊。即使夫妻关系恶化了,也是夫妻之间感情的问题。和亲家见与不见没有本质关系。


这种现象我是不能接受的。

俗话说:陌生的男女走到一起组建家庭,是两个家庭的融合。找男女朋友一定要先到她们家里去看看,其父母的相处方式,生活态度。因为这些都会无形中在你们今后的生活中体现,要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可以接受?

如果结婚了,还各回各家过年,那和没结婚又有什么区别?以后有小孩了呢?怎么办!不至于只认识外公外婆吧!所以婚前一定要双方亲家过门,彼此认识。而且婚姻大事不是儿戏,结婚现场有双方父母见证和祝福的婚礼,会更加的幸福美满,也会走得更加长远!


大量网友点赞papi酱,认为这种方式简直太酷了;也有网友认为,是双方父母通情达理;还有部分网友表示理解但不接受。

目前,面临结婚问题的一代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只有一个孩子,过年去谁家过年的话题,甚至在娶亲时作为一个问答环节。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媳妇千万不要把婆婆当作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可以尽可能的包容你,不良情绪可以对妈妈倾诉发泄,但是对婆婆不能。婆婆在英文中为mother-in-law,直译为法律上的母亲,是法律赋予了这一层关系。婆媳相处融洽,聊得来,那自然皆大欢喜;倘若婆媳相处存在矛盾,那只要尊重尊敬,尽到应尽的赡养义务,这也是没有问题的。

papi酱婚姻模式之所以受到广泛点赞,就是因为她撕破了那一次虚伪、浮在表面的所谓对待婆婆要像对待母亲一样的说教,人生在世,妈妈永远只有一个,能无限度包容你、能不计代价为你付出的人只有自己的父母。婆媳关系中,叫一声妈,是传统也是尊重,但是聪明人不会真的把婆婆当亲妈。

各回各家的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让双方父母不至于有一方在阖家团圆时感到孤独。当然,如果我们要效仿,面对的必定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七嘴八舌,“女婿怎么没回来呀,是不是吵架了”等等,所以这个事情的难点在这里。过年期间,敢于直面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是真正的勇士,但是我们敢当勇士,父母不见得也能当勇士。父母辈多好面子,他们宁愿孩子去亲家过年,也不愿孩子只身回来,所以papi酱的婚姻模式,我们更应该为双方父母点赞。


旁观者接不接受有什么关系?只要她夫妻二人能接受就行了。

各有各的活法,别要求太高,理解就好

人是各式各样的,生活环境,经济条件也是各式各样的,对婚姻的期望值当然也不一样。

上一代人有很多只为了自己的面子,就可以维持一个外表无风无浪,其实关上门已经形同陌路的婚姻。年轻一代当然也可以把婚姻看成简单的搭伙过日子。已婚就和同居一样,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和双方家庭完全无关,双方都能接受,又有什么关系?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讨论离婚率持续攀升的原因,其实就是“期望值”三个字。当夫妻双方对婚姻的期望值变高(不管合不合理),而事实上婚姻状态达不到的时候,就会出现离婚。

要维持婚姻,既可以苦心经营,让婚姻状态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也可以用降低婚姻期望值来实现。papi酱和她老公明显就属于后者,这种做法很聪明,也很现实,其实比许多人不断地争吵打闹,妄图逼迫婚姻的另一方达到自己期望值的做法明智了很多。

案例:恩爱夫妻结婚20年,亲家只见过3次面

其实,即使是恩爱夫妻当中,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同样有这种两亲家从不见面的情况。我一个近亲,自己是一线大城市的独生女,老公是南方普通农村大家庭。两人结婚20年,始终恩爱甜蜜似新婚。但双方的家长在这20年里,统共只见过3次面,连电话都没通过。第一次见面还是结婚7年,小夫妻准备出国移民的时候,女方父母到男方老家探望,也只待了短短2个小时。

究其原因,完全是客观因素。一是因为男方家长年龄很大(几乎可以做女方家长的父母),女方母亲本身也体弱多病,双方都不能经常长途旅行;二是双方家长的普通话都很糟糕,语言不通,交流必须有翻译,要不一句也听不懂!

逢年过节,回国探亲,他们也基本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最多是在对方家里待上一两天,然后就回自己娘家陪伴父母了。双方都能理解这种情况,从不计较,当然也不会影响夫妻关系。

人和人之间得靠相处,道德绑架没有用

好多人一厢情愿地说,结婚是两家人的事。其实这个说法不切实际。夫妻两人因为感情和性格相投走到一起,不代表双方的家庭能合得来。指望原本没有血缘和交集的两家人,只因为小夫妻的姻缘,就情同一家人那是不可能的!

亲家之间和一般人际关系一样,得靠互相尊重,不断经营才能融洽。很多婆媳关系,姑嫂关系,翁婿关系处不好的原因就是当事人忘记了这个道理,以为只要有了姻亲的事实,关系就应该会好。十分可笑!

婚姻中,期望值相同很重要

倒是像papi酱这类年轻人头脑更清醒,期望值也更现实。没有把握双方家人能相处好,就索性不相处,井水不犯河水,也减少了产生矛盾的机会。看似另类的相处之道,体现的是他们两人对婚姻相同的期望值,相匹配的婚姻家庭观。所以,只要夫妻两人没意见,能理解,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当然,随着年龄变大,人的期望值会变化。这就要靠两个人之间不断地磨合了。磨合得好,期望值还是相同,婚姻就能长久。反过来,一旦双方期望值差距变大,婚姻就会有危机。

不管能不能接受papi酱的这种生活方式,正打算步入婚姻的年轻人应该从中获得些启发。只有双方对婚姻的期望值相同,婚后又能各自努力达到这个期望值,婚姻才不容易破裂。否则,心里想要的很多,客观上达不到,主观上也不愿努力经营,这婚姻会长久才怪。


我觉得很正常啊!结婚证上就只有两个人的名字,结婚就是男女两个人一起过日子。干嘛非要把双方父母都牵扯到儿女的婚姻生活中来呢?


个人认为这种婚姻方式很前卫,也很科学。可能传统观念强的人是接受不了,毕竟是自己的亲家吗?都没见过面。但我觉得这样的矛盾会少很多。我舅舅和舅妈就是这样,我舅舅是四川人,我舅妈是云南人,他们两结婚16年以后。才第一次回四川见了公婆。而双方父母直到现在我小表妹都20岁了,都还没有见过面。但大家都知道彼此的存在。婚姻相处方式很多,关键看自己选择怎样的合适。


被papi酱超前的婚姻之道刷屏了,恋爱10年,结婚五年,没去过男方老家。结婚的时候没办婚礼,没有仪式。至今双方父母没见过面;婚后每年过年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每一件拿出来都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这样任性的婚姻,有着其中的智慧,令人羡慕,却真的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学的来的。这种任性是有前提的。不然的话,照样鸡飞狗跳。下面我们一条一条来细细品。

01.结婚前,需不需要去男方家?

papi酱说自己家在上海,老胡家在陕西。一般来说,结婚前都会去趟对方家,目的就是让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们过过目。如果任性不去,她们可能会在背后七嘴八舌的说死你,“这姑娘架子大啊”“呦,还摆着谱呢?这儿媳妇以后难处了”。

02.结婚要不要办婚礼?

相信相比于上一代而言,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办婚礼的热情都减退了,觉得不如旅行结婚来的爽。但是父母那一辈的人,很多都不赞成这个做法。他们认为婚姻是一个向他人显示儿女已经成家的仪式,有广而告之的效果。另外他们这么些年也随了那么多的份子钱,自己儿女不办婚礼了,那不是亏大了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很多年轻人表示了不办婚礼的意愿,但是相当一分,最后还是在父母的坚持下,办了婚礼。

03.婚前亲家是不是必须要见面?

在中国,结婚前亲家要正式的见面,这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在我的家乡,这叫认亲。见个面,正式认识一下,说说客套话,也商量一下婚礼的细节。“不见个面,那算怎么回事?都不认识,能算亲戚吗?”

04.婚后该去谁家过年?

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还记得春晚的小品《站台》吗?小两口为了去谁家过年的问题闹到要离婚。俗话说,“谁生的,跟谁亲”,婆婆再好,也还是跟自己亲妈亲。岳母再好,也还是跟自己亲妈亲。在过年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谁都想陪着自己的父母。可是,谁都是妈生爹养的啊,你想陪你爸妈,我也想陪我爸妈啊。所以这个问题的难点就在于,谁说的都有理,没有谁对谁错的区分,所以也吵不出一个客观公正的答案。

在以前,女人出嫁后,肯定是要在婆家过年的,这事没有任何可商量的余地。随着妇女地位提高,社会风气开化,多出了一个选择,也就多出了一些分歧。为了过年回谁家吵架的夫妻不在少数。男的说,“你都嫁过来了,过年当然得回我家”,女的说,“你老封建,我是我爸妈的闺女,我凭什么不能回我家过年”,很多夫妻因此商定出轮流过年的方法。

好友晓敏就曾气呼呼的控诉婆家的封建愚昧,她说:“那年,中秋和国庆假期赶一块了,于是先回了婆婆家,呆了两天,回了娘家一趟,正好在娘家过了中秋,然后又返回了婆婆家。不料一回来婆婆就各种甩脸子,我还纳闷,怎么得罪了这又是?最后直接问了她,没想到她义正言辞、一脸愤怒的指责我,“还问我怎么回事?有你这样的吗?都结婚了,还回娘家过中秋?你知道不?全村人都笑话你呢!”我一听这话,特别火大,我说,“我爸妈生我养我,我回家过中秋怎么了?你们村人都有病吧,整天吃饱了撑了没事干,专门笑话别人!””晓敏说,从那次以后,她再也没回婆家过中秋。

papi酱之所有如此任性,其实是有条件的,她这一套理论并不是你想学,想学就能学的,我们看一下,即使任性也能拥有和谐婆媳、婚姻关系的前提条件。

01.实现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独立

papi酱曾在节目上透漏,自己的收入是老公的10倍。经济基础决定了腰杆直不直,有经济的独立,才有话语权。如果你要靠老公来养,靠公婆接济,然后还嚷嚷着,我过年要回自己家,我不要跟婆婆一起住,那就跟自己打自己脸差不多。

02.遇到了一个通情达理的老公

在婆媳相处中,老公显得至关重要。如果遇到拎不清的老公,很可能会这样说,“我妈那么年纪了,要面子,你跟我回去过年能怎么了?能少块肉吗?”然后又跟自己的妈妈说,“她不想回去就不回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说了她又不听”,一来二去,梁子就结下了。

03.有开明的父母和婆婆

papi酱说,“在他爸妈心里,儿子是最重要的,在我爸妈心里,我是最重要的。儿媳、女婿回不回去都是次要的,所以我们选择去陪各自的父母”。但是如果她遇上的是晓敏婆婆这样的婆婆,她这样的做法,婆媳关系能好得了吗?按晓敏的话说,“我回娘家过个中秋,她说他们全村人笑话我。我要是回娘家过个年,他们全县的人是不是都得跑来笑话我。不可理喻。”

所以说,papi酱的这套理论虽然合情合理,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只有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婆媳相安无事,不然,也是一地鸡毛。


说白了夫妻之间不应该只有一种相处模式,无论是两人结婚两个家庭因此而结合,还是两人结婚两个家庭还是两个家庭,只要夫妻双方觉得相处舒服幸福并在各种观点理念上达成一致,那么就有其存在的理由。

一段婚姻的好坏永远不要听从自己的感觉,从自身感受出发。看看papi酱结婚这五年的状态就知道她过得很舒心。

两家父母没见过面并不影响他们的感情,况且没见过面并不代表没有互相关心啊,也许通过电话的方式或者视频的方式沟通了也说不定。

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婚姻也是,祝每一对夫妻都能找到最契合的相处方式幸福一辈子~


我们也是属于这种情况,结婚很多年了亲家都还互相之间没有见过面,甚至我与妻子在结婚之前我都没有见过她的家人,直到结婚之后一年多才与妻子一起回她家见过丈母娘与老丈人,但我们没有出现什么过年各自回家过年的情况。其实,这种情况对于异地恋的情侣来说并没有什么不能被接受的,当一个人远离了家乡过着离乡背井的漂泊日子,故乡与家的感觉其实就只是在梦里浮现而已,而真正可以支撑着你内心灵魂的,温暖温馨着你的内心的人就是你身边的爱人,因此,离乡背井中的情侣感情总是非常的刻骨铭心,因为都更加懂得珍惜与相依相偎,而结婚以及领一张证件对于我们真正相爱的人来说其实就只是一道程序而已。因为都在远离家乡的外省工作生活,那个年代的交通非常的不发达,而且在外企工作没有什么假期,回一趟自已的家就已经相当的不容易,更何况我们两家两个不同的省份地区更是相隔遥远。因此有一年趁着回家过年就想把婚事给办了,于是妻子就打电话回家给她父母说打算结婚了,虽然她的父母连女婿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见到,但他们还是很相信自己的女儿,支持她的选择,并送上了祝福。于是我们就在老家的家族里大办了酒席,然后就去领了证件,之后赶紧返回去上班……虽然我们在结婚的事情上感觉很仓促,但一点都不影响我们之间的感情,直到妻子有了身孕,考虑到了孩子将来的读书教育成长的问题,决定了离职回家相夫教子,于是她带着我回到了她的故乡她的家。之后我只能一个人在异地他乡继续工作生活着,而妻子在家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可以安排亲家们相互往来与交往,就这样我们一起二十六年了,却依旧幸福满满回忆多多……


一般来说,结婚之前双方父母就应该见个面。本着珍重父母,珍重一些地方风俗习惯的原则,有条件应该见父母。但是,如果有特殊情况,直到结婚后很多年都没见面,我觉得也没什么。只是,这样做,需要具备一些可以这样做的能力。

1、这种情况有个前提,就是你对自己自信,也对你选择的异性对象有信心。你认为对方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伴侣,你认为你们是相爱的。

2、你对你的选择能够承担一切后果。你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人格独立,智商和情商不低于平均值,有主见,能独立解决问题。有了这些,你可以不用征求父母的意见。对方父母你也可以不见,只要你老公没意见。具备这些,你应该不会看错人,即使万一看错了,你也有能力优雅转身,既不会回家向父母哭哭啼啼,也不至于在痛苦的婚姻里苟且度日。

3、婚姻本来就是你和你老公一起过。如果你们两个人能过的很好,父母见不见面并不重要。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参与,就是对你们不放心,总想替你们看着点,他们觉得好像有他们在场似乎你们就能离幸福更近。如果你自信你们在一起会幸福,那有些过场可以免除。

4、父母喜欢参与子女的婚姻大事,出发点是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现在对于年轻的一代,这种情况更是愈演愈烈。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和子女关系紧密。父母对子女什么事都不放心,唯恐自己的孩子吃亏。结婚了还是这样,本来小俩口吵架,只是有点小矛盾,最后演化成两个家庭之间的世界大战。小夫妻吵吵架很正常,小吵怡情,吵完互相赔个不是也就好了。然而父母一参和,小事变大事,大事升级成家庭战争,最后两败俱伤,且打击面众多,涉及长辈父母多人,导致矛盾不可调和,一切已无法挽回,最终只能以离婚收场。

5、我的一个堂姐,大学毕业后跟她同学结婚了,婚前没见过双方父母,婚后好几年双方父母也没有见面,直到生了孩子娘家才有人来。他们就属于特殊情况,毕业后一直在外地上班,两个人就在单位里结的婚。堂姐就属于比较有主见,并且对自己和自己的选择都很有信心。他们也一直过的还不错,父母开始有点意见,后来见女婿人挺好的,也就欣然接受了。

综上,只要你能承担并且有能力承担你选择的一切后果,我觉得双方父母见或不见都没什么。


原始地址:/resou/13698.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