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上大学后,为什么很少和家里人联系呢?

#私人空间较少;其实,大学生活并没有大家所认为的那般轻松,自己独处的时间非常少,一般都是群体生活,一起吃饭、上课。私人休息时间,还会被各种学校活动等所挤压。

#联系方式的改变;现在一般都用微信和家人联系了,小事儿啥的都直接微信说两句就ok了,这种日常的微信联系,就显得电话联系(例如唠嗑啊)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不过,还是希望能有固定的时间陪家人唠唠嗑,因为你是他们的全部,是你任何理由都无法解释的牵挂!


现在很多学生上大学后,很少和家里联系,当然,除了要钱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呢,让孩子不给或者不想给父母打个电话呢?这其中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忘记联系

在小学、初中、高中,我们每天的生活大都是读书学习,为了考试而被父母和老师要求坐在教室里,坐在课桌前写作业。无论是课外活动还是单纯的玩耍,都是先以学习为重

到了大学,每天都是丰富的各项活动,想怎么谈恋爱就怎么谈恋爱,每天玩的乐不思蜀,就像脱缰的野马,哪还记得每天打电话给父母。到了后期,又得写论文,考研,找工作,又忙的找不着北

二、父母的唠叨不想联系

大学之前,基本都是和父母在一起,每天见面,或者是每周见面。一见面,父母就絮絮叨叨,让你好好学习,要这样,不要那样。可能我们每天和父母吵架,但是却无法躲避

到了大学,父母仍然还是各种要求我们。可是学生越大就越不想被束缚。当联系时父母又是各种要求时,学生就不想说话,也不愿主动联系

所以,上大学后,很多学生就很少联系家里。


谢邀!其实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来回答下。

大学生上大学后,为什么很少给家里人联系?就我自身而言,家里人都在工作,并不像以前读初中高中一样每天回家,天天见面,而读大学之后基本上都是离家远一些的,寄宿,和同学们,舍友们寻找更多的话题,就感觉上以为和家人很少联系,但实际上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至少每个礼拜都会通电话回去。所以不存在少联系的问题,都是错觉!


报喜不报忧。这是许多人都有的一个观念,包括我也有这么一种观念。大学生压力还是相对较大,这种观念就减少了我们与家人的一部分联系。

能够走上大学的大部分人应该还是相对独立的,许多事情还是会习惯性的自己解决,这也导致减少了与家人的联系。

还有就是这么一些人,在家被管的各种不自在。在学校就是放飞自我,通宵吃鸡打游戏,唱k,各种沉迷于自我世界,与家人联系,或许只是要钱时候把。


因为从小在家长的各种为你好,你要努力学习,才会生活的更好。从来没有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下,孩子想要的什么,从来不能与孩子平等的聊天,彼此内心的想法,彼此信任。从来都是一句话我是为了你好。所以孩子一上大学,离开爸妈的视线,逛离了管束,谁还想自讨约束呢。


关于这个很少给家里人联系的问题,可以分成几类讨论:

一、其实一直都很少联系

也许这不仅仅发生在上大学后,他们在中学年代也很少和家里人联系,只是因为当时住在同一屋檐下。

父母也许也不知道子女在想什么,这不是一个突然的事情,而是父母以前并没有去关注的事情。

二、感觉自己长大,想独立

因为上大学了,不想受限制,好不容易挣脱了爸妈的叨唠了。

三、平时有事说事

大学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事,以前沟通就习惯了有事说事,没事就不瞎聊,所以导致每次联系都问拿钱。

本质上,联系多少并非单纯环境问题,更多是父母与子女本身沟通方式的问题。


回答题主问题:现在的学生上大学后,为什么很少给家里人联系呢?我认为是“自私”,这里的“自私”不是贬义词,应该有不了解、不成熟的意思吧。

假如你正处于热恋中,你会放弃每一次联系的机会吗?不会吧,甚至你自己会创造联系的机会吧,因为你心里有她(他)。

孩子考上了大学,摆脱了家长的束缚和书本的羁绊,一切都是新鲜的,在各种忙碌中,仿佛为自己找到了不与家人联系的“借口”。而这样的借口你会相信吗?

我曾经亲眼目睹了我高中的女同学。她说:“孩子考上大学离开了家,她整宿整宿地失眠,担心孩子的一切。吃饭的时候,想着孩子吃的饭热不热;睡觉的时侯,想着孩子被盖没盖好;平时总是莫名的沉思,担心孩子在做的事情;梦里有时突然的惊醒,也是在担心孩子”。因为她心里有你!

于是我们几个平时交情甚好的同学,总是约她吃饭、娱乐…,帮她渡过这段心理过渡期。我们明白,我们帮她只是暂时的,因为她心里总在担心你。

妈妈的世界很小,只装满了我;我的世界很大,却常常忽略了她。

上面的话,是能引起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共鸣的,可是我们却不愿相信。因为你曾经是我们的骄傲。

现在的孩子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如果连生你养你的父母,你都不愿打一个电话,你的朋友们能相信你说的话吗?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父母能因为爱原谅孩子的一切。我曾经也是一名不和家里联系的大学生,今天写出来,希望孩子们能早点成熟起来。因为早点成熟,就能早点成才!


原始地址:/wenhua/51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