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庄的栾廷玉是个很厉害的人物,祝家庄能抵御梁山大军的多次进攻多亏了他,然而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最后死于谁之手,水浒传原著里并没有细说,只是宋江说了一句“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这究竟是为何呢?
栾廷玉的确很厉害。栾廷玉是病尉迟孙立的师兄,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水浒传中正面描写他的虽然只有一次,在当时祝家庄的祝龙打不过霹雳火秦明,栾廷玉亲自出马飞锤打欧鹏,又佯装败走,用绊马索、挠钩活捉秦明、邓飞,表现不俗,凭借此处描述,可以看出栾廷玉可以同时对付梁山多名好汉,可见他的确很厉害。
如此厉害的一个人,梁山好汉当然都希望亲手拿下栾廷玉立功,可是宋江并没有交代是谁杀了栾廷玉,而只是说栾廷玉被杀的事实,其实真实的情况或许是这样。
其一,栾廷玉并非死于与梁山的正面交锋,而是被宋江等人暗害致死。栾廷玉本事很高,他的本领不在梁山五虎将之下,依据当时攻打祝家庄时的情形,花荣、林冲、李逵等人都没有与栾廷玉正面交手,可见栾廷玉最大的可能性便是遭遇到了宋江,可是围绕在宋江身边的并没有什么高手,而是戴宗、欧鹏、马麟、白胜之类的碌碌之辈,利用正常的手段,这些人不可能打得过栾廷玉,他们肯定用了下三滥的手段,或许是放冷箭,又或许是挖陷阱,才杀了栾廷玉,但毕竟他们凭借不光彩的手段,他们心里很清楚,这件事如果说出来,会让人笑话的,要不然杀死栾廷玉这样的大事,不可能被一句话带过。
其二,栾廷玉不同于史文恭,在水浒传里他也算是个好汉,他和梁山好汉一样,只是各为其主罢了,作者不把他的死亡真相说的那么明白,或许也是顾忌这一点。
所以说,杀死栾廷玉的真凶是谁?为何水浒原著里没有细说,或许与此有关。
栾廷玉是《水浒传》中虚构的一位人物,是祝家庄请来的武术教师爷,他是水泊梁山好汉病尉迟孙立的师兄,功夫了得,舞动手中一根铁棒有万夫不挡之勇。
在梁山三打祝家庄的时候,祝家庄的少庄主祝龙、祝虎听闻栾廷玉的大名,于是请他来保护庄园。
当时栾廷玉的师弟病尉迟孙立投了梁山,孙立之前是登州兵马提辖,栾廷玉被请到祝家庄当师爷,正好梁山要打祝家庄。此时孙立对宋江说:“我师哥在祝家庄,我借找我师哥的机会,打入祝家庄当内应。”
(栾廷玉)
宋江一听这办法不错,于是就让孙立打进了祝家庄的内部,最后在孙立里应外合下拿下了祝家庄。
打下祝家庄以后,栾廷玉突然就消失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也没有交代栾廷玉的下落。
但是后来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宋江突然说了一句:“可惜栾廷玉被打死了”。宋江也没说是谁打死了栾廷玉。
于是疑问就产生了,到底谁打死了栾廷玉?
讲真栾廷玉这个人品质不坏,是一个凭功夫混饭吃的武师。“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既然祝家庄请我当武师保护庄园,出于职业道德,我栾廷玉竭尽全力保护庄园。
在三打祝家庄的描写中,作者在他身上着墨不多,也就是在和霹雳火秦明交战的时候,佯装诈败用拌马索活捉了秦明,邓飞前来营救,又活捉了邓飞,到后来栾廷玉就成了打酱油的角色。
评书说栾廷玉和生铁佛是少林俗家弟子,《水浒传》说栾廷玉和孙立是师兄弟,还有人说孙立和北宋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是师兄弟,按这个说法,栾廷玉和周侗也是师兄弟。
而周侗则是林冲、武松等人的师傅,据说周侗的师傅是北宋的拳王金台。
(民间有句话叫做王不过项,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里的“金”指的就是金台,说他的拳术天下第一)。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栾廷玉等于是林冲、武松等人的师叔。
(大侠周侗)
祝家庄被梁山拿下以后,栾廷玉也就突然消失了。在论公行赏时,宋江突然嗟叹道:“可惜栾廷玉死了,不失一条好汉”,宋江没说明到底谁杀了栾廷玉,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也没有交代。
这就为我们留下了悬念。
我个人认为没有人能杀了栾廷玉,我们都知道“马上林冲,马下武松”这句话,在梁山中最高的功夫非二人莫属。
按辈分来说,栾廷玉是林冲和武松的师叔,即便武松和林冲能杀了栾廷玉,作者也不会交代,因为这属于欺师灭祖的行为,是被后人骂的,因此施耐庵没有交代是谁杀了栾廷玉,不管是谁都会玷污梁山好汉的名声。
其实宋江知道是谁杀的栾廷玉,在打祝家庄的时候,宋江布下了四路人马,栾廷玉是从北路杀出去的,宋江布置的将领应该知道北路是谁负责,宋江不说这个将领是谁,也是怕说出来玷污了这个将领的名声。
(栾廷玉)
到后来电视剧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让栾廷玉突围出去碰到了师弟孙立,他斥责师弟不够意思,为没保护好祝家庄内疚不已,然后栾廷玉拔剑自刎。
自己杀死自己,还别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结局。还是电视剧的编剧聪明。
文/秉烛读春秋
在各类版本的《水浒传》中,梁山攻破祝家庄后栾廷玉均不知所踪。当时宋江分四路大军来袭,祝家庄已是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是栾廷玉亲自引一队人马从后门杀出,而他面对的对手正是花荣、张横、张顺的突击部队,从这之后就没有栾廷玉表现的机会了,施公既没描写栾廷玉突围后是否遭到了截击,也没说栾廷玉是否战死。等攻下祝家庄清点战利品时,宋江只是淡淡的说了这么一句:
只可惜走了栾廷玉那个好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通行本《水浒传》中栾廷玉并没有死,但在其他版本就不一样了,有的说是“只可惜死了栾廷玉那个好汉”,也有说是“只可惜了栾廷玉那个好汉”,但无论如何,栾廷玉之后是彻底消失了。而作为孙立的同门,在祝家庄破能够投降梁山也不失为一段佳话,所以读者们就把这美好的祝愿寄托在衍生小说里了。在《水浒传》中的一些写丢了或者是露过脸没下文的角色基本都能再其他小说中再次出现,比如扈成、唐牛儿、郓哥等,栾廷玉这号高人气角色自然也不会被遗忘。
在98版水浒电视剧中,祝家庄破孙立与栾廷玉会面,孙立说要放栾廷玉,但却用暗箭射死了他。
在新版水浒电视剧中,祝家庄破孙立依然成功与栾廷玉会面,孙立念在同门的恩情上想劝栾廷玉入伙,但栾廷玉不肯,还与孙立割袍断义,然后自尽了。
在《荡寇志》中,栾廷玉作为雷将下凡之一自然而然继续对抗梁山妖星,最终大获全胜,祝永清虐杀杜兴,祝万年乱戳石秀,栾廷玉明人活剐了孙立。来分享一段孙立的死法:
次日,希真命绑孙立赴十字路口听刑。刽子手来禀道:“小的想了一法,用细钩钩皮肉,用刀小割,备下盐卤浇洗创口。倘有昏晕,可将人参汤灌下,令其不死。如此缓缓动手,自然够他受用了。”廷玉大喜,重赏那个刽手,便教他照这法儿施行。那孙立自辰牌割起,直至申末,方才绝命。在《残水浒》中,栾廷玉出山对抗梁山,并从一开始梁山要夺城时就开始进行打击,最终宋江等三十六人被张叔夜逮捕,其余好汉死的死招安的诏安,栾廷玉作为朝廷虎将继续活跃着。
在《古本水浒传》中,栾廷玉是出尽了风头,全书有十余章都是围绕栾廷玉带兵攻打梁山来写的,最终栾廷玉被关胜所杀。
在相对和谐的《水浒后传》中,栾廷玉与幸存的梁山好汉们再次相遇,但眼前已是物是人非,他与孙立也达成了和解,后来众人加入了李俊的暹罗军团。李俊称王后,栾廷玉与王进、关胜、呼延灼、李应被封为暹罗五虎上将。
文/逻辑文史游
看过的就这么多了,还有什么版本大家补充~
金圣叹说,《水浒传》中有三个人让他难以释怀,一个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不知去向,第二个是被孙二娘麻杀的神秘头陀,第三个就是祝家庄的教师栾廷玉。祝家庄被攻破,就凭宋江一句话是不能断定栾廷玉被杀死了。老金说,假如栾廷玉真的被杀了,那么又是谁杀了他呢?
题主遇到的问题,金圣叹先生也百思不得其解,竟然“胸前弥月不快”,又何况我等了。
其实,施耐庵也没有搞清楚栾廷玉到底是死了,还是走了。细读文本发现,施耐庵倾向于栾廷玉被杀死了。如此,祝家庄的“铁棒栾廷玉”到底又是被谁杀死的呢?
宋江的战前安排与排兵布阵疑云
话说杨雄、石秀来到梁山,引发了梁山对祝家庄之战,宋江上梁山后的第一仗就此打响。
虽然是第一仗,宋江却安排得十分有序,而且,十分蹊跷。书中说,宋江先以新上山的孟康接替马麟,监造战船。打祝家庄造战船干什么,难道那里有大江大河?
经过两次攻打,宋江没能拿下祝家庄,于是,吴用调来了登州提辖孙立等人,双掌连环计。孙立的到来,为宋江命孟康监造战船做了注脚,因为,孙提辖是从登州来的。
登州,在北宋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件,这件事导致了北宋迅速走向了灭亡。这件事说的是重和元年时,宋徽宗派马政等人以买马为名,从登州登船,取海道到金国,签订了“宋金海上之盟”,与金国夹击辽国。
“宋金海上之盟”导致了金国的南侵,北宋很快就被灭掉。《水浒传》从鲁达的故事开始,一直到夜夺曾头市,就隐伏着这条线索,照应了开篇,揭示了北宋地位传承违背“天道循环”而自取灭亡这一主题故事。
同样,三打祝家庄也隐藏着帝位传承而导致的另一场战乱,这场战乱的引发着就是“孙立”。
吴用带孙立前来的同时,还为总攻祝家庄增派了一员水军头领阮小二。此前,宋江则把李俊、张横、张顺带到了祝家庄。梁山总攻时,这几员水军头领分别被派做林冲、花荣的副将,攻打正东、正西方向。
祝家庄没有大江大河,以水军攻打是什么意思呢?难道,造战船、出水军都是因为孙立吗?其实,都是为的栾廷玉。
梁山总攻时,谁是正北方向的将领
金圣叹最莫名其妙的是,梁山对祝家庄发起总攻时,宋江总共安排了四路人马攻打,正东一路是林冲为主将,阮小二、李俊为副将。正西一路是花荣为主将,张横、张顺为副将。那么,正北一路是谁做主将呢?施耐庵在此煞笔不写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金圣叹猜测,这一路军马没写主将是谁做主将是“为尊者讳”,是春秋笔法。因而叹道:“谁谓稗史易作,稗史易读乎耶”。
我对金先生批水浒,更多的是不以为然,甚至很不满他篡改原著的瞎批。但是,金先生恐怕还是读懂了一些施耐庵的深意,认为三打祝家庄故事足可当做稗史来读。
稗史也是历史,也就是说,施耐庵在这个故事中隐藏着历史。这段历史就是大明朝的靖难之役,三打祝家庄则是靖难之役的最后一战。施耐庵时代是没有《明史》的,称为“稗史”并没有错。
但是,我认为,施耐庵记载的这一段历史,是秘史,是作者的亲历。
直接讲结果吧,正北这路人马的主帅没写清楚,其实说的是朱棣。
公元1402年6月13日,守卫南京金川门的朱惠、李景隆望见城外朱棣的伞盖,便打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城。南京城破,建文帝随即不知所踪。《水浒传》“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细节,恰是说的这件事。
金川门就在南京的西北方向,这可是栾廷玉出后门冲杀的所在。
施耐庵写得十分的蹊跷,栾廷玉在祝家庄内说从后门出,杀正西北方向的人马,正西北方向有军马吗?梁山只在正北有军马负责攻打呢。
既没交代正北方向进攻的将领是谁,又让栾廷玉往没有人马的正西北冲杀,施耐庵是不是忙晕了头,搞不清东南西北了呢?
进攻正北方向的主将到底是谁
上面讲到了正西北方向是何隐喻,这也就解释了正北方向有人马而栾廷玉却往正西北方向冲杀是何意思了。
正西北方向隐喻了朱棣攻占南京城的入城方位,而正西方向则是朱棣出兵的方向。朱棣是燕王,镇守在北京,正是相对的正北方向。施耐庵的意思是朱棣从正北方向出兵,从正西北方向夺占南京城,结束了靖难之役。靖难之役结束,“栾廷玉”生死不明。
《水浒传》中说,放走“妖魔”是因为嘉祐三年三月初三的一次早朝引发的。三月初三,就是北方真武大帝的诞辰。真武大帝是宋真宗所加的尊号,朱棣则封真武大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朱棣确定了真武大帝的方位就是在正北方向。
毫无疑问,施耐庵的“春秋笔法”就是这个意思。
栾廷玉从后门正西北杀出,这里是没有梁山兵马的。但是,栾廷玉却在这里被杀了。什么意思?
施耐庵如此蹊跷的作书,咱们难道就认为是小说随意一写吗?
我觉得,这一处兵马其实就是正北面来的燕军,然后在正西北入了南京城。北军从正西北方向进入南京后,“栾廷玉”就被杀掉了。
施耐庵以一句“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做交代,其实是不能服众的,栾廷玉的尸首在哪?既然宋江如此喜欢栾廷玉,总不能没有交代如何安葬栾廷玉吧。鲁智深与杨志双夺宝珠寺,还特别交代了一句,说鲁智深吩咐把邓龙的尸首弄到后山烧化了呢。
以此推断,施耐庵倾向于栾廷玉被杀死了,后人,包括金圣叹在内的无限遐想,其实都是扑朔迷离的猜测。
那么,栾廷玉究竟是被谁所杀呢?
建文帝恐怕真的被杀了
我在很多文章中曾经解读过,“栾廷玉”实则“銮廷玉”,说的就是金銮殿上的皇帝,也就是建文帝。这回故事说的是“孙立”而导致的靖难之役,朱棣在朱惠、李景隆的帮助下,打开南京西北大门,建文帝失踪的秘史。
栾廷玉上阵作战的兵器是长枪、飞锤,他哪里用过“铁棒”?铁棒,其实就是“天棓”,即“天棓星”,列位看官可以查一查天棓星是个什么情况——注意,没查“天棓星”而攻击本回答的,我悉数视同为抬杠。
栾廷玉隐喻的就是建文帝,因为“孙立”而导致了靖难之役,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三打祝家庄”意味着诸多三次向南京发起攻击,这个隐喻不但在祝家庄的古故事中隐喻,《水浒传》的两大伏线中的其中一条,说的就是大明朝的这段隐秘。
而且,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最大动因,就是要揭秘大明王朝建文帝失踪的秘史。
我们且来看一看祝龙的情况。《水浒传》中所有的龙,都是真龙,包括卧底祝家庄的出林龙、独角龙。关于这两条龙,我另有文章讲述,此处不再重复。
看一个文章,就想知道所有的事,哪有这么便宜的买卖?
且说栾廷玉杀出后门正西北之后,祝龙也跟随师父杀出了后门。祝家庄人马没杀出多久,祝家庄内就起火了。这个细节与真实的历史多么的吻合,施耐庵不是亲历者,如何写得出?
施耐庵写的就是他的亲历。也就是说,朱棣从正西北门进入南京时,宫内就起火了。而在起火之前,建文帝就已经出宫了。
建文帝出宫,往哪里逃,施耐庵不一定清楚。但是,却以祝龙之死,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者猜测。祝龙看见祝家庄火起,便往正东方向杀回,正遇见了林冲。祝龙战林冲不过,就往北而走。北,不就是正北吗?
祝龙逃到正北,黑旋风李逵却在这个方向,祝龙措手不及,被李逵砍下马来。
……………………栾廷玉毕竟在正北方向被杀死了。正北方向就是朱棣最崇拜的玄武大帝的方位,也是朱棣的出兵方向——“栾廷玉”是被朱棣杀死了。
栾廷玉即死,宋江安排的监造战船,以水军攻打祝家庄,都是虚张声势。也就是说,施耐庵认为朱棣派出大船出海寻找建文帝,都是虚张声势的瞒天过海。
宋江的身上,其实也隐藏着朱棣的符码。
所以,“栾廷玉”是他的四叔朱棣杀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