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为了这个问题而感到头痛!小孩子调皮一点还好,就是很烦他们动不动就哭,哎哟!我女儿一哭,我就头痛!
我女儿小时候是特别爱哭的,也是动不动就哭,一哭就哭一个多小时的那种,哭累了休息几分钟接着哭,直到我去哄她为止,注意哦,这里说的是要我去哄,除了我,没人能哄得了她,包括她爸爸。毫不夸张地说,我都快要疯了!
我也是个倔脾气,就让她哭,哭吧,为了不打扰到邻居,我让她房间里面去哭。等她哭了一会儿了,我就问她哭够了没有,她还在哭,我跟她说等她不哭了,我就跟她聊。过了很久之后,她不哭了,我就抱了抱她,等她心情平复一点,我就跟她聊会儿天。我跟她说:“你哭可以,情绪也是要发出来的,很正常。但是,等你不哭了,我才会来抱你。而且,你要告诉我什么原因哭,你不告诉我,我不知道怎么来跟你聊。以后就是这样,你想哭多久哭多久,但是,在这期间,你哭得我心情也很烦躁,我也就没这个心情来聊天了,等你不哭了,你心情平复了,也不吵我了,我心情也会好点,这个时候我就会过来聊,抱抱你啊。”就是,在她哭的时候,我让她尽情发泄。等她发泄完了,我一定会过去抱抱她,这个动作非常重要,让她有安全感,让她知道,妈妈并没有“抛弃”她。而且,我在她哭的期间,还会时不时地过去问一下她,这个动作也很重要,让她感觉到我还是在关注着她的。
你宝宝多大呢,我宝宝1岁7个月,也是动不动就哭,他也不会说话,估计只有通过哭来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或者哪里不舒服,我宝宝哭,一般都是想玩的东西得不到,或者我没有给他拿,或者给他拿得不正确,又或者我在厨房干活,没有理他……可能这就是孩子的天性
这是孩子对付家长的一种武器,就看你家长怎么应对了。家长舍不得了投降了,那下一次孩子还是这个办法对付你。在教育孩子上也是斗智斗勇啊。但是家长必须在在第一次上战胜孩子。不然以后你有得苦了。
家长期望孩子说了就听,其实是希望孩子服从自己。
听话应该有两个含义:你听我的,我听你的。
往往彼此倾听得出的结果执行力更好。
“我以前凶吧,态度不好,他不听我理解,可是现在我好好说了,他还是不听。”这是家长困惑的地方。
常常家长会走进一个误区,是什么呢?
如果我放下身段,跟你好好说,那么一定能到达我的目的:“让你好好听我的话。”
家长的目的就是要:你听我的。
这个想法有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
想想看配偶间如果这么要求对方:你要听我的,显然会有矛盾,那么放在孩子身上也一定迟早会出现矛盾,且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矛盾会增大或激化。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1)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期望不一致
比如在睡觉和吃饭这件事上,大人的期望是,我一叫,你就得赶紧行动,说吃饭了,你就要赶紧把玩具放下,去洗手;说睡觉了,你就得收拾好玩具,赶紧上床躺下;
那么孩子的想法呢?我还没玩够呢,等我玩够了再说啊
所以家长的期望和现实就存在差距了,所以矛盾就出来了。
大人的感受就是,我的孩子不听话
(2)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一而再而三地尝试
比如说,商场里面亮晶晶的商品,可能昂贵,也可能是易碎的;但是孩子对商品的价格和材质没有概念,他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足,他也没有办法以预判形式是什么样。他没有我们大人的社会概念,比如说碰坏了要赔,赔还要不少钱,而且这个钱赔出去没有回报,是冤枉钱,这些孩子统统没有概念;即使家长跟他说:“不要碰哦,坏了妈妈要陪的”这样的话,他也只是听,对他来说,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商品呈现出来的漂亮的样子或者功能在实际地吸引他,让他去一探究竟,所以他没法听大人的“离得远远的”
给大人的感受就是,这孩子越说越做,不听话
(3)这是孩子一个个性化过程,对说“不”的产生的力量很享受
有的时候孩子说“不”或者反抗家长的时候,家长的激烈反应,让孩子体会到“不”这个词真的很有力量,那么大的孩子很享受这样的力量感。
比如说今天是规定的穿校服上学的日子,孩子说“我不想穿校服”。家长就着急了,“今天是规定要穿校服的,你不穿校服,你穿什么?其他小朋友都穿,你不穿?”家长就哒哒哒,一顿讲道理,目的是要说服孩子,给孩子的感觉就是被大人控制了,也感觉到我只要说“不”,就能把大人搞得鸡飞狗跳,这个很有意思,所以他会常常来刺探一下大人
给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怎么就说不听呢,真不听话
(4)孩子对“不要”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样
比如说,过马路,大人认为过马路就是快步走,谨慎前行,注意前后左右的行人啊,拐弯的车辆啊,总而言之要小心地尽快走到安全的地方
孩子听到大人说过马路不要跑,他拉着你的手,一蹦一跳,因为红灯变绿了,大家伙一快往前走的人流很让人兴奋啊,我是其中一个很让人开心啊,刚才停着等,现在齐步走,这个很让人激动啊,所以他的动作完全表现出他的感受和心情,他没法理解那些个危险和紧张。
那么大人的感受是:这孩子真是越是危险,他就越做危险动作,真是不会听话的熊孩子
(5)大人不倾听孩子
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形,孩子说:“妈妈,快快,快看我”,他可能把你的大衣服披在身上了觉得很好玩,他可能把枕头、玩具或者水桶顶上头上了,他想要跟你分享他的创意,通常家长们没有感受到危险,或者正在忙着的时候,都是很敷衍地看一眼,“哦,看到了”或者很不耐烦“唉呀,正忙着呢,没看到吗”于是这样的反应也给孩子做了个榜样,他也学到了,下一次,他也会这样对待大人叫他比如吃饭啦,睡觉啦
这个时候家长忘记了自己曾经做过的示范,他只感受到当下孩子的行为:怎么叫都不听,真是不听话哦。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1)审视自己的行为
每次孩子来找我们的时候,你觉察一下自己的行为,你有没有在认真地听孩子说话,你有没有敷衍孩子,有没有给孩子做“不听话”的榜样?
这个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或者你的配偶或者家人,当孩子叫你们或者跟你们说什么事的时候,你的回应方式是什么,记录下来
然后从现在开始,可以很认真地回应孩子的每一次呼叫,即使你手里正忙,正在炒菜,也可以把火先关掉,然后蹲下来,看看孩子是什么事情,如果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可以跟孩子说:“我听到你叫我啦,我现在正在炒菜,吃完饭我们一起玩,好吗?”或者你们可以约个时间,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一起交流的,让孩子把要跟你做的事放到那个时间去,这个固定时间称之为特殊时光。
(2)给孩子权力和选择
比如孩子今天要穿一条纱裙子上学,可是天很冷;可以让孩子先穿上衫裙子在门口试一试,让她自己决定要不要穿;可以这么说:“今天天气比较冷,妈妈打算要穿绒的衣服。你如果要穿纱裙子的话,可能会冷,也可能不会冷;或者你可以先穿了在楼下走一走,再来决定穿不穿,好吗?”
当然也可以根据裙子的厚薄和大小,给孩子有限的选择:“你打算在裙子里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呢,这个由你决定”——当然我们说这个有限选择给出的选项是大人能接受的,就比方刚才那个例子,不管是穿保暖衣还是穿外套,大人都可以接受,就可以给出来做为选项,大人不能接受的,就不做为选项来提供。
(3)倾听,进入孩子的内心
比如孩子一定要去看看那个电饭煲,可以抱着他在安全的范围内,去看一看你是怎样把米和水放进去的,是怎样按键的,或者也可以抓住他的手指,让他按正确的键。让他体会参与的快乐
等饭好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去开一下锅盖,在安全的距离体会一下那个热度,孩子体验过了之后不会轻易去碰热气腾腾的东西。
或者是孩子睡觉前怎么也舍不得玩具,还想玩,可以跟他说:“嗯,这些玩具都很有意思,你一定想要玩到不想再玩为止,现在是睡觉时间,是你自己收玩具还是妈妈和你一起收?”用共情的方法去理解孩子,让他觉得被关注到。
(4)运用幽默
比如说洗了澡,不及时穿衣服,可以先用被子把孩子先围起来,孩子通常很喜欢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他会很享受光鲁鲁在被子里的感觉。这个时候你还可以跟孩子玩游戏,拿着他的衣服说:“啧,这件衣服是谁的呢?他找不到他的主人了,是椅子的吧?........”
(5)尊重孩子,留出时间
通常我们说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让孩子受打扰,就是在他看书,玩玩具的时候不让他在那个场景中被打断。如果刚好到吃饭时间了,怎么办呢?提前一点知会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心理预期,不要让他立刻放下手里的工作。
可以这样说:“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你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过来?”
也可以说:“还有五分钟就要吃饭啦,你可以准备一下吗?需不需要小闹钟提醒你?”如果孩子同意,那么按个小闹钟,孩子可以听到闹铃响之后按计划行事。
说明你会带孩子呗!
这个方法很管用,我觉得行。
一个家庭应该多生一些孩子,作为父母就不会过度关注她们那一群孩子了,因为多子女的家庭,孩子们之间就会互相交流和关注,就会顺其自然地成长。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关注孩子越多,这个孩子越累,孩子越孤独,孤独的孩子对孩子本身、对家庭的伤害是严重的!
我家也有这孩子啊,烦舍人
小孩子不听话,又爱哭,应该这样办!
孩子爱哭,总是令家长们不知所措,心情一下到了冰点:是孩子胆小吗?是孩子怯懦吗?是孩子性格不好吗?
现代家庭中,孩子就是核心“,父母们都很关注孩子情操和气质的培养,却忘了还有一个词对孩子的将来也是至关重要,那就是”情绪“!
另外宝宝身体不适的时候,心情烦躁也爱哭。作为家长来讲,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采取适当的办法调整宝宝的行为。
你要小孩听什么话呀?连孩子都说服不了可见是你自己的原因吧,就是一点,你的知识匮乏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给孩一个聪明智慧的启发。孩子不听你的就对了,父母是孩子前途,发展的钥匙,总是用老思想,用自己的那一套理论去愚弄孩子,听话又能有什么发展,你的思想会束缚他的一生,懂吗?我长说一句话:听话的孩子没有主见,什么事情都得父母或别人去做主,这样的孩子永远没有永远没有出息。
对孩子停止唠叨,和孩子把话说清楚。
第一点:信息要简单清晰。要知道说的越多,孩子越不知道你想说什么。与其抱怨孩子把房间弄乱了,你忙了一天又要重新收拾,不如简单点告诉孩子:“我们现在来把房间收拾干净吧。”告诉孩子我们的目的,一句话就够了。
第二点:只说事件本身。比如孩子房间没收拾好,你就告诉他去把房间打扫干净,不要唠叨孩子“懒”,“不体贴”,“磨磨蹭蹭”这种话。
第三点:试试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比如想让孩子进门洗手,可以提醒他,“回到家,最先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呢?”“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