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做到从不打骂孩子?

育儿先育己!要做到不打骂孩子,父母首先就要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学习和了解一些育儿知识,懂得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比如说孩子会有不同的敏感期,会有叛逆期,在某一个时期会有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特点。父母如果了解了孩子的这些特点,就能明白有些事情不是孩子故意而为的,而是他的生长特点决定了。这样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孩子的行为,并且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宽容地对待孩子,陪孩子度过每一个时期。




事情做得不合适的时候,你愿意被别人打骂吗?当然不愿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当对孩子怒火中烧的时候。心里就把这句话默念十遍。

用打骂方式管教孩子,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副作用,就是当家里发生一点小矛盾小摩擦的时候,夫妻之间容易用不适当的方法来交流,比如说吵架,甚至可能动手。

爱人如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首先父母要先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发火发泄,要想解决问题要先平静自己的心情。然后就是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了解孩子的出发点动机,不要一棍子打死。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平时在家要多和孩子树立规矩,犯错误了要惩罚,但要让孩子明白惩罚的原因。




首先,新的时代需要新观念的父母,新时代的父母需要新的教育方式,不同与以往的教育方式,父母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努力去学习。

其次,父母的教导方式需要跟随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随时来调节,六岁之前应该是加强规矩规范的设立管控,上学之后应该慢慢放手让他自由发展。

最后,中国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理念不能丢,但形式可以改变,比如三字经国学中中都可以来学习教育孩子。做到不打骂孩子,最最重要的是做到自己的修身养性,遇到教育的难题想出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




很少有家长能做到孩子调皮不骂的,有些孩子太皮了该骂还得骂,不然就真管不了他。只要不是太过分,咱能忍就忍,太过了还是得教训




把孩子当人看,别把孩子当作情绪发泄的工具。孩子年龄虽小,就跟大人一样是人,而不是大人的发泄工具。尽管孩子自制力差、贪玩、不愿意象大人一样,规规矩矩坐在饭桌旁边吃饭,但是,只要有信心按步骤培养孩子独立吃饭,不依赖大人喂饭的习惯,还是能见到成效的。某些家长做事就是这样:今天要孩子自己吃饭,明天又亲自给孩子喂饭,孩子不知道是自己吃饭好还是喂饭好,也凭自己的性子行事,自己想吃了会主动吃饭,不想吃的时候,即使喂他也吃的不开心。因此,只要孩子身体正常,在入幼儿园之后,大人就应该趁老师在校要孩子们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在家也要让孩子自己吃饭,除非孩子得病了,需要照顾、鼓励孩子,才由家长喂饭。不要轻易喂孩子吃饭,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并从中树立信心,增加生活乐趣。

多向孩子讲道理,让孩子从小明白吃饭的重要性。孩子虽小,一些简单的道理,他们还是听得懂的。如要吃饭身子才能长高,脑子才能变聪明,自己吃饭的人很能干,适时鼓励孩子。同时,吃饭的时候,大人最好少说话,让孩子学大人的样,安静地坐在桌边吃饭,不随意挑食,不浪费饭菜。如果大人在吃饭的时候,喜欢讲话,那么孩子也会三心二意,边吃饭边说话,结果,饭菜凉了还没有吃完,家长就拿出大人的气魄,恐吓孩子吃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家长不打骂,孩子就不吃饭。一些孩子在打骂声中,哭闹不休,哭累了,就睡觉了,结果,一碗饭没吃三分之一,家长更气愤,又使劲地打骂,导致“恶性循环”——哭闹伤肺,影响食欲,消化力差,营养吸收不够,抵抗力差,容易得感冒、气管炎、肺炎等。

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遇事少发脾气,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容易发脾气的家长,大多数是没有文化的人,他们凭自己的性子做事,心情好的时候,把孩子当作宝贝,什么事情都愿意干。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故意打骂孩子,要周围人看到他对孩子是如何严厉。他们从没有反思过,家长应修炼自己的耐心和爱心,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使孩子快乐成长

父母应尽可能亲自教养孩子,不应把孩子抛给爷爷奶奶带管。当今社会,留守儿童多。不少父母在孩子半岁左右就外出打工了,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看管。孩子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隔代的爷爷奶奶无能为力,又不得不挑起带孩子的责任。他们还是象过去一样教育孩子,孩子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用简单的打骂方式对付。这样带养孩子,对孩子、父母、祖父母都是弊大于利。一是亲情得不到正常传递,大家都感到痛苦;二是父母责任缺失,顾自己太多,对家庭付出太少,自私自利的观念根深蒂固,对老人和孩子关照不周,家庭矛盾容易激发;三是老人负担过重,孩子经常看不到父母,他们得不到同龄人的幸福和快乐……

要想做到不无辜打骂孩子,必须对孩子充满爱心,乐意承担照顾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愿意做一个好家长。




为人父母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不是圣人,孩子也不是完人,教育方式是要随着孩子的年龄、个性慢慢修正的。有时候,欲速则不达,而错误的手段,也是达不到正面的效果的。

启蒙时代的瑞士裔法国教育家鲁索曾说:“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他可能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

也有许多人长大后有所成就,归功于父母的打骂,其实打骂只是让孩子因为害怕而“暂时”不犯错,至于将来父母管不了或没看见的时候会不会再犯,都是未知数。孩子的成就,不该是拿来作为父母炫耀“教育成功”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可以明辨是非、将来可以过得快乐,并且为自己负责的人。

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过一个小例子,有个家长听到年仅3岁的孩子说了句脏话,就给了他一巴掌,理由竟是要把孩子的坏毛病扼杀在最初萌芽状态。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在团体或生活中,经常最先学的就是脏话,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只要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件不对的事,以后不再犯就可以了,不需要出手“教训”。因为孩子渐长之后,也许不记得你为什么打他,但他一定记得你动不动就揍他,这是人性的自然现象。

受到体罚的小孩,长大后会有更多的侵略性,并且容易有反社会人格,对于社会上很多事情都会不满、无法合群等,甚至会有认知功能障碍或是发展迟缓,而且打骂会让大脑灰质减少,影响到小孩的智力。

如果孩子有不良的言行,你可以让他重复再重复到厌烦,这时你想让他再做他打死也不会再犯了,这是一个让孩子改掉顽固小毛病的好方法。

很多妈妈经常说教育孩子很难,经常说教、打骂都没效果,如果你对所有方法都失望,那就试试让孩子“重复”改掉毛病的好方法吧!这其中的奥妙,是由于孩子在重复过程中产生的厌烦和抗拒,让孩子印象深刻,从而在下次接触时会产生抗拒心理,但一般建议父母在采用该方法时适可而止。

是不是很棒的一个方法,如果家里的宝宝犯错了,爸爸妈妈们不妨试试这个方法吧。




父母打孩子,打的都是爱孩子的旗号,可是打过以后基本都是后悔的,心疼自己的孩子,觉得不应该这么冲动对自己的孩子下手,但是下一次孩子犯错误或者惹父母生气的时候,父母还是忍不住打孩子。很不幸我就是这样的妈妈的孩子,我几乎是从小打到大的,不过也很幸运我没有成为问题孩子,至少现在还算健康。

我觉得要做到不打骂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要从自身做起,因为父母是原版,孩子是复印件,在要打骂孩子的时候先冷静30秒,也许可以套用网上的一个方法:记住孩子是你亲生的,哈哈。当孩子“惹事”的时候就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离开孩子先冷静一会。这个是即时的处理方法,但是要从长远来讲,就要加强自我修养,平时多加强学习,多多了解一些育儿知识,比如正面管教等,多学习总是会慢慢的改变心态,改进育儿方法,这样孩子也会慢慢变化,变得更“懂事”。所以,从今天起做个爱学习的父母吧!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可以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负有一定的责任,也可以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对孩子错误的无视和打骂,是处理问题的两个极端现象,都不应该出现;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热处理不如冷处理。




原始地址:/jingpin/6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