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日本政府是如何被北洋政府骗走一亿四千万的?

不要为这种事情自豪,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发动侵华战争时,就是把这件事作为借口。违背诚信原则,不是好事情


对于中国人来讲,日本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年在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其实我们通过一些纪录片都曾经看过,并且一些资料中也有详细的记载。精明的日本政府心里始终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儿,但是最终他们没有成功。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家园,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坚持以及顽强团结努力得来的。

日本政府被骗走一亿四千万确实有此事。

事情要从1916年开始说起。其实就是北洋段祺瑞与日本签订的一个贷款协议。这个贷款协议的总金额就是一亿四千五百万元。这次的时间在历史上称为西原借款。这样一笔款项真是数目巨大,除了500万按期归还,其他的钱一点都没有还。因为政务上的变化,所以导致这次的外债最终以不了了之结束。也因此这个世界长期的流传。在日本人的书中记载着段祺瑞借钱不还。当时日本是非常生气的,感觉自己当了冤大头,他们一直都是精打细算的人。

日本为何轻易的上了当拿出钱?

由于段祺瑞的连哄带骗,加上日本人看到了清朝政府不停向列强借钱,列强不停的允诺他们,然后以降低关税、盐税、在中国建立工厂生产等附加条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钱财。又加上日本其实是个很小的国家,自己本身资源匮乏,因此便也想打入中国内地,从而扩张国土。

但是清政府当时尽管很腐败,但是里面有头脑的人不少呀。因此在借钱之后便想着法子不还,天高皇帝远,小日本也不敢打到中国来讨债。或许那个时候的段祺瑞就是现在所描述的老赖吧。这是他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呢?尽管这个钱没有还,但是当时中国的领土还是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因此也算有得有失。其实当时的段祺瑞想借钱首先想到的不是跟外国人,而是跟中国军阀,但是奈何人家不肯借。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表面上段祺瑞自己的钱早就贴进去了,而且中国人又不肯帮自己,但是自己的军队必须得发军饷呀,不然哪有力气保家卫国。但是他当时的真实想法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的军队大军饷,更多的是他的野心带来的一些过犹不及的贪恋。他希望自己能够有足够的钱来充实自己的军队,使得自己的军队数量及素质进一步强化。最后面通过自己养起来的军队做到一方独大,从而谁也不敢动他。

这其实也是段祺瑞自己自私的想法而已,这也有点像他想自己做领导者甚至重新做皇帝,不过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日本人会这么如此的轻信吗?

其实他们根本不是善良的人,他们借钱也是有目的的,为的就是利益。其实他们在条款上要求是很多的,经常因为这个借款而不停地夹带私货。他们的所作所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在当时他们的做法是不受大众认可的,并且也是十分残忍的。其实在战争时期日本对我国的侵略不止是一次,而是多次,并且常年的征战对于我们国家人力以及物力的损失是特别多的,是特别大的。

都说北洋政府腐朽无能,为何日本却没能抢走一寸土地?

这个北洋政府虽然腐朽无能,但是日本区区一个小国再怎么咋呼,也暂时没有能力和中国抗衡。还有就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各种搜刮日本不敢轻举妄动。最最重要的就是中国人民关键时刻总是拧成一股绳共御外敌。

北洋政府时期,日本的经济也不怎么好,而且他的地理位置经常发生海啸、地震等灾害,他也自顾不暇,当时没有精力侵略中国。中国虽然武器不够厉害但是我们人数多,日本再怎么厉害也不敢一个人对一百个人。再加上当时西方列强在中国胡作非为,又是要割地,又是要赔款的,日本想要来分一杯羹,也得看看能不能抢得过西方列强。

虽然当时北洋军阀各方都不一条心,但是当敌人来临的时候,还是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条心,保护国家,共御外敌,在当时北洋军阀也没少坑日本人,给日本人下套。这大概就是原因吧。

中国已经日益强大,不再受任何的侵略。其实我们的祖国这些年发展是非常快的,这时很多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友好的往来。不会再有历史上的那种战争以及侵略。世界和平,百姓安康,其实这就是所有人想要的日子。对于骗走一亿四千万的这个事件,终究是历史,它的可靠性也是无从去证实的。


当时筹办借款时,梁士诒和段芝贵曾问段其瑞,以后如何还钱?答,日本抢骗中国的钱多了,不这样啥时侯能讨回?至于还钱,到时侯我死了他们找谁要?


日本人向来以精明著称,但是在近代中国,日本政府曾被一位中国的北洋军阀用几乎是“欺骗”的方式骗走一亿四千日元。那时候的日元购买力还是很强的,甲午战败中国的赔款2.3亿量白银,折合成日元大概是3.4亿日元,也就是说这笔借款相当于甲午赔款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形成。

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的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也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袁世凯逝世后,北洋各部分崩离析,皖系、直系两大派系先后控制中央政府,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北洋政府又被迅速壮大的奉系控制。1928年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北洋政府彻底覆灭,国民政府完成了短暂的形式统一,但不久后又爆发了规模远超北洋历届政府内斗的中原大战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

精明的日本政府是如何被北洋政府骗走一亿四千万的?

对于中国人来讲,日本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年在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其实我们通过一些纪录片都曾经看过,并且一些资料中也有详细的记载。精明的日本政府心里始终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儿,但是最终他们没有成功。我们守住了自己的家园,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坚持以及顽强团结努力得来的。今天想要讲述的是日本政府被北洋政府骗走一亿四千万。

日本政府被骗走一亿四千万确实有此事。事情要从1916年开始说起。其实就是北洋段祺瑞与日本签订的一个贷款协议。这个贷款协议的总金额就是一亿四千五百万元。这次的时间在历史上称为西原借款。这样一笔款项真是数目巨大,除了500万按期归还,其他的钱一点都没有还。因为政务上的变化,所以导致这次的外债最终以不了了之结束。也因此这个世界长期的流传。在日本人的书中记载着段祺瑞借钱不还。当时日本是非常生气的,感觉自己当了冤大头,他们一直都是精打细算的人。

日本为何轻易的上了当拿出钱?日本人会这么如此的轻信吗?其实他们根本不是善良的人,他们借钱也是有目的的,为的就是利益。其实他们在条款上要求是很多的,经常因为这个借款而不停地夹带私货。他们的所作所为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在当时他们的做法是不受大众认可的,并且也是十分残忍的。其实在战争时期日本对我国的侵略不止是一次,而是多次,并且常年的征战对于我们国家人力以及物力的损失是特别多的,是特别大的。

中国已经日益强大,不再受任何的侵略。其实我们的祖国这些年发展是非常快的,这时很多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友好的往来。不会再有历史上的那种战争以及侵略。世界和平,百姓安康,其实这就是所有人想要的日子。对于骗走一亿四千万的这个事件,终究是历史,它的可靠性也是无从去证实的。

总结:“骗走日本一亿四千万”的事情,与其说是“外交妙笔”,不如说,是一桩因为短视造成的,发人深思的外交教训。

虽然段祺瑞拿到了巨款,在他眼里,认为自己头脑精明,大赚了日本人一笔,但是西原借款是抵押给日本的那些资源的主权还是在日本人的手中,相比较而言,日本政府只是损失了一点小钱,换取了更大的利益。


北洋政府,以东北林矿作抵押的。你当还占了便宜?


卖国条约的事都选择性遗忘了吧


时间还得从1914年说起,1914年欧洲燃起战火,一战正式爆发,列强打得头破血流,无暇在中国撒野。彼时日本趁机入侵中国,逼迫中国政府签下《二十一条》。日本贪得无厌的行为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慨,中国人民发出了愤怒的吼声,仇视日本,抵制日货。日本的形象在中国朝野一落千丈,日本跟中国的经贸关系也跌入低谷。失去中国大陆这个最大的市场,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发展。

1916年,日本鹰派大隈重信内阁倒台,继任的是鸽派寺内正毅组阁。寺内正毅觉得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日本没有绝对把握跟中国硬来,狼要披上羊皮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新内阁就采取了经济侵略和扶持代理人的弹性外交政策,西原借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日本内阁经过长期慎重的观察,觉得段祺瑞是个非常不错的人选。段祺瑞当时是中国北洋政府的总理,是中国的正统。

段祺瑞有统一中国雄心壮志,有问鼎中原的野心,段祺瑞的皖系也有一定的实力。段祺瑞是个务实的军阀,跟中国多数军阀一样,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信奉有奶就是娘的人生哲学,是个主动会吞钩的鱼。再说,支持段祺瑞,武装段祺瑞,即使段祺瑞不能成气候,也可以让中国军阀自相残杀、让他们兄弟阋于墙,杀个你死我活,消耗他们的实力,以便伺机侵略中国。日本政府跟段祺瑞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一拍即合。但段祺瑞是个政坛老手,也知道日本人名声太臭,不想惹一身骚,可又经不起诱惑,真是又想当婊子又想装淑女。

日本政府看出了段祺瑞的心思,寺内正毅就绕了个弯,让非政府人士西原龟三操作这件事。1917年,西原龟三和中国外交部官员曹汝霖、陆宗舆达成了第一笔500万日元的借款协议。1918年3月,段祺瑞重新出山组阁,雄心勃勃的段祺瑞想巩固自己的政权,消灭危险自己直系、奉系军阀,亟需资金扩充军备。于是,时任段祺瑞内阁交通总长的曹汝霖迫不及待向西原龟三抛出媚眼,表达了段祺瑞向日本借款的意向。日本政府求之不得,双方顺利达成了1.45亿日元的借款契约,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西原借款。

这笔借款放款人是西原龟三,由日本兴业银行、台湾银行和朝鲜银行完成交付。这笔借款不仅数额巨大。而且利息很低,比同期金融市场的利息要低三分之一,同时如果用不着的话放在日本银行还可以返还利息,真是优惠到家了。而且由于日本方面急于放款,用人不当。全程操作借款的西原是个商业外行,被北洋政府在进行贷款抵押的时候,用几十捆即将作废的国库券给糊弄了过去。借款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用金矿和森林做的担保,大部分等于没有抵押。

尽管如此,日本人还是做了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因为段祺瑞对日本政府的援助感恩戴德,恨不能跪倒磕头。铁了心要给日本人当牛做马。大量日本军官以帮助训练军队的名义打入段祺瑞的军队,不但实现了对中国军队的控制,还顺便刺探中国军队的情报,获得了比利息高得多的回报。日本内阁为此得意洋洋,称西原借款是日本又打了一场“日清战争”。可是日本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忘记了那句话:“贷款有风险,放款需谨慎。”

世事无常,转眼之间,耀武扬威的段祺瑞在1920年的直皖大战中被直系和奉系军阀联手打败,段祺瑞灰溜溜下野。皖系军阀从此一蹶不振,风光不再。美国和英国撑腰的直系军阀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日本人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不得不开始培养奉系军阀张作霖当自己的代理人。至于那笔西原借款,直系军阀当然不会认账,说段祺瑞政府是窃取权力,是非法政府。

北洋彻底垮台后,继任的蒋介石国民政府更不会承认,他们说对日本人,天底下谁不知道段祺瑞的政府是“贿选”的,你们日本人给一个不合法的政府结款,我们怎么会承认呢?这笔一亿多日元的结款,最终中国方面只偿还了两千五百万,日本人在款项上的确赔的血本无归。但日本人经这次结款所控制的铁路、矿产的利润已经不止十倍于这笔钱,所以虽然这笔钱被中国赖掉了,但日本人依然是最终的获益者。


不讲信誉是本领吗?


明明是段祺瑞出卖主权,日本是有的放矢,老蒋是概不承认。


日本人一向狡猾,那么当年北洋政府是怎么从日本政府骗一亿四千万的?

北洋政府总共从日本人那里得到了一万四千五百万日元,换算成白银,就是当时的九千七百多万两。

日本人向来以精明著称,为什么却被北洋政府骗走一亿四千万呢?其实骗走的是西原借款。事情发生在1917至1918年间,时任日本首相的寺内正毅与中国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达成一系列的巨额借款。按当时的局势,北洋政府上台,欧洲战事也要一触即发,而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算得上兵强马壮,声势浩大,当时的日本想要在中国强行占据一部分利益,而德国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方战场,日本趁机就要分羹。这时候德国让出租界,日本本打算强行占有,但因为中国国内的抵制,使得经济依赖中国的出口商品积压,损失惨重,于是不能遂愿,这也导致了日本内阁的倒台。新的内阁上台以后,一改过去强硬的态度,打算从内部慢慢瓦解北洋政府以便达到目的。他们是如何瓦解北洋政府的呢?

当时日本人支持的军阀是段祺瑞,为了“帮助”段祺瑞实现统一大业,日本人出钱帮助段祺瑞在中国燃起战火,好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向段祺瑞提供借款。时任日本首相的寺内正毅与中国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达成一笔一系列的巨额借款,由于此次借款是由寺内正毅的亲信西原龟三为代表完成的,所以史称“西原借款”。恰这时因为北洋政府自从袁世凯死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袁世凯死后以段祺瑞段老虎为代表的皖系达到人生巅峰。但终究没有灭掉其他军阀,于是形成皖、直、奉三足鼎立的局面。没有过去得强盛,日本人又扶植自己的势力,在中国抢占利益,那就是抵押物,中国东北地区的很多利益就在这笔条约中被割让给了日本人。

段祺瑞政府有偿还能力吗?军阀混战,入不敷出,那日本人为何要借给巨额资金呢?那就是以新进列强的姿态从其他列强手中抢夺利益。控制中国政府,夺的既得利益是一步棋子。日本政府通过借款给段祺瑞政府,控制北洋政府,从而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虽然明知借款不可能收回,但以借款为由,控制北洋政府,从而得到了大多利益,比借给的钱,所得到的利益可以说海了去了!正可谓不动一兵一卒就获取大量有利的权益,何乐而不为呢!


胡说八道的题目!段祺瑞为了打平国内其他的反对势力,向日本贷款的。而且还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他(段祺瑞)为此答应了袁世凯活着时都没有答应过的条件了,这个条件就是允许日本鬼子,在南满铁路沿线的附属地以内驻扎关东军。后来的9.18事变的爆发?和这个条件就有直接的关系!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精明的日本政府是如何被北洋政府骗走一亿四千万的?

这事说来就话长了,是日本政府的自作自受。骗这个字不太准确,应该说是日本政府投资失败了。那么这件事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日本政府借给北洋政府的一亿四千万,正是民国时期的“西原大借款”。而这笔钱正是日本政府借给段祺瑞的。那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西方列强无法顾及东亚的中国,于是日本抓住这个机会,实行了他的“大东亚政策”。

首先日本以进攻青岛的德国租界为由,进攻山东。怎么回事呢?一战爆发后,德国自从收到日本的战书之后,就宣布将青岛还给北洋政府,但是日本政府拒绝承认,因此他对青岛发动了进攻,并沿胶济铁路进逼济南,还向袁世凯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不过在《二十一条》公众于世后,全国人民群起反对,当时全国上下全面爆发了“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不仅中国消费者不购买日货、商人不与日本商人进行商业往来,而且在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的中国雇工都大面积罢工,时间一长,日本的在华利益受到了极大损害。

由此,在1916年,大隈重信倒台,寺内正毅组阁。

寺内正毅吸取之前的教训,以“日中经济提携”为幌子,大打银弹和经济攻势,想缓和中日矛盾。但是这前提是在中国选择一个政治代理人,于是他们选上了段祺瑞。手段是给他一大笔借款,支持其武力统一。但是其目的是什么,大家应该都晓得。

而这笔借款是以日本政府为名义,由日本兴业银行、台湾银行和朝鲜银行支付,这就是“西原大借款”。合计加起来就是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这里得提醒是日元。)

这笔西原大借款,日本可以说是大放血了,利息又低,7厘半、8厘的利息,另外抵押物代价极小,除了铁路债券、有线电报财产和收入、吉林黑龙江两省的金矿、森林做担保外,其余的就是形同废纸的北洋政府国库券作为抵押。

本来寺内正毅想通过这笔借款间接攫取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可是天算不如人算,1920年的直皖大战,段祺瑞被迫下野,受美英支持的直系军阀上台,于是日本借机通过段祺瑞控制中国的计划破汤了,为此日本政府开始选择奉系军阀张作霖为合作对象。

可是到了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北洋政府垮台,国民政府上台。之后国民政府以“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为由,拒绝偿还这笔钱,也不承认日本从这一系列中获取的各项特权。之后日本派遣佐分利贞男前去中国找蒋介石,不过到了中国的佐分利贞男在旅馆“自杀”,其带来的密约也不翼而飞,而这件事最终也成了无头公案。


袁世凯死后,手下各大首领自立成为一批批的军阀,而这批军阀为了能够获得袁世凯当初的位子只能比一比手中的枪杆子,段祺瑞进驻北京,成为北洋政府的实权掌控着。可就是一样一位不被看好的军阀,硬生生从嚣张跋扈的日军手里骗取了一一四千万日元,当时的日元比民国的银票贵很多钱。

西原借款

段祺瑞成为北洋政府总理后,发现北洋政府穷的一枚大洋都没有了,政府的粮饷都发不出去,因此他想改变这个现状,可没有钱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因此他开始向国内的军阀筹款。

筹款信息发出后,没有一位军阀主动掏腰包将钱给段祺瑞,段祺瑞苦恼不已,自己的钱早已贴入军费,现在哪里还有钱给政府呢?他看透的国内的军阀,并且大骂这些人,可不论怎么说,现在的军费粮饷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不过自认为聪明的日本人看到了机会,由于清政府之前为了还清外债,不停地向列强借钱,列强将关税、盐税调低,并且能够在中国的地盘上开建厂区,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最终还能将钱要回。

日本高层亲自联系段祺瑞,要借钱给北洋政府,不过需要条件。饥不择食的段祺瑞怎么会顾上有什么条件,全部答应最终签订条款。

北洋政府为何不还钱

段祺瑞也是一个军阀,并且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军事家以及政治家,他借钱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皖军的装备,从而一家独大,从而充实的加强的皖军的装备以及兵马,现在已然是兵强马壮。

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钱是我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

显然段祺瑞这一出的的确确的将日本人耍的团团转,日军吃瘪后,并没有不开心,日军内阁高层还和吃了蜜一个样的甜,或许有人会问:日本人不是傻了吧,被骗了钱还这么开心?

段祺瑞真的这么厉害不用还钱?钱虽然没有还但是我国东北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不过还好有东北王张作霖,不然东北全境,现如今以归日本岛国,接下来我告诉大家这1.45亿日元为什么不用还。

西原借款中国的损失

1.交通银行借款,1917年1月20日签订,500万日元,以陇海铁路债券、中国政府国库券和中国政府欠交通银行债权证书为担保。

2.交通银行借款,1917年9月28日签订,2000万日元,以中国政府国库债券为担保。

3.有线电报借款,1918年4月30日签订,2000万日元,以中国全国有线电报的一切财产和收入为担保。

4.吉会铁路筹备借款,1918年6月18日签订,1000万日元,担保:以国库券按贴现方式办理。

5.吉黑两省金矿及森林借款,1918年8月2日签订,3000万日元,以吉黑两省之金矿、国有森林以及上两项所生属于政府之收入为担保。

6.满蒙四铁路筹备借款,1918年9月28日签订,2000万日元,担保:以中国政府国库券按贴现方式办理。

7.高徐、济顺铁路筹备借款,1918年9月28日签订,2000万日元,担保:以中国政府国库券按贴现方式办理。

8.参战借款,1918年9月28日签订,2000万日元,担保:以中国政府国库券按贴现方式办理,到期后以同一条件换发新券抵换。

综上所述:西原借款虽然没有还钱,但从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看段祺瑞是一个能够为了自己利益不惜出卖国家的人,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日本人向来以精明著称,但是在近代中国,日本政府曾被一位中国的北洋军阀用几乎是“欺骗”的方式骗走一亿四千日元。那时候的日元购买力还是很强的,甲午战败中国的赔款2.3亿两白银,折合成日元大概是3.4亿日元,也就是说这笔借款相当于甲午赔款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

民国时期1916年至1920年北洋政府实际当家人是段祺瑞,军阀背景的段祺瑞虽说当政期间没什么大功也没有大过,但有一件事儿可以载入史册,原来段祺瑞执政期间,愣是从一毛不拔的日本人手里忽悠来5亿借款,而且是一毛不还,最后日本人被段祺瑞军阀无赖的本色整的毫无办法,对于这笔巨款日本只能认栽。

先说当时的局势,北洋政府上台,欧洲战事一触即发,袁世凯在东方占着个北洋政府也算得上是无所畏惧,毕竟西洋人一时间也管不了他,当然了,北洋政府活络起来的同时,同为亚洲强国的日本,也在这一段时期发展迅速。

当时对于外界的帝国主义势力来说,在华寻找代理人,是尤为迫切的事情。但是,当时英法等西方列强因为战争因素,无力顾及远东情况,日本当时的实力,不足以吞并中国,为此,日本考虑通过代理人方式,逐步掌握中国,进而达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此时的段祺瑞需要金钱来武装军队,消灭南方的反对势力,而日本则需要代理人,由此,段祺瑞和日本一拍即合。

于是,日本寺内正毅政府,派遣背景较为复杂的西原龟三,同段祺瑞政府接洽,并经西原龟三之手,向段祺瑞政府,提供了一亿四千多万日元的贷款。段祺瑞政府拿东北地区矿藏、森林采伐、铁路修筑等权益作为这笔贷款的抵押。日本人支持的军阀是段祺瑞,美名其曰为了实现段祺瑞的统一大业,实际上却是想在中国燃起战火,好趁火打劫。

对于段祺瑞来说,毕竟当时的东北地区不在自己的实际控制范围,自己的行为,堪称空手套白狼,不费太大力气,就获得了一亿多的巨款。民国九年,段祺瑞政府倒台,之后历代民国政府均不承认这笔贷款的合法性,以至于1954年,西原龟三临死的时候,都没能拿回这笔钱。日本一心谋划的以段祺瑞来控制中国计划落空,之后开始选择奉系军阀张作霖作为主要合作对象。

再到了1927年,北伐成功,北洋军阀垮台,国民政府“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为理由,拒绝偿还这笔钱,也不承认日本从这一系列借款中获取的各项特权。日本派出特使佐分利贞男前去找老蒋,其当时身上携带有老蒋前往日本访问时与松井石根、田中义一等人会谈的密约。但是不想佐分利贞男突然在旅馆内“自杀”,密约也不翼而飞,最终这件事情也就成为无头公案。


日本政府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把日本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明治维新后的亚洲第一强国,在实行近代化的同时还能和列强讨价还价,把失去的主权再重新要回来,这足以说明日本政府是非常会经营并且把握机会的。那么日本政府为何会被中国北洋政府骗走一亿四千万如此巨大的资金呢?不要急,我们慢慢来说

1918年3月,下野的段祺瑞重新出山组阁,雄心壮志的段祺瑞想稳固自己的政权,消除风险自己直系、奉系军阀,亟需资金扩充军备。于是,时任段祺瑞内阁交通总长的曹汝霖迫不及待向西原龟三抛出媚眼,表达了段祺瑞向日本告贷的意向。日本政府求之不得,两边顺畅达成了1.45亿日元的告贷契约,这就是闻名中外的西原告贷。

一个贪欲注定了日本失败的根源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匮乏,最想要的就似乎中国广袤的土地以供自己发展,但是中国这块肥肉虽然脆弱,但是也不是日本人一家能吃得下的,于是日本想让北洋政府的袁世凯,d段祺瑞等人做自己的代言人,帮助自己统治中国,当段祺瑞向日本人要借款的时候日本人想都没想,就决定用这一亿四千万换取中国主权,结果没想到北洋政府比他们还狠,拿钱不干事,段祺瑞下台后直系和奉系军队根本不承认这个协议,结果硬是赖掉了这笔巨款(赖掉了一亿两千万),估计这时候的日本天皇已经哭晕在厕所里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民国五年(西历1916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中去世。袁世凯之死,意味着较为统一的北洋军阀集团也随之不复存在,而在此之前,西南系军阀则早已暗地和孙中山联系,对北洋军阀的统治,进行各种抵制。

▲段祺瑞政府

段祺瑞得以掌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段祺瑞政府的来历

在当代,民国军阀段祺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而在段祺瑞的一生,其人生履历也堪称传奇——段祺瑞在世的时候,曾担任过民国总理、民国执政(元首),此外,在蒋介石时代,段祺瑞还受到过蒋介石的礼遇。

袁世凯临终前,指定黎元洪继承自己的大总统职务,由段祺瑞担任总理。而随后不久的民国六年,民国高层关于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发生了分歧——大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关于一战问题达不成共识,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府院之争”。段祺瑞为了逼走黎元洪,于是利用张勋进京搞复辟活动推翻黎元洪,而后自己以“再造共和”的名义,推翻复辟的宣统朝廷,最终,就任民国执政,并宣布民国参与一战,对德意志帝国宣战。

段祺瑞与日本的暗通款曲

段祺瑞虽然夺取了最高权力,但这一切,只局限于皖系军阀控制区以及部分服从北洋政府的省份。此时的南方,孙中山已经开展护法运动,并将矛头直指段祺瑞,而段祺瑞则扬言,要通过军事手段,消灭南方的反对势力,真正统一中国。

而对于外界的帝国主义势力来说,在华寻找代理人,是尤为迫切的事情。但是,当时英法等西方列强因为战争因素,无力顾及远东情况,日本当时的实力,不足以吞并中国,为此,日本考虑通过代理人方式,逐步掌握中国,进而达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此时的段祺瑞需要金钱来武装军队,消灭南方的反对势力,而日本则需要代理人,由此,段祺瑞和日本一拍即合。

于是,日本寺内正毅政府,派遣背景较为复杂的西原龟三,同段祺瑞政府接洽,并经西原龟三之手,向段祺瑞政府,提供了一亿四千多万日元的贷款。段祺瑞政府拿东北地区矿藏、森林采伐、铁路修筑等权益作为这笔贷款的抵押。

对于段祺瑞来说,毕竟当时的东北地区不在自己的实际控制范围,自己的行为,堪称空手套白狼,不费太大力气,就获得了一亿多的巨款。民国九年,段祺瑞政府倒台,之后历代民国政府均不承认这笔贷款的合法性,以至于1954年,西原龟三临死的时候,都没能拿回这笔钱。

不过,对于日本来说,段祺瑞政府为获取贷款所抵押的一系列抵押品,为日本带来的效益,也远远多于日本为段祺瑞政府所提供的这笔贷款。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并没有吃亏。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乱成了一团。日本地处遥远并没有卷了进去。也就是闲着生事,他们将目光再一次的投了过来,而这个时候已经是民国北洋政府时期。

这次世界上的其他强国几乎都卷入到战争中去了,也没有几个国家有空管他们,于是这一次机会被日本认为是“天佑之机”。

于是他们找借口进攻山东,占领了青岛,而且还借助胶济铁路沿路往济南逼进,局势可谓是十分的危机。而且就在这生死当头,他们还逼迫着袁世凯签订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但是这件事情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再加上国际上英美的施压,日本的日子其实很不好过。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日本在这件事情上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尤其是在经济上,于是他们也想要缓解关系,就以经济为幌子来谈合作。

其实说是合作,其实也就是贷款,他们是和谁谈的呢?段祺瑞,他们说愿意贷款给段祺瑞,帮助他更早的统一,可是当时全国上下反日情绪高涨,段祺瑞怎么敢接下这笔钱呢?但是最后他还是收下了,史称西原大贷款。

但是很不幸,段祺瑞不争气,在直皖大战中一举败给了奉系军阀张作霖,段祺瑞也就下野了。后来又有英美等国从中搅局,日本想要借段祺瑞的手段计划算是失败了。

后来北伐成功之后,国民政府对于这样的一些债务盖不相认,所以日本方面的这笔钱算是飘了。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民国史档案资料的出版,掀起了一股民国史研究的历史浪潮。最令人惊讶的一段历史,莫过于“西原借款”。

作为侵略中国,罪行最多也最为贪婪的列强之一,日本恨不得将整个中国的资源都掠夺得一干二净,如此精明的日本政府,竟然被北洋政府硬生生的骗走了“1亿4000万”?北洋政府究竟如何“借得”这笔庞大的借款,日本政府真的有那么蠢,被北洋政府玩弄于鼓掌之中吗?

西原借款

或许很多人还对“西原借款”这一历史事件无比陌生,其实这个事件的起因,于1916年到1918年日本所实行的对华侵略方针政策有关。

1916年的10月,随着大隈内阁倒台,日本新上任的总理大臣认识到了以前的侵华政策已经遭到了中国人的强烈抵抗,如此一来,导致日货在中国滞销,国内经济更是一落千丈。

而且,其他列强对于日本试图独霸中国的狼子野心,也早已经心生不满,甚至开始强烈谴责日本的行为。为了缓解日本与其他侵略帝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落实对华扩张政策,《对华借款方针》由此而生。

北洋军阀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据目前能够收集到的资料可知,北洋政府从日本手中所借款的总数目共有8笔,总金额累计1亿4500万。然而北洋政府借完这笔款后,由于整个政府财政日益困窘,再加上主持北京政府的军阀如走马灯般的更换,根本没有办法偿还本金和利息,只能够一再一拖再拖。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直对于是否将此借款纳入外债范围之内产生了巨大争议,也一直没有给日本还这笔钱。直到1941年,中华民国对日宣战以后,国民政府声称,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切债务由此取消,西原借款自然在这一范围内。

日军入城

日本看似是做了一件傻事,然而深究西原借款的性质,会发现这笔借款是带有强烈侵略性质和政治目的,日本只是换了一种侵略方式,压根儿不是一种傻到极致的纯粹经济输出。

借款之初,北洋政府和日本政府在签订外债契约之时,日本政府就已经在合同中严格表明,这份借款利息高、借期短,就连借款的使用用途都做了明确规定,压根不是简单的经济借款,而是一场两个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只可惜日本忽略了北洋政府是个“泼皮无赖”的事实,才让这笔借款有去无回。

深陷国难的百姓

然而,貌似亏的“血本无归”的日本,又用这笔巨额借款,加深了中国的国难。这笔借款掌握在北洋政府的手中,这些政府官员把一部分借款用于中饱私囊,另一部分则用于军费支出,而购买的武器弹药,大部分还是来自日本。北洋军阀们拿着充足的经费参加军阀混战,进一步滋长了中国的内乱。

除此之外,由于合同里面的规定,导致北洋政府私自将大量合同约定的铁路、森林、矿山等国家资源押给了日本人,进一步加强了日本侵华的能力,更让国人脸上蒙羞。了解这些由于借款所造成的恶劣的影响才发现,到头来,傻子还是戴在了“北洋政府”的头上。


1916年10月初,日本大隈内阁因二十一条交涉等一系列外交问题在国内外舆论的谴责和不满中倒台,新上台的寺内正毅内阁想着对华政策过于强势,于是改变策略,选择经济渗透的方式实现政治上的对华控制。

当时担任寺内内阁的大藏大臣胜田主计提出了“菊分根”的思想,也就是扩大日本在华影响的方式,应避免过去那种以获取权利为主,赤裸裸地强迫中国接受的做法。先以稳妥条件提供贷款,在增进邦交的同时,采取促其主动向日本提供有利商务权益的手段。

胜田主计主张经济援助开发中国资源,里面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其目的是在经济上保有诸国在华的优胜权,毕竟那个时候的日本,想要直接进行军事入侵还是不行的。

他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对中国经济进行全面投资,考虑到中国工业化程度低,所以先进行经济援助,就从借款开始吧。

而当时被日本报纸称之为寺内内阁外交“无冕大臣“,同时也是借款的主要践行者的西原龟三,由于受到日本政治家神鞭知常以”王道“”精神结成的“泛亚洲主意”的影响,为促成借款奔波其中,因此,后来一系列的借款都被称之为“西原借款”。

寺内内阁上台前,他就被派往中国考察,拟定了以“日华亲善”为核心的《在目前时局下对华经济措施纲要》,内容主要是强调日本在华经济利益,通过投资借款在中国打好经济基础,从而确保其在华的经济优势。

西原龟三强调,“确保在华经济优势,其唯一途径,实为日华得以实现,则日本之在华经济优势当可自然法则,以至百世不衰。”

换言之,寺内内阁的对华的野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伪装,由公开的政治侵略转向隐蔽的净化机策略,由“霸权主义”转到“王道主义”,但目的绝对是一样的,即通过对中国经济的绝对控制从而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

当然,当时日本国内资本过剩,资本迫切需要对外输出,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才促成了之后的一系列对华借款。

西原龟三显然高估了当时中国的政局。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是执掌北京的皖系军阀段祺瑞政府,但当时的中国军阀林立,小的地方派系就不说了,单说北洋内部就存在直系和奉系两大军阀势力,与皖系实力在伯仲之间。

日本的借款对象虽然是北洋政府,可实质上是借给了皖系段祺瑞,西原绝对没有考虑到动荡的中国政局,皖系政权随时会垮台的风险,到时候新政府还认不认这笔贷款,或者还会继续还么?

段祺瑞对这笔突如其来的贷款十分欣喜,与日本政府一拍即合,毕竟当时段祺瑞推行武力统一全国政策,军费开支激增,而政府又面临严重财政危机,急需外债。

“西原借款”日本共计借出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事实上在寺内内阁存在的两年间总计借款总数约为三亿八千万日元,在议定的各项贷款中,除了第一次交通银行借款得到偿还,其余各项借款如石沉大海,最后不了了之。

日本方面,毋庸置疑,举行外债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但由于欧美列强的卷土重来(一战结束),中国国内特殊而复杂的局势(军阀混战)以及日本国内本身的矛盾,日本一步步妥协,最终重新承认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事实。

西原借款的优惠条件使得日本在经济上血本无归,借款的抵押物不跟袁世凯时代的善后大借款比较,前者抵押物是中国命脉的盐税,而西原借款的抵押物,则是电线、森林等有名无实的东西。又由于中国不能按期偿还,借款无担保或担保不确实,导致本利无着。

1920年只玩战争皖系的大败也使得日本西原借款扶植代理人段祺瑞计划的泡汤,由于英美扶植的直奉军阀相继崛起,因此从客观上讲,无论政治还是经济方面,西原借款的目的都没有达成。

但日本也并非啥也没捞着,段祺瑞也并不是单纯捡了个大便宜,相较于债务本身,中国损失得更多!

首先,日本通过借款得以加强了对中国东北等地矿产森林资源的掠夺,变东北成为日本的原料供应地。

其次,日本通过借款使其侵占山东的权益“合法化”,也正这是一系列的铁路借款,使得后来巴黎和会上,成为了“将山东断归日本之致命伤”。

最后,借款之中最恶毒的首推参战借款,段祺瑞把借来钱的拿去打仗,依附条约“本借款金应交付于直接主管国防军队机关所属之经理主任”。日本依此借款“实际上取得中国军事上的特殊地位”。

双方还秘密缔结陆海军事同盟协定,以防止“俄、德势力东渐”为借款,把军队置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以“共同防共”为幌子,夺取原沙俄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权益,把日本的侵略扩展到中国东北部。

日本一《中日军事协定》为依据,派兵进入北满,到1918年10月间,已达7万余人。他们强行接管了长春至哈尔滨的铁路,擅自警戒中东路,与当地中国军队发生冲突。

面对如此多的实际利益,那点日元又算什么呢?


这个事件说的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原借款》。

根据史书记载,在1917年到1918年期间,段祺瑞执掌的北洋政府先后和日本签订了一系列借款,其中最大的八次借款总额高达1.45亿日元。

因为当时促成这笔借款的中间人叫西原龟三,所以史书上就以他的名字来给这笔借款命名,即“西原借款”。

当时,北洋政府正面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作为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的段祺瑞,不肯对孙中山妥协,也拒绝和谈,他决定以武力镇压。

然而,打仗需要大量的钱财,当时的北洋政府早已经财政亏空,根本无力负担这么庞大的军费,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得知北洋政府需要钱,日本便主动找上门来,表示愿意借钱给段祺瑞,帮助他度过难关。

并且,为表示“中日亲善”之意,日本人还给予段祺瑞超多优惠,比如这笔西原借款是中国自清政府以来所有借款里面条件最为宽松的,利息为历次借款中最低的,中间也没有佣金和很实在的抵押物。

这样的优惠条件,自然让段祺瑞非常心动,于是双方很快一拍即合,达成了这笔借款。那么,日本向来都是狼子野心,为何会突然发善心呢?

其实,日本人又怎么可能发善心,他们之所以要迫不及待的给中国送钱,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背景。

当时的日本,先是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同时,欧洲因为一战的缘故,国家支离破碎,工业体系也遭到严重破坏,以至于日本的工业品在欧洲基本没有遇到竞争,完全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体,于是源源不断的热钱留向回日本。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国内的钱实在有些太多,并且日本政府和财阀手中也都拥有大量的资本,这直接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日本政府和财阀们都急不可耐的在海外寻找投资机会,对于他们而言,地大物博却又软弱的中国,自然是他们最好的投资渠道。

换句话说,日本通过这些借款,不仅可以在中国谋求更大的政治利益,也可以弥补国内资源不足的现状。于是,在达成这笔借款的同时,日本趁机把中国的盐税,全国国库券,无线电台与有线电台,多处铁路修筑权占为己有,其中最值钱的莫过于吉林,黑龙江两省的矿产和国有森林。

当然,对于当时的北洋政府而言,东北的这些森林和矿产,相当于是个鸡肋,总而言之,只能眼睁睁看着,却没有能力和技术开采,所以还不如把它们拿来换点现钱。

但对于日本而言,却是非常珍贵的财富。因为,日本一个小岛国,最缺的就是资源,对中国的矿产和森林资源正是求之不得。

要知道,当年日本为得到台湾岛上的森林和矿产资源,那是不惜出动军队和中国大打出手,这才把台湾变成自己的殖民地。现在,他们仅仅凭借区区一个借款就换来中国两个省的森林和矿产资源,岂能不欣喜若狂?

后来,吉林人民听说后,群起抗议,还烧毁了当地的林务局,最终却被段祺瑞派兵镇压了下去,得以日本轻松接管。不过,因为当时东北是张作霖的地盘,加上张作霖的强硬风格,自然也不敢掠夺得太过分,但总得来说,日本还是占到了很大的好处。

如果段祺瑞政府能够长久,日本肯定会赚得盆满钵满。但可惜的是,不久北洋政府就被推翻,新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自然而然西原借款也不被承认。于是,蒋介石停止对日本的还款,同时还收回日本再东北所拥有的砍伐森林和采矿等权力。

对此,日本自然不肯罢休,于是在1929年,日本驻华公使佐分利贞男奉命带着密约前来向蒋介石讨债。谁想蒋介石暗中指示特务偷走密约,导致佐分利贞男因无法向国内交代。在各方压力下,忠于“武士道精神”的佐分利贞男自杀而亡。

随后两年,日本对蒋介石是软磨硬泡,最终蒋介石又承认还钱,但在还钱过程中,蒋介石又找各种理由推脱,最终还钱的事情被拖得不了了之。

于是乎,日本这1.45亿日元的借款,最终只要回0.25亿日元,还有近1.2亿日元的欠款成为呆账,相当于是填了当年清政府甲午赔款的一半。(中国甲午赔款2.3亿两银子,约合3.4亿日元)

不过总的来说,日本人也没有亏,因为这十年期间,它们在东北所开采的资源,其价值也是个天文数字,后来日本人能够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也是得益于这十年期间所掠夺的资源。


原始地址:/yule/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