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哪些书让你觉得相见恨晚,爱不释手?

张爱玲的书很多都让我惊异于细节描写的美,虽然故事框架较她的文字之美显得会寡淡些,但她的文即使被层层剥开外表华丽的语言,还是有新颖而贴切的思想支撑着,所以,她的文你读一遍会被文字深深吸引,再读下去,思想会更吸引你。

半生缘是我读她的第一本书,也许不是她的代表作,也不如其他的文更能代表她,但我是第一次读到这样的文字,当时读完很激动,读完马上就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写的很顺,那种感觉现在还是忘不了,所以现在贴上这篇读后感。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于年青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这是张爱玲小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张爱玲的笔触是你读一段两段读不出来的,她不像其他写文之人,笔尖多半燥的狠,一针见血的把事情交代了,好像字字句句都必须斟酌斟酌再斟酌,有一种贴合感,这也是普遍衡量一个人才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有才气的人可以做到这点,做到这点未必就有才情,张爱玲小姐与我而言,以情动人,却不为情至上,她自己也说她的作品多半是无需修改的,不像论文,总反反复复的才成功,这或许就是因为她在写文时凭心而写,自然的感情游走笔间。

她的现实生活是否与之相驳,暂不谈论,毕

竟每个人为“此”至上的“此”是不尽相同的,而我们一味的言论,恐怕必定厚此失彼。

说实话,很好奇《半生缘》的含义,有人解释是“与你只有半生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的”,我不喜欢,好像过于悲凉与无奈,其实《半生缘》一开始是叫《十八春》,我想应该是指顾曼桢与沈世钧相识的这十八年,其实他们只相恋不过三年五载,还用“春”字来形容,显然张爱玲赋予顾曼桢本身并不是一种与你分离的悲凉,再加上最后定稿时,张爱玲删除了后面大量偏政治黑暗的内容,且这部作品最后只留下沈世钧祝福顾曼桢的一句话,所以我更愿意理解成标题的含义——三年五载也算是半世的缘分,多的是承认这段情,不是用尽全身力气只换来半生回忆,而是用尽全身力气换来了半生回忆。

民国时期总能让我与旗袍联想在一起,女人们身着艳丽的旗袍开始展现自己,男人们油头西装的谈笑风生,酒楼茶庄、宴会舞蹈,各类人都开始有了积极、不愿屈服的思想,女人们的时代好像来临了,但笼罩在大中国土地上千百年的旧俗观点又有点把女人们捆绑的更紧了些,相比之下大家族的少爷们反而愈发胆小懦弱。

曾经看过一张图,民国时期的高空图,黑白照片下,无论着装如何的男人们都戴着一顶帽子,那么,这是一顶怎样的帽子?

由此也就引出了:

时时刻刻的体面是一种无力的死要面子还是一种时刻向上的精神?

我的回答是:

对自己时时刻刻体面是一种精神,对别人时时刻刻体面就是一种死要面子,所谓慎独大抵如此,由表及里的。

可以说在顾曼桢身上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曼桢的悲剧太过于荒唐,其实更恰当的是无奈,无奈到我们自己细想时会觉得如果自己身处那里,处境会一样,想想看,她所遭受的每一步都是严丝合缝的,我在读的过程中,一步一步想着谁可以来救她,想着她可以怎么做,但一路读过来才发现每一步都是死的,每一步都足以毁了她,有了这种“切身处地”的害怕后,我只能在心底说一句“太过荒唐,怎么可能发生呢”?而更大的事实是,如果真发生了我也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所以说,一个人变质一群人“炮轰”算不了什么,难就难在一群人变质一个人“炮轰”。

恰巧曼桢处在了那个时代,以一抵百的时代。

母亲、姐姐、姐夫、沈世钧,甚至积极进取的叔惠也在这个时代的边缘游走着,进不愿进来,出更没能出去,唯一我觉得是与这个时代抗争过的女性便是翠芝,无奈是个大小姐,抗争的底气多半是这个身份给的,放弃的冲动也是这个身份给的。

另一个抗争的男性便是张慕谨,人设绝对是个备胎加暖男,更尴尬的是他本来就只想归隐山田,做个赤脚医生就行了,结果除了曼桢,最惨的就是他,医院被乡霸夺走,老婆被日本鬼子杀害,自己异走他乡,其实这也是作品好的地方,身处时代中的每个人必然有每个人的悲哀,积极不愿屈服于社会的人,往往悲哀是由他人造成,由于他人的眼红,由于自己的夺目,且更多的存在于表面,而另一群人的悲哀虚则看不见,实则深入骨髓,因为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姐姐曼璐与其说是为了不让祝鸿才离去,倒不如说是无法将过去埋葬,无法将过去体体面面的自己埋葬,她两次的邪念升起都是因为张慕谨,觉得为什么自己就要放弃一切,自己的身份就这么低廉,而妹妹就可以冰清玉洁的立足于世,所以她没了这高贵的底气就要摧毁这高贵,这叫过去的体面。

沈世钧和表妹翠芝,一个大少爷,一个大小姐,两个人互相看不对眼且有各自所喜欢的人,但家族都希望他们俩在一起,因为什么:门当户对。曼桢的离去,世钧只一个劲的想:肯定是和张慕谨结婚了,肯定已经抛弃我了,肯定……越想越觉得曼桢真坏,曼桢真狠心……,一副小男人之姿,恰巧翠芝也是,又不甘和其他人在一起,最起码想想两人是门当户对的,于是就这么结婚了,总共一个礼拜不到,结婚那天翠芝哭了:“世钧,为什么我们都不喜欢对方还这么结婚了”,这叫现在的体面。

再看曼桢的母亲,妇人己见,一味的任凭曼璐的自话自说,过于愚昧的懦弱还把它当作恶始善终,搞不好她是真的认为是善始善终,当曼璐说要妹妹做大自己做小时,她是感谢曼璐的,并觉得曼璐付出太多,显然她对于祝鸿才做完那种事还这么对曼桢是一种善举,这叫将来的体面。

她们都是为了别人眼中的体面而活,表面上体体面面,实则悲哀难挡。

再看曼桢,其实我很不想谈曼桢的,我可以用尽一切好的词来形容她,但纵观了她的十余载,我已没什么好再来形容的。她的体面生于心中,有着万般力量,更让我动容的是,她的体面是有温度的,可以为了儿子放下这样的体面,读到后面才会发现并不是真正的放下,我更愿意把它叫做隐藏,当我听见她决定嫁给祝鸿才时,虽然知道她是为了儿子,但还是闪过她终未逃过这一劫,终还是坚持不下去了的失望念想,不过好在,张爱玲还给我了一个比之前更加丰满的顾曼桢。

看到最后的时候,下意识的翻了下,原来真的没了,当下3秒就从“怎么这样就没了”转变到“这样没了才是最好不过的时候”。

其实我很感谢最后面的情节安排,没有互不开言的就此误会终身,也许你负了我,也许我负了你,但请让我们好好的谈一谈,孰是孰非再做定断,其实真到那一刻,孰是孰非重要吗,重要的是我们的这一生没有那么多拼劲全身力气的时候,而恰巧在那时我遇见了你,既然已经拼劲了全身的力气,那就让我有个明明白白的回忆珍藏吧!


《论语》,在拿一整本《论语》读之前都只是看语文书上的节选,高中的时候买了一本,越看越觉得喷这本书的人肯定没好好读过这本书。


你那么孤单偏说那是自由.想要一个不分手的恋爱


人的一生其实有如长江黄河,九拐十八弯,在不同年纪对不同书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说90年代时《风尘三侠》、金古小说对我的影响很大,那进入2000年以后,我的看书就比较杂了。

【武侠】除金古梁温黄以外,主要是孙晓的《英雄志》、《隆庆天下》,凤歌的《昆仑》、《沧海》、小椴的《长安古意》、《杯雪》,时未寒的《明将军系列》……特别是《英雄志》对于人物间矛盾冲突的设置和刻画让人眼前一亮,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此话不假。最近我也看过冰临神下非常异类的《死人经》,以及带点颜色的默默猴的《妖刀记》。妖刀记的故事背景设定、武学设定还有纷繁的杂学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

【科幻】自从2007年混迹水木科幻版以来,开始陆续与一些科幻作家有交集,偶尔也能在版上看到nzg(刘慈欣)发帖和评论。刘慈欣的所有作品一部不落地读完,特别是《球状闪电》和《三体》系列让我对中国科幻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宝树几乎是看着他从默默无闻到在科幻界崛起,他的《时间之墟》非常精彩。另外,钱莉芳的《天意》、《天命》巧妙地将科幻与历史结合在一起,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充满了对科技与阶级关系的思考。都非常值得一看。

【推理】周浩晖的《死亡通知单》算是国内难得一见的优秀侦探小说了,目前已被改编成网剧。国内本格推理界特别需要提到的是“紫金陈”,他的《谋杀官员》系列、《坏小孩》、《无证之罪》,颇有些东野圭吾的感觉。

【穿越】穿越里初期比较对我胃口的阿越的《新宋》和阿弩的《朔风飞扬》,当年可是有“文有新宋,武有朔风”的说法。后来,我的涉猎就比较广啦,开始按照不同朝代收集优秀的穿越作品,比如春秋战国有《战国狐出没》、三国的《三国之最风流》、晋有《上品寒士》、五胡十六国有《扶风歌》、五代的《天下节度》、宋的《步步生莲》、元末的《蚁贼》、明的《大明文魁》、明末的《伐清》……都是文笔与思想俱佳的穿越读物,让我可以领略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丰硕文化之余,还能了解不同作者对于写文的态度。

【历史可能性】这里特别要提到亲王马伯庸的作品对我的影响。他的《风起陇西》、《三国机密》、《三国配角演义》、《古董局中局》、《长安十二时辰》都能将“历史可能性”这一命题阐释地非常好的小说,让人读了欲罢不能。

【仙侠/玄幻】我也看过很多仙侠/玄幻类小说。像树下野狐大大的《搜神记》、《蛮荒记》、《仙楚》、《云海仙踪》等,萧鼎的《诛仙》,烟雨江南的《亵渎》、《尘缘》,老猪的《紫川》,还有爱潜水的乌贼出品的非常异类的西方玄幻《奥数神作》……这些作品都曾引起我对仙侠/玄幻世界的向往。

【修真】修真小说我只推荐一部,号称修真界的“冰与火之歌”,那就是还在连载的《修真门派掌门路》,这简直就是一部修真类的青年企业家创业史,最后应该会做到阿里巴巴那样呼风唤雨吧。

【架空】架空和穿越、历史可能性又不完全一样。穿越是利用穿越者的身份去创造一个那个历史年代不一样的世界,历史可能性则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利用缜密的逻辑和推演,去演绎一段不一样的历史,而架空则是利用那个历史环境甚至完全抛开那个历史环境,去开创一段全新的故事。三者的出发点和表现形式完全不一样。“架空小说”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酒徒的前期作品像《家园》等都可以一看,《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庆余年》、《赘婿》、《太平记》、《征途》,以及《风姿物语》都非常值得一看。

说了那么多,让我相见恨晚的书真的有很多,我这个人涉猎比较广,只要好看的都不放过,我想一本小说,只要做到了让我一气看完,那就绝对影响了我,我迄今也很难总结出那本书影响了我性格、行为或思想的哪一方面,因为看过太多。

最后,要感谢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每年都能看到很多优秀的作品。感谢这些辛勤码字的小说家,你们对得起你们的稿酬。


从小就看书,看了几十年的书了,想看的书都看过,早已习以为常,感觉不出看了哪本书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谢谢邀请回答。


宗喀巴大师著(菩提道次第广论)


最早痴迷的书是射雕英雄传,初中的一个暑假,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本大开面的小说册子,刊登了一部分,还不知道是什么名字,9点多趴炕上看,姿势没动,到12点多,感觉就是一瞬间就过去了。那一段写的是江南七侠韩女侠在洞庭湖泛舟一段,真美。

之后是英雄志,看多了主角总是天下第一的小说,早就倒了胃口。英雄志中每个人都在为志向而战斗,魔王秦仲海,圣光卢云,真龙武定远,大掌柜杨肃观,无不惊心动魄。

也看了乱世铜炉,都非常好看。


亦舒的喜宝


多谢邀请!

我个人觉得,对于看书的人来说,每一本好书都是相见恨晚的。


自从读了《楞严经》,不看天下糟粕书


《荆棘鸟》《乱世佳人》《杀死一只知更鸟》《无声告白》《窗边的小豆豆》《佐贺的超级阿嬷》《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新教育风暴》《额尔古纳河右岸》《异类》

这些书如果我早些读到,我的婚恋观、职业观、子女教育观可能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强烈推荐大家阅读!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等。

经典作品,早点看到就好了!对了,还有《卡拉玛佐夫兄弟》。

如果有时间,如果想读书,有个人说得有道理,看至少是50年以前的书。

中国的书也非常好。四大名著,每看一次感觉都不一样。


河图·洛书——

河洛图书及星槎得之于西南月波烟霞洞之绿图分野暨大野图合为天星豁落璇玑三式、图书当显自显当见自见、未尝有相见恨晚惟有一见如故

〖星槎星际联盟·盟主星槎散人〗


老子的《道德经》


老庄论语黄帝内经资治通鉴围城金庸颜鲁公黄山谷徐渭王铎傅山光荣与梦想论法的精神……


一直认为,读书要读原著读经典。

对学科入门级的学习,最好的书就是教材,比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原来很多财经类的讨论,读了《原理》,思路就会清晰很多,至少不会被一些人带偏。

再比如很多高中生会对高中政治课教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有疑虑。实际上很多高中政治老师自己都没有搞懂就上讲台了,很多观点都没讲清楚。读《资本论》第一卷,就会明白很多。


相见恨晚的有,爱不惜手的没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十几岁时候读的,对人生观价值观影响很大,三十岁又读了一遍,但是已经没有感觉了,所以年轻人要读好书。


最近在读周岭《认知觉醒》让我对自己的认知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从中感悟到一些观点,与大家共享:

“以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恰恰是学习的本质。”

——周岭《认知觉醒》

我们总是很羡慕他人,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工作出众,生活美好,家庭幸福,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所有我们做不到的一切集他人于一身,相比之下,任何事情我们都甘拜下风,好像我们就是命中的那个普通人,而他人是命中的幸运者,然后,仰着头羡慕,默认自己的普通。

其实,做想要的自己是可以实现的,只是,大多数人比他人缺少行动力,而错过理想中美好的自己。那么,如何改变,唱响自己命运的交响曲?

1.早起。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古老的谚语我们从小就听着,可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并付诸行动呢?早上空气清新,人的大脑也比较活跃,在早上我们可以完成一天重要的事情和梳理自己的思路。早上的高效率能够让我们一天都有一个好的开端并拥有一个好心情。

2.冥想。冥想是快速进入状态及保持专注度最好的方法。很多人在睡觉时翻来覆去,脑海时不时出现各种“怪东西”,当我们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点上时,你的注意就不再是涣散的,会立马进入想要的状态。

3.阅读。阅读是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管你处于哪种状态,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当然,读完之后需要花时间消化、思考,把关联点转移到自己所需的情境之下。

4.写作。写作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内容的输出。一方面,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输出能力。很多人,不管阅读还是参加活动,只是在乎这个行为而不是真正从中学习到什么。当养成写作这个好习惯,它是检验你是否真正学习到知识的检验器。

5.运动。很多人对运动的理解,只是觉得它可以让人保持身材或者身体强壮。其实,运动有很多好处:增强大脑功能,提升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自控力,从而让人充满活力让人创造更多意想不到的成就。运动,不只是健身,更是健脑。

当你知道如何让自己每天都活得充实,保持愉悦心情的时候,你是否愿意付出行动呢?

人的神经记忆对新的认知会有28天的反射弧如果想要改变,不防从28天的一个周期开始行动,让自己的大脑越用越灵活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路遥的人生,我很喜欢这本书。


原始地址:/tuijian/2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