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提问了三个问题,第一,怎么给宝宝立规矩,第二,有没有早教育儿的群,第三,宝宝适合看什么样的动画片?
从提问上来说,家长很希望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却苦于没有方法,希望跟其他同年龄段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学会一些方式方法。说明家长怀着一颗对孩子负责任的心。
但基本上也反映了家长对育儿几乎一无所知。
给宝宝立规矩
宝宝两岁左右,正是自我意识萌芽的开始,进入了执拗敏感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三岁的孩子很讨人厌的原因,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很多事情他不愿意再照着父母所说的去做,而是希望自己去尝试,但是家长却控制了他,或者限制了他,让他非常不高兴,必须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做,才能让他感受到自己是有力量的,自己是被尊重的,自己是存在的。
但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发展规律,以及孩子的心理状况,往往认为孩子不听家长的话,就是跟家长对着干。还是要跟家长对着干,家长的脾气更大。
从而变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家长要孩子听家长的→孩子不听家长的→如果孩子不听,家长就偏偏非得要孩子必须听→孩子哭闹撒泼,半天都哄不好。
所以当孩子两岁的时候,家长应该学会如何去倾听孩子,如何去接纳孩子和理解孩子。有的事情不是原则性的事情,孩子想去体验,那就让他去体验,去感受,这才是孩子真正发展的需要。
举个例子,孩子穿了小鞋子在水坑里走,家长认为水坑很脏,不允许,家长总是从他的观点出发,要求孩子去怎么做,家长以为从他的经验出发,可以帮助到孩子,可是却不知道孩子的内心,正在体验水给他带来的不一样的刺激。
孩子的自我正在成长,如果家长非要给孩子立规矩,什么都得按照家长要求的去做,那么孩子的自我就会越来越小,甚至失去自我,成长之后必然会出现问题。
有没有早教群?
第一,家长可以寻找一下,周围年纪差不多的妈妈,先跟他们组成群,然后发动其他妈妈把互相认识的妈妈都拉进来。
第二,网上有很多育儿课,有的课程会拉微信群。先加入进这样的微信群里,这里面都是爱学习的妈妈,很多妈妈也很愿意去分享和解答别人的问题。
第三,如果孩子打算报早教课,跟孩子一起上早教课的妈妈,可以先拉一个微信群。也可以询问其他孩子的妈妈,他们是否已经有不错的微信群,可不可以把你拉进去?
“找到组织”的方式非常多,但微信群里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你想要得到的,而且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同一件事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未必能真正的帮得上忙。更重要的还是自己去学习,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甚至参加一些妈妈培训班。
看动画片的问题。
如果有时间,建议家长更多的去陪伴孩子。一定要看动画片的话,家长可以筛选如《小猪佩奇》、《企鹅家族》等动画片。不要让孩子看成人化的动画片,避免血腥、暴力、色情等元素。
作者:舒心(Annie妈妈育儿),情绪教练、正面管教讲师、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儿童财商讲师。欢迎关注我,并与我交流。
byYt?tt
你好,我是鱼妈。
1.关于立规矩
我宝宝1岁多点我们就有给她立规矩,比如不能浪费食物,垃圾要扔到垃圾桶,坐电动车要戴头盔,饭前饭后要洗手擦脸,不能扯公园里的花草等;她都听懂并遵守,看到别的小朋友扯花草,她会好急地说不要不要!爸爸骑电动车不戴头盔她也会说:爸爸帽帽!
我们平常是这样做的:
从一开始就要求她,并且保持一致
她第一次手摸到花草时我就跟她说,可以摸摸,不可以扯,扯了花花会死掉的。包括她有次不想吃饭,把饭抓到她的小餐椅上,用手扫得到处飞,当时就打了她手两下,然后抱着她哄着她说:可以不吃,不可以浪费,扔到地上奶奶又要打扫卫生,很辛苦的。这一点需要家人的配合,之前跟她爸说过一次,以后宝宝上幼儿园,老师说早晚要刷牙,回到家,爸爸晚上不刷牙,你说她晚上会刷吗?如果家人自己本身做得不好,要想让孩子遵守,会比较困难。一致性要求,不仅是要求孩子,家人也要遵守,孩子看到说大家都是这么做的,这个应该就是要做到的,就会做的,而且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遵守,如果情况不一样的时候,要跟孩子说明,不能不当回事,让孩子造成困惑。
孩子可以抗拒,但有些规矩必须立马立起来
让她戴头盔,她第一次哭着超级抗拒,我和她爸一起给她戴好,立马起步,她哭了几声也就好了,我们就告诉她,头盔的重要性,然后还告诉她上面有她喜欢的小熊,她戴起来很好看等等,可能她也知道哭也不能不戴,第三次戴的时候已经很开心地接受了。
2.关于很不听话
首先排除健康因素引起的心情不好。
身体不好的宝宝比较难带--容易不开心、哭闹。宝宝身体上不适又不能表达出来,就会用哭闹的形式,并且心情很不好,你叫她这样,她就偏不。
说话的人与宝宝足够亲近
像我小孩,为我带得多,我说什么她都比较听,跟爷爷相处得比较少,爷爷说:给我吃!她理都不理,爷爷又说:不乖!宝宝不乖。我孩子直接白眼……
制止了行为,没有制止想法
有时孩子想动一下剪刀啥的,很多家长会一声呵斥:别动!孩子这次是不敢了,下次你没看到时还照样。解决办法只能是讲道理,一次一次重复说,慢慢就明白了。
这么说吧,一个理解能力正常的亲戚,你给人建议人家都不一定信你,对一个理解力不是特别好的孩子,不要有太高的期望。
3.关于早教育儿群
可以私信我,我们有一个经常有分享育儿的群
4.关于动画片
可以看猫和老鼠、小猪佩奇等,有故事、有情节,并且比较贴近生活,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个人觉得还是挺好的。平常也会给小孩看些英语启蒙的动画片、儿歌视频等等。需要可以私信我,免费分享。
1.规矩要明确且前后一致
对于两岁多的孩子而言,正处在叛逆期,此时和他讲太多道理是没有用的,必须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告诉他,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比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玩具玩完了要收好、不能在床上吃东西、大小便必须去指定地方……
只有语言明确,且长期坚持执行才会有用,尤其要注意规矩的制定必须前后一致,不能朝令夕改。
比如妈妈和孩子说你不能在吃饭时看电视,第二天却因为孩子吃饭时总扔的到处都是,于是和孩子说你去看电视吧,这样很不利于规矩的执行,时间一长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而且孩子也不会觉得妈妈说的话多重要了。
2.制定规矩后父母要以身作则
制定了规矩那就要执行,执行时也要注意不能只约束孩子一个人,应约束全家才更有助于孩子规矩的养成。
比如,父母禁止孩子吃饭时看电视,自己却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这样的话就给孩子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感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父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去给孩子做出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样学样,变得有规矩、有担当。
3.制定规矩要抓具体事情
很多父母在孩子淘气时都会冲孩子嚷:“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淘气!”
“你能不能乖一些!”
“你能不能安静会儿!”
这种没有给出明确指令,没有顾及孩子实际需求的话,就算说了也是白说。你无法让一个性格活泼的孩子突然变得安静,也无法让一个渴望探索、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突然呆呆地坐那里。
当父母生气发脾气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生气的点在哪里,要怎么和孩子沟通,一定要抓住具体的、典型的事情对孩子进行规劝,并告诉他以后再发生类似事情要怎么处理。
4.搞清楚孩子淘气的原因
两岁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此时喜欢和大人唱反调,喜欢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喜欢四处探索,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是他不敢去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不敢玩的,这说明孩子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且精力旺盛。
想要让孩子不淘气,必须学会给孩子“放电”,要让他的精力得到合理发泄,同时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建议多带孩子外出,多让他接触新的环境和人。
5.尽量保持冷静,耐心教育
自从当了妈妈后,每天要面临很多家务,还有随时随地都在淘气的孩子,有些还需要面对经济压力,再加上睡眠不足、情绪焦虑等,一旦孩子淘气,妈妈就很容易发脾气。
建议妈妈们在生气时尽量让自己冷静一下,想想曾经定下的规矩,想想此时怎么执行最有效,然后蹲下来慢慢和他说规矩,如果他依然我行我素,那就强制执行,按规矩(比如:打手心)对他进行惩罚。
或许宝宝在表达他的情绪,不着急立规矩,先试着理解他。
邹姝姝萨提亚模式取向咨询师心生领界工作室联合创始人“七巧板”儿童生命发展项目讲师性多元文化咨询师和倡导人
小孩出生的第3年,开始进入“好动的2岁”,更加情绪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想要当个不听话的“坏孩子”。
首先,父母对孩子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榜样。父母的行为和指令越明确,孩子就会越来越规范自己,否则,太过随意的行为,只会让小孩感到混乱。
其次,确保家中的其他成员观念一致。如果爸爸妈妈不允许小孩做一件事,爷爷奶奶同意,小孩就会倾向于找爷爷奶奶,当然大人之间的观念差异也会让孩子感觉迷惑。我家目前就有这种情况。
第三,可以从设定时间的概念开始。比如设定5分钟,在第4分钟的时候提醒他,在倒数10秒钟的时候向他数手指,时间一到,可以和宝宝进行下一个亲子活动,虽然宝宝有时候也会不舍。
最后,2岁的孩子会用一些身体行为来发脾气,比如猛推、争吵等,但这些行为都是冲动的,无论孩子是否有意识,他的所做的目的都是为了挑战父母的底线。
有的家长严格,有的家长宽松,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只要管用,就说明适合,适合就好。
以上是二宝爸的一些分享,希望对您有用!(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的年纪小,做事就必须要有一个准则去规范,让孩子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否则长大了家长会很头大,根本管不了。
1、简单易懂,一视同仁
在教育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一定要简单易懂,一视同仁!在这个阶段孩子还什么都不懂,所以规律一定不能太复杂!类似于要告诉宝宝“这是我们家的规矩,大家都要遵守的哦~”这样才可以有威严,让宝宝有清晰认知。
2、采用暂停法
比如,孩子发脾气扔玩具,我让他自己待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冷静下,3分钟后去抱抱孩子,告诉他错在哪里。我经常会“编故事”,说你把玩具摔疼了,宝宝睡着了玩具们都在哭呢。
3、口头警告和批评,提醒“事不过三”。
犯错次数超就得按照提前建立好的惩罚措施执行,比如浪费食物罚饿肚子。惩罚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这个惩罚措施我会提前和孩子商量好,如果犯错误我们该怎么办,必须得到孩子的认同,这样他才会遵守规矩。
4、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一定的后果。
一旦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说过几遍都不听,不改正,那就可以剥夺他做某件事的特权,比如减少游乐场玩的次数、取消某种娱乐活动等。记得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或者时间过长。
5、不要跟孩子讨价还价
一旦规矩设立好之后就要严格执行,不论奖罚,都不能讨价还价,而且要注意一点,谨防“事后奖励”。比如孩子在商场哭闹,你跟他说:如果你不哭了,妈妈给你买小汽车等等之类的话,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过分,孩子就会很快掌握一种叫“要挟”的技巧,所以千万不要跟孩子讨价还价。
2岁宝宝怎么突然就不香了呢?因为可怕的2岁已经到来了,这往往让家长很头痛!建议:
父母先稳定自己情绪——允许孩子说“不”——给孩子两个选择——相信【温柔而坚定】定能战胜顽劣儿童
话语型必杀技:妈妈/爸爸理解你!
行动型必杀技:爱的抱抱!
所谓的“规矩”不是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可以看作是和孩子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所以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在彼此协商的基础上,定好规矩,去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则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立规矩,其实是给孩子做事提供一个行为“基准线”。
1.规矩要明确且前后一致
对于两岁多的孩子而言,正处在叛逆期,此时和他讲太多道理是没有用的,必须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告诉他,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比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玩具玩完了要收好、不能在床上吃东西、大小便必须去指定地方……
只有语言明确,且长期坚持执行才会有用,尤其要注意规矩的制定必须前后一致,不能朝令夕改。
比如妈妈和孩子说你不能在吃饭时看电视,第二天却因为孩子吃饭时总扔的到处都是,于是和孩子说你去看电视吧,这样很不利于规矩的执行,时间一长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而且孩子也不会觉得妈妈说的话多重要了。
2.制定规矩后父母要以身作则
制定了规矩那就要执行,执行时也要注意不能只约束孩子一个人,应约束全家才更有助于孩子规矩的养成。
比如,父母禁止孩子吃饭时看电视,自己却一边吃饭一边看手机,这样的话就给孩子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感觉。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父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去给孩子做出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样学样,变得有规矩、有担当。
3.制定规矩要抓具体事情
很多父母在孩子淘气时都会冲孩子嚷:“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淘气!”
“你能不能乖一些!”
“你能不能安静会儿!”
这种没有给出明确指令,没有顾及孩子实际需求的话,就算说了也是白说。你无法让一个性格活泼的孩子突然变得安静,也无法让一个渴望探索、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突然呆呆地坐那里。
当父母生气发脾气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生气的点在哪里,要怎么和孩子沟通,一定要抓住具体的、典型的事情对孩子进行规劝,并告诉他以后再发生类似事情要怎么处理。
4.搞清楚孩子淘气的原因
两岁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此时喜欢和大人唱反调,喜欢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喜欢四处探索,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是他不敢去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不敢玩的,这说明孩子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且精力旺盛。
想要让孩子不淘气,必须学会给孩子“放电”,要让他的精力得到合理发泄,同时做好安全保护工作。建议多带孩子外出,多让他接触新的环境和人。
5.尽量保持冷静,耐心教育
自从当了妈妈后,每天要面临很多家务,还有随时随地都在淘气的孩子,有些还需要面对经济压力,再加上睡眠不足、情绪焦虑等,一旦孩子淘气,妈妈就很容易发脾气。
建议妈妈们在生气时尽量让自己冷静一下,想想曾经定下的规矩,想想此时怎么执行最有效,然后蹲下来慢慢和他说规矩,如果他依然我行我素,那就强制执行,按规矩(比如:打手心)对他进行惩罚。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到了一周岁以后聪明可爱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总是喜欢捣乱和搞破坏。
有时候会把自己的勺子丢到地上;
有时候会把刚整理好的衣服都从柜子里拽出来;
有时候也会和你唱反调……
让父母手足无措,大伤脑筋,但其实孩子们在「捣蛋」的过程中,其实也有在悄悄成长。
那面对孩子到了爱捣蛋的年纪,家长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孩子总爱把家里搞的乱糟糟并不一定是坏事
几乎每个孩子在三岁前的时光,过的都是「兵荒马乱」,但这实际上非常有意义。这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多后天练习和掌握如何更好地对肢体进行精细化动作。而主要的学习形式来源之一就是玩的过程。拿宝宝爱扔东西来举例: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肯定没有扔的能力,等长大了一些,才能靠扔东西来锻炼与展现自己的上肢能力。我们可别小看了扔东西这个动作,实际上它涉及到手指上的抓握、手腕上的腕力、以及大臂小臂的肌肉、手眼协调等一系列高精度动作。
孩子捣蛋时家长要不要立规矩?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立规矩」会束缚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吧,又怕孩子无止尽地闹下去。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兼顾孩子的安全玩耍与个人成长,只要不越界,就不会耽误孩子进步。
我们首先要明白,给孩子立规矩,底线是孩子的人身安全。
立规矩同时还要照顾到孩子的个人需求,对于低龄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很重要的行为动机,所以才乱涂乱画,撕纸撕书,乱扔东西。
在一般情况下,不管家长做不做干预,这些「不守规矩」的行为其实都会慢慢消退。
宝宝捣乱有哪些心理原因呢?
01运动能力迅速发展
在1岁左右,随着大脑和身体的迅速发育,孩子的动作技能迅速发展,扩大自己独立活动范围的愿望日益强烈。
因此,他们开始不断地独立尝试新的事情,进而获得各种经验,提高认知发展水平。
02好奇心缺少满足
这个阶段孩子的知识经验非常贫乏,但好奇心很强。
在他们的眼里,许多事物都充满神奇和奥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试试。
在这种探索心理的驱使下,就会做出很多“捣乱”的举动。
03自我意识迅速萌发
在这个阶段,由于自我意识的萌芽。
孩子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迅速提高,他们开始意识到“我”的力量。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想尝试周围的世界,发现自己的能力。
04有意识的捣乱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们可能会有意识地“捣乱”。
例如,有的孩子表现欲非常强,喜欢引起成人的注意,因此,他们常常做出捣乱行为。
有的孩子喜欢用捣乱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05精力过剩造成的“捣乱”
随着年龄增长,宝宝的各种能力不断提高。
父母所提供的活动环境和条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剩余的精力无处使用,可能会产生“捣乱”行为。
总而言之,“捣乱”是孩子的天性,是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动,是一种求知欲和创造生活的原动力。
因此,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他们的探索行为。
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方式与整洁要求限制孩子的探索性行为。
我们不能奢求更不能强求孩子听话,如果孩子太听话、太乖,就不会有自己的思想,也就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就不会发展出自己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容许宝宝在不伤害他人和自己的前提下,给孩子最大的自主空间。
确实在这个年龄应该给孩子立规矩,甚至应该在更早的时候立规矩,立规矩的原则很简单:
安全第一,在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自由的玩耍,可以在草地上打滚,跟小朋友一起玩泥巴,可以用手抓饭吃,这个年龄的孩子是用触感来了解所看到的一切,看到任何东西都想放到嘴巴里嚼一下,手碰一下、摸一下、捏一下,用脚踩一下,用这种方式来建立和这个社会的连接,这是一个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一定要配合和鼓励孩子去尝试,错过这个时期,孩子以后会用更长的时间来弥补。
建立规则感,确定一个规则,要全家人遵守,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改变,比如孩子按时吃饭,在吃饭的时间不吃饭,错过了就没有了,孩子饿了,哭闹可以哄一下,安静的陪着孩子,但千万不要跟孩子发脾气,更不能妥协。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规则就是规则,破坏了规则就要承担后果。
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要温柔而坚定!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了解,首先源自父母有样学样,如果父母没有耐心,对孩子大喊大叫,孩子从害怕到压抑,直到学会父母大喊大叫的方式,你怎么粗鲁的对待孩子,孩子在青春期会加倍以粗鲁的方式还给你。
惩罚的垂直性,比如孩子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可以教孩子如何收拾掉残局,如何避免下次再犯一样的错误,千万不可因为打碎了碗打骂或者惩罚孩子不准吃饭,或者不给买新玩具,这样会把孩子的逻辑搞得很乱,不明白打碎碗和吃饭、新玩具有什么关系,会让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
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孩子太听话了,就不可能超越父母,更不可能适应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允许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自在的成长!
多一点耐心和教导,现在的宝宝都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