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一个人玩,是不合群吗?

人生的道路,越往上走越孤独。

从小就能够自己安静地思考,安静地玩耍,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家长要多观察和了解孩子,如果孩子只是喜欢一个人玩,而不是只能一个人玩,那没必要太紧张,可以适当多提供一些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发现“一起玩”的乐趣,慢慢融入。




孩子喜欢一个人玩是不合群吗?

试想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发展规律,但又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当我们处于人生发展第一阶段,也就是0-6岁的时候,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的,我们最初不会说话,不会动作,不会表达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漫长的婴幼儿时期,所以在0-6岁这个时期,我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建构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人出来。

简而言之,合群对于这个时期来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群体”的存在。

从年龄阶段及心智发展判断“是否合群”

在孩子0-6岁的这个时期,焦虑“合群”问题是多余的担心。

孩子0-3岁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3岁以下都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即使孩子都在一起“玩”,但你真正观察到的是他们在一起各玩各的,他们在此时没有合作,也几乎没有太多交流的。

当然如果我们将孩子更早放到群体的环境中,通过一些帮助让他们认知到周边世界的方式——

比如当孩子学会了插花,孩子每天早上来到教室里插了一些漂亮的花放在教室各处,等中午我们共同进餐的时候,我们将这些花瓶和花摆在餐桌上,并且经常去感谢这些插花的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人的影响,进而会产生出为大家做些事的想法,还会产生出对环境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如此一来,他们就能逐渐意识到集体,意识到其他人的需求和存在,这会帮助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人际交流的发展。

孩子3-6岁

之后在3-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会开始“交叉游戏”,最初孩子可以跟另一个孩子两两玩在一起,但此时仅限于过家家式的玩法。

当孩子到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出现更多孩子一起的合作和分工,这都属于普通现象。

如果我们在孩子身上观察到——即使已经很大了,还只是偏向于自己一个人玩,或是几乎不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就得焦虑“孩子是否不合群”了。

此时,我们需要引起注意,需要在更大范围和更长时间里去观察和发现原因——如果孩子对环境感受不到安全,或是出现一些极端的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孩子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玩在一起。

孩子6-12岁

到了小学6-12岁这个期间,孩子通过群体的合作来学习更宽的领域、了解更多的文化。

孩子更是愿意跟同学和小伙伴在一起,他们有自己的秘密基地,他们会合作去研究一些“项目”;

他们不愿意仅仅像小时候限制在家庭和学校,他们对其他人的家庭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发现和研究“为什么他们家和我们家的用餐流程不一样呢?”

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不愿意跟其他的孩子玩在一起,我们需要关注这个频率和程度,以及我们还需要反思——

在这个发展阶段,作为孩子身边的成人,我们是否给到孩子空间让他们去探索更大的世界、探索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团队合作的能力?因为现在大多数在这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很重的课业负担,他们要在课余的时候学习各种兴趣班和培优课程。

从个性角度关注孩子“是否合群”

接下来,我们从个性的角度我们也需要来谈谈合群的问题。

世界上几十亿人,没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包括双胞胎。所以,我们更没有必要要求所有人都是外向的、善于表达的。

从各个角度而言,我们都会对人的建构类型有一些分类:比如从细胞分层的角度来分,有外胚型、中胚型以及内胚型的区分,大至人类可以分为这3种类型,分别代表3种状态。

外胚型的人容易表现得“不合群”,家长需要尤其关注这种类型的孩子。

外胚型(瘦长型)的人身体没有太多脂肪,瘦长、虚弱、头大、神经系统敏感;性格一般为内向、拘谨、胆怯、爱好艺术;该胚型又叫大脑优势型,通过思考与世界产生连接,思考得非常多。

外胚型的人有压力的时候,倾向于独处,看上去比较内向,所以如果天生是这种类型的人,他们就表现得不是那么爱与人相处,一个人玩的时间就会更多。

但是,这并不说明他们不合群,只是性格使然,并没有问题。

外胚型的小婴儿比较瘦,不胖,吸吮的力度也不是很强,吃得也不多,每次吃的量比较少;睡得也不是特别多,即使睡着也非常容易醒;这些孩子们不喜欢掌控别人、对别人没有要求;喜欢自己一个人忙很久(喜欢一个人玩)。

作为成人要努力跟这种孩子产生连接,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要对他们多一些关注,虽然可能全世界的成人都喜欢胖胖的小婴儿,这种孩子我们不需要强迫他们进食,他们只需要满足生存需要的食物就够了,也无需强迫他们与人玩在一起,有需要的时候他们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如果我们对孩子有足够客观的观察和了解之后,我们就不会再过度焦虑于一些现象,无论内向或是外向,无论合群与否,只要环境是利于孩子发展的,那我们就要更多去尊重孩子天然的个性和发展阶段,成为那个有智慧的成人。




孩子一个人玩就是不合群,这个太笼统。多大的孩子?他本身性格怎样?感觉不合群有几点:一,没有安全感!首先没有安全感的孩子,需要家长多陪伴,和他多聊天,要事先告诉他,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该怎样处理,让他渐渐接受没安全感带给他的恐慌,建立他的自信!二,本身性格比较文静!这类孩子不太喜欢太顽皮,大吵大嚷的孩子,如果遇到一个像他一样文静的孩子,是可以玩到一起去的!所以交朋友,让他多与和他差不多性格的孩子接触!三,专注力很强!这类孩子往往喜欢专注的看书或玩玩具做一些事情,如果有人打扰,他会很烦躁,不喜欢别人打扰他!这时让身边的哥哥姐姐多带他玩玩,给他多讲讲一些玩中或学习中的知识原理!!四,自闭!这类需要心理或医疗方面的介入!五,不自信!不自信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多与同伴接触,哪里不自信,为什么不自信,应帮助孩子找到根源,并加以锻炼,让他变得自信,就可以与小朋友融入!一般所谓的不合群是指0到6岁的幼儿,七岁后,他就开始喜欢自已去交朋友了!




不要太担心,实在担心就去看医生。有一句话共勉:这个时代,广泛互联是深度互联的敌人,能够自己玩也有乐子的孩子,前途无量。这就像遍地都是杨康的时代,郭靖必将一统江湖。




如果孩子经常一个人玩,那么他就有不合群的倾向。严重的话,有可能有自闭症的倾向,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一个家庭里,孩子的降生是一大家人最大的快乐,孩子一出生他就被一大家子人宠爱着,所有的家人屏蔽掉了孩子身上的缺点而无限放大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是大多数家庭在育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俗话说:“癞痢儿子自家好”。由于家里就一个孩子,没有横向比较,看着他一点点长大,不管怎么样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可爱。可是,当他有一天上了幼儿园,有了横向比较,孩子到底发展得怎么样,有经验的老师还是一眼能看出来的。首先,有自闭症的孩子他喜欢独自一个人玩,家长叫他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他不会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即使愿意也是录音机语言:父母跟他说:“叫老师”,他一字不差也来一句“叫老师”,你怎么纠正都没有用。以前,我见过一个小女孩,长得白白净净漂漂亮亮,光看她的外表确实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可是,她一天到晚跟着老师,从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嘴巴里面一刻不停说着话,在家里,这么漂亮的小女孩一天到晚说个不停大家还觉得她语言表达能力强,可是一到幼儿园,就会发现她与别的孩子有很大的区别。她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很难影响到她,跟她讲道理她不听,批评她又不懂,想到哭就哭几声,想到笑就哈哈笑。像这类孩子家长要及时干预,带她到专门的机构去训练有利于她今后的发展。当然,一开始,家长是很难接受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的,但是,如果专家会诊后确定有自闭倾向的话还是要引起重视,越早干预越好。

当然,孩子不合群并不表示一定就是自闭症,有的孩子喜欢一个人玩有可能跟他的性格有关系,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而动手能力较强,那么他会喜欢安静操作类活动,他也会看上去不太合群,所以,合群不合群只是一种个别现象,一般的孩子都喜欢有玩伴,但是,孩子是形形色色的,他所处的环境怎样也能影响到他的性格形成,例如:突发的家庭变故也会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变得沉默不合群,所以孩子合群不合群不能作简单定义,一定要细究其中原因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原始地址:/xinwen/6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