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才女朱淑真究竟是怎么死的?

朱淑真,据传说是大儒朱熹的侄女,因而她的诗有幸被收入了《千家诗》,而《千家诗》中却没有李清照的任何诗词,可见朱淑真有人为拔高制嫌疑。

朱淑真的身世并没有在正史中有详细记载:她的丈夫是何人?死因是什么?这些只有后人的猜测;历史有定论的只知道《断肠集》(分诗、词两集),也就是《红楼梦》中香莲的最爱的诗词集子。

越是没有历史定论,后人杜撰的成分越多;比如有说朱淑真的丈夫就是一个农夫;也有说她嫁了一个小吏,且此人智商并不低,只是与爱好文学的朱淑真志不同,道不合而已。

还有说朱淑真出轨的;比如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是朱淑真的版权;因此,朱淑真之死被演绎成投河自尽有之;郁郁寡欢也有之。

反正在古代男权社会中,才女的命运多舛,有好下场的不多;这也应证了“女子无才便是德”以及“自古红颜多薄命”的女子宿命。

大多数评论家认为朱淑真就是因为对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而此女子能画,通音律。她的诗词多幽怨,流于感伤,比之李清照后半段的词作就差远了。

下面介绍一首据传说是朱淑真写的诗;朱淑真还是少女时,一次因为其父冲撞了地方官员,这个地方官要拿她治罪;朱淑真当场赋诗一首,地方官旋即开脱了她的父亲:

这首诗以“不打”为题:

月移西楼更鼓罢,夫收渔网转回家。卖艺之人去投宿,铁匠熄炉正喝茶。樵夫担柴早下山,飞蛾团团绕灯花。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毛驴受惊碰尊驾,乞望老爷饶恕它。

全诗共10句,分别暗含了“不打”之意:不打鼓、不打鱼、不打锣、不打铁、不打柴、不打茧、不打秋千、不打油、不打毛驴。

州官听罢,惊喜异常,连连打赏,当堂释放了朱父。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妇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禁锢在狭小的天地。宋代理学盛行,对女性的压制越来越严重。程颐和程颢特别看重妇女贞节,极力反对女子在丈夫死后再婚,“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认为女人宁可死,也不能失节。他们的理论在朱熹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提出“忠臣节妇”,“盖闻人之大伦,夫妇居一,三纲之首,礼不可废。”宋代刑法对男女判决也是不平等的。“夫有出妻之理,妻无弃夫之条。”所谓“七出”之条,而妻妾如任意离开丈夫则受到刑罚制裁。理学的盛行,宋代贞节观念极强,婚姻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若不听父母命,自由恋爱,会被看作是丑事。宋代有一位才女,因大胆追求自由自主的爱情,不为封建礼法所容,抑郁抱恨而死后,“不能葬骨于地下”。她,就是性格刚烈、大胆反抗封建势力的一代才女——朱淑真。他,勇敢的对,封建礼教进行控诉,用他的诗来表达他对封建思想的不满,他大胆赤裸的反抗行为,必然遭到众多人的诽谤,也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受到了严酷的压榨。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

关于她的死因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因父母作主,嫁予一文法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也有说是因为她婚前有一个情人,婚后一直交往,最后被父母和丈夫发现,投江而死。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朱淑真是宋朝有名的才女,是著名的女词人,留下了不少的佳作。朱淑真活跃在约1135年约1180年之间,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朱淑真存留在世上的作品很多,而且文采也不错,但是受时代的局限性,朱淑真的生平记载并不详细。后世人了解朱淑真,也仅能从一些历史文献的只言片语中分析。

王士祯《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自号幽栖居士,祖籍浙江海宁路仲,世居桃村。工诗,嫁为俗吏为妻,不得志殁。

朱淑真是浙江海宁路人,据说其父在朝为官,家境十分的优裕。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朱淑真不仅得已富裕的长大,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其中诗词写的尤其的好。

《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后世有些人说朱淑真后来嫁给了一位普通人,过上了市井小民的生活。但是无论是从王士祯的记载,还是朱淑真自己的诗词所写,这个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后来考证,朱淑真的父母为她选择了一位文法小吏为婿,虽然官职不高,但是丈夫家中的条件却是十分不错的。不过朱淑真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夫妻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所以她最后抑郁而终了。

朱淑真的丈夫姓甚名谁已经不可考,朱淑真嫁给他之后之所以感觉不幸福,不是物质上的短缺,而是精神上的不匹配。据说朱淑真的丈夫文采并不高,所以与朱淑真在很多方面没有共同语言。朱淑真在当时是有名的才女,向往的应该是夫妻二人吟诗作对,比翼双飞的婚后生活。不过显然这位小吏,并不能满足她的期望。

在婚后朱淑真曾写下了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的句子,正是对自己婚姻的抱怨。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到,她认为自己与丈夫虽然成亲,但是却不是羽翼相依的佳偶,不是连理枝。

欧阳修有一首《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其实这首词的作者是有些争议的,虽然现在默认是欧阳修的作品的,但是却也有朱淑真为此词作者的说法。如果朱淑真真是此词的作者,那么能写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句子的朱淑真,应该是一个十分胆大的妇人。当然在当时,这种邀人私奔的词句,绝对是要受到世俗谴责的,所以杨慎在《词品》里一本正经地斥责朱淑真为不贞。

这首词还不是朱淑真写的,咱们暂且不论。但是朱淑真在婚姻中的不幸却是真实的,在后来她的确回到娘家居住。不管是被丈夫休弃,还是其他,总之绝对是与自己的丈夫两地分居的。至于是否与人私奔,又或者与人有私情,倒不可得知。

大部分人认为朱淑真是因为婚姻中的不幸,所以最后抑郁而终。但出了朱淑真与其夫分别的说法之后,又有说朱淑真是在情人离开她之后,伤心抑郁而亡的。不管哪种说法,都是感情上的不得志,最后导致自身的死亡。


中国古代有过许多智慧出众、才情俱佳的女子,但因为男尊女卑的世情,这些女子如果不和皇家或权贵扯上关系,大多淹没于历史长河中,不但留不下作品,连名字都留不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约是同一个时期的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幸运的,虽然都是半生凄凉,至少能够青史留名,其诗作也能留传至今。

不过,虽然朱淑真和李清照同是宋朝才女,她的名气比李清照小得多。以至于她是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都没有记录,只知道她去世的时候应该很年轻,因为父母都还健在。

(网络配图)

朱淑真家也不如李清照家有底蕴,但朱家在当地世代当着小官,也能算仕宦之家,家境无忧,让她得以接受教育,熟读诗文,人们称赞她“幼警慧、善读书”。

朱淑真的不幸来源于她的婚姻。李清照很好运的嫁给志趣相投的赵明诚,朱淑真却嫁给了完全不能理解自己的人,书上称其为“俗吏”,只知汲汲营营,毫无高雅志向,还常招妓为乐。

和这种人生活在一起,朱淑真感觉到很痛苦,写了很多伤怀之作。

而她丈夫越来越恶劣,后来竟然还家暴她。如果是普通女子,大概只能忍耐,但朱淑真没有忍。

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离婚,但确实分开了,丈夫去某地当官,她没有同去。而是应宰相曾布的妻子魏玩之邀,寓居京城汴梁。

(网络配图)

魏玩也是才女,喜好吟诗填词,在当时和李清照齐名。听说了朱淑真的事迹之后折节下交,千里迢迢把朱淑贞接到身边。这应该算是另一个版本的英雄惜英雄吧。

朱淑真在汴梁过了一段很欢乐的日子,开阔了眼界,结识了新的朋友。并且还在这里认识了一个称心如意的人,写了许多缠绵悱恻的诗词,比如:“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等等。

可惜随后金兵攻破汴梁,宋徽宗、宋钦宗及皇室众人被掳,朱淑真和爱人失散,只得回转家乡。

她的名声早在她去汴梁那段日子就坏掉了,人都说她不守妇道,亲人也嫌她有辱门楣,最终在各种指责中郁郁而终。她的父母以她为耻,将其生前文稿全都烧了,现在流传的《断肠诗集》是之前就传出去的。

(网络配图)

总之,在封建社会里要出一个才女很难,这才女要想幸福终老就更难了。李清照、魏玩、朱淑真,她们的人生都算不上幸福,想要追求自由更是不可能,这是她们自己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朱淑真的诗词清浅流丽,真挚感人,后代文学家推崇备至,《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均为劫后余篇。把她与李清照相提并论,堪称宋代“词坛双壁”,朱淑真是宋代继李清照后又一位卓有成就的女诗人。

可就是这样一位才情俱佳的女子,最后竟落得投河自尽的下场,不能不说可悲可叹。是什么的遭遇,让她愿意能用生命的代价来与之抗衡;是什么原因,让她足够的勇气直面冰冷的死亡;是什么样的现实,让她心灰意冷,甘愿离去……

才华出众的闺秀——充满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

朱淑真出生于一个有着浓厚书香气息官宦世家,相传为朱熹的侄女。淑真自幼聪颖,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平日她在父亲的府邸之中,那里的高楼深院,雕梁画栋,水阁楼台,使朱淑真得以终日赏花吟月,赋诗抚琴,过着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

此时她的作品活泼、轻灵,满怀憧憬。“万木初荫莺百转,千花乍坼蝶双飞。牵情自觉诗豪健,痛饮唯觉酒力微。穷日追欢欢不足,恨无为计锁斜辉。”读书、游玩、嬉戏、弄花、赏月、饮酒,少女时期的朱淑真天真烂漫,欢乐爽快。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孕育了少女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热爱。

纯真的恋爱生活——佳偶天成

待字闺中的朱淑真,在憧憬和向往中,用诗歌编织着心中的爱之梦“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诗女配才郎,这是朱淑真的理想,她期待的意中人,应该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志趣,能诗善文,才情横溢的佳偶。她在一首诗中写道“门前春水碧于天,座上诗人逸似仙。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如她所愿,一位白面书生,与她在诗会上相遇了,飘逸如仙。“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此后他和她有过一些约会,这首《清平乐·夏日游湖》记述了相会的喜悦。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女词人是多么的大胆泼辣!激情如火,什么礼教约束,什么“父母之言,媒妁之命”,都已经抛诸脑后,我且享受这片刻的温存和幸福。

少女时代的朱淑真已经恋上一个年轻有为的人,而且互相爱慕,在朱淑真的理想中,堪称佳偶。但却也是朱淑真不幸人生的开端……

陷入不幸的婚姻——延伸出断肠情怀

正当朱淑真对爱情充满美好的幻想时,她奉父母之命完婚,“姻缘簿上姻缘错,鸳鸯难得鸳鸯配。”朱淑真与初恋的少年被父母拆散,嫁与一名品性粗鄙,与自己志趣迥异的官吏。既然已嫁作他人妇,朱淑真对丈夫就存在一份念想,希望他心怀大志,功业有成,并多次作诗勉励他:“美璞莫辞雕作器,涓流终见积成渊。谢班难继予惭甚,颜盂堪希子勉旃。鸿鹄羽丁当养就,飞腾早晚看冲天。”

可是丈夫在吴越荆楚间辗转做官,满口官腔,喜爱美色,公事之余就泡在妓院中鬼混。朱淑真把对丈夫不满的感情也表露在他的诗中“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一个“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诗意女子,和蠢鸥鹭同宿一池,是多么的不相宜。相守却不相知,于是她发出了“何似休生连理枝”的诘问,她就想一只啼血的杜鹃,蘸着诗词的血泪,孤独的悲鸣。

最后丈夫狎妓娶妾,加深了她对丈夫的憎恨,使她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她决定回到家乡去,忘却眼前的一切烦恼和郁闷。她一回到娘家就决心与他老公决裂,再也不回去了。她写了一首《黄花》明志:“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回到娘家的朱淑真,陷入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之中。于是,她只得用回忆慢慢疗伤,重温着曾经的一幕幕。“天易见,伊难见”执着一生,守候一生,现实的婚姻阻隔,在他和她之间划了一道无形的天河。在无望的婚姻里,她只能痴痴的守候,那个点亮她爱情灯火的男人。

于是,那香消玉殒的悲凉,与年华渐远的感伤,便和着蓬蓬勃勃、绵绵不尽的芳草,延伸出一片茫茫无际的断肠情怀。

自古男子多薄情——杜宇能飞却不归。

回娘家后的朱淑真,被深锁闺阁之中,严禁外出。她日夜思念她的初恋情人,相思欲寄无从寄。后来朱淑真果真就就与这情人重逢了一次,那是元宵佳节之时,“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元宵之后,朱淑真又陷入了漫长的寂寞,无助地等待中。到了第二年,元宵灯会,她的情郎竟然没有赴约,让朱淑真空等了一年。留给她的只有哭湿的春衫双袖,在那一刻朱淑真终于明白,自古男子多薄情,他亲口许诺的誓言,根本不能信的。

此后,朱淑真的心情不但孤寂,而且绝望。她满怀幽怨地说“我无云翼飞归去,杜宇能飞却不归。”“待封一罨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万般愁苦无奈之下,她曾想投奔佛门,到尼姑庵削发为尼。在尼姑庵这里一段时间后,精神和情绪上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以后,重新回到娘家居住。

凄惨而悲壮之死——命归黄泉

纸包不住火,婚外恋的事情被夫家知道了,朱淑真遭受到了漫无边际的谩骂、指责,骂她“大逆不道”、“不贞”。

朱淑真梦已断,心已死。她感受到社会是如此的绝情、道义是如此的虚伪,礼教是如此的凶残和无耻,还有她那“能飞却不归”的情郎。世界不肯给她活路,她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向罪恶的社会、黑暗的现实作出最后的控诉与抗争。

宋醇熙七年,45岁的朱淑真,在一个凄风苦雨的晚上,略作梳洗,留下了一首《断肠诗》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哀怨情仇只留给后人去猜想,然后缓缓地走向附近的一道河,纵身跳入滚滚东去的河水中,断肠词人命归黄泉。

后世之作

在她死后,父母认为女儿丢掉了家族的脸面。于是,把她留下的那些“淫词艳语”全部都付之一炬。据《断肠集序》中说:“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呜呼,冤哉!”

回顾朱淑真的一生,寻寻觅觅最终也没有等到和她一起分赴万首诗的萧郎!她逝去后,凝聚其一生的心血的试稿也被其父母烧的百不剩一。先存的《断肠集》大概只有朱淑真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吧。一字一泪,都是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都是这位薄命才女发出的凄美哀鸣!


九嫂深夜写女人——朱淑真的非正常死亡!


朱淑真,南宋著名文艺女青年,著名的女词人,而且还是著名的画家,论长相,不在李清照之下,论才情,可以与李清照并驾齐驱,但是要说到婚姻感情生活,说到她一生的遭遇,却比李清照要悲惨很多。这大概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朱淑真的家庭只是一个没落的小官僚,条件并不好。

第二,朱淑真所嫁非人。朱淑真在少女时期,非常奔放,热烈地渴望爱情。据说她与借住在他们家的一个远房的亲戚,一个要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年轻人,感情深厚,但家里父母发现后,棒打鸳鸯,赶走了年轻人,把她嫁给一个商人,一个只知道喝酒打牌出远门找姑娘的商人,商人重利轻离别,这对朱淑真的婚姻打击非常巨大。

第三,朱淑真的性格是比较内向的,不像李清照那样开放活泼想得开,所以朱淑真在无聊的婚姻中,郁闷至死,知道最后跳河自尽。

好玩的国学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朱淑真的词作和感情世界,现在奉献给各位读者。

有两种女人的婚姻,大概得不到上帝的护佑。

一种是特别强势的女人,就是苏东坡所说的让人“拄杖四顾心茫然”的“河东狮吼”;

一种是特别文艺浪漫的女生,就是萧红张爱玲那样百转千回的女子,满世界找爱但悲剧的幽栖终老。

强势的女生,世界是她一个人的,她唯我独尊;

文艺的女生,世界就只她一个人,她封闭自我。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属于后者。

她在婚姻失败后,自号幽栖居士,将自己同蚕蛹一样紧紧的包裹起来,蚕蛹尚有精彩蝶变的时刻,但朱淑真孤独老去,后半生再无绽放。她甚至没有活到老去的年龄,有人说她隐居道观暮鼓晨钟青灯黄卷;有人说她投水自杀无法下葬,父母将她和她充满仇怨和血泪的作品付之一炬——她和她的《断肠集》。朱淑真的作品是后人搜集整理的,取名断肠集。这是个真正懂朱淑真的人,因为没有比断肠更能概括朱淑真的悲伤了。

朱淑真的一生是个悲剧,这既是性格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事实说明,“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有才确实是悲剧。

同李清照一样,朱淑真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受到开明的教育,这就让她拥有了兰心蕙质的才艺,又在她幼小的心灵投下许多反叛与开放的种子。

朱淑贞幸福时光并不长,就是从童年到爱情萌动来临不久后的那段时间。少女时代的朱淑真,心里藏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她是自恋的温婉的,又有点小反叛,有点小花痴,恰似《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弱不胜衣的外表萌动着不安的心。

在萌动的青春期,她渴望有一个人,她为他疯狂写诗,哪怕是一万首。《秋日偶成》: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

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在“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朱淑真会为那些飘逸如仙人的男子如痴如狂。

门前春水碧于天,坐上诗人逸似仙。

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

逸似仙的少年,白玉的一般温润,让朱淑真怦然心动,渴望自己就是弄玉,那白马少年就是萧史,结下良缘吹箫骑鹤而去。

在理学兴盛的时代,朱淑真能如此直抒胸臆,表达对美男的爱慕,也算是相当大胆的事情了,这一点与天真的南唐后主李煜类似。李煜也写过同小姨子小周后香艳的约会场面吗?如此大胆暴露内心隐私,非天真的人不能做到。所以王国维把李后主说成是“赤子之心”的典范,而朱淑真同样是天真的赤子、纯粹的女子,如水晶琉璃般晶莹透明。

朱淑贞并不仅仅是天真,她还很大胆,曾经写过艳情诗。艳情谁都有,但未必人人写的出,未必人人敢写。男人们写艳情诗,无非是炫耀红粉情事,而女人写艳情诗,大概就是自己找死。因为用身体写作,短暂的辉煌过后将是无边的谩骂。

但朱淑真大胆的写了,因为她是一个天真的人,心中有情,眼中有泪,不得不倾吐为快。朱淑真也反思过,“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之事”,但她又说“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因此,她笔下的文字也是真心真诚之作,所以朱淑真真的让人感动让人悲哀。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其“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一句,简直大胆无比。与她相比,李清照就含蓄多了。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同为少女怀春之作,本来豪放的山东大妞李清照,比起江南姑娘朱淑真,在艳情诗的尺度方面,简直弱爆了。

人生就是如此,你越想得到的,大概率得到的是失望。

朱淑贞梦想的神仙佳侣,最终成了形同陌路,如萧红与萧军,如张爱玲与胡兰成。

在婚姻方面,朱淑珍的运气实在太差。古人的婚姻是要靠运气的,运气好举案齐眉,运气不好倒一辈子大霉。李清照先结婚再恋爱,但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可以与李清照“赌书消得泼茶香”,婚内生活颇具情趣。而朱淑真的丈夫却是一个庸俗猥琐的官僚,与除了油腻大概还有狡诈油滑,与朱淑真梦中的白马少年相距甚远。西湖柳荫下飘似仙的诗人、白衣胜雪的少年和吹箫的郎君,统统不见了,枕边人不懂情不知趣,所以朱淑真感到空前的寂寞。

据说朱淑贞婚前有个两情相悦的爱人,婚后的朱淑贞仍然不能忘怀,婚内得不到的大概率要到婚外去追求,而越是得不到的越是刻骨的思念。

起来不喜匀红粉,强把菱花照病容。

腰瘦故知闲事恼,泪多只为别情浓。

朱淑真知道,本来两个人地久天长,如今只剩下她一个人的天荒地老;朱淑真知道,所谓思念无非是一个人的闲情而已。“我有病君知否”?没有人会知道她的苦痛,只有渐瘦的腰身。

在凄冷的家庭中,在无边的罗网中,朱淑真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变成了孤独的幽栖居士。于是周淑真终日以泪洗面以酒浇愁以词慰情。减字木兰花: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这首词饱含的孤悲苦无需多言,只要从五个孤独中就可以看出。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样,写尽了文艺妇女心中无边的苦痛与孤独。这就是朱淑真的生活常态——在断肠词中无处不可见她的愁与泪,她的悲与伤。

她每天都在等待,等待那个或许早已不存在的人回来,“迟迟花日上帘钩,尽日无人独倚楼”;

她长夜难眠,“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她举杯消愁愁更愁,“消破旧愁凭酒盏,去除新恨赖诗篇”;

她已经变成了见花落泪,多愁善感的女子了,“眼底落红千万点,两边心泪两三行”;

她恨春去春来的时节变化,“春来春去己经过,不是今年恨最多”;

她害怕黄昏,因为黄昏过后就是难捱的漫漫长夜,“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

她瘦的已经弱不禁风了,“年年来到梨花月,瘦不胜衣怯杜鹃”;

她已经开始担心身体,担心不久于人世,“秋来常是病,不易到中秋”。

多愁多病的朱淑真,天真似李煜,伤心似秦观,香艳起来不输柳永,温婉不在易安居士之下。但朱淑真的孤独,胜以上诸君多矣。我以为,若朱淑真能嫁给秦少游,“金风玉露不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因为这是两个人间最孤独的人。


题主,你好!我认为宋朝才女朱淑真的死是因为“姻缘簿上姻缘错”引起的。

1.因为“姻缘错”,痛失了初恋

朱淑真是一名有才华的女子。年少的她渴望遇见一位与她有共同理想、共同兴趣,知心善意的白衣书生。

朱淑真是幸运的,她遇到了这样的人,于是把自己浓烈的爱情倾诉在诗里。

但是再好的甜蜜,再多的坚持,都敌过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朱淑真父母硬生生地把朱淑真从甜蜜的初恋中拽回来,打碎了她爱情的美梦。

至此,朱淑真不得不结束自己的初恋,伴随着思念与无奈,走进父母安排的婚姻囚笼。

初恋的痛失,让朱淑真感觉到“鸳鸯难得鸳鸯配”的挣扎,也为她的死埋下的伏笔。

2.因为“姻缘错”,走进了三观不合的婚姻

在无奈中,朱淑真按照父母的要求,与一名品性粗鄙的官史走进了婚姻。

她以为把以前的感情埋在心里最不起眼的角落,珍惜眼前人,与现在丈夫好好相处,白头偕老,未尝不好。

她的这种幻想很快被丈夫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甚至拈花惹草、宠妓嫖娼的行为打破了。

她知道她婚姻不会再像初恋那样甜蜜,但想不到却是一个火坑。

丈夫恶言恶语,拳脚相加,让朱淑真决意改变,决定与他分离。但是,这一想法招致父母的坚决反对,甚至把她锁在房里,软禁起来。

朱淑真无力逃开这样的厄运,她像一只绝望的鸟儿伴着诗词的血泪,独自悲鸣哀怨。

作为才华,朱淑真感觉到自己的心无所依,所托非人的悲哀,让她沉默起来。

父母的不理解,丈夫的不上进,摧毁了她的心。

3.因为“姻缘错”,在伤心孤寂中老去

人生只有遇到挫折时,才会更想念曾经给予你温暖的人。

这时的朱淑真想起了初恋的爱人,期盼能与他再相见。

也许是感动了上天,在一年的元宵节,她见到了他了,给她的心注入了一丝温暖。

然而,这温暖像流星那样,一闪而过,再寻也找不到了。

朱淑真再次陷入了无比噬人的悲痛与孤寂中。随着青春年华的流逝,所有的真心情爱,都变得无影无踪。

年华不再,爱恋不再,最后朱淑真在伤心、寂寞中死去,人们也不知她究竟死在哪一年,唯有诗词中的哀伤与悲凉在代代相传。


谢邀!

宋朝才女朱淑真正沉浸在晚年的爱情中,而金兵却攻破汴京,二帝被掳,她和爱人在战乱中离散,只身回到娘家。人虽回到娘家,但心却依然整日盼着心上人回来,日益感到人事的无常和空虚。最后在伤心、寂寞中死去,以至于人们都不知道她究竟死在哪一年。


谢师友抬爱邀请,朱淑真,南宋第一才女,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大宋朝与李清照齐名,同是大家闺秀,同是大词人,同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桎梏中生活,命运却截然不同。朱淑真爱情家庭的不幸,使得她理想不能实现,才情不得.施展,对人类美好向往,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花,整日郁闷寡欢,积悲成疾,含恨于绝望中投水自尽。可怜父母在她去逝后,把她寄情于笔端的手稿灰至于一炬,使得才女智慧之魂处可归,人们悼念之情无处可寄。


朱淑真(约1135~约1180),浙江海宁人。据说其父在朝为官,家境十分的优裕。她聪慧过人,善读书,擅长书画,通晓音律,精于诗词,文采斐然,令时人称赞。朱淑真一生为情所苦,为爱所困,内心寂寞孤独的女子。

她是南宋的忧伤,也是南宋的骄傲!

一她用一生,写尽了女人的喜怒哀乐。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存留在世上的作品很多,文采也不错。受时代的局限性,她的生平记载并不详细。历史文献中,只有片言只语。

但是,其作品艺术上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比如在孝宗淳熙九年,朱淑真撰的《断肠集》十卷,很是著名。其中八卷广为后人所流传。不过,现存朱淑真的词并不多,仅留下《断肠词》、《断肠集》等若干。

她擅长写女儿家闺阁情趣,以爱情生活为主。早期文词清婉,情致缠绵,用词也比较大胆。后期则忧愁郁闷,幽怨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从诗和词两个不同方面来说,朱淑真的诗和词具有两种不同风格。其词多以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闺怨词为主,但却别出心裁,翻出了新意,以意境取胜。

而其诗则笔调明快,清丽的意象!但总的来说她的诗词从深层次上来看,都浸润着她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同时也是一位孤立无援,与不幸的封建婚姻进行抗争的才女内心深处的呐喊和呻吟。

二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才华横溢的朱淑真,从时光里慢慢走来。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一个小官吏。她的丈夫出门在外,她寄去了书信,信上无字,只有一堆圈圈点点。

她丈夫后来在书脊中,找到了藏着的字“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

多么直白而热烈的相思啊,跃然纸上!对于爱情,她有过许多的憧憬。可她的才情,她的爱,丈夫一点也不怜惜,读不懂半分。

这个父母之命的丈夫,根本与她心心不相惜!没有爱情的日子,朱淑真形容憔悴、愁绪满怀。这种煎熬,活生生要把人逼疯。她说: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这场婚姻,是朱淑真一生的不幸,最后,她拼命挣脱了这场婚姻。可是,封建礼教的桎梏,她如何逃离得了呢?

三宁可抱香枝头死,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向往爱情,追求爱情,那种自由的,不受任何束缚的爱情!她大胆,她叛逆,不屑封建道德!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多么热闹的元夕佳节,多么美的彩灯,那些姑娘们玩得多么开心,这真是个好日子。哪怕已经物是人非,泪湿春衫!

有人说,这是朱淑珍私会情人,是不贞暧昧的情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朱淑真的这一次,更胆大妄为!须知,那是在宋明理学猖獗的年代,无疑是惊世骇俗!

可是,朱淑珍是如此执着,如此倔强。她只想真实地为自己活过,不管结局如何,只少证明:多年以前,这个词多幽怨的女子曾也快乐的活着,热烈地爱过一场!

四一代才女,孤独的灵魂

婚姻的支离破碎,感情又招人诟病,朱淑珍只是觉得越来越孤独,这种无人理解的感情一点一点吞噬了她。这个孤独无依的灵魂,一直陷于感性之中,独自伤神,漂泊在路上,没有停息。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湿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她到底有多少孤独,有着怎样的愁肠百结,连用五个“独”字?

其实,孤独是她一个人的,绝望也是她一个人的!顾影自怜,彻夜无眠,此情谁见?扑面而来的惆怅,枯燥无味的生活,惹得她叹息连连!她满腔的情感全部写尽在词作里,用一个个字来表达她的孤独和绝望。

淑真,你还在期许什么吗?

五断肠人作断肠词

断肠词,是朱淑珍在婚后极其忧愁的生活中,因悲伤到极致所写,所以被叫作“断肠”词。

朱淑真所写有断肠集和断肠词,都是悲伤、幽怨的文笔,将一个女子的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这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闺怨诗。

第一:这首词的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如下楼来,金钱卜落,下字去掉卜便是一。这首词的十句话分别对应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字。

第二,这首词抒发的闺怨并不是忧伤缠绵,凄婉哀怨的闺怨,而是一个女人在被丈夫辜负后所抒发的悲痛果决,咬牙切齿之感。

人世的这一趟,刚烈如朱淑真,她被封建伦理无情地桎梏,但她坚强地逃脱,她的爱情在希望里失望,又在失望里绝望。她,遍体鳞伤!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倚遍栏杆十二曲,看着春光将半,不由心生愁怨。上阕直接点题,写自己的无尽的思绪闲愁。

下阕又避风一转,开始写起了仲春时节的美丽光景:风和日暖,落花满院,燕舞莺歌,珠帘不卷,无尽的断肠芳草,依旧遥遥向远。

整首词情景交融,虽在写愁,但却并未把愁具象化,造成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朦胧美,以乐景衬哀情,更是缠绵悱恻。

五颜色如花,命如叶

叛逆的朱淑真,浑身长满刺的荆棘,割伤了别人,也割伤了自己。当金兵南侵,她返回故乡,不能见谅于家人。

她听着别人对她指指点点的声音,和父母对她恨铁不成钢的骂声,只是觉得心越来越冷。

这世间,朱淑真早没有了眷恋的东西,最后她在伤心、寂寞中死去,人们也不知她究竟死在哪一年。

朱淑真走了,留下一册《断肠集》。走的时候,甚至连躯壳都没能留住。曾经骄傲的才女,就是父母眼中是无法接受的耻辱!

父母对她实行了“荼毗”,就是火葬。在古代一个人的躯体是至关重要的,完整地来,就要完整地走,这是非常残忍的惩罚。

而她赖以维系的,蘸着血泪写成的词作,也被父母一火焚尽。因为家人觉得,朱淑真的叛逆,就是她的满腹才华所致。在后人看来堪比一代词宗的佳作,在封建礼教之下,在墨守成规的父母眼里,只是“淫词艳语”,不值一文。

后来,一个叫魏仲恭的男子,因欣赏朱淑真的才华,在市井之中四处收集她仅存的诗词,整理成册,名曰《断肠集》。

结束语

读朱淑真的故事,就像是在触摸一个个伤口,或许是我同她一样,也是个固执倔强的女子。这千年时光,如同黑夜白昼的一次交替,她的忧伤,一直延续下来。


原始地址:/resou/4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