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对于大学的扩招,当然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问题是谁来承担这种责任呢?如果真正分析起来,对于教育的扩招,可能是一笔糊涂账。
1.高等教育的扩招是一场集体的共谋
当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提高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教育是一种最佳的途径。
古代的科举考试,之所以每每会出现考试舞弊的现象,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考生的人数相对于录取的名额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考生人数的增加,就意味着竞争的激烈,有些竞争可能是正面的竞争,而有的竞争可能是上不了台面的竞争。
在现代社会同样也是这样的,只要人们的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的家庭都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刚需。
如果社会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作为教育管理部门,自然而然也十分有动力尽量的普及高等教育。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很多大学也愿意从高等教育的普及之中分一杯羹。虽然很多高校的管理都要服从上级的指令,但是,在大学扩招这件事情上,很多学校并不是消极服从,而是积极主动的。
对于很多高校来说,大学的扩招就意味着,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同时有更多的财政拨款。
2.学历的泛滥,严重扭曲了就业市场。
之前,杭州某家银行招聘保安,需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网友戏称,谁说上大学没有用,如果不上大学连保安都当不了。
在某种程度上,企业也是大学扩招的一个受益者。
现在大部分工作的工作内容和之前相比,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工作的工资水平和之前相比,也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而招聘的条件却在不断的提高。
也就是说,大学的扩招是家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上的成本,却改善了整个就业市场的人才质量,改善了企业的人才结构。
但是这种改善也造成了某种程度上,就业市场的信号的混乱,扭曲了能力和薪水的关系。
在学历意味着能力的逻辑下,高学历就能带来高薪水,就会刺激整个社会,对于高学历的追求。而对于高学历的追求,又进一步刺激着学历的注水,就这样循环往复。
3.大学的扩招掩盖了教育结构性的不平衡。
很多人觉得大学的扩招就是一个障眼法,如果没有大学的扩招,可能很多地区的很多考生就会面临着高考落榜的问题。
当然,很多考生落榜并不完全是智力和努力程度的问题,而是因为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引起的,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快速的办法就是通过一种合适的方法把这个问题掩盖起来。
而大学扩招就是掩盖教育资源问题的有效方法,让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让更多的人可以在一起竞争。
但是,大学的扩招其实并没有真的解决人才的供需问题,而是把这些问题推迟了。推迟到4年以后,甚至是7年以后。【本科加上硕士】
这就相当于在一个班级之中,原来只对前10%的学生进行奖励,后来因为某种原因对前80%的人都进行奖励。即便是有80%的人获得奖励。但是并不代表前80%的人都是优秀的。
划分标准的改变,如果想要获得有效的信息,就意味着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要会进行二次划分,不然整个人才市场就会出现供过于求。
很多企业进行二次划分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招聘时候要求985院校的毕业生,或者是要求211院校的毕业生。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谢谢邀请。先摆出我的观点:扩招对中国高等教育而言,是必然而且必须的,它本身并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做法,但在高等教育供给侧没有明显提升的前提下快速扩招,确实有一些操之过急。
我个人是国家扩招后第一年上的大学,第一年扩招,规模增加并不大,像我所在学院,学生数相比上一届也就增加了不到1/3,而且增加人数主要还是在两个新专业上,但到了我们下一级,几乎所有专业学生都翻了一倍。班级数也翻了一倍,我们之前都是一级一个辅导员,从我们下一级开始,都配备两个辅导员了。
留校工作后,我翻看了一下学校当年的数据。学生数翻倍,而教师数只增加了不到一百人,差不多10%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本科生教学质量想要提高恐怕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当然,由于刚扩招不久,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没有马上发生变化,那个时候教师在教学投入上都比现在更多,所以学生的教学质量倒还没有出现明显下降。不过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学校学生又几乎翻了一番,教师数量增加不到30%,学生生师比很快达到了18比1的红线。在后来的本科审核评估中,学校想了很多办法,才很勉强达到了要求。
以上是我所在学校的历史情况,这种情况在985、211高校中并不鲜见。总得来说这些都是政策不匹配不系统造成的,除了扩招政策偏快,下面一些因素也对此产生了推动作用。
一是高校拨款方式由教职工人头费变为了学生人头费,从这个利益导向看,高校当然是要多招学生少进人了。
二是高校编制普遍为80、90年代下达,而扩招后并没有相应的调整,而是一拖再拖,到现在一些高校的折合学生数(硕士博士留学生的权重高一些)已经是当年的10多倍了,而编制仍然没有变化。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增加,教学质量当然也难以保证。
近几年,高校招生的规模明显控制了,高校的用人自主权也得到加强,这也反映了,高校扩招已经到了一个临界值,不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不大幅增加师资力量,不能再继续扩大学生规模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比较,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在全世界仍然算是落后的。大学生增加,可能会降低大学生的稀缺性,降低高等教育在内部的价值,但对提高国家的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确实非常必要的。而且,只有当国家人才基数很大时,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遴选出更优秀的师资,才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跨越。因此,扩招只是阵痛,好比大家健身过猛后出现的全身酸痛,等到我们身强体壮时,这种痛自然就消失了。
谢谢邀请!我不觉得大学扩招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只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当高中学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普罗大众的学历要求时,自然会催生更多的学校。不管怎么扩招,好的教育资源还是相对固定的,是有限的,必须通过竞争来赢得。当我们片面地指责大学不负责任地扩招,而不是优化教育资源补充优质的师资和教育设施的时候,问问自己,有没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学生。
优质的生源匹配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相对公平的。如果不管成绩优劣,全部都上北大清华,那是教育公平吗?那不过是浪费教育资源。所有的大学,都按一流的大学配备师资、教学设备,里面毕业的学生就都是一流的人才了吗?显然不是。所谓好马配好鞍,你不先去做一匹好马,反而要去责怪鞍不是好鞍。好的武功,配上好剑才能相得益彰。自己武功不好,又不努力,反而去怨别人没给你一把绝世好剑……
大学扩招,我们择校的时候要因人而异。哪怕读一个三流的学校,学风一般、师资一般、同学一般,你也可以通过四年的努力考一个名校的研究生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果只有好一流的学校,那二流的三流成绩的学生怎么办?而且,不满当下学校环境的同学,除了全日制的大学,也可以选择高职学校,用心学一门技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大家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客观明智的选择,也许大学盲目扩招的现象反而得以有效抑制了。
社会给我们提供再好的资源再多的机会,竞争还是客观存在的。抱怨没有用,努力才是硬道理。
你觉得呢?
普通全日制的大学扩招我觉得不一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是一个国家,就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可能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然后的话,在教育这一块就做全职大学的扩招,这个可能是国家的,一个初中,但是,说全日制大学扩招的话就是导致整体的大学质量可能相对于之前来说就下降了,比如说之前,父母带的话她可能一个大学生真的是真才实学,而且是很珍贵的,千里挑一的那种,现在的话我们的话,大学扩招造成了一个大学生遍地都是,实际上,反而会增加我们的就业压力相对父母我们大学扩招,或许是,提高我们的素质,但实际上,也会增加我们的压力,东西有好有坏不负责任的行为,好的,因为国家初衷可能是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不能说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