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谁更厉害?为什么?

应该是司马师,毕竟淮南三叛由他平定,魏国已是唾手可得。其它应对吴蜀,国力的巨大差距摆那,都是以多打少,基操勿六的节奏。


知道司马懿的都知道是长子司马师厉害


你们这些人,为啥总爱比啊比,时也运也命也,如果司马师不死,司马昭就是他的好弟弟,两兄弟的活儿都有他干了,他们这代人就是给司马炎铺路的


司马师啊,官拜大将军,独揽朝政,看过三国演义或三国志的都知道,司马懿只是杀了曹爽,没有篡权的能力,司马师带兵打仗,架空曹魏,如果司马师不病死,司马昭说过:天下都是哥哥给我的,还把自己最爱的幼子过继,师无子。可以说忠于司马氏的贾充,郭淮,郝召,钟会,张虎等掌握军权的大将只听司马师的,如果不是司马师因脸上肿瘤暴毙且无子,司马昭真没机会,不过司马昭政治比司马师高,善于弄权,且历史舞台给了他机会,才有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的名气。司马师文武双全,毕竟司马师还单挑过姜维的,能文能武,如李世民,曹操那种类型的人,只不过曹操活了66岁,司马师只活了46岁,看来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魏景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采,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宴齐名。宴常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也。

文帝讳昭,字子尚,河内温人。宣帝次子。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

老头子司马懿有9个儿子,死的死,废的废。只有师和昭算很优秀,但是这俩弟兄的差距甚大。司马师应该最强大,理由是:

早年老头子给弟兄二人封官,师在都城内掌管禁军事务,而昭出外带军队。这肯定老大很被器重。公元249年前一夜,老头子发动政变意图说给了他弟兄,司马昭担心政变失败,一晚上没睡好,司马师很淡定,跟没事人一样,这也就看出兄弟二人的性格差距。政变是老大亲自带军队控制洛阳,后被封侯爵。后来老头子死后,老大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大权。252年正式成为大将军。可以说,对司马懿来说,把整个家族重担交给了老大的肩上,而确实没让老头失望,先是打败了吴国,平定了各种叛乱。如果不是病死的早,西晋王朝还能来的快一点。


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不过个人认为司马师更厉害一点,第一,司马师如果没有英年早逝,就基本没有司马昭什么事了;第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明司马昭舆论工作没做好,古人讲究名正言顺,司马昭过早暴露野心了。


司马师更厉害,司马师能文能武,可以自己打仗,也可以治理国家,懂得用人之道

司马昭自己都说,这天下都是司马师的,所以,司马师更厉害


人们都喜欢光明磊落,大气磅礴之人,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司马师不喜欢司马昭,觉得司马昭太阴险。其实并不然。

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其政治遗产,巩固了司马氏在魏晋一朝的核心权力;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任,完成了司马代魏的大部分准备工作。

相较而言,司马师更像一名军事家,领军击败诸葛恪大军,平定淮南二叛,靠行军打仗进一步巩固了司马氏的核心权力。

而司马昭更像是一名政客,其人具有超凡的政治敏锐感,预先发现魏帝曹髦夺权预谋并及时防范,致其无功而返。率先发现灭蜀之机,立即调兵征战,开启统一大业;同时,生性多疑,且心胸狭隘,对邓艾钟会始终猜忌,致其一死一判;由阴害魏帝曹髦身死。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前夕,告诉司马两兄弟,让他们一起参与,司马师稳如泰山,该吃吃,该睡睡,和不知道的时候一样;而司马昭知道后每天都睡不好觉,连走路都在发抖。从这一点比较而言,司马师更强一点。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师之心,司马昭知!

史书上看,对司马师更多的是褒扬,说他雄才大略啦,整顿纲纪啦,卓越的军事才能啦等等!对司马昭就是更多的是贬讽居多啦!比如诛杀皇帝曹髦啦;比如打了败仗问属属下谁的错,属下说主帅的错,立马杀了这个下属。然而史书记载的未必就没有夸大,污蔑之嫌。毕竟在古代诛杀皇帝是最让人唾弃的事。

司马师的才能真的胜过司马昭吗?未必!

司马家最重要的基因就是“装”,司马懿靠装“老、病”掌握了魏国大权。在古代历来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且司马懿也制定了接班人是司马师。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势力是司马师暗中准备的三千门客,而暗藏军队的经费却是司马懿出。如果司马昭表现的处处和司马师争胜,那么司马家难免不会出现曹丕和曹植的悲剧。司马昭却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势力,自然要装的比司马师弱一些。当然更主要的原因,司马师孤家寡人一个,老婆都被自己杀了,而且没有子嗣,这样的人谁也惹不起,也没必要惹,反正司马家的大权最终还是要落到司马昭手中。

其实若论功绩,司马昭还是要胜过司马师的。司马师只是打败了吴国诸葛恪以及毋丘俭的反叛。司马昭却真正的奠定了三国一统的基础,攻占了蜀国。


谢邀。历史如镜,多读可以明智。关注子彧,一起读史。

司马氏兄弟,有一件事可以清晰的看出高下:高平陵事变前,司马懿找来兄弟俩,叫两个儿子一起参与,司马昭知道后每天都睡不好觉,走路腿都在筛糠;而司马师谈笑自若,饮食睡眠都跟平常一样。可见至少在胆识方面,司马师是强过司马昭的。

西晋的实际奠基人-司马懿

但司马昭比司马师小三岁,所以心智成熟略有相差也可以理解,所以也不能完全看同一时期,作为一个执政者,两兄弟也都有过人之处,两人共同完成了从曹魏接手政权的人物。我们可以全面分析他们执政过程的成就来分析,先看看两人执政成就:

司马师

249年,高平陵政变成功。251年,司马懿死,司马师任魏国抚军大将军,掌握朝政。但此时朝中暗流涌动,司马氏初掌权,司马师本人在司马懿时代不过是小小的中护军,镇不住朝中大臣。司马师刚柔并用,恢宏大度,很快就将魏国政权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里。252年冬,司马师进位大将军。

1、司马师的军事才能:第一战,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进攻合肥。众臣都担心诸葛恪要全面进攻,想要分兵据守各处。司马师一眼看出厉害所在,指出诸葛恪刚刚领政,根基未稳,想要凭借战争威望,因此不会分兵各处,一定会全力进攻合肥,不会转攻他处,同时诸葛恪投重兵于绝境,坚城之下难以攻克,久之军心必堕。因此决定后发制人,派军固守合肥。等到诸葛恪军疲之后,再主动出击,斩首万余人。此战也间接导致了诸葛恪下台和吴国内乱。第二战,淮南二叛。

255年,毋丘俭和文钦联合叛乱,并将儿子送到东吴为人质。司马师督大军讨伐,分别派王基监视,诸葛诞功其老巢寿春,胡遵领兵断绝其回寿春的归路。另派邓艾率军佯败诱敌,自己统帅大军一击而败之。母丘倹和文钦逃亡东吴。

2、司马师的气度:做大事者,不仅要能力突出,更重要的是有识人之明,有宽宏的气度。252年,东兴之战。司马师听从诸葛诞的意见仅供东吴,以司马昭为监军。后来东兴之战败绩。众人请求惩罚诸葛诞。司马师说,是自己判断失误,因此只惩罚了自己的亲族司马昭,而其他参战人员只是对调了防区。

254年,魏帝曹芳不满司马师专权,暗令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废除司马师。被司马师发觉,司马师夷三人的三族,却没有动曹芳,后来废曹芳也没有杀他。可见司马师还有有一些气度的。

司马昭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昭才崭露头角。淮南之变时,司马昭为中领军,镇守洛阳。司马师因文鸯袭营,惊惧过度,病重而死。司马昭往许昌奔丧,后用钟会之谋自己率领大军回洛阳,粉碎了魏帝曹髦夺权阴谋。255-265年,经过10年的经营,完成了权力的更替,为司马代魏做好了一切准备。

司马昭

1、司马昭的军事才能:司马昭的军事生涯主导的战争并不多。253年,姜维入侵陇右,司马昭带兵成功抵御。255年,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评定淮南诸葛诞、文钦等人的叛乱,仍然采取后发制人,围点打援的策略,成功打败吴国援军,分化文钦、诸葛诞,平定叛乱。263年,出兵三路灭蜀,司马昭只是坐镇长安,具体军事行动都是三路指挥钟会、邓艾、诸葛靓完成的,平定钟会叛乱也是监军卫瓘完成的,并没有司马昭的具体指令。

2、司马昭的气度:司马昭善待蜀国降臣,但是为了加快权力的过渡,制造了相当的政治高压。平蜀战争,邓艾钟会之死可以说跟司马昭的猜忌有很大关系。蜀国败亡后,司马昭听信钟会谗言,押解邓艾回京。邓艾路上被田续杀死,钟会也在蜀中叛乱,司马昭猜忌钟会,亲率大军到长安,虽然说明其识人之明。既然不信任钟会,又如何要委派大军给他?既然知道钟会会叛乱,又为何要听其言,不用邓艾制约钟会?可见司马昭全是用权谋之心度二将,令其相互制约,又都不信任。

同时曹髦被杀之事对司马氏的信誉影响极大。虽然不是司马昭亲自杀死,但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却被深深的印在了世人的心里。后来竹林七贤的事迹里面多可以看到,士大夫很多已经在司马氏的政治高压下避世,不与司马氏为伍。这甚至直接导致了魏晋清流的流行,很多士大夫不愿意出来为官,在任的官员也以游山玩水为乐,不愿参与实际政务的处理,奉行不做事就不会错的原则。

因此司马昭的气度狭隘对后世的简介影响极大。

综合分析,司马昭军事才能或可与司马师比肩,然而司马昭的气度却比司马师差很大一截。也是司马昭让魏晋士大夫的转向更加迅猛。可以说华夏魏晋的衰败,司马昭是要负责任的。


师马师武人也,但打天下必须为武成王。司马昭文冠曹统,无人匹敌。这些耒源由司马徽按排,一般人看不出眉目来的。古人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论卧龙凤先生,要助必须司马家,一来本家,二耒司马相如之后,名门后裔焉可不振家门。局外人那知就里呢?《三国归晋原理在此也》。


司马昭更厉害,司马懿控制一辈子的欲望最后报复到他儿子身上,司马昭学会了所有技能。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比较出名,因为二人都继承了司马懿的衣钵。但是个人认为司马师完胜司马昭,因为司马师是名正言顺,毋庸置疑的司马懿第一继承人,而司马昭继承衣钵完全是出于幸运,天上掉下来的位置,所以我认为司马师更厉害。

司马师

司马师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司马师雄才大略,是这个干大事的料。三分天下吴蜀魏,最后尽归司马家,造成这样的结果,靠的就是“高平陵之变”。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此次政变的成功,司马师功不可末,齐私自牧养的三千死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相比之下,司马昭就显得可有可无了。

司马师在军事上也有不错的成就,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南征北战,为魏国打下多半的天下。在新城之战中更是用计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所以司马师还是有一定的才能的。

司马昭

司马昭是司马懿和张春华所生的第二子,司马师的亲弟弟。其一直唯哥哥马首是瞻,在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了衣钵,而司马昭本应是简简单单过一辈子太平日子。但是司马师突然暴毙,值得一说的是司马师自己又没有儿子,没办法就在弟弟司马昭哪里过继过来一个,而司马师暴毙时,其儿子仅仅七岁(也是司马昭的儿子),当时江山才未稳定,怎可让一个七岁的孩童执掌朝政,于是司马昭才因此继承了衣钵,所以司马昭继承衣钵实属幸运之举。

个人认为司马师之才胜过司马昭是毋庸置疑的,从一件事就可知。在司马懿告诉兄弟二人第二天要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师像一个没事的人一样,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而司马昭则整宿的睡不着觉,由此就可看出二人的心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你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司马师和司马昭分别是司马懿的长子和次子,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执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任。司马师和司马昭,谁能力更强?很多人认为是司马师,我认为司马师和司马昭,特点不同,不太好比较能力谁更强。

司马师作为长子,他的强势和霸道远非司马昭能比。他养了三千死士直接参与了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死后,司马师临阵不乱,先后废帝立新,镇压叛乱,挫败吴蜀入侵。其政治军事手段快猛,有很强的政治自信。

但司马昭也有很多强项。比如政治敏锐性,及时发现魏主曹髦的图谋并预先防范,及时发现诸葛诞反叛之心,并亲征平定。他的战略眼光超过其兄,他敏锐抓住了灭蜀的良机,打开了统一的局面。但政治自信方面不如其兄,比如他曾挟持魏主和太后出征。


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才能在同一时代里是顶尖的政治人物,只因二人性格不同,其行事作风也有所不同,单以魄力而伦,司马师强于司马昭。

司马师为人性格刚烈而又稳重,即是勇而有谋,敢作敢为,有枭雄的气魄。

司马昭为人智谋出众,可以说跟司马师不分上下,可是他性格中带有一些“懦弱”或是说“政治家的阴险”,但又不能跟司马懿一样把阴险的性格完全收敛起来,不让人察觉。

二件事可以看出兄弟二人的差异,高平陵政变时,司马师已经培养好三千死士,蓄势待发,故他已经安稳的睡觉。司马昭在此前就显得没有任何准备,因而司马懿把阴谋告诉他后,把他吓得睡不着。

第二件事,司马师掌握曹魏大权后,对吴国发动战争,正是派弟弟司马昭担任监军,借此扶持司马昭掌握军权,结果司马昭不仅大败而归,给司马师造成很多麻烦。司马昭在处理失败的事情上也不如司马师,司马昭手下有一个谋士王仪,是魏臣王修的儿子,他说战败的原因在于司马昭指挥不当,司马昭一怒之下杀了王仪泄愤。

当时朝议,追究大军各大将领诸葛诞、毌丘俭、胡遵等人的责任,司马师说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责任,主动把过错全揽下来,那些战败的将军都没有受到什么处分,最大的处分是对司马昭进行降级处理。

同一个事件就能看出,司马师为人面对事情时有更沉稳的对策,且敢于承担后果。这倒不是说司马昭的才能远不如司马师,只是说身为领袖人物不仅需要有智勇方面的才能,本人的气魄非常重要,司马师的做法让下面的人更愿意为他效力,司马昭为人却难免让人心寒。

司马懿夺权后不久就死了,其实是留了一个烂摊子给司马师,司马师不仅接过司马懿的大权,也接过了要压制曹魏旧臣的问题。司马师执政短短几年,就培植了朝野党羽,垄断内外兵权,若在外掌兵的各大都督诸葛诞、王昶、陈泰、胡遵皆亲司马氏,只有毌丘俭是曹爽旧党,诸葛诞后来虽然发动叛乱,可他跟司马氏有联姻,于司马师执政时期还是可信任的。

尚有次一级的将领王基、州泰、邓艾、石苞皆司马师之党,朝政方面,司马师以傅嘏、虞松为谋主,新加入了钟会、贾充更是当时一流谋士。其余核心人物还有王肃、卢毓、王祥、荀顗、阮籍、山涛、鲁芝。

司马师执政期间的阵容已经可以追赶曹操时期,傅嘏、钟会、贾充均为当世一流谋臣,卢毓、山涛掌握选举,更是不断给他安插人才到朝中。司马师幕府的实力已经接近曹操手下有荀彧、荀攸、贾诩的时候。

同时期里蜀大将军费祎和吴丞相诸葛恪手下都没有如此强大的阵容。

至司马师死后,曹髦就想立刻夺回兵权,命司马昭留在许昌,只让尚书傅嘏把兵权带回洛阳,一旦司马昭按照曹髦的方法来做,兵权就要重归魏帝手中。傅嘏和钟会为司马昭出谋,让司马昭亲自率军返回洛阳,一把将实权揽过,傅、钟二人均展示出过人的谋略。

但是说到用人方面,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各有所长,司马师对曹爽旧党相当排斥,勉强用了许允,后又将其流放。司马师固然有过人的气魄,但缺乏柔韧的变通。

司马昭在上台后重新启用曹爽旧党,于是他的幕府又增添荀勖、羊祜、王沈、裴秀等人,这些皆当时一流谋士,最后成为西晋开国重臣。这方面有点类似孙策、孙权兄弟,孙策对江东豪强打压过甚,他刚烈的性格也很难跟江东豪族达成共识,孙权上台后就开始招揽江东士族,得到了陆逊、顾雍这些能人。

孙权或司马昭在上台后,若没有别的手段安抚反对者,将其化为己用的办法,那他们当时就已经崩局。而且他们的性格都属于很刚烈一类,那也不会去寻求合作。因而有性格决定的能力很难说谁高谁低。

司马懿夺权后将权力交给司马师,这是最好的选择,司马昭不会做得比司马师好。而司马师死后由司马昭继承也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司马昭性格也像司马师一样刚强,以他当时的形势未必能完全压得下曹魏旧党的反弹,即便是亲司马氏的诸葛诞、钟会都还有理由造反,只要打着讨伐司马氏的名义,人人都是义军。

司马师更像是一位枭雄,司马昭则是一位奸臣,虽然很坏却称不上雄字。


原始地址:/wenhua/19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