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还是必须要背诵的,古人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认为,你的这个习惯非常好,只有这样坚持背下去,就一定会把诗词学好的。熟能生巧。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种熏陶,都是一种积累。讲究“熟”字,到了张口就能背诵,提笔就写得出,别人讲了上句,我们能够接出下句,你一定会有文学、语文、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古汉语能力等等方面的长足进步的!
古诗词的背诵也需要一些好的方法:一:记忆的时候要头脑清醒、心情愉快保持乐观自信。
二:排除一切干扰记忆学习的因素让自己一心一意背诵诗词。
三:要创造快乐阅读的气氛。
四:多感官记忆。就是眼看、耳听、口读、手写,这样才有助于记忆。
五:定期巩固练习把握遗忘规律也就是重复。
六: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先理解后记忆,背诵时注意归纳总结思考。
七:良好的睡眠和饮食营养与适度的锻炼身体也有助于提高综合智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最近常看央视举办的古诗词比赛大会,对参赛选手们口吐莲花,滔滔不绝.,倒挂长江的背诵水平,很是佩服。.所以,我觉得古诗词应该熟记背诵,只有这样,当你需要运用的时候,才能信手粘来,出口成章。
感谢邀请!孩子真的读不懂古诗词么?那强调孩子从小背诵古诗文意义何在?
在知乎上,一个关于该不该让孩子背诵古诗文的提问引来很多讨论,和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立场不同,回答这条提问的很多是从事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但是从小背诵古诗词,在他们长大之后给予其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回应,让他们还是觉得背诵古诗词十分必要。很多经典古诗词一点也不难,正如回答中所说,小孩子都要学说话,最初学点什么好?是古诗文,还是电视上的广告。
【知乎提问】这个问题曾经和同事争论的很激烈,今天又争论了一番。之前讨论是因为语文教材要删除鲁迅的某些文章,今天争论是因为上海小学一年级要删除古诗词。但之后北京那边又传出消息:下个学年要大幅增加中小学教材中古文诗词的篇幅,好像是说要增加两倍。
同事一直说:“孩子不理解的东西,你让他去背有什么用?难道你忘记了自己小时候被强制背诵不理解的东西是多么痛苦吗?为何要把这种痛苦强加给孩子?”这是用大人“有用无用”的价值观念来评判孩子的世界,我不赞成,但是面对周围功利性的环境,我又不能充分地批驳这种理念。
我想请教各位条友:
1、你小时候讨厌背诵教材里的古诗词、古文吗?有没有觉得很痛苦?为什么会讨厌或者喜欢呢?
2、让孩子背诵他们根本不懂的古诗词,你觉得有用吗?或者说,你会让孩子去背那些你觉得有用的东西吗?为什么呢?
3、如果你会让孩子背诵古诗词,那么你觉得背诵对于孩子的意义是什么呢?
4、成人世界里经常要讨论做一件事是否有用,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后用不到的东西,孩子就不用学了?
【知友回答】mupeng软件架构师,新加坡4、5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唐诗。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慢慢长大了。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着炉子,外边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飘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约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头”;灯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一夜鱼龙舞”。;愁的时候,“伫倚危楼风细细”;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小的时候,“坐看牵牛织女星”;大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
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至于具体的用处,作为理科生,工作上的确用不到。但当年我情书写的是极好的,就凭这个,就觉得很值。现在我也在教儿子背。张佳玮作家孩子都要学说话的。最初学些什么好呢?好诗都是音韵和谐、字句铿锵的,是语言的精粹。你是愿意孩子从小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这样流转缠绵的句子,还是念“全面推进、总目标;以XXX为荣,以XXX为耻”?以后他想起小时候的文字,是记起“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还是“叫一声阿姨好漂亮阿姨给你糖吃啊”比较好?就像,如果可以选择,你是希望孩子小时候听听舒伯特,听听昆曲,听听评戏河南坠子,还是让他听情情爱爱的流行歌曲?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对精神世界是有影响的。诗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韵,让他听着学着背着,都比读背些粗鄙词句要好些。至于担心孩子不了解……诗歌哪有那么复杂?诗歌的好处,就是纯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日常语言解释起来:鸟儿轻轻唱,落在河洲上;美丽俏姑娘,青年好对象。哪那么复杂?世上到处是清澈见底的诗。又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种句子,意思一读就明白,有什么难懂的呢?比日常语言难得到哪里去呢?当然,宋之后诗爱说理,爱用典,一言难尽。
那就教些《古诗十九首》,教些汉乐府,教些王维、孟浩然。中国诗那么多,没必要非让孩子背《长恨歌》吧。
至于说,怕孩子对这些诗的深文奥义不懂,我也不赞同:
其一、这种思维,是中了教育制度的毒了。诗歌的好处,就是言简意丰,一首诗解读出几万字,是学者们的事;读着赏玩,是我们的权利,当日《诗经》三百,多少风都是民间唱着玩儿的,哪有理解不理解。晏殊在宋初写词,是拿来牙板拍唱,喝酒时听的,多惬意;哪怕不理解,就当歌词唱,图个好听不行么?
其二、正如《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离开冰火岛前,谢逊曾逼迫他背下许多武功要诀,还说“虽然你现在不懂,但先记着,将来总会懂的”。许多东西记下来,就是在心里生根。日后触景生情,总会懂的。叶存智给六年级的孩子讲授古诗时,领读到“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因为离家一年有余,我几乎心酸又感动得要落下泪来。可是孩子们全无感觉,只是大声读过,然后问我“要求背诵么?”后来,我跟他们说,诗歌的美好,只有等到长大后才能懂得。“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这都是多么美好的意境,足以令人落泪。诗歌带给人最美妙的体验,大概是,在一个特殊的场景,你突然生出了特殊的感动,这时就会感觉胸中有一首诗非要吐露出来不可;如果不能,只能感慨一句“真美呀”或“好伤心”,实在显得单薄,也是一大憾事。可惜,这种美好只有等到长大后才能领悟。可是,如果没有幼年的文化积累和习惯养成,长大后再想领略这份美好,怕也是不现实的吧?昨晚与友人聊天,她说幼读诗歌,未解其意,但是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体会到汉语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这是童子功,没有几年的阅读基础是难以达成的,这完全有可能影响到一个人日后的写作和讲演。彻底吸收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待到一定的年纪,诗中蕴藏的情感自然会浮出水面。所以,或许是我们搞错了重点。
问题的关键,不是是否要保留诗歌,而是应该怎样教授诗歌;不是应不应该背诵诗歌,而是应该怎样背诵诗歌。同事有一个四岁半的小女儿。幼儿园小班。让她背诗,必然是艰涩困难。可是,她的母亲跟我说,孩子看电视时,只要看过几遍,就能背下所有的广告语。连语气声调都拿捏惟妙惟肖。我想,这应该不是个案。广告的本质就是重复,借此营造一种“虚假熟悉”的错觉。也许应该把这个例子迁移过来,不应该强求学生在一个小时或者一天内背诵出来,相反,应该不断重复、不断在他的耳边眼前晃荡,所谓耳濡目染,大概就是这样的概念。说让小学的孩子领略诗歌的美感,这扯得有点远。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与其让他花时间模仿广告,不如多给他一些时间,让他在轻松的重复里,自然而然地学会背诵诗歌。不要强迫,不要压制,不要引起逆反心理。要引导,要陪伴,要设置情景和画面。就诗歌气氛的熏陶而言,家庭教育的效果其实是要胜过学校教育的。可惜,多数家长都忽略或者无暇顾及这一点。他们在接孩子时习惯性的问一句:“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起到决定作用的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父母教了什么。
对了,让我把开头的故事讲完。孩子们问我:“这首诗要求背诵么?”我说:“课本里没有要求。如果你们喜欢,就背;不喜欢就算了。考试不会出现的。”两天后,默写。在写了全部的字词后,他们提醒我说还有一首诗没写。“哪首?”“《逢入京使》。”“不是没有要求背诵么?”“我们都背过了!”他们很大声的说。语气里是完成了额外任务的骄傲。果然,全班只有两个孩子写错。那一刻,在我心里燃起的是满满的感动,这比一百分的卷子更让我骄傲,因为我跟他们说的是“如果喜欢,就背”。而我知道,他们喜欢,绝大多部分的原因是来自我喜欢。其实,背诵一首古诗,没有那么痛苦的。
必须背诵,时常黙写,既练书法,亦强记识;其实,真正的国学肯定不是背诵几首诗词就能轻易巧成,但背诵诗文肯定是了解国学基础的不二法门;国学也没那么玄、那么难,熟读背诵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古典诗文,总能略知一二,受用一生;尤其作为书法爱好者,一般的古诗文都应该背诵黙写,方能得心应手,心手双畅。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如果心中没有诗词句,则书到用时方恨少
背诵是必须的,这为下一步写诗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你可以不写,只玩背诵。只要你热爱诗词,尤其热爱写诗词,即使肚里没有多少古诗,写多了,达到几千首,你也会有一定的收获(你会更懂得古诗词的美!)尽管无法超越古人,也是人生一大幸事!请爱好诗词吧!
不请自来。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值得学习。然而,不得不承认,对现代人而言,古诗词并非生活的必需品,可学可不学。(当然,中小学和部分大学生因为课程设置,必须得学习古诗词,这另当别论。)如果不学习古典诗词,人生只是错过了一些美好而已。
(图自网络,侵删)至于,怎样学习,是否背诵,本来是非常个人化的选择。喜欢诗词,想多点积累,愿意背诵,那就背呗,何必在意别人的评价呢?
在我看来,对那些喜欢古诗词的人,年龄小、阅历浅的小孩子,理解能力可能稍微弱点儿,可以多背。成人呢,记忆力可能不如儿童,但理解力相对较强,可以以理解为主,在此基础上背诵。
不过,我个人更推荐这样的方式,无论大人小孩,都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诗词,但是,不是功利性地背诵,在限定时间内背出来,而是熟读成诵。
我自己是比较喜欢古诗词的,大学时学的是经管,但是,两天不读诗词,便觉得自己沉浊无比,面目可憎。常忍不住读她几首,读时口齿生香、心旌摇荡,觉得整个人都变得轻盈剔透,甚至感觉自己能神骛八极、心游万仞,仿佛瞬间穿越时空,化作仙人,其中妙处,实在难与人说。
起初,并没有要求自己背诵,只是喜欢而已,后来,竟然发现,常读的篇目,竟然都会背诵了,包括那首非常长的《离骚》。
后来,因为确定考文学研究生,就系统地背了不少诗词。每天早饭后,在自习室内,看有注解的诗歌一篇,看完后,尝试逐句背诵。哪里卡壳了,实在想不起来,才会翻书看一看,而且会特别留意,是因为不熟悉语言表达,还是上下文情景等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强记忆。逐句把一首诗歌背完后,趴在桌子上养神,再尝试背诵全篇,想不起来的地方,再去翻书、检查,加强记忆。爬起来后,默写刚背的作品,查漏补缺,再次加强记忆。背完一首后,在用同样的方法,背下一首,每天上午花两小时时间,可以背两三首。当天晚上、次日早上和周末都会温习,基本上背过的,大多不会忘掉。越到后面,背诵效率越高,还会上瘾。后来担心背诗词花的时间太多,影响其他科目的复习,才限制了背诵的篇数。最后在考研中,中国古代文学板块成绩比较出众。
上面是我个人的经历,仅供参考。最后再强调一下,学习诗词是自己的事情,学不学习、怎样学习、背不背诵、怎样背诵,都是个人的事情,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和选择。
有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背喜欢的诗词,现在,让别人去说吧;将来,让他们去羡慕吧。
我昨天在号(风雅人文观察)发了一篇文章,关于现代人学习诗词的价值和意义,如有兴趣,不妨一读哈。
大冬天里,码字答题,手都冻僵了,记得点赞鼓励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