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女方出嫁还要准备巨额嫁妆?

在印度,嫁妆的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当时新娘家庭向新家赠送现金或实物礼物,以维持结婚后的独立性。

嫁妆的金额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地区,宗教,种姓等级,新郎的教育程度,新娘的肤色以及……家庭的谈判技巧。

尽管自1961年以来嫁妆在印度被认定为非法,但这一现象仍然很普遍。嫁妆文化之所以仍然盛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经济因素:

根据《印度教继承法》,在印度教,锡克教徒等家庭中,女儿和儿子有着同等的继承权。然而,印度家庭的财产并不会根据这项法律,即通过缓慢的法院监督程序在父母去世后进行分配。而是通过社会程序分配给女儿,嫁妆就是财产继承的普遍形式

嫁妆至少在理论上以财产形式为妇女提供了经济和金融安全。被认为有助于防止家庭财富破裂,并同时为新娘提供安全保障。

但实质上对于许多人来说,嫁妆已经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并可能由于新郎的要求而使家庭陷入贫困。在某些情况下,嫁妆制度还导致针对妇女的悲剧:无论是家庭暴力,还是嫁妆欺诈、谋杀,都对妇女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死亡

这也是1961年印度颁布《禁止嫁妆法》的重要原因。然而从事实看,似乎并没什么luan用。

社会因素:

印度部分地区的婚姻结构亲属关系让嫁妆有存在的必要性。

比如在印度北部,婚姻通常遵循父系制度,认为新娘是家庭的非亲属,所以鼓励新娘将嫁妆带进新家庭;

社会习俗或礼节以及父母对嫁妆的期望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尽管越来越多年轻人认为嫁妆对婚姻并不重要,但有40%的父母期望嫁妆,因为嫁妆于他们而言已成为一种自豪感,可以有机会在家庭聚会公开炫耀:“我们给了我女儿4千万卢比。”


印度女方出嫁妆的习俗是世界上最落后最不讲道理的,是最欺负女人的习俗,难怪男人们打仗不行,发明创造更不行,除了欺负女人沒别的本事。学好他们不行,学坏一个顶俩。但是中国现在是女人开始学毛病了,高价彩礼,离婚再婚,婚婚占便宜,为结婚吃亏你看哪个女人去干,中国的习俗是男人把女人崇坏了,叫中国女人去印度看一看也许能让她们改改坏毛病,虽然中国男的也有很多毛病但是为结婚准备房子给女方彩礼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孰大孰小,请女人们认清好了。


没有为什么,就像我们国家女方要彩礼一样


印度的风俗中国不一样


中国也是一样,都是富人家的事,我结婚总共花了二元钱,什么都没有。


当地风俗


在近代之前其实嫁妆制度并不是剥削女性的制度,在印度古代文学中,没有发现与嫁妆有关的暴力事件。甚至在属于印度前殖民时代的文献中也没有。在古代印度【中国相同】女性是没有继承权的,但是有财产权,而她们最重要的财产来源就是嫁妆,注意嫁妆是给新娘的,换句话说,嫁妆的财产仍然是妻子。这样可以在丈夫家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和权力。其初衷是为了平衡一下男女权力。

但是在英国控制时期禁止了印度女性的财产权力,直接破坏了印度的古嫁妆制度,这意味着该妇女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全部财产将由她的丈夫所有。最终形成了一种压迫妇女的贪婪制度。丈夫和他的家人开始将新来的新娘视为财产和财富的来源,男性主导的社会变得贪婪,丈夫和公婆开始要求新娘和父母多嫁妆。婚姻成为了一笔生意,赚钱容易的生意。男性成为收入的另一来源,而女性则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直接导致了诸如女性杀人或自杀。也导致了印度社会中男女比例的开始严重失衡,进一步导致了更多对妇女犯罪。

还有印度的嫁妆有很多不是在结婚时全部付清,那些在结婚时还未付清嫁妆的,会把新娘当做人质,如果没有全部付清嫁妆,丈夫和婆婆可能会欺负她。根据印度国家犯罪局截至2017年,记录了近7000例与嫁妆有关的死亡事件。嫁妆死亡人数从2001年的每天约19上升到2016年的每天21。而且有许多未报告的信息。嫁妆制度的残酷现实不仅是农村地区的故事。甚至在德里和班加罗尔这样的大都市里也无法幸免。

由于印度采用了日益增长的消费文化,因此嫁妆通常包括汽车,电视,冰箱,音乐系统等电子设备,以及通常的现金和财产需求。上流社会的家庭或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的家庭也不是没有风俗习惯的。一个受过教育的儿子或一个有绿卡的儿子被视为“好收获”,因此为他的家人赚了大钱。在这些婚姻中,嫁妆经常被视为成女孩家庭的“礼物”。

康泰纳仕印度公司总裁亚历克斯·库鲁维拉(AlexKuruvilla)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推测,印度人平均一生花在儿子或女儿婚礼上的财富的五分之一惊人,仅次于在家庭住宅上的投资。


印度是一个奇特的国家,它的很多风俗习惯在我们看来是迷惑行为,印度的婚俗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在中国,结婚时都要男方给女方彩礼,女方只要准备一些嫁妆过去就可以了,然而印度男人却坐享其成,让女人倾家荡产去准备嫁妆,这到底是为什么?

让人毛骨悚然的传统,至今仍然是社会的毒瘤

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家,很多印度女孩子生下来就没有了自由和快乐,她们被告知只能把自己奉献给神,一辈子都只能和青灯古佛为伴。

她们的身体也不是自己的,如果有人想要追求宗教之外的世界,在印度恐怕只有死路一条。把女性当作工具一样献给根本不存在的神明,这是对女性的侮辱,然而这只是束缚印度女性无数枷锁中的一个。

在一个叫做巴特拉普尔的印度小镇上,这里原来住着很多被高种姓的人,他们无情的糟蹋着镇上毫无抵抗能力的弱女子,玩够了就把她们卖到妓院里去,充当性奴隶。

很多女孩沦落风尘,也就不在乎清白了,她们反而适应了这种职业,但是在男人们的眼里,她们就是一群奴隶,可以让自己呼来喝去,不会有半句怨言。

或许你不相信,但这就是印度的传统,男人们把女人卖掉没有什么,因为被卖掉的不是他们。印度男人认为这是在奉献,他们说这些女人这辈子被蹂躏,吃够了苦,下辈子就可以荣华富贵。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些可怜人真的拥有了权力,一定要让欺负她们的人付出代价。印度正如西方国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没有女人的国家,女人,在印度谈何人权?

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是烙印在印度皮肤上的伤疤

你一定记得印度的良心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在讲述家庭的温情之外,还有一个隐秘的话题,那就是它体现了很多印度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歧视,除了让人深恶痛绝的传统,还有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

印度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入侵,所以现在的印度和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印度没有任何联系,原始的达罗毗荼人一直被外来的雅利安人统治,为了方便统治,他们在印度划分了四大种姓。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低贱的群体,那就是达利特人,达利特的女人们自然也就更加低贱,为了摆脱自己低贱的身份,能够成为高种姓,必须要嫁一个能带给她们好处的男人。

印度法律允许一夫多妻制,尽管有很多高种姓的人,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但是只要他们的身份在,想娶几个老婆,都会有人抢着嫁给他。

低种姓的女人想嫁给高种姓的男人,就必须早早倾家荡产的准备一份嫁妆,因为这份嫁妆不仅可以改变她卑微的生活,印度人还认为低种姓嫁给高种姓,下辈子就会成为真正的高种姓,这种落后的婚俗在农村地区尤为常见,印度人骂人最歹毒的一句话就是祝你生个女儿。

所以很多家庭为了能攀上高种姓男人,可能会从几年前就省吃俭用,准备各种金银首饰,有的甚至能攒下一箱子的金银珠宝,就为了将来能让女儿提高地位。

结婚时婚礼的费用都是女方出钱,包括各种家具也都是女方买,男方只要开着车过来把女方和嫁妆带走就可以了。并且女方嫁到了高种姓家族,她就不可以再和她的低种姓家人有来往,当女人们坐上婚车的那一刻,就是和家人们的永别。

男尊女卑思想无处不在,为嫁妆杀人也是常事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思想很多国家都有,但是到了今天还如此贬低女性,提高男性地位的国家,恐怕只有印度是独一份。

印度男人认为女人地位本来就低,所以想提高地位必须给他们很多钱,如果男方提出的嫁妆数量,女方的能力无法满足,那么女方就会受到残酷的惩罚。

在印度农村的很多地方,就发生过因为女方拿不出嫁妆,被男方及其父母活活烧死、活埋、用石头砸死等惨无人道的惩罚,而犯下滔天大罪的男人,最多只不过被判终身监禁罢了。

结语

在一般国家,情侣结婚只需要支付一些应该的费用,就可以幸福的步入婚姻殿堂,然而对于印度女性来说,这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千年流传的传统、男尊女卑的万恶思想、根深蒂固到至今都无可动摇的种姓制度,成为了压在印度女性身上的大山,被高昂的嫁妆压的喘不过气的女性,仅仅是万千受压迫的印度女人的一个缩影罢了。


习俗的留传


这其实是部分现象,源起于印度的种姓制度。

众所周知,印度种姓制度带有严格的社会等级观念,婆罗门和刹帝利这样的高种姓人群,占据着印度社会的大部分资源,这里面包括土地,财富以及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

而像首陀罗,吠舍这样的低种姓人群,还有达利特这样不入流的贱民,则是长期居于社会底层,从事相对低贱的职业。

他们就是一个统治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高种姓人群天生特权,赢在起跑线上。低种姓人群则天生低贱,永远只能为高种姓人服务。所谓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这里不再是一个问句。

巨大的地位差距,自然会让低种姓人群产生对高种姓人群的向往,他们也想有朝一日能够高高在上,享受特权。然而这并不容易,在印度,低种姓人群和高种姓人群之间有着很高的门槛。一般情况下,低种姓是很难晋升为高种姓的,即使是冒充都不大可能。

因为低种姓人群和高种姓人群之间的区别很大,从外貌长相到姓名职业,甚至于家庭背景,那都是有着明显的区分。

首先外貌方面,高种姓人群乃是属于当年征服印度次大陆的雅利安人,他们的肤色较浅。低种姓则大都是南亚次大陆上被征服的原住民,肤色较深。换句话讲,在印度长得白的人,大概率是高种姓,长得黑的,则很可能是低种姓。当然,这个判断标准并不绝对可靠,低种姓人群中的首陀罗,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雅利安人种,只不过他们没有政治地位。此外,也不排除混血儿和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所以,区别高低种姓人群,还有其他标准。比如说姓氏,高种姓人群就那么多,其姓氏也相对固定,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其名字来分辨他的地位。这就好比当初德国的容客贵族名字里面大都带有“冯”字。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那么简单,其更代表这一姓氏的背景。如果想要冒充,光改名字还不行,还得为自己制造一个合理的家族身份,并且了解这个家族的历史背景,否则很容易露馅。

当然了,这个也不算最大的门槛,只要计划周全,准备充分,伪造冒充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融入到这一群体中去。

高种姓人群垄断了上层资源,他们大都从事高端职业,比如律师、医生等等,而低种姓人群由于地位差距,只能是世代从事低贱职业,混迹于底层,杀猪的、扫地的,甚至于掏粪的。像这种家庭出生的孩子,从小肯定就是接父辈的班,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仅限于周围环境。如果让他们冒充高种姓,根本就冒充不来。

而且长久的地位差距形成了固有的观念,高种姓人群是精英,低种姓人群则是贱民,精英们的职业,贱民自然是没有资格从事。即使你寒窗苦读,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精英,你也无法融入这个圈子。比如说一个世代从事杀猪职业的孩子,他靠上了大学,成了一名律师。但因为他是低种姓,他可能很难得到本土事务所会的聘用,除了低种姓人,估计很少会有人找他帮忙打官司。换句话讲,即使你成为了精英,人家依旧看不上你。

事实上,因为输在了起跑线上,这样的寒门逆袭都是极少数的。所以,低种姓人群想要向上爬,机会渺茫。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机会,在印度想要晋升为高种姓,有两个正常渠道。一个是你个人或者家族的贡献或者实力足够强大,能够得到统治阶层的认可,那么你会有可能得到婆罗门贵族册封,比如印度的马拉特种姓。

这无非两种情况,要么有钱,要么拳头够硬。这在社会底层的被统治人群中,可谓是少之又少。

还有一种就是通婚。一般来讲,高种姓和低种姓互相是不能通婚的,一旦被发现,双方及其后代,全部会贬为低贱的首陀罗甚至达利特。但是这个标准仅限于低种姓男子不能取高种姓女人。至于高种姓男子是可以娶低种姓家的姑娘的。

对于大部分低种姓家庭来说,这是他们改变命运攀高枝的唯一机会。就算自己不能是高种姓,但是只要自己的女儿是高种姓,那么自己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也会水涨船高,在村里高人一等了。

所以,许多低种姓家庭对于自己女儿往往都是带着一种奇货可居的态度,把她们当成了交易的商品。他们会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以期能够讨好男方家庭。久而久之,这在印度形成了一种风俗,不管是不是低种姓嫁往高种姓,女方都要携带高额嫁妆。

其还被赋予了一层神秘的宗教面纱,认为这样做会给女方带去神的祝福。事实上,这其实就是对于女性的一种歧视,是男尊女卑的一种表现。同理,我认为咱们的彩礼风俗也是一种歧视,建议取消。


国内通常是男方为了彩礼而头疼,印度并没有普遍的彩礼行为,而是有天价的嫁妆。印度女子出嫁没有彩礼,反而要陪嫁惊人数量的嫁妆,在印度平均不到1小时就有1名女子因嫁妆问题而丧命,而按世界银行的数据,年人均GDP仅仅2000美元的印度,嫁妆的平均数额竟然达到了6.7到13万美元。

事实上,在古印度最早确立的并非是嫁妆文化,而是禁止彩礼的制度。

在印度教经典《摩奴法典》之中,将婚姻方式分成八种,而也有一种非法的婚姻方式叫做“阿修罗婚”,这种婚姻方式指的就是男子选定女方之后,给予女方本人与其家人一定的彩礼,这种婚姻在印度教之中被称作是卖女,是不被天神承认与祝福的。

所以,印度很早就禁止了彩礼这种风俗。

然而彩礼被禁止之后,嫁妆文化却传承了下来,而且印度教对于嫁妆行为与对彩礼行为完全相反,不仅不禁而且非常支持鼓励,印度教文化称,女方带去婆家的嫁妆越多,就能够得到越多的神的祝福与婆家人的尊重。

虽然需要陪嫁嫁妆,但嫁妆的具体数额也没有明确规定,当时的国王、贵族、婆罗门与富商等嫁女儿的时候,会赠予男方大量的嫁妆,而低种姓群体或者比较穷的贵族、婆罗门家庭的嫁妆通常只是衣服之类,主要也就是象征意义。

从古印度直到19世纪,印度的嫁妆其实也还都只是宗教传统,嫁妆本身从法理角度来说也都是女方的私属财产,受到女方的支配,所以说那时候的嫁妆,并不算是坏事,反而是女方的一种可靠的物质保障。

直到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后,短短一百多年的岁月里,印度的嫁妆文化出现了逆转性的改变。英属印度时期,印度的女子失去了对于嫁妆的支配权,嫁妆逐渐成为了男方家庭的财产,而这也导致了印度女子越发不受到尊重,原本的宗教传统,逐渐变成了一种全民性的习惯性的义务行为,原本的女方自愿行为,变成了男方强制要求的行为。

印度脱离英国之后,虽然就正式立法废除了嫁妆行为,但似乎完全没用,反而愈演愈烈,而嫁妆问题成为了印度的一个顽疾的重要原因,就是在印度大多数的邦,男子享有继承家庭一切不动产的权利,而女子只能继承作为动产的消费品而已。

印度嫁妆文化的根源在于:

第一,男女之间的完全不平等

印度的女卑男尊相较于中原过犹不及,即便是到了如今,而按照印度的传统习俗,家中男丁不仅需要传承家族的香火,同时也意味着财富。在印度,男孩出生的时候就注定比女孩金贵,而印度女子唯一的存在理由被认为是生育繁衍。

印度的家庭认为,女子到了年纪如果嫁不出去没有生儿育女,那就是整个家族的羞辱,所以大多数家庭都会想尽办法将女儿嫁出去,而嫁妆也就被视作是女方地位的象征,印度女生认为父母给的嫁妆越多,对自己的爱也越多。

第二,印度教的影响

《摩奴法典》规定:媳妇如果能带来充足的财富,就要受到尊敬,神灵就会喜悦,一切愿望幸福的男子应该不惜代价继续供给女儿各种装饰、衣物与食物,一个妻子倘若在婚后悖逆自己的丈夫,那么她来世就会变成一条野犬。

在印度,超过8成的人口都信奉印度教,所以印度教传统对于嫁妆的态度,也影响到了绝大多数的印度人,这也是嫁妆文化在印度根本无法撼动的重要原因。

第三,种姓制度的影响

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之后,建立起全新的印度文明,为了巩固其自身的地位,雅利安人建立起了瓦尔那制度,也就是种姓制度,最初用于区分固定职业的种姓制度,最终演变成了划定不同地位群体的一种制度。

在印度,不同种姓之间的通婚是被禁止的,如果违反那么二人所生的孩子就要变成贱民,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低种姓女子嫁给高种姓男子,为了让高种姓男子迎娶自家女儿,这些低种姓家庭就会以财富作为交换,也就是巨额的嫁妆。

第四,经济上的不对等

在印度,很多的家庭要求女方带着充足的嫁妆嫁过来,有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印度很多家庭认为女方婚后大多不从事工作不赚钱,反而成为家中的累赘,需要丈夫来养,所以要求女方带来足够的嫁妆,作为对男方家庭的一种经济补偿。

现实中,印度婚后女性之中,仅有不到五分之一从事于职场工作,绝大多数的印度已婚女子的确都是专职的家庭主妇,不过之所以如此其实也不能怪责印度的女子,因为印度的整体氛围对于女子从事工作就相对排斥,使得印度大量的女子,无法自力更生,还要受到婆家的欺负。

事实上在印度,嫁妆问题也呈现出完全相反的两种状态,地位甚高而且普遍富裕的高种姓群体之间,并不流行巨额嫁妆,虽然高种姓家庭女儿出嫁时也会有不少的陪嫁,但相对来说只是个小数字,更多都是象征祝福之类的物品。

然而地位比较低而且普遍经济条件很差的低种姓印度人之间,嫁妆的数额长期居高不下,为了筹措女儿出嫁的嫁妆花销,很多的家庭甚至倾家荡产,也正因如此,在印度有句咒人最狠的话叫做“祝你生个女儿”。

最早印度流行其嫁妆文化,是希望女方在婆家能够有一定的地位,有属于自己的经济实力,没想到如今却完全变了味,成为存在于印度的一个无法消除的重度问题。大量的印度女生,非但没有因为嫁妆受到足够的尊重与保护,反而让自己与家庭陷入了困境乃至绝境之中。


印度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又可以收到女方巨额的嫁妆,中国男人看看自己娶个老婆要房、要车、要彩礼,是不是有点羡慕嫉妒恨呢?那是你“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印度男人要养活妻子一辈子哦!

在中国什么样的人可以三妻四妾呢?对,答案是:有钱人。例如赌王何鸿燊。印度是个一夫多妻的国家,一个普通的男人要养活几个妻子,当然需要大量的钱,这个钱由谁出呢?印度女人的嫁妆。

印度女人需要的高额嫁妆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印度的婚嫁风俗。

在印度男尊女卑,生了女儿就是原罪受到歧视,大量女胎被流产,女婴被溺亡,至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性的数量远远多于女性,但是这却对女人需要高额的嫁妆的风俗习惯却未形成冲击。就算很多女性因无嫁妆而嫁不出,很多男人因为贫穷而娶到老婆,小女孩嫁给中老年人,但这些依旧没有动摇他们根深深蒂固的婚嫁风俗。

另外,印度的女人有带金的习惯,置办那些金灿灿的行头,花花去了娘家大量的票子,无形之中也増加了嫁妆的数量。

二、女人终生不外出工作。

在印度女人是一辈子都不能外出工作挣钱贴补家用,只能靠丈夫和嫁妆生活,巨额嫁妆也会随时间流逝贬值或花光,在印度还有“续杯“的情况,女方无力生活时,还可以向娘家继续要嫁妆,若娘家无力供养,女方常常会被丈夫虐待至死。

三、印度种姓等级的影响

印度的种姓是分低贵贱的,而高种姓的女人不能嫁给比自己种姓低的男人,若结合所生孩子就会被祝为“不可触碰者”,是不被印度社会所接受的。

女人若想嫁给高种姓的男人,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嫁妆的多少!印度男女婚配婚前是不见面的,所有的条件都由家长商榷,嫁妆的多少也有男方提出,这就如同签合同一样,给少了男方不会同意,若想高攀就得付出高额的嫁妆。不然只能嫁给同种姓的男人,而很多女方家长想通过婚嫁改变自己的家族种姓。

四、女方家里面子问题。

在结婚这方面,印度男人不要太幸福哦,整个婚礼就出席走个过场就可以了,整个婚礼的操办都由女方负责,婚礼和嫁妆的要是寒酸就会让女方家颜面尽失,在乡亲面前抬不起头。

很多女方家长为了面子,不惜贷款,为女儿准备嫁妆和婚礼,这个比中国举全家之力,为儿子娶妻更恐怖。举行完婚礼男人就可以带着妻子和高额的嫁妆“走人。

和印度相比,生活在中国的女人不要太幸福哦!


原始地址:/faxian/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