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若不上学,在治疗上则需要药物、康复训练以及心理综合的治疗策略。自闭症属于心理上的一种神经疾病,只可能通过康复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缩小和普通同学之间差距,应进行早期干预及学前训练。学前训练可以帮助自闭症孩子理解基本社会生活技巧,提高他们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进入学校打下必备的基础。自闭症儿童只要情况不严重,也可以进入普通学校跟正常孩子一起上学,可以与正常人交流,学会与别人相处,增强沟通能力。
有很多家长想着让孩子上学往往忽略对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即使高功能的上学都会存在问题,重度的上学更会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海洋天堂》中故事的结局相对现实已经是很好的归宿了,现实中没有继干预后的技能训练机构更没有用人单位的接受,所以很多孩子,家里有条件的送精神病院,没条件的锁在家里这都很正常。自闭症孩子,有些活的岁数不会很大。
谢邀,自闭症的孩子也分几种,有轻度,中度,重度,轻度的孩子在正确的引导和干预下,可以上学,中重度的孩子要早发现早治疗,不要回避,需要家长长期陪伴,社会的关爱,我接触到的都是轻度的,现在都己上学了。
答:青少年自闭症基本都是身体素质出了问题,就是体质差引起的,两个极端,要么总是闹腾,要么一句话不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身体不舒服引起的,不得已这样。在求助外界帮助的时候【包括医疗】父母陪着孩子一起按照部队的站军姿,没有事情就站,站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又站,一直坚持下去,慢慢孩子身体好起来后,身心自然会愉悦!父母要做通孩子的思想工作,自己陪着孩子练,这是身教!
目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国家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帮助这个群体。如果孩子不能上学,在家里监护人要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这包括:
1,基本生活技能,比如吃喝拉撒等
2,居家技能,比如自己洗衣,做饭,收拾家务等
3,参与社区活动技能,比如买东西,看医生等技能
4,学习技能,会使用电子产品,会搜索信息等
5,在孩子能力和兴趣基础上,帮孩子学习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可以给孩子带来一点经济收入和自信积累
第一位被确诊的自闭症病人Donald(图左)于1933年出生,现在已经84岁了。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成长在美国中部小城市,家境殷实,社会环境简单而包容。在这种环境下,他顺利地度过了学生生涯,还在外地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家乡过着简单而舒适的生活。
事实上,即使在救助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外,很多大龄自闭症患者也没有这样幸运。加拿大就曾经发生过一起父母去世后,姐姐把自闭症弟弟关在地下室最后饿死的。不过美国加拿大大量自闭症孩子经过特殊的职业训练,是可以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的。
至于国内,那就是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三个字非常难,四个字,确实是难。。。。。。
2016年6月15日晚11点55分,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原陕西财经学院)的李艳芝老师突然病倒在学生毕业答辩过程中,在工作岗位上离世,留下了和她相依为命二十年的自闭症儿子。
李老师曾经51岁利用两年的时间背下22万英语单词而走红网络。当时记者采访,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为了我的孩子,我要活到120岁”。事与愿违,在她突然离开之后,她那完全无法独立生活的自闭症儿子该如何活下去?
就我国目前而言,不论是康复机构负责人还是患儿家庭都认为,自闭症儿童的诊断、康复、医疗、义务教育、职业培训、就业、养老、信托理财等一系列问题应当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来办,涉及到卫生、教育、残联、民政、财政等多个部门,如何由这些部门出台相关规定,使其行之有效地协同管理起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独自承担责任完善机制。
路还很漫长,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也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现在有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开始开办一些大龄养护机构,也开始探索给这些孩子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健全人尚且有找不到工作的,何况他们。前路依然很坎坷。。。。。
自闭症谱系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充满荆棘,一方面是他们自身的弱势,更多的障碍是来自社会,来自家庭。
我本人是个极端理想主义者,在没有我的孩子之前,我就对中国的教育持保留意见,曾幻想着我的孩子以后的生活,不上学,我教她,我们云游四方,看看这大千世界……谁知现在不能上学竟成了现实,实在是造化弄人。
中国千年流传下来的科举制度,至今其实仍阴魂不散,从万中无一的一篇文章中状元衣锦还乡,到现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根本就没有区别。记得前几天看了一篇正经八理搞笑的报道,宁波欲斥资五千万打造培养500个乔布斯式的领军人物,合着乔布斯童鞋十万一个这么贵……这真是正经八理的伟大想法,俺这个极端理想主义者也自愧不如啊。
但,其实很多人并不觉得搞笑,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放到我们谱系的康复上就是谱系的前路上处处是坑钱的陷阱,大家都一厢情愿觉得只要砸上钱就会有产出,所以挤破头的挂专家号,挤破头的朝圣一般去某个很有名的机构排队,夸张的竟能排三年,这居然是好的,因为毕竟还很正统权威,更多的是200一节的感统课,500一次的针灸,20000一个月一疗程的伊凡诺(大家可能没听说过,号称德国来的高科技,这方面越没听说越敢试是中国病人的优良传统)……其实正像某人的名言(其实就是我说的),“钱虽能解决问题,但钱能解决的问题真的不是问题。”,在谱系康复道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再回到“上学”,我的观点即是我们大众认知中的“上学”真的不适合绝大部分的谱系,能够一帆风顺上学的谱系真是凤毛麟角,就像丑小鸭本来就是白天鹅。这里面的原因就是我们家长个人无法逾越的教育体系,资源,环境等多重因素。一切养育普通孩子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都必须重新考虑。
我们普通人可以顺从社会适应社会,侧重点在于社会会教育我们,我们不左右逢源就无法适应职场官场,但在谱系身上行不通!他们发展的侧重点是社会的包容环境的接纳,转来影响他们去拥抱这个世界,说我们家长必须为了他们改变这世界也不为过!
所以,改变一下我们脑海的那种认知吧,谁说“人”就必须上学了!?为何非要逼着老虎去改吃素!?让他们快乐的做自己不行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并不是毫无道理的,我相信无论是处在何种能力的谱系,只要给他们快乐他们就会接受这个世界,去学习更多的本领,去拥抱接纳他们的世界,每一位谱系孩子都是丑小鸭,给他们快乐的翅膀才会变成白天鹅!
【一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孤独地看世界,也许会是最独特的视角,坚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请关注我,请喜欢我的文章的人们评论转发扩散,请做我们能做的,请尊重自闭症谱系的生活,谢谢】
在国内,社会的包容性很差,基本没有,除了某些团体的作秀,不会给自闭症家庭带来实际性的帮助。
来自特殊学校的教育仅仅到18岁,说白了就是看人,大型幼儿园,对于实践性的教学很少,满18岁的病人是无法融入社会,更加不要说立足于社会。从特殊学校出来,家庭就得面对沉重的负担。除非家庭条件比较好,不好的能够得到社会相关机构帮助的,也是非常有限的。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针对相关自闭症患儿的系列救助帮困措施,基本都是家庭自救。身边有的家庭就不得面对这个局面,一辈子沉重的枷锁,就如同一题永远无法解开的习题,致死方休。。。。。。。
国家对0-6岁的自闭症孩子实行了抢救性计划,即0-6岁的自闭症孩子可以跟康复的机构签订一个抢救性协议,之后每年会有1—2万不等的补助,每个地区的金额会有差异。很多家庭困难的自闭症孩子就是利用这笔钱去做康复,但是很多到了6岁之后没有补助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目前国家对于大龄的自闭症孩子并没出台相应的扶持策略,对于大龄孩子的就业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自闭症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轻、中度的自闭症孩子孩子还可以上学,如果家长够努力的话,教会他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一项简单的技能是没有问题的。
电影《海洋天堂》不知道多少人看过,这部影片中文章扮演的大福其实应该算一个中度的自闭症患者,最后李连杰扮演的父亲因肝癌去世,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独立生活。这位父亲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建议特殊儿童的家长都可以去看一看。
这位父亲平时就非常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在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都在给儿子做训练。虽然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儿子也学不会,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教儿子做西红柿炒蛋、教他自己坐公交车、教他用拖把拖地,这每一项技能就教了成千上万遍。在教的过程中他也发过脾气,也骂过儿子,但是好在他并没有放弃,幸运的是他的苦心也并没有白费,最终儿子都学会了。
他在临终前帮儿子找了一家福利院,儿子可以每天自己独立乘坐公交车去福利院,也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做西红柿炒蛋。父亲走后,他在父亲曾经工作的海洋馆里面帮忙打扫卫生。相信如果父亲在天之灵看到这些,一定会很欣慰的吧。
这在这里我想说,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好,而程度又比较严重的自闭症孩子,真的没有其他办法,只能靠父母多教。想要孩子将来能够生活的有尊严,那么至少要教会他大小便能够自理;想要孩子能够生存下去,至少要教会他使用微波炉;若还想孩子将来能够从事一份简单的工作,那么父母就更要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