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开心碰到这个问题,刚好我家孩子刚读完幼儿园进入一年级。我们家人对孩子就读的幼儿园非常满意,三年来幼儿园严格贯彻市教育局的指导思想,从不教一年级的知识。我们夫妻的态度是不刻意,不拒绝,偶尔碰到会指导一下。
虽然三年来刻意教知识,在小学面试时,我家孩子的表现还很满意。
我先简单分享一下孩子幼儿园阶段的课程安排,发的书非常多,有十多本,但不一定全学,有些要根本没带去过。他们每个学年一个主题,记得小班时的主题是“拔萝卜”,整个学年的课程安排都是与萝卜相关的,包括教室的布置,户外的体验,外语绘本及外教活动,记得有次我去参加他们的开放日,正好讲如何吃萝卜,同学们讲了很多吃法,讲完之后的外教就带他们打了个萝卜汁,中午做了个萝卜汤,这个过程中会讲几个简单的字,外国老师也会讲几个单词,虽然不刻意要求学习效果,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记得还不错。
中班时的主题是太空,当时孩子回来给我说八大行星,我还给他纠正说九大行星,后来查了资料才发现是我错了,我们当年学的冥王星已经在06年被降级了,那一年孩子的求知欲特别强,天为什么会黑,地球有多大,我们为什么不去太空,开车到太火星要多久……很多问题很幼稚,虽然解释他也不怎么听得懂,但孩子内心的探索欲是最珍贵的。
大班的主题是海洋,当年最大的变化是英文绘本里的很多句子他能很流利地说出来了,我们一直觉得纯外教环境的教育,听不懂也学不到,竟然能说不少句子了。
我曾经也很传统地希望孩子能按我的要求去背诗,去认字,但与孩子班主任沟通后,我保留了自己的想法,多数情况下还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包括上兴趣班,也是试了他想学才去报,但报了就一定要学,不能半途而废。三年幼儿园生活,学校一直没有刻意让孩子们一定要掌握什么,但我觉得孩子真的进步很大。
知识不是机械地教出来的,世界是需要被感知的!幼儿园是教育的起点,学习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远比教几个字重要多了。再说,一年级的东西本身就很简单,只要听讲一定能会的,如果提前教了,反而让他将来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长期来看,不仅对学习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影响成绩。所以,小学的知识还是小学再学,拔苗助长的事情最好不要干了!
现在幼儿园完全就是耍。读一年级都七岁了。连个拼音,名字都写不了。读个沙雕书啊。完全就是被快了教育忽悠。中国发展这几十年完全就是靠人刻苦学习不断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天天玩耍换来的。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许不一样,有的家庭希望孩子小学念私立需要考进去的,那就去上私立幼儿园,教外语,拼音,数字,孩子喜欢就行,如果孩子不喜欢,强求,孩子累,家长也累,我本人不主张幼儿园学知识,还是希望孩子学些素质教育就行,有个快乐童年!
各位妈妈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停地向前赶,生怕被落下,幼儿园竞争就已变得白热化。
事实上,为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拔苗助长,教育部早在2012年和2013年就发文指出,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学科内容,拼音正是其中一项。
一边是教育部的禁文,一边是望子成龙的家长,幼儿园到底该学什么?总体上说,让孩子过早学拼音、注音、识字等并非明智之举。从生理发育上说,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4~5岁时开始形成,7岁之前发展缓慢,对事物的理解仅建立在直觉及肢体感觉的基础上,无法满足语言学习要求。此时学拼音,往往难以掌握对应关系、拼读规律。幼儿园教学的目的仅包括:广泛的生活学习兴趣、一般的学习方法、丰富的直接感受等方面。孩子即使接触拼音,也仅需自然掌握,会识记字母即可。7岁后,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孩子能够运用推理能力。因此,一般说来,小学一年级才是学拼音的最佳时期,这时会要求孩子能“听说读写拼”,借此建立拼音与汉字间的联系,把拼音作为辅助工具来识字。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花朵,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朵都花开艳丽。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超出了孩子的认知能力,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产生了厌学情绪,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另外,幼儿容易“喜新厌旧”,提前学习,孩子不但爱上课走神,还干扰小学课程的系统学习。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果第一次教学不规范、发音不正确等,在后来的学习中改正起来更麻烦。如果由此产生了挫败感,变得自卑、畏惧困难,对孩子的心理负面影响巨大。
我们应摒弃刻板教育,将知识融入游戏与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应春风化雨,而不应是利剑。很多家长担心幼儿园学得少,上小学跟不上,其实幼儿的理解掌握能力有限,提前学拼音优势并不明显,这些差距大概在一个月左右就会被“抹平”。当然,如果孩子有兴趣接触拼音,家长可通过讲故事、上街看标牌等方式来适当引导。不要刻意地训练孩子按笔画顺序一字一画练习,以免孩子对学习“望而生厌”。
其实孩子在幼儿园还有更多可以学习的内容。例如:在语言方面,3~4岁的孩子能听懂日常会话,并作出回应,5~6岁时应在听不懂时主动提问,会说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
具体说来,幼儿园阶段孩子应主要学习以下技能:1.语言方面:学习日常交流,掌握礼貌用语、语言规范等,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同时有一定的阅读和绘画能力。2.社会能力方面:学会交朋友,和朋友一起玩耍,游戏时,主动承担任务,有分歧时试图去解决,学会和朋友分享。自尊、自信、自爱的同时能够尊重他人,尤其是尊重长辈。3.科学自然方面:多接触大自然,学会用多种感官去接触、探索物体,了解动物、植物等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培养好奇心、创造力和想象力。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思想本身没错,但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品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兴趣和好奇心才是受用终身的能力。
读幼儿园的孩子在行为能力上还是有着一些的欠缺的,因此他们在学校中还需要老师的特别照顾,部分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的具有主动权,都会想到让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学习小学的知识,这样的超前学习对孩子到底有什么利弊呢?
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上小学跟不上,会在幼儿园阶段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然而这种机械式的知识积累也许能换来暂时的优势,但却是以牺牲孩子长久的学习兴趣为代价。
一、超前学习只是机械记忆,并没有意义
6岁前,孩子还不具备逻辑思考能力,过早地强迫他们学拼音、识字、做算术,孩子会因为无法理解文字和算数的意义,只能刻意记住这些形状和符号。
二、超前学习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如同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一样,长期的被动吸收,不仅会把孩子的大脑变成思维固化的信息存储容器,还会将“学习很无趣、很辛苦”的想法根植于孩子脑海中,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内驱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三、超前学习使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育界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就是指很多超前学习的孩子步入小学一年级后,很容易因为内容已学过,且轻松就能拿满分,从而养成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
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支撑,这批孩子常常会成绩急剧下滑,发展后劲不足,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会有不利影响。
“超前学习”危害这么多,是否意味着家长可以放弃做“入学准备”,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华爱华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上明确提出:入学准备不仅要准备,而且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但是准备的内容并不是拼音、识字和做算术题,而是学习品德。
应该是指不刻意教孩子,让她对这些有一些初步的印象,毕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在玩中学,学中玩!
自己不是一个提前学习的孩子,在面对别人已经会了时会有压力。虽然可以赶上,但前期压力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