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西晋的第二任皇帝。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国之君通常庙号作“太祖”,第二位皇帝则是“太宗”。堂堂西晋王朝第二位皇帝,本应在历史上留下伟光正的形象,可是司马衷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白痴皇帝”的名声。难道他真的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白痴吗?
胡适曾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人物又何尝不是任人打扮呢?而晋惠帝司马衷正是这样一个被装点打扮的人物。
首先,能留下“白痴皇帝”的名声让后人戏谑,不得不说他的自身素质确实不够过硬,如果像秦始汉武那么生猛,无论后人再怎样抹黑,也不会惨到被黑成“白痴”。《晋书.惠帝纪》记载了两则惠帝的“白痴往事”,一个是司马衷做太子时,在华林园听到虾蟆声,问左右说:“这些虾蟆是为公家鸣叫,还是为私人叫”,左右回答道:“在公家的地盘上就是为官,在私人的地盘上就是为私”;第二个是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司马衷却疑惑:“何不食肉糜”。后人多据此认定惠帝是个“白痴”,这难免武断。毕竟“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司马衷能说出“何不食肉糜”,并不是多么令人奇怪的事情。
司马衷确实是一个天生驽钝、多少无能的皇帝,但要说他白痴就十分夸张了。《晋书》有一则记载:在动乱中,侍中嵇绍为了保护惠帝,被乱箭射死,鲜血沾染了惠帝的衣服,事后左右要清洁衣物,惠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可见惠帝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白痴”。那么他“白痴皇帝”的形象究竟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呢?
其实“白痴”的帽子在晋武帝时就已经扣到了司马衷的头上。事情还要从当时的齐王司马攸说起,司马攸又是何许人也呢?要想认识这位齐王,还非得认真梳理一下司马家的世系不可。司马懿有两个重要的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在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了司马家族的事业,但不幸的是,司马师在平定淮南叛乱的作战中抱病身亡。之后司马昭便理所应当地接过了哥哥司马师的“接力棒”,为了不让兄长绝后,司马昭还将自己次子司马攸过继到司马师的名下。司马昭之后,其长子司马炎完成了魏晋禅代,开创晋国。
作为司马炎的嫡长子,司马衷继承皇位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因天资驽钝让他的太子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由于司马师有大功于晋室,齐王攸作为他的嗣子,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在西晋具有很高的人望与政治合法性。同时齐王攸本人也通过各种措施手段来塑造自己宗室贤王的形象,比愚钝的太子司马衷更得朝臣拥戴。在武帝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更是高涨。
本来君臣名分已定,继承皇位与齐王攸没有半点关系,但太子司马衷的天资驽钝让齐王攸有了机会,政治便出现这样的逻辑:太子(司马衷)越是白痴不慧,便越不堪皇帝重任,齐王攸继承皇位的机会越大。如此一来,齐王攸和支持他的势力自然竭力制造舆论,夸大司马衷的驽钝,给他扣上“不慧”的帽子,古人所谓的不慧,正是今天白痴之意。虽然齐王攸最终死在了晋武帝之前,不会再拿司马衷的驽钝说事,但这种舆论已经营造出来,多多少少给惠帝扣上了“白痴皇帝”的帽子。
西晋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空前混乱的大动荡局面,后世的士大夫反思西晋灭亡这段历史更为疾痛惨淡。而这位天生驽钝,内不能齐家、管制皇后贾南风和外戚,外不能治国、安抚藩王,导致西晋亡国的皇帝,便要为这段历史负责,成了人们首要指斥和戏谑的对象,“白痴不慧”的帽子更难摘下了。
司马衷“白痴皇帝”的形象主要源自《晋书》,这是一部初唐官修史书。《晋书》给我们刻画了身怀大才的齐王攸和“不慧(白痴)”的晋惠帝,晋书之所以如此记述历史,其实里面夹带了不少唐太宗李世民的“私货”。众所周知,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其手段既不光明磊落,也不符合伦常道义,因此“篡改历史”来为自己辩护就成了唐太宗要做的事。除了我们熟知的,李世民修改自己的《起居注》,在国史中塑造父亲李渊平庸、兄长李建成昏乱的形象,西晋历史也成了他下手的目标。
《晋书》要给世人呈现的正是这样一套逻辑:晋武帝司马炎正是西晋的“李渊”、齐王攸是西晋的“李世民”,而晋惠帝司马衷则是西晋的“李建成”。由于晋武帝在选择继承人上的失策,以及压制贤明齐王攸,由此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颂扬齐王攸,贬低晋惠帝“不慧(白痴)”就成了《晋书》描绘司马衷的一大逻辑。“白痴皇帝”这顶帽子可谓越扣越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皇帝并不白痴,只是驽钝而已,是历史制造了“白痴皇帝”。
参考书目:
1、(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96年
2、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晋惠帝司马衷虽然不是白痴皇帝,但是名声也不好,至少是一个昏君。
1、晋惠帝司马衷是西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为人痴呆不任事,初由太傅杨骏辅政,后皇后贾南风杀害杨骏,掌握大权。晋惠帝的名言是“何不食肉粥”,当时全国饥荒,朝臣说百姓们草都没有吃的了,惠帝听后说“百姓没有饭吃,怎么不吃肉羹呢”
2、信任皇后贾南风,导致八王之乱。贾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人,她长得丑,还风流。但为人有心机,城府极深,撑权后杀了不少政敌,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彻底把西晋王朝搞砸了。
3、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对惠帝的评价是:“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儒家一向讲为帝王隐,王夫之如是说,则充分证明了晋惠帝无治国之才,至少是一个昏君无疑!
有一天晚上,白痴太子司马衷听见宫外面(呱呱呱)地叫个不停。他就问宫女:这是什么东西在叫?宫女说:是青蛙叫。他又问:青蛙叫得这么起劲,是给官家叫呢?还是给私人叫呢?宫女听了,答不上来,就骗他说:在官家地里的青蛙就给官家叫,在私人地里的青蛙就给私人叫。司马衷太子一听,拍手直乐,说:对!对!你真聪明。宫女哭笑不得。还有一次,太子看见两个宫女在旁边低声说着悄悄话。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听到那两个宫女正在说着外地怎么闹饥荒,老百姓怎么没饭吃,好多人都给饿死了。太子不了解也不明白,呆着纳闷地说:他们怎么这么傻呀?没饭吃怕什么?还有酒有肉呢!有酒有肉不会饿死呀!有时候我就一口饭都不吃,光喝酒,吃鸡,吃肉,一点儿也不饿!!宫女们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直摇头。这个白痴太子气得瞪大眼睛嚷说:你们不信?就说那肉粥吧,不比稀饭好吃?乡下人就是笨!没有饭吃,怎么不去吃肉粥呀?那也能够解饿嘛!这样的弱智人,将来可怎么能做皇帝呢??
晋惠帝司马衷
“何不食肉糜”
因为这句话晋惠帝被世人嘲笑千年。
他虽然智力有待开发,可他是真的想要解决问题,只是他不知道这样不能解决而已。
可叹他生在帝王家,他不应该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永兴元年(304年),晋军在荡阴战败,惠帝脸部受伤,中三箭,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司马颖的军士把嵇绍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
司马衷说:“这是忠臣,不要杀他!”军士回答道:“奉皇太弟的命令,只是不伤害陛下一人而已!”于是杀害嵇绍,血溅到司马衷的衣服上,司马衷为他的死哀痛悲叹。
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
司马衷说:“这是忠臣的血,不要洗去。”
他真的只是他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蠢笨的如同一个白痴一样。
一切还要从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说起。杨艳是曹魏时期通事郎杨文宗的女儿,字琼芝,弘农华阴人。她才貌俱佳,少女时有人为她看相,说她乃是“极贵”的后妃之相。司马昭当时虽是曹魏的大臣,却早有异心,听到消息之后,便将她聘作长子司马炎的妻子。婚后,杨艳为司马炎生下了三子三女:毗陵悼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在杨艳的三个儿子里,长子司马轨早逝,次子司马衷是个天生弱智,三子司马柬则聪明伶俐。按理来说,司马衷既是白痴,皇位就应该传给同为嫡子的司马柬了。但是杨艳却坚决反对,说必须立长,非要司马衷做太子不可。她应该也知道白痴皇帝可能带给国家的恶果,但是做为母亲,她却觉得自己对于儿子的天生白痴非常负疚,一定要把最好的一切都补偿给司马衷不可。武帝偏偏在这方面与杨艳颇有同感:他也是长子,却从小不得父亲司马昭的欢心。于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不管群臣怎么争辩,白痴司马衷还是在九岁这年坐上了太子宝座。然而,痴肥白胖的司马衷儿时可能还看着有几分可爱可怜,渐渐长成之后,却蠢得无以复加。有一次,他听说民间发生了饥荒,有不少百姓都被饿死了,居然瞪着眼睛问左右侍丛:“他们怎么会饿死呢?没米饭吃,可以吃肉糜嘛!”
司马衷是不是白痴不能确定,但是智力低下是绝对的,可以从几个方面讲:
第一,太子司马衷有一位妃子叫谢玖,谢玖有了身孕后,武帝避免她被贾南风暗害,就保护了起来,司马衷连自己都有儿子了都不知道,有一次司马衷和儿子一起玩耍,他还以为小男孩是他的弟弟,在一旁的父亲对司马衷说,这是你弟弟,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知道,这是真傻。
第二,司马衷的儿子叫司马橘年纪很小,但很聪明,贾南风为了自己控制权利,就让人让司马橘醉酒后逼他写了让父亲退位的文字,都喝醉了哪知道写的什么了,司马衷不分真假,觉得太子大逆不道,要处死自己的亲身儿子,多亏大臣们觉得此事有蹊跷,就将太子贬为庶人,后来还被贾南风给杀了。
司马衷是西晋王朝的第二代统治者,从小锦衣玉食的生活活脱脱的一个不懂民间疾苦的公子哥。
从史书记载中,司马衷是一个痴呆患者,受妻子贾南风的控制,不懂政事。
相传民间洪灾,百姓流离失所,大臣上报给皇帝。苦思冥想后对着身边的人问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没有米粮可以充饥,为什么不去吃肉糜粥呢?)大臣们说听后,哭笑不得。不久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夺利,动了根基,被少数民族趁虚而入,以至五胡乱华的乱局!
他的痴呆和纵容妻子,逃脱了干系。所以他的痴呆也是很正常的。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西晋的第二任皇帝。中国历代王朝的开国之君通常庙号作“太祖”,第二位皇帝则是“太宗”。堂堂西晋王朝第二位皇帝,本应在历史上留下伟光正的形象,可是司马衷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白痴皇帝”的名声。难道他真的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白痴吗?
胡适曾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人物又何尝不是任人打扮呢?而晋惠帝司马衷正是这样一个被装点打扮的人物。
首先,能留下“白痴皇帝”的名声让后人戏谑,不得不说他的自身素质确实不够过硬,如果像秦始汉武那么生猛,无论后人再怎样抹黑,也不会惨到被黑成“白痴”。《晋书.惠帝纪》记载了两则惠帝的“白痴往事”,一个是司马衷做太子时,在华林园听到虾蟆声,问左右说:“这些虾蟆是为公家鸣叫,还是为私人叫”,左右回答道:“在公家的地盘上就是为官,在私人的地盘上就是为私”;第二个是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司马衷却疑惑:“何不食肉糜”。
司马衷后面的皇帝是谁晋惠帝司马衷真的是一个“白痴皇帝”吗?
后人多据此认定惠帝是个“白痴”,这难免武断。毕竟“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司马衷能说出“何不食肉糜”,并不是多么令人奇怪的事情。
司马衷确实是一个天生驽钝、多少无能的皇帝,但要说他白痴就十分夸张了。《晋书》有一则记载:在动乱中,侍中嵇绍为了保护惠帝,被乱箭射死,鲜血沾染了惠帝的衣服,事后左右要清洁衣物,惠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可见惠帝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白痴”。那么他“白痴皇帝”的形象究竟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呢?
其实“白痴”的帽子在晋武帝时就已经扣到了司马衷的头上。事情还要从当时的齐王司马攸说起,司马攸又是何许人也呢?要想认识这位齐王,还非得认真梳理一下司马家的世系不可。司马懿有两个重要的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
在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了司马家族的事业,但不幸的是,司马师在平定淮南叛乱的作战中抱病身亡。之后司马昭便理所应当地接过了哥哥司马师的“接力棒”,为了不让兄长绝后,司马昭还将自己次子司马攸过继到司马师的名下。司马昭之后,其长子司马炎完成了魏晋禅代,开创晋国。
作为司马炎的嫡长子,司马衷继承皇位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因天资驽钝让他的太子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由于司马师有大功于晋室,齐王攸作为他的嗣子,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在西晋具有很高的人望与政治合法性。同时齐王攸本人也通过各种措施手段来塑造自己宗室贤王的形象,比愚钝的太子司马衷更得朝臣拥戴。在武帝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更是高涨。
本来君臣名分已定,继承皇位与齐王攸没有半点关系,但太子司马衷的天资驽钝让齐王攸有了机会,政治便出现这样的逻辑:太子(司马衷)越是白痴不慧,便越不堪皇帝重任,齐王攸继承皇位的机会越大。如此一来,齐王攸和支持他的势力自然竭力制造舆论,夸大司马衷的驽钝,给他扣上“不慧”的帽子,古人所谓的不慧,正是今天白痴之意。
虽然齐王攸最终死在了晋武帝之前,不会再拿司马衷的驽钝说事,但这种舆论已经营造出来,多多少少给惠帝扣上了“白痴皇帝”的帽子。
西晋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空前混乱的大动荡局面,后世的士大夫反思西晋灭亡这段历史更为疾痛惨淡。而这位天生驽钝,内不能齐家、管制皇后贾南风和外戚,外不能治国、安抚藩王,导致西晋亡国的皇帝,便要为这段历史负责,成了人们首要指斥和戏谑的对象,“白痴不慧”的帽子更难摘下了。
司马衷“白痴皇帝”的形象主要源自《晋书》,这是一部初唐官修史书。《晋书》给我们刻画了身怀大才的齐王攸和“不慧(白痴)”的晋惠帝,晋书之所以如此记述历史,其实里面夹带了不少唐太宗李世民的“私货”。众所周知,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其手段既不光明磊落,也不符合伦常道义,因此“篡改历史”来为自己辩护就成了唐太宗要做的事。
除了我们熟知的,李世民修改自己的《起居注》,在国史中塑造父亲李渊平庸、兄长李建成昏乱的形象,西晋历史也成了他下手的目标。
《晋书》要给世人呈现的正是这样一套逻辑:晋武帝司马炎正是西晋的“李渊”、齐王攸是西晋的“李世民”,而晋惠帝司马衷则是西晋的“李建成”。由于晋武帝在选择继承人上的失策,以及压制贤明齐王攸,由此导致了西晋的灭亡。颂扬齐王攸,贬低晋惠帝“不慧(白痴)”就成了《晋书》描绘司马衷的一大逻辑。“白痴皇帝”这顶帽子可谓越扣越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皇帝并不白痴,只是驽钝而已,是历史制造了“白痴皇帝”。
从《晋书》的记载来看,司马衷也确实是一个白痴皇帝了。
司马炎称帝后,在第三年册封了司马衷为太子。原因也很简单,按照我国古代权力通则,一般由皇帝的嫡长子继承皇位,而司马衷刚好是武帝的嫡长子,这太子之位也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然而,皇太子智力低下已经是朝中人的共识,好多人,甚至一些元老大臣都曾建议武帝废掉司马衷,重新册立太子。最出名的便是尚书令卫瓘曾酒后抚摸着司马炎坐的龙椅说:“此座可惜”。委婉劝谏武帝重立储君。不过,支持太子的也不在少数,他们的借口便是:司马衷是长子,又没有什么过错,品性忠厚仁德,即便在处理政务上不够熟练,也可以任命几位顾命大臣辅佐,终究也是可以成为一代明君了。朝中的争议,自然也证明了司马衷确实有着智力缺陷,不然擅自议论废立太子,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当然,大家对晋惠帝最熟悉的,还是他那一句:“何不食肉糜?”。百姓已经无米下锅了,这位当朝的天子却反问为什么不让他们喝肉汤,这里也实锤了司马衷的智商。而且,司马衷登基之后,所有政务都交给了外戚杨骏和他的皇后贾南风,再之后晋朝的藩王们都轮流进京,几乎都过了一把独掌朝纲,一手遮天的权力瘾,而司马衷则几乎成为了傀儡,完全没有处置事物的能力。
所以,司马衷智力低下确实是事实,不过,这也不是他能决定的。如若他不是嫡长子,说不定还可以做个无忧无虑的逍遥王爷,得一个善终,但历史偏偏将其放在了权力的巅峰,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当然,晋惠帝司马衷也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有时突然迸发的火花,更令人感慨。八王之乱时,晋惠帝被胁迫出走荡阴时,恰逢王师大败,成都王司马颖纵军逞凶,惠帝身旁的侍卫已经走散大半,只有嵇康的儿子侍中嵇绍拼命护住了惠帝,自己被乱兵砍死。惠帝死里逃生之后,衣服上满是血迹,下人们要帮他将衣服洗干净,惠帝拒绝了,并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为什么要将它洗掉呢?”言下之意便是忠臣流血户主,他司马衷是记在心里的。我每次读到这里,总是唏嘘不已,晋惠帝确实是白痴,但是这白痴心中,还是有若隐若现的智慧之光的。如果让他智力健全,谁又能说他不能成为一代明主呢?
(全文完)
其实个人觉得司马衷只是傻,还没到白痴的地步,从小锦衣玉食,没有体会明间疾苦,何不食肉糜,只是他所在的层面不一样,体会不一样而已,我估计他根本就不懂糟糠是个什么东西,这个事情是很有可能的,就像有的人,连耕牛都不知道是什么,从这个就可以想象出来
历史上认为司马衷是白痴的典型事件有二:
其一,司马衷和随从在后花园玩耍时,忽然听到青蛙的叫声,便问左右:“这是公家的青蛙还是私家的青蛙。”下人附和道:“如果是在公家的花园里就是公家的,在私家的花园里就是私家的。”
其二,有一天,有手下来报:“全国到处闹饥荒,好多人吃不上饭,饿死者不可胜数。”司马衷反问道:“那他们为什么不喝肉汤呢?”
这两件事成为了后世的笑柄,作为一国之君,怎么能搞出三岁小儿的笑话。如果单从表面来看,这就是大白痴才能说出来的话。如果从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上来分析,在那个时代,像司马衷这样的白痴怕还多着呢。
魏晋时期的士族阶层世世代代享受世袭爵位,这个阶层的后代凭借祖上的功德,从哇哇坠地时起,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出则车接,入则搀扶,哪里知道他们的锦衣玉食是从何而来,更不知道底层人民的疾苦,整天过着于世隔绝的生活。据说有一位贵族的公子看见了一匹马吓得要死,不知道这个庞然大物为何怪物。
天赋再好的人,如果不经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也恐怕会变成庸人一个。司马衷就是其中的一个。隋朝统一全国以后,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能力、有才华,人人都有机会当官,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写过一篇文章,可作为答案:i6511295638729130510/
在中国,最有名的皇帝是: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人。假如说要评选一个最可怜的皇帝,那么非晋惠帝司马衷莫属。
司马衷为晋武帝司马炎之子,是西晋的第二个皇帝。
在吾国历史上,他是一个著名的“白痴皇帝”。
话说有一回手下给晋惠帝汇报灾情,说不少地方饿死了人。晋惠帝听后极为吃惊,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何不食肉糜?(老百姓怎么不会去吃肉粥呢?怎么白白饿死?)小时候在历史课上,我就曾读过此典故,当时心里极为气愤:怎么这样的人都可以做皇帝?
晋惠帝不但傻,而且命运坎坷。他做皇帝没多久,原本盛极一时的西晋王朝就爆发了“八王之乱”。这是一场皇族之间的大混战,把整个国家闹得鸡犬不宁,乌烟瘴气。
在这场叛乱中,晋惠帝先是被自己的叔祖父司马伦剥夺了皇帝之位,当了太上皇。后来,司马伦兵败被杀,晋惠帝又曾短暂复位。不过,这时候的他业已成为傀儡,连自己的姓名都掌握在他人手里。最后,东海王司马越将晋惠帝毒死。
他死的时候,四十八岁。
晋惠帝虽贵为皇帝,却身死人手,甚至连自己的老婆与女儿都保不住。
晋惠帝原本的皇后名叫贾南风。这个贾南风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有名的“泼妇皇后”,她不但貌丑,而且凶恶善妒。晋惠帝当皇帝时,她是实际上的掌权者。晋惠帝这个白痴皇帝被她牢牢控制,连自己的嫔妃都难得亲近。
非常奇怪的是,当年晋惠帝的父亲司马炎曾言: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最后却让自己的太子娶了这样的女人。假若不是贾南风的倒行逆施,也许晋惠帝的下场会好很多。当然,贾南风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她最后被司马伦杀死。
最更惨的是晋惠帝的另一个皇后羊献容。羊献容是在贾南风死后,被立为晋惠帝之后。但此时的晋惠帝已经是过江的泥菩萨,自身难保。为晋惠帝生下一个女儿的羊献容,后来在永嘉之乱中,被前赵的皇帝刘曜俘虏了去。这个刘曜是个匈奴人,他丝毫不介意羊献容的出身,居然将她立为皇后。
所以,羊献容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嫁给了两个皇帝之女人。她后来给刘曜生下了三个儿子。她这样的传奇人生,也是没谁了。
羊献容虽然再嫁他人,但毕竟也是做皇后,吃不了苦。最惨的是她与晋惠帝生下的女儿清河公主。这个清河公主在五胡乱华之际,流落民间,最后沦为一个姓钱人家的奴婢。这个姓钱的主人脾气暴虐,对公主极为凶狠。
后来,司马睿东渡南京,重建司马家王朝。清河公主听到消息后,跑去皇宫,终于得以恢复自己公主的身份。这位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公主,真是历经坎坷。
史学家尝言: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晋惠帝一生可算悲惨,不但自己被人毒死,连妻子家人都保不住。这一切,都是他“白痴”的苦果吗?
他真的是把自己给“蠢”死了。
晋惠帝司马衷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白痴皇帝,说他白痴,是源于《晋书》记载的两个经典事例。
第一件,何不食肉糜。有一年闹饥荒,灾情严重到灾区饿死很多人,司马衷听了大惑不解:好端端的人咋就饿死了?大臣回答道:饥荒很严重,老百姓连糠都吃不上,当然就饿死了,司马衷还是没有搞明白,接着问:没有饭吃,为何不吃肉粥呢?这样的问题让大臣们大眼瞪小眼,说不出话来。
第二件,晋惠闻蛙。有一次司马衷带着一群太监在御花园里玩,听到园中池塘里传来阵阵蛤蟆的叫声,司马衷环顾左右,问道:这些东西到底是为官家鸣还是为私人鸣呢?问得太监们一下子头脑空白,接不上话来,还好,其中有一个太监反应快,灵机一动,答道:在官家地里是为官叫,在私人地里是为私叫,司马衷听后觉得很满意,大大赏赐了这位太监。
《晋书》是唐朝宰相房玄龄组织编纂的,房玄龄一向以治学严谨著称,书中所记载的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司马衷在位16年形同虚设,司马氏祸起萧墙,由于他痴呆不任事,皇后贾南风才敢胡作非为,致使朝政废驰,国内纷争不断,后来司马衷在八王之乱中,他的叔祖司马伦簒夺了他的帝位,囚禁在金墉城,去世时年48岁。
有些论著中将惠帝定义为白痴,个人不认可!原因有两个:
一、当今社会医学、互联网技术发达,各种信息满天飞,人们要对身边一个智力水平不高的人做出正确的认识,并非易事,更何况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
二、《通鉴》、《晋书》上关于晋惠帝的记录表明,惠帝对自己手中的权力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行使权力,如《晋书·宗室传》中记载有惠帝诛司马威的一段话:“元康末,(司马)威为散骑常侍。(赵王司马)伦将篡,使威与黄门郎骆休逼帝夺玺绶,伦以威为中书令。伦败,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阿皮,威小字也。于是诛威。”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惠帝不能坚持己见。于是诛威。”惠帝显然不是白痴。
白痴倒不是白痴,只是算个不经世事的人,但不幸的是他生在帝王家,还当了皇帝,此时的他,就只是无知了,也正因为他,才导致西晋自晋武帝之后就一直乱下去。
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有名的痴呆皇帝,在当太子的时候,差一点被废,不过,最终有惊无险。老爹死后,司马衷平稳过渡,当了皇帝。
我们从历史上记载晋惠帝的四件事来分析一下,司马衷到底是白痴皇帝还是正常人。
第一件事是,司马衷做太子期间被父亲司马炎出题试探。司马衷是否不着急历史没有记载,历史只记载了太子妃贾南风非常着急,在宫外找人替他做了答案。可拿回来一看,根本不能用。替考的卷子引经据典,书卷气太浓,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不是太子说的。于是,在小太监的建议下,重写了一份简单明了的答案,很口语化。结果很欢喜,在媳妇的帮助下,司马衷考试顺利过关。
这件事表明,司马衷不爱读书,只顾享乐,是典型的富二代心态。好在他有一个强大的外戚集团,有一个能干的老婆,他自己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不过,他的享乐心理说不定是跟着父亲学的。司马炎在灭掉东吴之后不也是大肆挥霍享乐吗?骑羊车游后宫,帮人炫富,有这样一位言传身教的父亲,司马衷怎么能学好呢?晋代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建国就大肆挥霍的统一朝代,这也为它以后的波折早早打下基础。
晋惠帝的第二件事是,有一年夏天,他和随从在园子里听到青蛙的叫声。晋惠帝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还是为私的?随从感到皇帝的问题很可笑,但又不好不回答,就说,在官家叫的就是为官,在私家叫的就是为私。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身为太子,每天都会耳闻目睹地听到国家大事,听到人们议论某个人、某件事是为公还是为私,于是,在听到青蛙的叫声之后,他会发出此叫声为公还是为私的问话。虽然晋惠帝的问话有些荒唐,但却不失一个皇帝的身份,他还记得任何事情都是有公有私的。这样看来,称他白痴号是些名不副实。
第三件事是,有一年闹灾荒,饿死了很多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晋惠帝很不解的问,没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件事说明晋惠帝严重脱离民众,不了解民生疾苦。大概在他的认识中,所有人和他一样,饿了就有人把饭端上来,渴了就有人把水递上来,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挨饿。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明显是一个不合格皇帝。
有人根据第二三件事,评价司马衷是白痴、呆傻,甚至有人说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过,看了第四件事或许会对他的认识有所改变。
第四件事是,司马伦的叛逆被平定后,大臣们把司马衷从金墉城接回京城。君臣行礼时,很多大臣自责没有保护好司马衷。司马衷说,这不是你们的过错。能说出这种话,是白痴吗?
通过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衷只是一个严重脱离群众,不知道百姓疾苦的皇家富二代。从他的帝号“惠”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资质平庸,无所作为的人。所谓的白痴,其实是不懂常识。
晋惠帝真的“白痴”吗?未必!
司马衷“白痴”的名声早已深入人心,定在了史书的耻辱柱上了,但是史书毕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妨参照史书,从另外的角度去反驳下司马衷“白痴”是假的。
无知不等于白痴!司马衷最让人感觉匪夷所思的就是,因为饥荒百姓无食物可吃,司马衷一句“何不食肉糜”直接把自己送上了“白痴”道路上去了。这是司马衷的无知,并不代表他是白痴,作为一个从小就圈养在深宫中的人,没有基本的常识也是可以理解的。朱允文的儿子被朱棣圈养,最后出来的时候也是“牛马不识”。
司马衷的无知取决于司马家族的教育方式。司马懿能文能武,司马师也敢对垒两军阵前,司马昭还能指挥军队,到了司马炎就只能活在父辈的羽翼之下了,司马衷更惨只能活在深宫。父亲开国大帝,母亲一代贤后,父母都取得了事业上骄人的成绩,但是对待司马衷的教育就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因为对司马衷的教育的缺失,父母想给司马衷找个贤内助,娶了贾南风就是司马衷更大的悲剧。司马衷刚即位就有父亲安排的权臣当道,权臣被灭又有母亲安排的媳妇主政!不管是权臣也好媳妇也罢,都只是把司马衷当成一尊佛供着而已,司马衷宫门都出不了半步,如何去体验民情,如何去扭转乾坤。
但是司马衷毕竟不傻,他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八王之乱,司马衷身中三箭,只有侍中嵇绍以死捍卫,最后死在司马衷身边,血染了龙袍。最后侍从要给他洗衣服,司马衷说“此嵇侍中血,勿去”。司马衷真傻,不会有人为他死。真傻也不会感恩别人为他而死。
史书上对待晋朝基本都是反面居多,司马衷的“傻”离不开后人的“黑”。司马衷谥号“孝惠”,孝且不说“惠”就是仁慈的意思。司马衷无知,缺乏帝王的能力是肯定的,但是作为一个长在深宫,一身被人控制的人,他就是个悲剧,可怜人!
感谢问答官方邀请!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看看《晋书·惠帝纪》中的记载,有一次晋惠帝到华林园游玩,听到有虾蟆叫,就问左右道:“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左右道答:“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虾蟆鸣叫,本是自然现象,哪有什么官私之分。晋惠帝问出如此幼稚的问题,足以说明他的智商确实有问题。而大臣们也对这个无以作答的问题被搞得哭笑不得,只能勉强搪塞。还有一次,官员向他上报天下荒乱,百姓无以为食,都被饿死了。晋惠帝听后竟然说道:“何不食肉糜?”充饥之物都没有,哪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晋惠帝确实是一个白痴皇帝,符合史料中所记载的“不慧”。
我们最后再来看看晋惠帝谥号中的“惠”字,单从字面上理解,“惠”字是智慧、恩惠的意思。但通过研究、查看中国封建社会皇帝谥号我们发现,这个“惠”字纯属贬谥,直接证明了晋惠帝白痴荒唐的一生。
司马衷其实是个晋朝悲哀的缩影,本性不坏,但是智商有限,从小生活在晋朝淫奢娇逸的环境再加上智力的弱智才说了这荒唐之言。他也是晋唯一的体恤民众的皇帝,才会说百姓饥荒没有米粮为何不吃肉的的笑话!他能上位靠的是2位女人,他只是他母亲杨艳和老婆贾南风手中的木偶,杨艳坚持立他为帝想的是杨氏家族的利益,他父亲杨俊也成了唯一的辅政大臣,本来杨家可以把握朝政的,但是杨俊优柔寡断被贾南风杀害,这个女人更狠,在司马衷还健在的情况下淫乱晋国,给整个国家带绿帽子,从全国选美男子过来供她玩,傻子司马衷还说贾南风游戏好玩,也才引发了后来的八王之乱!这一乱就出现长发三百多年的兄弟相杀,父子相残的局面。也就是在这些政治势力的的牵引下胡人才进入了中原,五胡乱华,中华民族差点消亡,也才进去了中国南北划分而治的局面!
我是七哥
司马衷是否愚蠢,这个其实也有不少争议。
司马衷的愚蠢,主要有这个故事:
西晋闹饥荒,官员来禀报灾情。听完了详情,司马衷觉得很是诧异,认为百姓没有粥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话问的所有人啼笑不已,大家一致认为,这个皇帝是个傻子。
这也是后世人,评价司马衷是傻子的关键原因。
但仔细想想这个故事,真实反映了帝王生活的一个困境:帝王远离人间烟火,衣食不愁,自然不明白人间的许多事情。司马衷有吃有喝,不明白百姓疾苦,更不懂人间生活,自然认为百姓没了粥吃,吃肉粥也可以啊,这在司马衷这样的富贵帝王看来,似乎是正常的。
大家可以想想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刚刚离开皇宫的时候,都不知道老百姓平常买东西是需要花钱的,自己连钱都不认识。这和司马衷的生活,何其相似啊。
所以说,单凭这些事情,就认定司马衷是白痴皇帝,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司马衷早年居住在皇宫,衣食丰富,自然不知道百姓疾苦,更不懂人间烟火,闹出这样的笑话,只能说,他的环境困住了他。
但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认为司马衷是白痴皇帝呢?
其实,史书上,对于司马衷的具体言行记载较少,只记载了西晋的大事件。而这些大事件,如八王之乱,直接把西晋带入了深渊,自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司马衷,是难逃其责的,于是各种污蔑之语,就流传了,其中就包括白痴皇帝。
而事实上,司马衷应该不是白痴皇帝,他有自己的明辨是非能力,但政治能力应该是比较差的。
历史上记载了一个故事:司马衷流落在外,晋军失败,司马衷受伤,只有臣子嵇绍挺身而出,保护司马衷。这时的司马衷已经被司马颖劫持,为了控制司马衷,司马颖的手下准备杀害嵇绍。司马衷十分不满,大呼“嵇绍是忠臣,不能杀”,但无权无势的司马衷,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嵇绍。
嵇绍的鲜血洒在了司马衷衣服上,回到宫中,司马衷坚决不换衣服,认为这是忠臣的血,不能丢弃。(嵇绍)
这个历史记载,已经很明显地,表面了司马衷并非白痴,他有自己的判断,知道忠良奸臣。但西晋这样的烂摊子,他纵使知道好坏,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不太懂得政治上的经营、得失,最终让自己背上了千古愚蠢皇帝的名号。
所以,历史的司马衷,并不是白痴皇帝,而是政治能力比较差的皇帝。但国家动乱、衰落总要有人背锅,作为君王,司马衷这个愚蠢白痴皇帝的罪名,算是背定了。
我是七哥,欢迎大家多多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我,每天带大家看看大千世界,提升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