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歌有什么关系?

其实歌词就是诗的样式。


诗为咏志,歌为抒怀。


诗应格律,歌仗韵律!


诗和歌的分类是这样,诗是对杖丶平仄、比较严格,而歌比较自由泛滥不论平仄对杖。


诗是眼睛读的,歌是嘴巴唱的。诗讲究节奏押韵,音乐性是诗的特质之一,这点与歌当然血脉相通,诗通常被称为诗歌或就是因为这一点吧?为了表达感情,诗和歌都要反复咏叹。


诗勾懂字人,歌扬耳边兴,情飞万里诗歌送。歌飘遍山红。


个人感觉诗都可以以歌的形式来表达,诗歌一体。但并非所有的歌词可以称之为诗作。


歌是诗寅变而成吧!


关于诗和歌:

古往今来,诗与歌是放不开的!

诗是歌的根本,歌是诗的外延和升华!

所有的诗,都可以用歌表达!

所有的歌都可以,续写和改编成歌!

诗用意境表达情怀,歌用声情表达诉说!

……

诗,歌,诗歌,是:

言情,言物,言志,言风情的最高境界和方式!


诗语谱曲便成歌,歌里韵律细说便是诗。


诗歌诗歌,没有诗就没有歌。


歌走心,诗走魂。一首好歌能让你泪流满面,一首好诗能让你击节赞叹。心和魂都是我们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问题:诗和歌有什么关系?诗歌诗歌,诗就是歌吗?

..........

前言

最早的歌和诗不是一回事,早先的歌类似于劳动号子,他的产生远在文字形成之前。

一、最早的歌

据说,最初的歌只使用啊、哦等感叹词来表示情绪,有人说从造字的方式来看,古代的歌和啊是一个字,人们在劳动中发出的这些声音叫做歌。这种歌,就是劳动号子。

二、文字以前的诗与歌

歌以前是简单的劳动号子,但是随着人类智力的而发展,感情越来越丰富,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因此,原来的啊,哦,就远远不够用,于是多了一些词加进去。人们用一些容易记住的这些歌来记忆和传播知识,这就是诗和歌结合的雏形。

三、产生文字以后的诗歌

文字出现以后,文字书写的“歌”就包括两个部分,音乐和歌词,歌词就是最早的诗。这些歌仍旧有记忆和传播的功能,这个功能一直应用到现在,例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因为最初的诗都是配乐唱的,所以诗就是歌,歌就是诗。

结语

毛诗序中说,诗歌舞是紧密相连的: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因为诗和歌有这么紧密的联系,所以诗歌就成了“诗”的另一种称呼了。

@老街味道


我认为诗和歌是分不开的,许多歌都是由诗谱成的。


诗和歌有根本区别,第一是《诗》说的是《志》这个志就是你的想法。你的志向。志气。诗词是高雅的。

第二是《歌》咏《言》这个言,就是发声,。歌是通俗易懂的。它与诗高雅的根本区别。

第三诗的平仄可以成为作曲的依据。


你把诗和歌分开来问,看似很高明,其实可能你本身并不写诗,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诗歌是中华文明前进的一个阶段,或者可以理解为现代诗歌,对于现代诗歌来说这个歌字可以理解为朗诵、朗读及歌唱。而如果从《诗经》开始的古代诗词的发展同样是离不开歌和曲,正因为诗赋予曲后有了娱乐功能,同时更容易传播,如果从这个意义来说他们更像同胞兄弟共同成长互为关系,相互支撑。


其实诗与歌二者的表现形式各有千秋。概念上讲,诗与歌的关系是相对独自一人而分离的。

不合乐,即为诗;合乐,即为歌。也就是说诗言志,歌咏言。

诗言其志,歌咏其声。

诗为歌之词,歌为诗之曲。

总之吧:诗歌的共同点,也就是人类的劳动成果的结晶;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


能把诗谱上曲,并且能让唱者有旋律的去放歌,听者又喜欢听,且能激起唱、听者的激情,传颂的人群更广。


诗源于歌。古人歌就是诗。

随着时代的进步,“诗”逐渐摆脱了歌的束缚,以便更好的达意,更好的表达丰富多彩的生活,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

从广泛意义说,“歌”就是可唱的诗。只不过歌的形式更工整,以便歌唱。歌的内容通俗,以便传播。歌的表现手法没有诗复杂,主要靠声乐来渲染。而诗的表现手法丰富,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哲理的挖掘。

诗歌。诗和歌难舍难分。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


诗,歌让生活更美好,不然大家不会说浪漫如诗,岁月如歌。

诗歌在古代是一体,到了今天,诗是无旋律的歌,歌应是有旋律的诗。

诗注重意象和押韵,侧重在意境。表达用语言。

或婉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或雄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或幽美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或多情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好的诗浸入了灵魂,但歌曲似乎更侧重旋律。

优美的歌曲似乎不需要歌词。

如泣如诉的瞎子阿柄的〈二泉映月〉不需要歌词。

〈沧海一声笑〉似乎离不开歌词。

〈黄河大合唱〉似乎让我们觉得那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代表了一个民族曾经的呐喊。

归根结底,诗歌己是孪生兄妺,但诗是诗,是语言。歌是歌,是旋律。(主要)

只个人看法而已。


原始地址:/yanjie/1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