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取决于照顾他的人的态度,如果顺从他,让他做他想做的,很快就过去,越对抗越持久。耐心等待,温柔对待,这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孩子的成长,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建议您去读读这首诗,欲速则不达。
进入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儿童的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都要重新来。
举个例子
朋友家孩子筠筠上小班的时候,爸爸妈妈开车接她,妈妈抱着孩子,爸爸顺手开了车门。筠筠就突然大哭起来,说让妈妈开门。爸爸就赶紧关上车门,妈妈边抱着她边开车门,可孩子还是哭起来说要妈妈刚才打开车门,不要现在打开。我朋友俩人只好无奈的等着孩子哭够了,情绪稳定了才回家。这就是秩序敏感期的表现。孩子他在内心逐渐形成了一个真实、区别于他人的内在模式和秩序,自我意识已经基本成型了,在心理、意志、情感、思想上奠定了人格独立的基础。
我们该怎么做?
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父母最为苦恼的时候,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但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是首要的,所要做的就是:
一、家长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
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自己恼怒哭出来,让孩子把情绪哭出来,孩子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如果对我的答案表示认同,还请各位家长多多点赞,评论给我一些支持呀。我们自己也有几个个讨论育儿的大群,纯公益性质的,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果想进的私信我呀!谢谢!1.保持耐心。
2.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
头痛的秩序敏感期
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们不仅是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还格外的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到一定的阶段,父母们就会发现孩子不太对劲,会变得执拗,特别难说服。这个时候就是孩子的秩序期到了,秩序敏感期应如何应对?
所谓秩序感,是指人们的情感和对秩序的追求。一方面,它表现为和谐有序带来的愉悦、兴奋和舒适。另一方面,它表现为人们在混乱和混乱中的焦虑、恐惧和渴望改变的情感体验。两到四岁是婴儿顺序敏感期形成的重要时期。当孩子逐渐从环境中建立内部秩序时,智力也在发展。因此,家长应注意儿童秩序的敏感期,采取适当的指导。
应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秩序需求是不同的,他们对外界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有些家长把孩子在敏感时期的表现误认为是孩子不合理的脾气,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节点。
甚至有些家长也错误地认为,他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在孩子在敏感时期的行为中,通过“压制”来纠正孩子顽固的脾气和行为。结果往往是两方都不欢而散,不利于与孩子有效沟通。很难想象,这种僵局只会使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冲突,不利于今后为孩子成长。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宝宝的识字经验,我家孩子3岁开始我就和他一起看书,但不会动的书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欢,后来我开始寻找动画类的教育材料,前后使用过多款早教类的应用,普遍存在广告频繁、在未知孩子学习效果的时候就开始收费,直到我发现了【猫小帅识字】应用可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
大家好,欢迎来到兔兔课堂!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
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对外在的秩序有极大的要求,意大利的精神医学博士蒙恬娜丽博士指出:“新生儿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建立参考架构,使他不需要经验,从一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
例如:决定要在哪里喂食、更衣、称体重等等,都是很重要的。这些重复性的活动,能协助孩子很快地发展与特定的人和事物的关系,并提供孩子熟悉环境的机会。”
不过,婴儿期的宝宝对秩序的要求不是很强烈,所以,很多父母都忽视了秩序敏感期的存在,但是到了宝宝两岁左右,他对秩序的要求就表现得非常强烈,到了固执、执拗的地步,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个火药桶,分分钟能够炸裂,这种情况要持续到四岁左右。
儿童秩序敏感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不再哭闹
比如,平时吃饭的时候,都是妈妈坐在宝宝身边,今天换作爸爸坐在宝宝身边了,宝宝就会哭闹,只要妈妈坐回原来的位置,宝宝立刻就安静下来。
第二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两岁左右的孩子,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比如宝宝要自己吃饭,有时饭有些烫,大人担心会烫到他,就用勺子搅拌一下,好让饭快点凉,每每这时宝宝就会说:“不行,我来”,结果就是满桌子都是被他拨弄出来的饭粒。
第三个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
这个阶段是最要命的,因为规则一旦破坏,就要回到初始状态。
秩序敏感期的阶段,如何教育孩子呢?
有时孩子的秩序感会令人抓狂,成年人会强行破坏孩子的秩序感,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如果孩子的内在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总是被权威替代,孩子就无法遵从内心的感受,也会让孩子失去自我,以后孩子长大了,会害怕父母、怕老师,让孩子丧失安全感。对待处于秩序敏感期阶段的孩子,我们应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我们要理解、接纳宝宝的固执,父母应该明白秩序感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无关痛痒的事情,按照宝宝的意思来办就好。
其次,父母要自律,为宝宝打造一个良好秩序感的环境。
第三,让宝宝多与外界接触,让他明白尊重别人的规则也很重要.让他明白别人也有自己的秩序,不应该破坏别人的规则。
总之,2岁4岁是幼儿对秩序的敏感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帮助宝宝树立规矩,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父母好关键时期的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注“摇篮兔”(yaolantu0531)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孩子开始对于物品摆放位置,做事的程序都有严格要求了,这是秩序敏感期
进入2岁以后,孩子的想法层出不穷,对事物的秩序有了强烈的需求,要求所有物体和生活习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一点儿都不能变,这预示着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来临了。
1.对环境布局的“刻板”要求
孩子发现某个东西脱离了常规放置的地方后,还会亲手把它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支配他这种行为的便是秩序感。如看书必须先看这本再看那本,积木必须放在玩具柜的第二层,爸爸的鞋必须放在妈妈的鞋左边等等。
2.对事物所有权的极度敏感
在秩序感的作用下,孩子会对特定物体的归属十分敏感,认为家里的物品是属于谁的,就是谁的,其他人都不能动用,否则,就是破坏了事物存在的法则,他会执着地纠正和维护。如果妈妈无意中把爸爸的拖鞋穿在了脚上,小家伙就会显得非常不满,非要妈妈脱下来还给爸爸才可以。
3.对事件发生程序的完美要求和预先设计
孩子习惯了事件发生的特定程序之后,就会渐渐偏好那种安排,一旦被调整,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比如,磊磊妈妈每天下班回家,给妈妈开门的总是磊磊。有一次,磊磊在玩积木,爸爸替妈妈开了门。磊磊发现后开始大哭,直到妈妈退出门外,由他重新开门方才罢休。
秩序敏感期的重要性
★让成人摸不着头脑的秩序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1.当秩序得到满足时,孩子能感受到真正的平静和快乐。
2.良好的符合预期的秩序可以帮助孩子适应环境,而一个能良好适应的环境又能帮助孩子独立自理,建立自信。
3.事物的秩序和规律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逻辑感,提升认知。
4.秩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长大后成为遵守秩序,创造秩序的合格社会人。
秩序的破坏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带来思维,感觉,情绪和心理的混乱,从而使心智和性格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当秩序敏感期到来,我们一定要保护,理解,尊重,协助我们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秩序敏感期,家长该怎么做:
1.正确应对秩序敏感期,接受孩子的固执。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会有一些近乎偏执的原则,而且对于秩序的破坏往往产生大哭大闹等过激反应。家长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尽量给孩子提供符合他内心秩序的环境。孩子在这一时期会产生很多看似无理的需求,如果需求是合理的。那么妈妈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对于不合理的需求,妈妈就需要灵活变通,你可以通过拥抱、讲孩子能听懂的道理、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平息孩子的情绪!切记蛮横镇压。
2.为孩子提供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有的妈妈为了减轻生活的压力,采取了将孩子在外婆、奶奶和自己家轮流抚养的做法:工作日在外婆或奶奶家,周末接过来。对于幼儿来说,频繁变换的生活环境,将使得孩子很难产生稳定的秩序体验,进而冲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所以,为了保护孩子的秩序感,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3.借助敏感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秩序的偏好使得孩子天然喜欢有规律的生活,爸妈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帮孩子建立一种合理、科学的作息秩序,为今后良好的生活习惯奠定基础。物品摆放有序的环境更容易让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感到舒适,生活中有很多习惯,比如摆放碗筷、进门换鞋、玩具归位等都是需要培养的,这些基本的规则和意识通过秩序敏感期的强化,成为内化的行为模式,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4.理解孩子对程序的要求
当孩子因为已经习惯的或者头脑中预期的程序被破坏而哭闹时,家长要理解孩子对于秩序的强烈要求,耐心地处理问题,“重来一次”通常是很有效的解决对策,在无法“重来”的情况下,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可能并不马上买账,依旧大哭大闹,但这是一种健康的痛苦,孩子在宣泄的过程中,也会慢慢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重来的,家长需要做的是倾听孩子的痛苦,共情孩子的感受。
你好,我是国际学校幼教,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1、何为秩序敏感期?
以小孩子的角度看,秩序就是把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环境是整齐的,非混乱的状态。蒙台梭利表示:儿童对秩序敏感的时期是儿童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敏感期之一。这种敏感期其实在孩子1岁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并且会一直持续到2岁。
热爱秩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性,他们喜欢有秩序、熟悉的环境,如果已经习惯的环境突然发生改变,会让孩子感到极度不安、紧张,而且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通过大哭大闹来发泄不满。
事例:
保姆每天早上会推着一岁半的宝宝去室外散步,宝宝的推车前面都会挂着一个小天使挂饰,宝宝就是每一天看着挂在前面的小天使挂饰入睡的。有一天保姆把推车上的挂饰取下来清洁,这一天和宝宝出去散步的时候,孩子一直哭个不停,保姆手足无措,全部检查过了,没有拉粑粑、也不是饿了、渴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宝宝闹个不停。回到家保姆发现推车上的天使没有在推车上,于是赶紧把洗好的挂饰挂回去,奇怪的事情真出现了,宝宝瞬间不哭不闹了,还很快就睡着了。
原来这个一岁半的宝宝早就习惯了小天使的摆放位置,当位置发生改变或者该位置的事物消失了的时候,宝宝觉得秩序混乱了,无所适从。
孩子对秩序无限渴望,就算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也会维持秩序。因为有秩序的环境让孩子觉得安全。而孩子对于秩序的理解就是---要按固定的、熟知的模式做事情,东西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方向要一样。
2、到了2岁才会出现秩序敏感期吗?
不一定是到了2岁,孩子才会出现秩序敏感期。对秩序的内在需求在孩子18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直延续到30个月大,而且对秩序的敏感性不会突然消失,有的孩子甚至到4岁的时候还会有秩序敏感,可秩序敏感期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慢慢消失。
两岁半之后孩子慢慢会使用完整的句子说话,表达能力提高,对秩序的要求不再通过尖叫、大哭来表达,而是用语言来说出对内在、外在秩序的需求。
3、妙招?怎么帮助孩子共渡秩序敏感期?
耐心、耐心、耐心。当孩子崩溃大哭的时候,家长心疼的同时也会急躁不安,不知所措,这时候家长的耐心和冷静很重要。因为如果孩子崩溃的同时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不安、紧张的情绪,孩子会更加崩溃。所以,家长冷静、耐心寻找孩子哭闹的原因,特别是了解了孩子秩序敏感期之后,尝试在秩序这个角度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稳定的生活常规。每天保持稳定的生活作息,不要有太大的改变,比如几点是室外运动时间,几点刷牙,几点亲子阅读。有的孩子洗完澡会很自觉地地到床上等妈妈来给他讲故事,因为每天的常规就是这么进行的,这样可预知性的常规让孩子感到心安。
鼓励孩子表达。多和孩子沟通他的情绪,引导孩子学习理解不同的情绪,让孩子知道原来那是生气,那是伤心,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并和孩子一起寻找应对该情绪的办法。
满足孩子对秩序的内在需求。家长要知道对秩序的需求对孩子来说是很自然的事,他们需要有秩序的环境,来建立他们对环境、对人的安全感,尽量满足孩子对内在、外在秩序的需求。
培养好习惯。趁着秩序敏感期,发展孩子对秩序、分类、逻辑思维的能力。比如孩子喜欢同样颜色的东西要放一起,家长何不趁这个机会来启迪孩子对颜色分类的概念?
萌萌最近很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一言不合就坐在地上,蹬着两只小脚,大哭不止。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萌萌进入了“秩序敏感期”。直到我看了孙瑞雪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这部书,才开始静静的观察。
一天,外公陪小萌萌玩积木,外公拿了一块红积木放在了另一块儿上面,结果萌萌不由分说的躺在地上就哭,还双手不停的拍头,搞得外公不知所措,怎么哄都不行。直到我把那块红积木拿下来,放进积木盒,哭闹才停止。
宝宝在处于敏感期的孩子在建构内在秩序时,会对场所、位置、空间、时间、顺序、所有物、约定、习惯有所要求。宝宝对于秩序的完美,有着一种近乎顽固的追求。比如,物品就应该放在固定的地方、日常生活中哪件事之前之后应该做什么、应该谁做这件事等等,他们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有时候在大人眼里觉得甚至于是“强迫症”。
专家分析,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这时期他们还不会表达;
第二,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怪不得萌萌最近把“不要”作为口头禅了。
第三,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积木没有放到原先的位置,就要一遍一遍重新来过。
下面这些现象你家宝宝是不是也碰到过?我将个人的一些引导方式和大家分享,如果你也有更好的方法欢迎一起讨论。
(1)门铃声响起,宝宝一定要自己去开门,如果其他家人先行一步打开了门,那么小主人有权要求客人重新拜访一次哦。类似的还有灯的开关、电梯按钮不要和宝宝抢着按哦。我发现越不让宝宝做的事情,他们反而乐此不疲。与其争锋相对,不如顺势而为。我告诉萌萌:“家里来客人了,你可是小主人,主人要给客人开门,然后还要欢迎哦。”结果萌萌高兴地点头,开门后拍拍手表示欢迎。萌萌两岁不到,还不太会说话,我希望通过这个动作让他不要认生,也在无意中培养她好客的习惯。
(2)睡觉、吃饭、坐车等,爸爸在左边,妈妈在右边,忽然哪天爸爸妈妈换了个位置,宝宝会要求对调回来。其实不仅仅是人的座位,包括物品在宝宝的心目中都是有自己固定的位置的。从哪儿拿的东西,必须放回哪里去。孩子能够非常敏锐地发现什么东西放错了位置,并且尽快物归原位。萌萌一周岁的时候,睡觉前我会引导她将自己的玩具一件一件放入玩具筐中,让玩具宝宝发挥作用,先要送玩具小卡车去4S店休息。操作几天后,她就知道了,一说睡觉她就会拉着我一起收玩具。然后铺好枕头和被子,最后脱下外衣外裤和袜子,一个环节也不能漏。我用类似的方法不知不觉让她养成了一些习惯,看到我给她做饭,她就会去拿围兜兜;饭做好了,她会自己去搬她的小椅子。
一旦开始了就千万不要打破他的好习惯,而且先后的顺序也不能打乱,否则就得重新再来一次。类似的还有爸爸、妈妈回到家,习惯性的换上家居服,如果哪天没有这样做,宝宝会拉着你们完成这一个步骤,才能做其他事情。
(3)平时吃水果,剥皮是宝宝的事情,如果哪天你忘了,帮他拨开了,宝宝就会愤怒地扔掉水果,要求自己再剥一次。果皮必须扔进垃圾桶里,如果一路没有看见垃圾桶,宝宝就会把垃圾紧紧地拽在手里。知道发现垃圾桶,然后回很兴奋。其实只是人生中最好的开始,为什么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容易养成,源于他们的好奇心、秩序感。孩子比成年人自律多了。
(4)上下楼梯、车、电梯时,不能大人先走,孩子必须走在前面,如果大人先上了,必须退回去,重来一遍;过马路,遇见红灯不能走,如果大人往前走了,孩子非要拉着你退回来,一直等到绿灯才能走。
(5)看动画片的光碟,还有翻绘本,必须从头到尾连贯看完,如果中间被打断了,那么要求重来,再从头开始看。吃饭时,孩子要自己夹菜吃,如果大人帮忙夹到碗里,孩子非要倒回去,自己再重新夹一遍。折纸时,两条边必须对齐,如果做不到,就把这张纸扔了,再来一张,反复。
(6)什么物品是属于谁的,宝宝会分的很清楚。有一次,午休我盖了萌萌的小被子,她就怎么都不肯睡,哭了好久。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我盖了她的被子。其实这不是宝宝自私,妈妈穿了爸爸的外套,宝宝会要求妈妈脱下来,爸爸看了妈妈的手机,宝宝会要求物归原主。鞋柜里鞋子的摆放,必须严格遵守秩序,比如宝宝的在第一层、妈妈的在第二层、爸爸的在第三层,假如不小心放错了,秩序被打乱,那么,孩子会重新按照秩序放整齐。
注意:1,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让它形成良好的习惯。
2,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小的时候往往我们觉得他的行为和好笑,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制止导致以后很难纠正。所以不对的就要即使制止。
3,不要朝令夕改。不要心血来潮今天让他收了玩具,明天就忘了;不要把东西一会儿放在这里,一会儿放在那里,这样宝宝是不能形成很好的额秩序感的。其实,家长如果足够重视宝宝的秩序敏感期,不但能给他树立良好的秩序感,引导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同时影响和改进父母不良的习惯。
首先作为家长要解读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宝宝的0∽4这一时期是对秩序最敏感的时期,因为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但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邻居家宝宝一岁半左右,平常都是奶奶带孩子在他家楼下睡,他们夫妻两个每半个月回家一次。想带孩子到楼上睡,睡了一次,孩子晚上啼哭不已。第二天孩子重新跟奶奶到楼下睡又好了,孩子妈妈也跟孩子到楼下睡,孩子也是好好的。
这说明孩子有自己的秩序形式,他对他需要也通过他认识。一旦这个秩序被打乱,他们就会哭闹不止乃至生病。其实这跟有的大人水土不服是有一样的道理。
孩子有他的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内部秩序让他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外部秩序则是指幼儿感知、理解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和关系。
一般来说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分三个阶段:第一是用哭闹反应秩序的改变,第二是自我意识觉醒,会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第三会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
1到3岁,执拗敏感期,孩子对物品的拜访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物品的所有权都很苛刻。如孩子拉粑粑后必须看到粑粑冲干净才去做其他事情,奶奶如果穿妈妈的鞋子是不允许的,自己的东西是不给其他人的。
4岁是完美敏感区,这个时候孩子除了对秩序的维护还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就跟交通规则一样,必须人人遵守。
秩序敏感区对孩子发展非常重要,这个时期是他形成人格、习惯和品质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形成他道德意识的重要时期。有人说三岁看大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家长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要有耐心,理解和尊重孩子。有时候孩子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只要不违反原则去,也没有安全问题,就可以顺其自然。同时要懂得灵活变通,通过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调整孩子的情绪,不可强制打压。第二:为孩子提供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尽量让家里的东西摆放整齐,不要总更换孩子生活环境中的物品,如果出远门也要注意。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收拾玩具、书籍以及他的用品。这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很多好习惯
尊重,不干涉。给他特定得工具或者玩具。
孩子有很多的敏感期,你能发现孩子即将进入秩序敏感期,挺棒的。尊重孩子的特性,你细心得在旁边观察就好,不需要过度干涉。只是他有危险动作时需要帮助他一下。可以给他备一些小道具让他锻炼和摸索。
建议你看作者孙瑞雪的著作和微博。你就能更好的应对孩子的各个敏感期。孩子才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用,请关注我的号,一起交流育儿心得。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儿童和成年人对于秩序的感兴趣程度是不同的,秩序能带给成年人一种外在的愉悦。对于儿童来说就不是只有外在那么简单了。秩序对于儿童来说就好像是动物的大地、鱼儿的水一样重要。秩序是儿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儿童出生之后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就会去适应他所生活的这个环境,找到支配环境的原则。由于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必须有一个正确和坚定的原则来给予他指引。秩序也是儿童快乐的源泉之一。从年龄很小的孩子的游戏当中我们就能看出来。这些游戏在我们看来非常单调无聊,而儿童为什么玩得那么开心呢?其实游戏通过让儿童在放置物品的地方找到物品,给儿童带来了乐趣。
童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期间儿童会学到很多的东西,包括在未来的生活中自己该如何做才能更好。人们适应环境是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没有人会一下子就适应了。儿童在敏感期的时候,大自然会给予儿童很多的礼物去帮助儿童适应环境。其中第一个礼物就是对秩序的敏感性。
这种对秩序的敏感性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生活的方向,以便儿童能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就如同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之前先发给学生教学课本,从而让他们先有了知识的概念和学习知识的方向。儿童和成年人一样会说话,这样的能力是大自然赋予的。人的智力不是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培养中慢慢积累的。这种智力的积累在儿童的敏感期尤为重要。
从心理上来讲,秩序感是内心的一种需要,只有当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儿童才会从内心到身体都真正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