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会考虑后事,这里举一个例子。唐朝时有一个宰相叫姚崇。浙江湖州人,产丝的地方,武则天的时候,他是兵部尚书,参与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让位。所以唐玄宗对他是很信任的,什么大事都交给他办,认为他能够拯救时事,称为救时宰相。

那活着的时候,自是恩宠无比,稳如泰山。

但确实年纪大了,到了开元九年,已经71了,眼看身体不行要挂。这时候,他就开始想了,自己当了三朝宰相,得罪的人不少,自己死了,难免有人要找家族的麻烦,一算,还真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叫张说。

此人也是一个名臣,但是他跟姚崇关系不好,唐玄宗有一次想提拔姚崇当宰相,张说便在后面动手脚,指使人弹劾姚崇。但唐玄宗自己心里有底,没有听,还是让姚崇让了宰相。

姚崇也不客气啊,当了宰相之后,就告发张说私下跟王爷接触,这在唐朝是犯了大忌,于是,张说就被贬到外面当刺史。

而到了姚崇死的时候,他一算,也就是这个张说有能力对他们家不利了。因为这时候,张说通过平定边乱有功,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当宰相了。

那怎么办呢?

姚崇就把自己的儿子们叫过来。与老张跟我有过节,但是这个人比较贪财,喜欢珍玩之类的东西,等我死了之后呢,你们就把我这些年珍藏起来的东西放到我的帐前。如果他来了,这些东西他看都不看,那完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尽早避难。不然全家都要仆街。如果看了,那就好办了,我们家有救了,把一些他看过的东西送过去,只请他写一个神道碑,然后如此如此,这样就能保我们一家了。

那好,到了姚崇的追悼会了,张说当然要来啊,自己的大敌终于躺下了,看了心情愉快啊。

一来,看到外面摆了好多东西,一下就走不动了,盯着不放。姚的儿子们知道了,他父亲的第一计成功了。

赶紧把这些好东西送过去,只求对方给自己的老父写个墓志铭,这对文人来说不是事,而且张说确实是大文人,文坛领袖人物,跟当时的许国公苏颋齐名,人称燕许大手笔。

张说是燕国公啦。

而唐朝给人写墓志铭,其实跟现在写软文一样的,无非就是夸两句,属于收费项目,而且收费不低,唐朝公务员工资不高,很多还是发花椒这些实物,所以给人写墓志铭是当时名人的一大收入来源。

张说一看,这送来的都是自己看上的好东西,本来不想写,但这些东西太好了,那就写吧。

写墓志铭那自然要写好话,虽然肚子里对姚崇有意见,但不能写出来,不然,流传开来,大家都说张说小鸡肚肠。所以,张说这个墓志铭也写得漂亮,尽是好话。什么“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

姚崇的儿子们拿了这个墓志铭,千谢万谢,留下宝贝回家了。

张说得到宝贝之后,玩了两天,心也淡了,再琢磨一下,感觉不对,自己把姚崇写得太好了,说出去,那岂不是说我张说捧姚崇。

于是,张说到了姚家,说昨天写的那个东西,我想了一下,还有一点东西要加上去。

姚崇的儿子嘿嘿一笑,就不太好改啊。

张说答,有什么不好改的,笔墨的事。

姚崇的儿子们说,请宰相大人来看一看,到了后院,一看,是块石碑,那块墓志铭加班加点赶工,已经刻上了。

这一下。张说的脸青了,又想了想,说:“没关系,我改好了,再刻一个碑就行了。”

答:“这个你要问皇帝。”

“为什么?”

“宰相大人的文章太好了,我们拿去给皇帝看了。皇帝说写得很好呢?”

皇帝看过了,而且说好,那已经定了板啊,你说不好,那你跟皇帝说去吧。

张说这才上了当,而且他后面还想着打点小报告,揭发姚崇的问题,结果唐玄宗就很奇怪啦:你在墓志铭上,不是说他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吗?怎么这会又变了。

张说:……陛下,我可以抽自己两嘴巴子吗?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吴起,吴起在被杀的时候可是生生将杀他的人全给坑了。

吴起离开魏国到了楚国之后,一年后便被升为令尹,开始在楚国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吴起的改革使得楚国国力逐渐强盛,楚国的疆域得以扩展。然而,吴起的变法也严重触及了楚国贵族的礼仪,招致了贵族们的怨恨,这为他埋下了杀身之祸。

根据《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记载,公元前381年,任用吴起变法的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举兵,想要诛杀吴起。贵族们用弓箭射伤了吴起,吴起眼看性命不保,拔出身上的箭就逃到了楚悼王挺尸的地方,将箭插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伏在楚悼王的身体上大声喊道,“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楚悼王)

贵族们只想着射杀吴起,根本没有在意吴起身下的楚悼王尸体,于是吴起和楚悼王的尸体一块被射成了刺猬。毁坏国君尸体这可是重罪,是要被诛灭三族的。

(楚肃王)

于是,楚肃王继位后,便命人根据箭矢查找主人,将毁坏楚悼王尸体的贵族全部处死,因此受牵连被灭族的足足有七十多家。而吴起的尸体随后也被处以了车裂之刑。

荆王死,贵人皆来。尸在堂上,贵人相与射吴起。吴起号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尸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乱王!”吴起死矣,且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

吴起一句话害死七十多家贵族,一句话为自己报了杀身之仇,这种急中生智的能力我算是服了。


商鞅在秦国改革成功后,秦国的力量极大地增强了,小看崤山以东的几个诸侯国。山东六国一看这板眼有效果,大伙就跟风,也要变革图强,搞个国富民殷。这点子离不开人才。于是能人贤达开始在战国七雄中流动。

军事家兼改革家的吴起就应骋到了楚国,楚王待若上宾,支持吴起在楚国搞改。改好沒?改得上层沸反盈门,改得下面颇有成效。宗室内豪门,权贵廷臣的利益被刷减,视吴起为眼中钉,肉中刺。楚王在,他们不敢动。楚王驾崩侍柩在殿。这些恨吴起的人就围攻吴起,欲除之而后快。吴起一想,不能这么白死,死也要拉几个垫背,黄泉路上有个伴不是。他就跑到楚王仅灵柩旁,伏在楚王尸体上。追他的人都想射死他,砍死他。于是,箭如雨下。射死了吴起,也射中了楚王尸首。太子一上位,查是哪个射的先王,一查不得了,死了几干人。这吴起的心思,常人不及,借尸复仇,而且借太子之力除掉仇人。

汉武帝朝的酷吏张汤,刻薄寡恩,身为御史,治狱严酷,得罪了不少人。后来与汉武帝舅舅田份,商人壬信等搅在一起,让人告发,事牵丞相府三上史。结果张汤被处死,他临事前说让武帝查查丞相三史,结果三长吏陪死。

刘备在夷陵大战中逃到白帝城,临终让诸葛亮选择自行便宜,吓得贤相汗流浃背,连忙磕头不己。以后只得为后主鞠躬尽瘁,为复兴汉室死而后己。刘备算是个软中带硬的皇帝。至于托孤,这才是明智。让你不忍干,也不能干,想想这些临终之人都汗不敢出。


历史上临死还作妖,害人害己的很多,天王洪秀全就是一例。

1862年,湘军围攻南京城,忠王李秀成建议洪秀全离南京城,到别处另立“天国”。洪秀全早已习惯了纸醉金迷,失去了当初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对李秀成说“我在天国为王是天父天兄的旨意,清妖能奈我何?你若出城就去吧,我是不会离开天京的!”说的李秀成无可奈何,李秀成又做了最后的努力,提出城内粮食短缺,不够军用。洪秀全对此早有考虑,他下诏说:“合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所谓“甜露”实际上就是地上各种野草。为了鼓舞人心,洪秀全身先士卒,每天都吃野草直到后来中毒。

中毒后,洪秀全拒绝接受治疗,1864年6月,终于坚持不下去。临死前,洪秀全对左右大将说:“大家放心,我这是要去天堂,向天父天兄借天兵,用不了多久天兵就会下凡保卫天京,清军必败。”然而2个月后,天兵没来,湘军倒是杀进城了。南京城被攻破后,湘军在宫女的指引下,将洪秀全的尸体挖出挫骨扬灰。


历史上的不知道,生活中到遇见一对。这一对是夫妻,如果活着应该也是百岁老人了。夫妻八字犯冲,感情不好,打了一辈子,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可能离婚,还生了一堆儿女。

老太太先走一步,临终遗言是绝不和老头合葬。女人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受委屈更多。

老头又活了二十多年,年老犯糊涂时儿女就吓唬他:"你再作,就不把你和我妈埋一起"。老头一听马上变乖。

所以,老头等到临终时对围在身边的儿女说:"我最后就一个要求,把我和你妈埋一起"。

葬礼上没把儿女纠结死。


此题有趣,福垊为您揭秘两位。一文一武都是超级大牛人。都牛到人之将死,一言可以杀人的地步!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您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学霸锥骨的结果不是王者荣耀而是草根逆袭——比王者还荣耀,大吉大利晚上吃鸡。没错,苏秦通过拼命学习改变了命运,身挎六国相印,荣归故里!努力永远不晚,怕的是永远不努力!七旬也要秉烛夜读,学不可以已。

话说苏秦晚年遭人刺杀,生命垂危。齐闵王欲为其报仇,可抓刺客如大海捞针。苏秦出一计:“我死后,君上可诈称我为内奸。裂我四块,对那刺客赏千金。竖子自会送死!”齐王依计行事,有四个假装是英雄(刺客)的想好事者前来领赏,决定平分。然后齐王怒呼:“把这四个二百五给孤王烹了。”二百五就是这么来的。下面这位说的话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却能秒杀于人。让您领教下什么叫血口喷人。

真正的人生赢家,就是功成名就做人也要低调而厚道。常百万的妻弟就是因为高调跋扈而死全家还株连数万人的。做人一定要低调,做人一定要厚道。常百万不是他有百万虽然他不缺百万,而是他统军百万必将横行天下(朱元璋语)。他就是传说中的春哥——常遇春。其妻弟蓝玉更是后来者居上,挥军北上,剑指捕鱼儿海(贝加尔湖),并大败北元。因跋扈还多不听朱元璋的劝,梁国公变成凉国公,晾他一边儿。做了太子太傅,他怒道我不够格做太师?他跟太子还是亲戚,太子死后,终于祸从口出,被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huán)告发其谋反。这就是骇人听闻的“蓝玉案”!

朱元璋派皇太孙朱允炆和吏部尚书红人詹徽审问。詹徽喝令:“逆贼蓝玉,速速招供。同党都有谁?”蓝玉高呼:“詹徽是我同党!詹徽是我同党!”还能这样玩?这样也行?还真行!朱允炆一声令下,詹徽就由主审变被审,最终在高呼冤枉中步入天堂。

有人说,这朱允炆不是仁孝善德吗?怎么这样草菅人命,糊涂不堪?恰恰相反,他正是聪明才有意为之。之所以草菅人命,一是对皇爷爷不满!为什么不满?这就是二了,二是蓝玉是皇太孙的亲戚靠山。皇太孙他妈姓吕,乃吕本女。他嫡母姓常,春哥之女。如果蓝玉不死,朱允炆削藩,借燕王十个胆,您让他试试清君侧?!一试必然束手被擒,死无葬身之地。三呢,詹徽高调审问,刺激到皇太孙,蓝玉负气一嚎,詹徽丧命。


苏秦在齐国被刺杀,他临死前向齐王献了最后一条计策,擒杀了刺杀他的四个刺客。

苏秦身披六国相印,在诸侯面前纵横捭阖,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结果就有人派刺客刺杀苏秦,但是没有当场毙命。苏秦在临死前对来探望他的齐王献上一条计策,可以令刺客自投罗网。

齐王按照苏秦的计策,把苏秦五马分尸,然后宣布苏秦是奸细,要重赏刺杀苏秦的义士一千金。后来刺客果然上当,来了四个都说是自己亲手杀了苏秦。

齐王还煞有介事的问那这一千金,你们四个怎么分呢。没想到这四个刺客倒也爽快,我们四个可以平分吧,每人二百五。齐王当场就下令把这四个二百五杀了。这就是二百五的由来。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苏秦在齐国那么长时间就是为了离间齐国,膨胀齐王,让齐国差点亡国。这才是他临死前最坑人的。


讲个小时候听到的故事:有对夫妻,丈夫英年早逝,临死前想着孩子小妻子年轻貌美,以后肯定会改嫁。他就跟老婆说想鱼,那种活鱼用油炸。他老婆照着做了,结果鱼一下锅滚油溅到脸上,留下很多疤痕。最后女人守一辈子寡!


大明段子手金圣叹,死前也不忘坑刽子手一把。

刑场上,金圣叹本来排在后面被砍头。由于不愿意看着同乡死,央求刽子手先砍自己。

刽子手说我不,金圣叹于是说:“我身上有两张银票,你先砍我,就归你了。”刽子手于是同意,并第一个砍了他。

六阳魁首坠地,从耳朵里滚出两个小纸团。刽子手拾起展开,却不是说好的银票,仅仅是两张字纸,一曰“好”,一曰“疼”。


知乎上回答过,复制过来改一改。

如果遗言坑的不是听遗言的人,例子多一些。比如英格兰无地王约翰囚禁了侄女布列塔尼的埃莉诺,并遗言不得释放她,无疑是坑了她,但他的遗言并不是说给她听的。类似的,高欢遗言坑了侯景、周行逢遗言坑了张文表。苏秦还用遗言诱出杀自己的人,给自己报了仇呢。

萧鸾遗言萧宝卷:做事不可在人后。意思是杀人要果断不要拖泥带水,不然你堂侄萧昭业就是你的榜样。萧宝卷的确因而果断杀人并最终灭亡,但很难说没这句遗言他就能有更好的结局,杀萧坦之、刘暄、曹虎的确就是作死,等杀到萧懿,就触发死亡剧本了,但二江、萧遥光、徐孝嗣、陈显达、崔慧景、萧宝玄想换皇帝,杀他们说得通,的确不应该拖泥带水。

有人则的确是坑了听遗言的人。

除三害的周处有三个儿子周靖、周玘、周札。周靖早卒。东晋建立后,周玘虽然因功受赏,但和侨姓世族比如渤海刁协关系很不好,就图谋起兵杀侨姓,事败后杀了同谋者把自己摘干净。主政江南的左丞相琅邪王司马睿(后来的晋元帝)故作不知,继续褒奖周玘,短时间内调任他三次,周玘知道司马睿其实什么都知道了,忧愤而死(建兴元年(313年))。临死对儿子周勰说:杀我者诸伧子,能复之,乃吾子也。“伧子”是对侨姓士族的蔑称。

周勰袭父爵乌程县公,谨遵父训,不可逞匹夫之勇(划掉),反正中原南下的都在显位,本地人本来就很不爽,人心可用。父亲死后第二年十一月,他就秘密结交吴兴郡功曹徐馥。徐馥家有部曲,周勰指使徐馥诈称叔父周札之命以聚合部众,乐于为乱的豪侠都来归附,以讨伐当权侨姓士族丹杨太守王导、镇东军长史刁协为名。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族人孙弼也从广德起兵响应。建兴三年(315年)正月,徐馥杀吴兴太守袁琇,聚众数千,将奉周札为主。当时周札因病归家,闻讯大惊,告乱于义兴太守孔侃。周勰知道周札不同心,不敢发兵。徐馥党羽惧怕,攻杀徐馥。孙弼部众亦溃散,为宣城太守陶猷所灭。周靖的儿子黄门侍郎周筵提出诛杀周勰,周札不听,委罪于从兄周邵,诛杀了周邵。【周邵:……】

司马睿念在周氏累世豪族在吴郡有威望,没有治罪,依旧安抚。周勰为周札所责,失志归家,淫侈纵恣,常对人说:“人生几时,但当快意耳。”后来官终临淮太守。

周勰至少还善终了,虽然后来老周家被王敦灭族,但也不是很有明显的强因果关系。

有一个人却真的被亲爹坑死了。

前559年,卫献公不敬孙林父和宁殖,孙林父联合宁殖,逐出卫献公,立卫殇公。前553年,宁殖临终,后悔逐出卫献公,让儿子宁喜掩护卫献公回国。前548年,卫献公联络宁喜。前547年,宁喜杀卫殇公,驱逐孙林父,立卫献公复辟。晋国出兵执宁喜,不久放回。前546年,结果卫献公害怕宁喜专权,公孙免余受命杀死了宁喜,灭掉了宁氏。


永安城托孤算不算。

话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败退永安城。从此郁郁寡欢,不久感觉命不久矣,就想安排安排后事,就把刘禅诸葛亮等人招来托孤。

《三国志·诸葛亮传》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从此诸葛亮就永远的绑在了蜀汉的战车,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那个君权天授的年代,我们可以想象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我们的刘豫州真的有这么伟大吗?这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可以看成刘备不怎么相信诸葛亮,临死诈一下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同意自取,后果会怎么样,大家可以脑补……!最后又让后主:事之如父,这是一个棍子一个枣!

最后诸葛亮真的做到了: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其实如果刘备不说这话,诸葛亮也会辅佐后主的。但是就是因为他这样说了,导致多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意味。

所以刘备临死也算坑了诸葛亮一把。

以上仅是个人看法,不同意见欢迎留言!


将死其言人坑死人,说的是言论,而我讲的却是书籍,其实书籍也是言论的一种,而且还是活着的时候留下的书籍。

我小的时候,外公经常给我讲一个古代的故事,而且讲得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就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死后杀人的故事。

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这个地界对峙了好多年,本想速战速决的诸葛亮,可怎么也约不出司马懿大军的出来交战,因为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几次交锋,都大败而归,被诸葛亮打的落花流水,就知道老奸巨猾的司马懿也看出了诸葛亮远道而来五丈原,必然粮草匮乏,用不了多久,那诸葛村夫必然撤走大军班师回朝。

可这诸葛亮卓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好法子来让司马懿出来交战,终于急火攻心,病倒在床上,不久便升天找刘备去了。

诸葛亮临死之前,把他的兵书每页的下角,都抹上了毒药,藏于大帐之中,并嘱托下属不要带,把它留给魏国的司马懿。

当时蜀国大军带着诸葛亮的棺椁,离开了五丈原后,司马懿便迅速的占领了五丈原,一个士兵在大帐中找到了诸葛亮遗弃的兵书,双手呈给司马懿,那司马懿大喜,立即赏了那个兵士,迫不及待的翻阅起了诸葛亮的兵书。

司马懿每翻一页,都要蘸一下口水,一边看一点叫好,对下属们说,看人家诸葛孔明这兵书写的多好。这古人看书的时候,都蘸着口水翻书页的习惯,这司马懿也是如此,不但蘸着口水,而且还要吞下口水。

谁知,一本兵书还没看完,那司马懿竟然药物中毒,一命呜呼,这就是诸葛亮最后一个计谋,死后杀人。

这个故事虽然不属实,用无据可查,但足可以说明诸葛亮足智多谋。


田丰死前还不忘坑许攸一把,不然许攸也不会投曹,袁绍也不至于败得那么快,许攸也不会沦为一个狂徒,落得个被一刀砍死的下场


诸葛亮把。杀魏延


有比得上吴起的吗?

一句: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让仇家集体灭门。


就那句我的宝藏藏在大海里,坑了多少人?


我们常常会说,如果人快要死了话,他所说的话应该是被原谅的,但是我国历史悠久,往往事情都是有好有坏的,总有这么些人,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你,我就算要死了,也不会让你们好过,临死也一定要坑你一把,历史上这样的“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还真不少,比如方孝孺被灭十族和公叔座坑商鞅的故事就是。

方孝孺被灭十族

话说,朱棣抢了侄子的皇位,建文帝手下有个大臣,以有气节著称,也就是嘴硬。朱棣都当皇帝了,人家就是不认他这个盗版皇帝,还给朱棣含沙射影的说了周文王的故事,这下可惹恼朱棣了,朱棣一气之下说,你嘴这样硬不怕我灭你九族吗?人方孝孺转头就一个呵呵,灭我九族?有本事你灭十族啊!朱棣何许人也,心想既然你嫌少,那我就加一个又何妨,于是方孝孺的学生就被拉进来了,这样一来十族就够了,可怜方孝孺的学生到死都不明白自己咋就成了老师的族人了。

话说由于朱棣不服气老爸把皇位传给侄子,一气之下发动战争把皇位抢了过来,于是喜洋洋的要众大臣臣服自己,偏偏建文帝手下有个叫方孝孺的大臣,一向以强硬的气节著称,对于朱棣称帝这事非常不服,十分嘴硬,死活不认他这个皇帝,还含沙射影的给朱棣讲了周文王的故事。

朱棣一开始还是十分爱才,后来叫人劝了几次后,看他气节十分强硬,死活不肯投降自己,一气之下就说,你嘴那么硬不怕被灭九族么,方孝孺转头就是一个呵呵,灭九族我也不认,朱棣毕竟不是普通人,是当今的皇上。心想你既然不怕还嫌少,那我就灭你十族,把方孝孺的学生也算进去了,这样就够十族呢,为啥呢?

古代刑罚严苛,惨不忍睹。除了凌迟车裂之外的个人刑罚之外,就是连坐制度了。什么是连坐制度呢,一人犯事,全家遭殃,除非你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一个亲戚都没有,估计就算是从石头缝里出来的,到时候也会把石头当做你的父母,给粉碎了。

毕竟黄莲只是苦,连坐会让你丢了性命。连坐的代表就是“诛九族”,也就是说你哪天招惹了皇帝,皇帝一气之下说把这个人九族都给我灭了。哪九族呢?你爸爸这边四族,包括姑姑及其子女,你兄弟姐妹的子女,你女儿的子女,你孙子的子女。

此外还包括你姥爷一家子,你姥姥的娘家,你姨妈及其子女,你岳父一家,你岳母一家。这些人都会因为你的罪过而丧命。现在又加了学生,一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那一人。

公叔座坑商鞅

还有一个“其言也恶毒”的就是魏国宰相公叔座了,公叔座有个很得意的学生,便是商鞅。公叔座在临死前向魏惠文王提议由商鞅继承他的位子,哪知道魏惠文王这个人不识货,没答应公叔座。

公叔座一想不行啊,商鞅这个学生太有能耐了,可不能让他去别的国家,可是魏王又不识货,那商鞅肯定会投奔别的国家,这样一来岂不是魏国的祸患了吗?于是临咽气的那天,他就拉着魏惠文王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商鞅的实力太可怕了,既然大王不愿意用他,就趁早把他杀了,不然日后必然是魏国的头号敌人。思虑深远到这种地步,也算是前无古人了,可是就苦了商鞅,被自己的老师差点坑死。


费马


最著名的我想还是苏秦吧!被人所害,临终故意让齐王给自己冠以间谍之名,诱杀仇人!真可谓:人之将死,其言坑人!


论语有这么一段话,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想必很多人都看过,曾子生病卧床不起,孟敬子就去看望他,曾子就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凉的,而人快要死的时候,他的临终之言也是善良的。

朱熹的《论语集注》有对这段话做了解读,他认为“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鸟要死的时候,为什么叫声是悲哀呢,因为它怕死,而人不一样,人是有思想的,他在死的时候,会反省自己的一生,就会说出善良的话。

其实这段话是不完整的,还有后半段,曾子认为君子应该注意一些东西,让自己更加严肃一些,说话的内容和语气要小心谨慎一些,这样道德修养就能提高,和别人的关系也能更加的融洽,而祭祀和礼节等方面,应该有专门的人来负责。

曾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曾子与孟敬子的观点是相反的,曾子这样说就表明,自己快要死了,自己说的话都是真诚的,没有恶意的,希望孟敬子能够采纳。但其实,历史上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情况也很多。

商鞅是魏国国相公叔痤的门客,公叔痤病重的时候,就向魏惠王推荐了商鞅,看到魏惠王没有用商鞅的意思,又对魏惠王说一定要杀掉商鞅,不能让他为其他国效力,这个就有点坑人了,好歹商鞅是公叔痤的门客呀,临死之前还要坑商鞅一把。

魏惠王走了之后,公叔痤又找来了商鞅,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遍,商鞅认为魏惠王即使不听公叔痤任用商鞅,自然也不会听公叔痤把他杀掉,果然魏惠王也认为公叔痤有点奇怪,一会儿推荐,一会儿又要杀掉,就没再理会这个事情了。

刘备在死的时候,跟诸葛亮托孤的时候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呀,如果阿斗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吧,如果实在不行,你就自己来吧。诸葛亮一听,吓个半死,赶紧说我一定很尽心尽力的辅佐阿斗,肯定不会有二心的。

这个才是刘备高明的地方,这个相当于让诸葛亮在自己临终前下了保证书,一定会忠诚于阿斗的,诸葛亮也一直带着这个承诺,直到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临终之前,跟姜维、费祎、杨仪开了一个秘密的会议,安排他死之后蜀军的撤军事宜,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听命,那么大军自行撤军。这个就摆明了要把魏延放弃了,因为诸葛亮知道魏延和杨仪是有矛盾的。

魏延是不肯为杨仪殿后的,诸葛亮做了这个安排之后,就注定魏延是必死无疑的了,所以魏延虽然自己的原因是主要的,但说是被诸葛亮坑死的,一点也不过。


原始地址:/kepu/1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