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首先,答案是明确的,内壁有字,全手工半手工都可以做。因此不能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半手工还是全手工。
先说内壁的字,全手工是不是真就直接在泥片上写好,再拍打成型呢?答案是否定的。尤其是字很多的壶。偶尔有几个字,可以写好再拍打成型。字多了以后,拍打时让做壶人的手指放在哪里?放在字上,拍打后字模糊了或者直接没了。如果不放字上,请那些高手说说看,悬空拍壶身?再者。泥片是平面的,壶身是立体的。拍打是平面变立体的变形过程。真把字写好了拍打,是不是字也应该变形呢?
再说半手工,壶身套入模具定型,也是需要用工具在壶内壁用力往外顶。如果泥片有字,那么也一样是,会被工具磨掉。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字咋写上去呢?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橡皮章印上去。此法只适合半手工。类似半手工的内壁章,壶身在模具内时直接印好。二是内画法。专业的师傅用专业的工具,类似鼻烟壶的内画法一样,在壶做好后写上去。半手工全手工一样写。
最后,全手工半手工,并不是判断一把壶好坏的全部标准。不用过份迷信全手工。
我是专业做壶的紫砂匠人,如有不清楚,可以关注我联系我。
答案是否定的!
内壁章的出现其实是2005年之后的事情了。因为早期的紫砂壶市场,大家对成型方式并没有什么太特殊的要求,那个时候半手壶是主流,包括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师、国家工艺美术师都有不少在制作半手壶。
大约是05年以后,市场逐渐开始对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壶,逐渐推崇。因为做的再好的半手工紫砂壶始终只能是模仿,而全手工才是艺术创作的根基。所以那个时候,包括助工工艺师在内的老师都在转型制作全手工紫砂壶,那么内壁章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
早期的内壁章确实可以简单有效的区分是否是半手工紫砂壶还是全手工紫砂壶。因为盖内壁章是在泥片的时候盖的。盖完以后还需要把它围起来,起身筒、拍打成型。而拍打成型完的紫砂壶,是没有办法再盖内壁章的。
但是全手工成型的紫砂壶工时是半手工紫砂壶工时的3倍,两种不同的成型方式紫砂壶,就形成了巨大的利差。那么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然后,市场就有了较软材质的专用内壁章,自此内壁章就不是全手工紫砂壶的特征了,很多半手壶也有了内壁章。到了现在内壁章几乎成了紫砂壶的标配,甚至有了五章俱全才是好壶的说法。这种说法无疑是不正确的。
那么内壁章还能不能作为判别半手工、全手工的标准呢?其实还是可以的。我们将通过五个方面来告诉大家,如何通过内壁章来判别是在泥片时候盖的还是在壶体成型以后盖的。
第一个点,内壁章的位置。全手工紫砂壶因为是在泥片时候盖章的,所以在泥片起身筒时,内壁章的位置是壶内的侧位,不会放在壶嘴和壶把的位置。但有一些紫砂壶,内壁章盖在了壶把的内侧位置。而壶把的内侧位置是泥片两头相接的位置,所以只能是壶体成型以后盖的。
第二个点,内壁章的连接痕迹。全手工紫砂壶泥片的盖章周边是不会有什么其它规则的痕迹。而半手工紫砂壶的塑胶内壁章通常会有一个连接扶手,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扶手,盖完后不方便脱开,也容易掉到壶里增加麻烦。如果想要印章清晰,塑胶内壁章必须用力,所以难免会有多余的连接痕迹留下来。
第三个点,内壁章的刀锋。但凡是做全手工紫砂壶的老师,印章通常会选择手工雕刻。而塑胶内壁章的材料是软质塑胶,是没有办法选择手工雕刻的,只能通过机器雕刻。所以哪怕用手工雕刻章3D扫描,然后电脑机器雕刻塑胶内壁章,字体大小一样。刀锋是没有办法复制的。所以盖出来的款印,雕刻章是有笔锋的,而塑胶内壁章则是平的。
第四个点,内壁章底款边上的盖款。盖款顾名思义是盖在盖子里面的,通常右姓左名。而有一些老师在泥片的时候,除了盖完底款,还会在边上盖盖款。那么通过我们侧面的了解,目前制作塑胶内壁章的工匠,是没有制作过盖款塑内壁章。所以这个也可以当作是泥片时候盖的还是成型以后盖的一个辨识点。
第五个点,内壁章的形变。这个是塑胶内壁章无法逾越的技术门栏。因为壶体成型以后盖的内壁章,字正腔圆,方方正正,没有任何形变。而全手工紫砂壶,盖章的时候只是一块泥片。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按照手势和壶型有十分明显的形变,这一点方章尤其明显。比如石瓢会变成梯形,高茄段或井栏会变成平行四边形,而圆章则会失圆。
内壁有名章,不能代表此壶就是全手工壶,全手工和半手工壶都可以在后期刻章,所以说单凭内壁的一枚印章是无法分辨手工壶和半手工壶的。
全手工紫砂壶的制壶特点主要是以拍打泥片进行拼接,最终才能使泥片的气孔率高、泥性活、适茶性优越。其烧制的方法还分为一次烧成壶以及多次烧制成壶,虽然说一次烧制成壶通常会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一次成型的壶容易养出宝光,还能将茶性发挥的更好。
而半手工制壶是以模具辅助成型的,经过了一个摩擦刮的过程,因此会导致泥沙过度收缩,烧制而成的壶气孔率低,因此它的适茶性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总得来说区分全手工与半手工紫砂壶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通过视觉辨别:这种方法最难掌握,但也是最为准确的。需要对其进行判断的人是真心爱壶,并且对壶有着长时间的了解,还要有深厚的审美积累。对于那些刚入行的小白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手工壶,方不方,圆不圆,直不直,正不正;而半手工壶则是非常的规矩。
其次是用痕迹辨认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制壶过程中的痕迹来判断的,虽说相对前一种来说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准确性却不如前一种方法。对于一般都壶来说只能有八成准确性,若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话则是需要两种一起来辨认的。
通过痕迹辨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合磨线:全手工壶是通过拍打,将每个部位拼接上去的,然而半手工壶则是两半拼接而成,一般拼接线都是在壶嘴的下方。这条合磨线是判断的一个点,但是明针的技法则会削弱合磨线。
2、壶盖接缝线:全手工的壶盖上边是由滴把、盖面及裙墙三者拼接而成,这样的壶盖所配备的基本上都是全手工壶;而半手工的磨具壶则是光滑无接缝线的。倘若要是合磨线跟裙墙重合的话,那么就不好判断了。
3、收缩纹:不一样的紫砂收缩比是完全不一样的,以红泥、朱泥最强,而紫泥则稍微差一点,倘若要是有收缩纹的话,那么基本就是全手工壶了。然而没有收缩纹也不能完全判定就是半手工壶,因为有些技艺娴熟的工匠能将制作的痕迹处理的非常好。
4、接底线:若是全手工壶的话即便是推墙刮底做的再好,依然是会留下一些痕迹的,而半手工所做出来的却是没有痕迹的。
5、壶身拍打棱纹:因为手工壶都是拍打出来的,所以看出或是摸出一棱一棱的,一般都是全手工壶。
不一定哦!
壶的内壁有手写的字,也要分两种!一种是打泥条的时候用竹刀写的!一种是壶做好后用刀深到壶内部再刻的!
就算字是打泥条的时候竹刀刻的,也只能说身桶是全手做的,不能保证壶盖、把手、壶流不是借助模具做成的!
全手工,只是一个工艺方式,不是决定一把紫砂壶真正价值的因素!只是一个参考!
【静观茶事】~专注于紫砂壶、普洱茶、古代玉器的研究与探讨!
争取每天都有更新!欢迎关注!
分享最接地气的紫砂知识,去伪存真,共同进步!
近日,很多壶友看完我做壶的视频后,在私信留言中问我:内壁刻字的紫砂壶,是不是全手工壶无疑?
实则不然:这和壶内壁盖内壁章似乎如出一辙。因为全手工的制作,在打泥片的时候,就把字手写刻上去了,并可以完整的保留内壁的字。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如果是半手工壶,后期是有个搪胚的过程,其内壁需要用手或者工具在内壁整体“抹”一遍,哪怕泥片上有字,几乎也会被抹平了。(如下图)
√√然而,重点来了!记得划重点,敲黑板!
我在往期视频中,也有具体讲到过:在紫砂壶身筒成型之后,拿软的橡皮章伸进壶内盖上。借机冒充全手工壶,从中混淆入门新手辨别的现象,亦是层出不穷。
因为:软的橡皮章是可以在紫砂壶身筒做好后,用手伸进去把软章盖上。同理可得:将壶内要刻的字,做成橡皮软章,直接印在壶身内壁,不是也能形成“内壁刻字”的假象么。
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可能会更困惑:那我到底要怎么分辨内壁刻字,是不是全手工的?
这其实也很好分辨:我们在打泥片时候写上去的字,和后期用软橡皮章印上去的字,会有个明显的区别。
第一,打泥片时候写上去的字,其实比较丑,因为此时的泥片是比较软的,我们用工具在比较软的泥料上写字,一定会有毛边,也就是泥料溢出来,字体也不会十分规整。(如下图)
肉眼仔细看,每个笔画边缘都有点泥料不平整,且是不规则的,实在不明白的小伙伴自己在橡皮泥上写字,就能感受出来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后期用软章印上去的字。(如下图)
看壶内壁的字,非常规整,整体笔画的深浅,几乎完全一致。细看每一个笔画,字迹的深度都很一致,这就很好的解释了:手写很难会出现这种字迹深浅百分百相同的情况。
全手工壶的内壁刻字,你有弄懂吗?更多紫砂壶相关的问题,欢迎关注【庄庄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