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单纯从个人角度来看,普通人生活是很艰辛的。有一位美国记者,在北洋时期派驻北京。根据他的叙述,从他来到北京第一天开始,就有一大群人围着他,主动帮他拎行李,争夺那点可怜的赏钱。黄包车夫,码头工人这样的重体力工人,收入也非常低。农村的生活困窘,导致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谋生,因此城市的低端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工人收入极低。
那么作为社会上层人物的政治家,商人和学者的生活如何呢?
北洋时期,社会动荡,军阀分裂。如果以治国为己任,这样的政治家在当时是没有办法实现自身抱负的。更重要的是,当时政治领域中暗杀频繁发生。政治家实际上是一个高危职业。
大商人面对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往往需要在地方军阀,中央政府以及外国人等多种势力中周旋。精神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近年来民国大师论,颇受推崇。但实际上,确实有过誉之处。北洋时期,社会不稳定,这对于治学并不是好事。以著名学者陈寅恪为例。他的藏书和书稿,在多次的迁徙中丢失了不少。政府财力不足导致对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很多研究,尤其是理工科,受限于经济原因无法深入开展。
由此可知,就算是这样的社会上层人士,生活也并不轻松。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来看,北洋时期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低点。虽然可以在某些细节之处,对它加以肯定,但它绝对不可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时代。
我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民国,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外国虎视,中国人民常被外国人瞧不起。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割据民国。在帝国主义操纵下,中国社会出现了长期的军阀混战的局面,这样的局面在东汉末年曾经出现过。
段祺瑞政府,为了扩充势力,将中国的财政、税收、电信、金矿、铁矿、铁路、船厂、森林东三省地租以及军队、警察等主权统统抵押给了曰本。1917年7月至1918年9月,与曰本协议成交的借款有15笔,约2.3亿元。
孙中山先生对段氏的毁法卖国行为深恶痛绝,毅然决然开展了护法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新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472个,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8年中新增资本1.3亿元,相当于过去50年的总和。中国的棉纺织业、面粉业以及火柴、针织、罐头、皮革、造纸、卷烟等轻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
辛亥革命前,中国有产业工人60万人左右,到五四运动前已有200万人左右。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在上海、浙江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成为中国现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北洋军阀时代就是在中国大地上西方民主的失败实践,一个若大的中国搞得四分五裂,实力派到处东征西讨。到处讨伐的目的还是为了建立一个用权威的中央政府,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天下只能有一个人做主。
中国从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以后,中央集权制度绵延了两千余年,不论是大一统的王朝还是分崩离析时的诸多割据势力,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一统天下。这是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传统,国家必须统一。
西方定义的那种民主在中国完全走不通,如果非要走就是军阀割据互不相让,不过每一个有实力的军阀要走的还是中央集权的道路,天下只能有一个主人。中央集权也可以走民主道路,而不必非要搞几个政党成天吵吵才叫民主。民主的本质是民生,人民的日子不断的蒸蒸日上才是王道,其他的纯属瞎扯。
如今回味北洋军阀时期的种种纷争都是为了争夺国家统一后的大权,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搞的民不聊生,悲惨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叙利亚。如果还有人觉得中国还应该回到北洋那个名义上民主但却混乱不堪的年代,那只能说他是脑子进水了,进的还挺多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与好坏美丑。
我只知道当时民不聊生,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他们只是单纯的管理一定的区域而并非合理的管制,致使民怨沸腾,后来一次次自己人打自己人,如同搬石砸脚,也让心中有歹意的一些外国人趁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