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的“北洋”二字怎么理解?

大概就是北方出现的新玩意。


清咸丰十年,清廷设立“三口通商大臣”一职,至同治九年改称“北洋通商大臣”。

北洋通商大臣原本是专门办理北方一带的洋务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北洋大臣管的事儿越来越多,逐渐变成了整个朝廷最重要的职务之一。

袁世凯于1895年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式陆军,开始称为“定武军”,后来又改成“新建陆军”。1901年,袁世凯接任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从此成为清朝内部的重要政治力量,而且从此人们也就开始用“北洋”来称呼袁世凯系统的势力。袁世凯训练的新军也被称为“北洋军”。

后来,袁世凯正是靠着他北洋系统的人马以及强大的北洋军夺取了满清当局的天下。在袁世凯死后,占据中国政治舞台的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等人都是北洋系统出身,所以他们便被称为北洋军阀。由这些北洋军阀组建的政府自然而然就是北洋政府了。

还有的军阀,例如张作霖,他其实和北洋系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由于他和段祺瑞等人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同属一丘之貉,所以后人就也把张作霖算进了北洋军阀的行列之中了。


东洋指日本,西洋指欧美,南洋指印菲,北洋指华北!


民国政府


北洋政府不得不提袁世凯,他是继李鸿章之后的北洋通商大臣,所以有北洋,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历来是大族,共和就是政府。北洋政府来历。如果是南洋通商大臣执政,也许就是南洋政府。


以江苏长江入海口为界,以北为北洋,以南为南洋。北洋政府指袁世凯任大总统后的各届政府,北洋政府以北伐军建立南京政府,张学良易帜拥蒋宣告结束。


北洋,字面意思北部洋务,晚清时期,李鸿章为北洋大臣,袁世凯继承李鸿章的衣钵,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天津小站练兵,掌握北洋新军推翻清朝后建立民国。为中华民国政府,俗称北洋政府。


北方洋务运动?[大笑]


最早称北洋的是“北洋新军”,是在天津小站练兵、采用西方训练方法而成军的。其后有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在彼时的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在北京。一九二六年,为实现国家统一,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北伐战争。


清朝末年有李鸿章的北洋和左宗棠的南洋,两大水师

后来的民国的很多主政军阀都出自北洋这一脉


北洋最开始的含义是嘉庆道光时的学者包世臣定义的;

出吴淞口,迤南由浙及闽粤,皆为南洋;迤北通海山东、直隶及关东,皆为北洋。

当时南洋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掌管上海与长江各口以及闽、粤、浙三省;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专管北方各省。

晚清时期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清朝开始编练新军,北洋地区则以袁世凯的新军为主;南洋形成于以刘坤一(两江总督)为首的湘系军阀势力和以张之洞(湖广总督)为首的自强军系军阀。

由于南洋离京师较远,再加上张之洞与刘坤一均为汉臣实权人物,朝廷对他们较防备,他们自己编练的新军,在资源投入上不及北洋新军那么多。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北洋的新军只剩下袁世凯的新军在山东留有实力。南洋的实力派如刘坤一,张之洞等人搞了一个“东南互保”,南洋地区算是“半独立”于朝廷的控制。

慈禧太后从西安跑回北京,再度掌权后,面对更加混乱的局面,先是稳住南方各省,再加紧笼络袁世凯,袁世凯趁机做大,将自己的亲信大量安排在北方各省,想将小站练兵的种子撒向全国各省,其中以北洋地区为甚,因为袁世凯也做了北洋大臣

南洋地区则较独立性,各种革命思潮四处传播,比如张之洞编练的自强军就接受了革命思潮,直接推动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各省宣布独立,以南方各省最多。北方则在袁世凯的打压下,被镇压了许多,比如吴禄贞,在北方也是属于实权人物,同盟会成员,他筹划燕晋联军响应武昌起义,结果被袁世凯杀了。

而后的发展大家也清楚,武昌起义,袁世凯逼迫皇帝下位,再窃取革命果实,当上民国大总统。可他这位大总统只能控制北方地区,南方各省都不听他的。

所以也就称他们为“北洋政府”。

袁世凯死后,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等也只能在北方打来打去,对南方完全无实质的控制力。


采用西洋政府内阁官僚体制,用政务院,首相,部长总统制取代和废除大清什么文华殿大学士之类的称呼,几品官员体制。


清末中国,被列强虐到怀疑自己不是中央之国四方来贺,随着洋务运动失败,军阀割据,北方军阀窃取孙中山革命果实后,把世界分成四洋:北洋、东洋(日本)、南洋、西洋。《让子弹飞》里有过类似的对话。


北洋是一个政府组成者派系的属性词语,就如满清一个道理。北洋,特指袁世凯小镇练兵之后的北洋新军军方势力,而且这个北洋用于政府前缀,是外国政府用于简称当时的国号,因为清朝和民国之间,中国并没有明确的国号。

北洋政府的掌权者分别是来自袁世凯归西后,旗下的直皖奉三大军队派系,分别轮流执政。直到了张作霖掌权后,美国的杂志才用北平政府来定义。


简单说,北洋就是渤海和黄海,北洋舰队就是黄渤海舰队。北洋政府就是北洋军阀建立的政府。北洋军阀就是北洋军官成长起来的军阀。北洋军就是袁世凯在渤海之滨天津小站成立的新式军队。


“北洋”,首先是“北方”方位;其次,是“洋务派”,他们是大清中的洋务派旧臣,都是“袁系旧部”。

“北洋政府”就是代指他们,这是与“南方革命党”相区别的。

其实“南方革命党”更是“洋务新派”,他们更加“革命性化”,没有“袁系旧派”那么保守,旧官僚丶旧封建丶独裁专制意识更强烈些。


大清认知的四洋为:东洋日本,南洋为马来半岛,今天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西洋为欧州,北洋为中国黄海,烟台,青岛,天津,旅顺,同时旅顺东边青泥洼渔村李鸿章给慈禧上奏章时称为大连,这就是清朝时的北洋。


【北洋】最早称呼的是海洋,旧时按照地理方位,人们称呼中国北部的渤海、黄海一带为“北洋”,就像中国南海一带以前叫“南洋”。宋朝的姚宽,在《西溪丛语》里写道:“今自二浙至登州与密州,皆由北洋,水极险恶。”

到清末民初的时候,【北洋】增加1个地区属性,人们称呼今天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等沿海省份为“北洋”,而称呼江苏以南的沿海各省为“南洋”。

1870年,清政府设置【北洋通商大臣】,简称“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例兼。1901年,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来形成以他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继而产生北洋政府。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袁世凯是“祖师爷”,北洋政府的主政者是“徒子徒孙”。

【北洋政府】,又叫“北京政府”“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维持民主共和体制,实际上由北洋军阀实行独裁。而北洋军阀要追溯到清政府在天津小站的练兵,早在1894年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就奉命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定武军”,第2年袁世凯接办,改名为“新建陆军”。

在袁世凯的努力下,这支军队使用西式枪械、采取洋操训练、入读随营学堂,很快被打造成为精锐部队,到1898年改叫“武卫右军”。几年后的1901年,袁世凯大权在握,进一步扩充兵员,改称“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到1905年,北洋军建成6镇,每镇有1.2万余人。

北洋军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旧式军队向近代化军队转变,也标志着北洋军阀集团形成。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依靠北洋军的武力,迫使各方面与之妥协。随着1912年4月民国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攫取革命的胜利果实,确立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一时间“群龙无首”,在帝国主义的分为下,形成直、皖、奉三系。各系军阀争权夺利,不断上演祸国殃民的内战,导致中央政府被轮番控制。

袁世凯之后,现实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錕等人出任大总统,后是段祺瑞于1924年就任临时执政,再到1927年张作霖成立北京军政府。直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举兵北伐,奉系军政府倒台,历时17年的北洋政府统治结束。

所以,北洋政府就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那么其中“北洋”二字直接指向就很明显,就是北洋军阀,其地盘控制已经超出地理概念上的北洋区域。


北洋政府的称呼是后代国民党取代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后而广泛使用的,就像现在称呼国民革命军为国民党军一样,不是正规叫法但也正确。来源就是中华民国北京时期(五色旗)主要执政者均来自清末北洋新军,清末至民国时期,划分我国沿海地区为南北两洋区,称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各省为南洋;江苏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各省为北洋。


北洋政府指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政集团主导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是俗称,类似的俗称包括满清政府,国民党政府等。

北洋集团指袁世凯小站练兵时的一批骨干人员,主要包括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张勋、曹锟、徐世昌等,以及后起之秀吴佩孚、孙传芳,还有北洋旁系张作霖等等,这些人都成为北洋政府的要员,曾担任总统、总理、执政、元帅等要职,或者割据一方,呼风唤雨,左右着中国的政局。

北洋集团从1911年推翻满清建立民国开始正式走上前台,担任政府首脑及核心骨干,到1927、1928年北伐成功,张学良改旗易帜,拥护国民党南京政府为止,一共十七年时间,被称为北洋政府时代。

十七年间北洋集团不断分化组合,分化成直系、皖系、奉系等派系,甚至互相争斗,经历了共和、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曹锟贿选等但仍然北洋系掌权,仍然坚持了约法,维持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局面,是中国充满激情和活力,自由新潮与封建保守并立,落后与进步共存,也是梦想家和冒险家的乐园。

北洋也来源于官称,地理上指北洋指江苏以北的海域,清朝时期设有北洋通商大臣、北洋水师。对应的是南洋,包括长江水系及长江以南的海域,同样设置有南洋通商大臣、南洋水师。

袁世凯出身淮军,继承了李鸿章的衣钵。李鸿章长期担任淮军首领,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等要职,是清朝后期的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兴名臣,也是著名的卖国贼(糊裱匠)。

淮军在清朝后期长达三十年时间是国防军主力,包括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的北洋水师,都属于李鸿章的淮军体系。袁世凯曾担任朝鲜通商大臣,掌控朝鲜长达十年,也是直接听命于李鸿章。

袁世凯在小站编练新军,新军采用新制但脱胎于淮军,许多下属幕僚也出自淮军。袁世凯继承了李鸿章的政治遗产,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袁世凯甚至进入军机处,奠定了中国的警察、邮政等制度,推动清朝进入现代国家。

在八国联军侵华后,袁世凯编练的六镇北洋新军,成为中国北方硕果仅存的最具战斗力的队伍,袁世凯牢牢控制了这支军队,也提拔推荐了大批人才充实朝廷各个层面。这是袁世凯担任清朝直隶总督,乃至进入军机处的最大后盾,也是袁世凯下野后能够复出,进而组织责任内阁,最终促成满清皇帝退位的最大资本。

与此同时,张之洞也在武汉编练了南洋新军,也是清朝重点训练的一支新式武装。张之洞死后,这支武装被直接发起了武昌起义,黎元洪成为武汉新军推举的代表人物,革命成功后,黎元洪成为北洋政府的副总统乃至总统,但黎元洪没有实权,政府仍是北洋集团主导。


原始地址:/yanjie/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