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一点小自私,我该怎么教育他?

一、小孩子如小动物,大概有护食行为,不肯与人分享,家长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应该和他人分享,孩子一般会照做的,或者大人在吃东西时与大家一起分享,并安排孩子拿给大家,一起享受分享的快乐。

二、安排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自己心爱的玩具,时间长了就好了。

三、讲互相分享的道理。

四、日常大人做表率。

以上仅供参考




在宝宝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呢?

一、帮宝宝认识自我,学会与人分享

在宝宝认识周围人物和自己关系以及自己的身体部位时,他们大多数都是在生活中逐渐认识的。所以,家长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区分自我和他人,比如教孩子认识身体部位,与孩子一起照镜子,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制作家庭相册,这些都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自我。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所有权,让他们可以“我的东西我做主”。此时,家长能帮助孩子的不是让他一定要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的小朋友,而是帮助孩子区分哪些是他自己的东西,他可以做主,而哪些是别人的东西,他不能做主。只有当孩子逐渐清晰“我的”和“你的”界限时,他就会愿意用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进行交换,也就真正学会了分享——“我的东西大家用”。

二、给宝宝积极的评价,帮助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良好的自我意识是良好个性的基础。培养宝宝良好的自我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宝宝正确地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这也是宝宝日后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爸爸妈妈要自然地向宝宝流露慈爱与温暖,承认宝宝的自我价值,理解他在发育的特定年龄阶段出的,现看似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实在寻找自我的力量,家长应当认可、鼓励宝宝,多给孩子正面评价,从而使宝宝建立信心,能够喜欢和欣赏自己。

三、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掌握一些生活技能

在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之后,他会特别希望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比如让宝宝学着自己吃饭,带着宝宝一起叠他的小衣服、收拾玩具等,学习并使用自主技能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自尊,所以家长可以尽早培养宝宝独立的个性。

还可以让宝宝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擦灰尘、关门、和你一起把衣服放进盆里,让好奇的宝宝帮你一起打扫他的房间等,做完之后别忘了感谢他的帮助,由此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我满足感和自信感。

等宝宝大了教他学习时,推荐你使用游戏+教学这样的方法。比如陪着宝宝做游戏互动,在生活的过程中教学,还有阅读绘图,不过这东西宝宝容易拿来吃。

我家闺女从三岁开始接触汉字,现在用了一年认字300多个勒,基本上都是软件里面学来的,里面动画故事超多,宝宝特喜欢看,还有游戏可以玩(游戏是巩固识字的哟),开始我还担心玩太长时间对宝宝眼睛不太好,然后发现里面竟然有个设置功能,可以设置学习时间,和使用时间自动关闭,超赞。用的久了还锻炼了宝宝的用眼习惯。百度搜索【猫小帅学汉字】现在学的字多了,故事听多了,我下班回来还会跑过来给我讲故事,超暖心的(虽然讲的断断续续的,但是超可爱的哟)。




父母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自私”问题:

第一,父母要了解孩子成长发育的表现特征。孩子的每个阶段所呈现的表现特征都是不一样的。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不爱分享,凡事喜欢自己做。3岁多会变得乖巧懂事一点,4岁又出现叛逆、对着干。父母只有了解清楚每个阶段的特征才不会对孩子乱贴标签。

第二,了解到孩子的成长特征就知道孩子的所谓“小自私”,其实都是幼儿阶段正常的表现。孩子是不明白什么是自私的概念,只是认为他喜欢的、他拥有的就是他自己的,别人都不能抢走。这从一方面来说是确立自己的物权意识,父母在这方面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分享。孩子如果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的话,应该尊重孩子的决定。

第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多点与孩子讲讲分享的快乐,让孩子明白分享并不是失去而是拥有更多。随着孩子的长大,所谓的“自私”自然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如果发现宝宝有自私的苗头,家长一定要注意力,否则,等年龄大了就很难纠正了。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收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外公外婆的疼爱,说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一点也不假。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难免以自我为中心,时间长了,他会觉得家人为他的付出是应该的,甚至在外面与其他人或小朋友交往的时候也会带上这种想法。

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自私的苗头,家长一定要进行引导和教育,避免从小自私发展成为自私自利,害人害己。

教育和引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不要长篇大论,讲大道理,说起来喋喋不休,很多妈妈会犯这个错误,这样自以为讲的很全面,实际上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或者根本不明白,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二是就事论事,不轻描淡写,也不扩大后果。针对孩子的小错误,指出错误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知道该如何改正,如果下次有改进,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得到鼓励。如果孩子情绪激烈,听不进去批评,可是等他冷静一下,心境平和后再缓缓进行教育。

总之,孩子教育无小事,大人不能事事包办,这样的话一旦一事未做好就会引起孩子不满,自私也由此产生,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从小事培养大气的品质,相信一定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自私是指有自己的私心,喜欢凡事为自己考虑,没有那么全面,没有那么的为他人着想,也就是完全缺乏先人后己,甚至换关爱的精神。不愿意牺牲甚至只是放弃自己一点点的利益。

这个我认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你的孩子多大?在哪些方面自私?自私的程度等等。题主说有一点小自私,那就是也不太明显嘛,这就要看他的年龄了。

如果她(他)还小,两岁,三岁甚至更小,我个人觉得无可厚非啊!每个小宝宝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有的愿意独占有的愿意分享。有的想妈妈只爱自己一个,有的却希望还有个兄弟姐妹。都没有问题啊,为什么一定要把小宝宝弄得那么宽容,强大,那么的博爱,能接受一切呢?有点自己的小个性不好吗?

如果他已经大点了,三岁多四岁五岁,上幼儿园的年纪,还是不爱分享,只想着自己,就可以适当的让他多参与团队活动,学会协作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小圈子,用氛围来感染。

当然,题主没说孩子多大,也没说具体什么事,如果只是因为你想生二胎,宝宝不同意,你就说他自私,那就是你的不对了啊!




你必须明白,不愿分享是宝宝的天性。尊重他,而不是用哄骗的方式让他“分享”。这种态度会让宝宝有安全感,同时会鼓励他变得大方起来——因为他不用带着“可能被骗”的猜忌心来守护自己的东西。

自我意识敏感期,我的我的我的成了孩子的口头禅

其实孩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许多的妈妈都开始注意到,当其他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时,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也不愿意让别人看他们的书,就算是他自己不想玩的、不愿看的也决不让别的孩子动,谁一拿,他立刻就说:“我的。”有的小朋友在户外玩耍时,见到别的小朋友玩东西,就要跑过去不由分说地抢过来,而且振振有词地说:“我的。”然后强行据为己有,妈妈们总是被弄得哭笑不得。但其实孩子是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并不是自私,而是自我意识的萌芽。

我们在幼儿园也能看到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上幼儿园时带的所有东西都不许别人动,也不让老师帮助他们提书包或别的东西。有时候书包特别重,有时候还要带被子,孩子就宁愿把东西拖在地上拉着走,也不让老师帮助。必须亲自拿着,因为那是他的。即使是进教室时脱下的鞋子,也要坚定的放在自己的书包里,当然就更不愿意给别人分享任何东西了。在这个年龄的孩子,什么都是“我的”,拿什么都是“我的”,总之全都是“我的”,好像这时候他们唯一的事情就是看着“我的”所有的东西,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不重要了。

这些时候父母常常感到不解,感到难堪,觉得没法改变和说服孩子,甚至习惯性地把孩子的这些行为解释为自私的表现。如果这种现象再持续下去,家长们就会说,我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自私了,什么都不让别人动,动不动就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孩子跟自私是毫无关系的,我们一定要区分清楚自我和自私的关系。自私指的是在利益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损害他人的利益,而满足我自己的利益,这样的情况才叫做自私。那么自我呢?指的是一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

那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是不必太焦虑。有的孩子性格强势,所谓的“自私”表现的就明显一些。有的孩子性格柔和,就会显得很大公无私。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幼儿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心理活动都单纯围绕自我出发,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随着时间推移和阅历的丰富,这种自我中心行为将逐渐转为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

二、是要从“吃”上着手让孩子学会分享。吃是孩子最看重的东西。现在从外面买回来好吃的,只要是能分享的东西,我都会当着孩子面,分出一些给家里其他人。一开始,孩子会大哭大闹,但久而久之孩子也习惯了。上周参加一个小朋友生日聚会,带回来一块儿蛋糕,女儿还主动给爸爸留出一小块儿,等着爸爸加班回来后一起吃。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模拟游戏和读绘本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分享的技巧,但更好的是在实践中引导。前一段带孩子到外面玩儿,孩子想骑一个小姐姐的车,遇挫后孩子眼泪汪汪得回来了。我说:“你再去试试,拿你的玩具和姐姐交换,看看怎么样?”孩子顺利成功地骑到了车,很开心。

三、是营造家庭分享的氛围。我跟老公约定,父母做完饭后,我们都主动帮助把饭菜盛好;一些好吃的菜,主动给父母多夹一些;吃完饭后,让父母坐下休息休息,我们主动把碗洗了。相信这些举动,会对孩子有示范作用。

四、是为孩子创造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孩子在家比较强势,我就经常带她到朋友家玩,去时还要带上自己的一些玩具。到一个陌生环境,孩子就没那么“嚣张”了,能够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了。我还发现,孩子在一起多接触,熟悉了过后,大家就能玩得比较融洽。前几天,朋友带孩子来我家玩,孩子开始哭闹,不愿意分享。我坚持让朋友带孩子留下来。半小时过后,两个孩子熟悉了,玩的特别高兴,孩子把很多好玩的玩具都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离开时,两个小朋友还在一起热情的拥抱,并说:“把我的牛奶让姐姐带回家喝吧。”最近还一直嘟囔,要让朋友家孩子来玩儿。

总之,在孩子所谓“自私”问题的教育上,不要恐慌焦虑,要在示范中言传身教,在生活上潜移默化,在互动间耳濡目染,相信问题一定能妥善解决。

欢迎关注麻麻很忙的号和微信公众号,id:eduzhenxuan,关注我们的知乎、问答家长很多哦!现在超过5万+的爸妈都在里聊教育,这里不仅有最in的90后潮爸潮妈分享的育儿经,也有留学海归双商超高的智慧酷爸酷妈分享教育启蒙的故事,还有娃爸娃妈在教育路上遇到家庭教育、升学择校的困惑解答。感谢大家多多点赞+评论+转发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自私的概念:自私是指个体面临自己利益与对方冲突时,会不计对方损失,以满足自己利益为主;此外,自私者在进行自私行为的同时,通常能察觉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及别人的利益,仍按照自己利益不择手段。

与其说宝宝自私不如说是自我意识萌发,比如我家儿子三岁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借给别人玩,这算不算是自私?当然不算,充其量只能说明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物权意识。分享是美德,但也要在尊重宝宝的前提下。

总之,人的天性就是自私成人都是如此何况孩子,这一切出自本能;只要这自私没有达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程度,就没有啥好教育的,只需要在平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乐于分享,分享玩具、交换食物就皆大欢喜。当然,前提是父母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三观,孩子在你们的影响下也不至于会成长到自私自利危害社会。

图片来源网络




不清楚题主的宝宝有多大,所以这个问题分两个部分来回答。

一、3岁之前的宝宝

对于3岁之前的宝宝来说,如果自己的玩具不喜欢和别人分享,或者自己的好吃的不想给别人,这其实是不能定义为自私的,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对于属于自己的东西已经可以贴上标签,认为这个东西就是自己的。

这个阶段,他基本能明白“你和我”的区别,但是对于“你的”“我的”还不是特别清楚。

这个阶段,也是我们培养孩子习惯的关键阶段。

可以多读绘本,讲绘本上分享的小故事,家里的东西如吃的、玩的都不让孩子独一份。

这一点我非常有感触,我家孩子喜欢吃橙子,我每次也说我也很喜欢吃,他一开始都是自己吃,但是次数多了以后每次他就会先分给我一点然后才吃。

二、4岁及以后的宝宝

对于4岁以上的宝宝来说,已经是个小大人了,基本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个阶段,如果小孩什么事情都只顾自己,不顾及他人,那确实是需要管教。

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定规则,明确告诉他对和错,怎么与人相处,这些都是悄悄沟通的,保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当然作为家长,更不能直接强硬的把孩子的东西给别的小朋友,这样会让自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除了道理,家长的言传身教也很重要。

所以,要想有个乐于分享的宝宝,那从小就开始培养吧。




谢邀!圣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老朽我不这么认为,人之初性本私!两三岁以前,绝对是自私的。后天教育才是关键,且重点在七岁前,不能超过十岁。私心,是老少皆有的,但,走向社会,没有节制、节律是寸步难行的。言尽于此,人生至理不乏名言,无需俺多嘴了。




人无私心难为人。孔子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地球上没有私心的人是不存在的。小人物,普通人只有小私心,也只能谋贪小利,占点小便宜。大人物,领䄂人物谋大利,图的大利盖,谋的千古留名,谋的名垂不朽。引导孩子应该学会区分什么是私心,谋利当谋天下利,勇敢的舍弃小利,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很典型。

宝宝有自私,很正常啊!说明宝宝的自我意识已经发育,而且开始捍卫自己的权益了。自私是人自我保护的前提,没有人不自私,世界的发展是建立在人人自私而人人互利的基础上的,所谓善,就是恶的制衡。

杨朱有句话,叫理想的社会是“人人不拔一毫而天下治。”大家都不需要牺牲自己的哪怕一毛钱的利益,(都恪守边界,做好自己)就能把社会治理得很好了。

这句话很有意思,就是承认了世界最好的方式,是不需要过度牺牲,各自管好自己,不侵害别人,蛮有现代法治社会的情境的。

话扯远了。说说宝宝的自私。

昨天晚上,我刚刚发了一条朋友圈儿。就是说我家宝宝的小自私的。

她嘟嘟嘟地走来我这里,拿着花生给我剥,我给剥开了,逗她,三个花生米,给妈妈吃一个好吗?她起初拼命点头,是真诚的,可是花生米一到手里,又变卦了,一把全塞自己嘴里了。(题外话,我不主张孩子二岁前是这样的坚果啊,很容易噎到)再后来,我们每次都逗她,她最后就不叫我们剥花生了,自己抱着花生坐在那里啃皮,用嘴巴把皮撕开了,自己把米叼出来吃。

自力更生了!宝宝这是自私吗?是。当然是。对吗?对。她是天性的自由表达,对于一个不到两岁的孩子,她尚且没有那么复杂的道德和情感关系的判断,她爱妈妈,想和你分享是真的,可是馋了,也是真的。起初说给你吃,也是真的,可是到了嘴边,馋的自己全吞了,是真实的感受。再长大一些,她开始有更高级的互动,会学会更多的分配方式,但在三岁前,不用束缚孩子,不用把爱附加条件。

不要逼迫孩子很早就虚伪地克制自己的天性和欲望,让她自由地表达自己。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自私——那是真实欲望的表达。这个阶段,她的欲求表达得越充分,得到的满足越真诚,她对世界的安全感越充足,之后的分享也会越真诚、自然。并不是被迫的,受压的,或者表演的。

说到底,又要回到我一直在传递的一个育儿信息。在早期阶段,育儿,无为而治,是最好最自然的方式,父母亲陪伴她,爱她,引导她,身体力行就好。不要过早地强调孩子要牺牲天性,表演孝道。孝顺和爱都本来是天性,分享和爱也是天性。

越是充满满足的孩子,越是慷慨大方,慷慨里不带着有附加条件:你看妈妈,我都让梨了,你会夸我很乖对不对?你会爱我多一些对不对?

被迫不自私的孩子,那种表现出的不自私,是期待着家长的其他奖赏的,不自私底下是不自信。唯有相信自己充分被爱的孩子,才是自信的,分享给别人的时候,也是真诚的。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一点儿也不自私的人”,不停的无条件付出的,付出型人格的人,其实就是被逼迫出来的人格,虽然“不自私”,但内心充满了压抑的自我攻击。

让孩子在应该自私的年龄,自由自在的自私吧!

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去感知分享的乐趣,共有的乐趣。不要强迫,不要道德审判。不要把自己的焦虑和渴望强加在一个幼小的孩子身上。




作为家长应该引领他

教他如何去分享

大多数孩子的性格是在幼年时形成

所以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好榜样

在孩子心目中,你们就是超级英雄

所以你平时的举手投足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哦




原始地址:/wenti/6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