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一位你最欣赏的历史名人的妈妈,理由是什么?

我最最欣赏的是,我自己的母亲,敬爱的母亲您是世界上最最伟大的母亲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出现了许多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英雄,如卫青、岳飞、戚继光、郑成功等等,也有改变历史进程的帝王将相,如商鞅、汉武帝,唐太宗、曾国藩等等,还有以自己的笔墨理论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巨匠,如孔子、老子、朱熹、王阳明等等,真是有数不胜数的感觉。他们或立德、或立言或立功,或成为三者具备的圣人。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大功业,可以找出很多的原因,但在他们的身后必定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因为家庭中母亲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母亲的言传和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由于史料缺乏或不完整,使我们对一些创建了丰功伟绩的伟人的母亲了解较少。仅从一些记载较为可信和相对完整的史料记载中,我把孟子的母亲孟母列为我最欣赏的历史名人妈妈。

首先介绍一下孟母其人:

孟母姓仉,其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317年。孟母是战国时期的晋国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孟子的父亲叫孟孙激,字公宜,是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的后代。因为在一次与盗贼的搏斗中不幸殒命。而孟子此时只有3岁。就这样,只剩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丧夫之痛,夜不能寐。但坚强的孟母决心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孟母之所以伟大,是因为:

在母亲悉心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孟子对中国历史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孟子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被称为儒学的“亚圣”。

1)    孟子进一步阐明孔子的仁道:

孟子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善端,只要人人都能够自觉地实行仁义礼智,经过努力就都可以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如果每个人发挥他的本善,就能形成共善,我们的社会就能成为一个真正共善的社会。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这样就会有一个良好社会共识,这样的社会必定能实现长治久安。性善论成为了儒家的根本立场之一。对中国后世文化的影响一直到今天。

2) 孟子强调孝道:

孟子言“孝子之志,莫大乎尊亲”,“在孝终身慕父母”。我们要孝敬父母,听从父母之言,但他强调父母讲的有道理我当然顺从,没有道理那就要进行劝谏。人必须“不辱其亲”。他多次以舜为例子,把家庭伦理的圆满看作是超越其它社会事务之上的人生价值依托。“尧舜之道,孝悌而已”,进一步把孝道引入为整个社会秩序的核心之一,在家事父母,在外事君王。

3)    孟子提出王道:

王道实际上是把孔子的仁学发展成为仁政学说。孟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果老百姓丰衣足食,那么老百姓就会支持这个政权,你这个国家当然就会强大。如果百姓都不支持这个政权,就是因为执政者把百姓当工具,到最后百姓只有把政权推翻。所以孟子把能否赢得民心看作是统治者成就伟业的关键。孟子“民贵君轻”、“仁爱仁政”、“王道”的思想,对中国政治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4)    孟子言:“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后来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也是由此启发而来。孟子认为社会责任感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人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完满,还必须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孟子由此被称为亚圣,他在立德、立言方面完美无缺。他的理论成为中华文明的底色之一。

孟子之所以能有如此大伟业,和他的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对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苦心教育,让我十分感动,因此我认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母亲,孟母列第一,理由是:

1)孟母三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天下母亲教育子女的最佳榜样: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列女传》中记载,孟家最初的住处靠近一片墓地,小孟轲经常看到的是出殡送葬的人群。他就与其他孩子“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也就是模仿送葬的人群,兴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会影响孩子读书,妨碍孩子理想思想的形成,孟母于是决定搬家。

孟母带着年幼的孟轲迁到今天山东的邹城市西北部,这里在当时是一处繁华的集镇。孟轲置身于人来人往的闹市之中,又同集镇上的孩子一起玩起了做生意的游戏。他与同伴们模仿商贩叫买吆喝,讨价还价,还学邻居屠夫杀猪宰羊。孟母觉得这里仍然不是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这样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贩的影响而不认真读书,于是住了半年决定再次迁居。

这次他们迁居到了孔子之孙即子思设宫讲学的地方(现在邹城南门崇教门外路东),后人称它为“子思书院”。孟母认为,孩子住在学宫附近,必然会受到学宫气氛的影响。果然,迁到这儿后,天资聪颖的孟轲被书院里的琅琅读书声所吸引,常到书院里跟着学习诗书,演习礼仪。孟母很高兴自己终于找到了培养孩子的理想场所,从此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后来孟母把孟轲送入学宫,随子思的学习,从此孟子走上了学业之路。

2)《三字经》中“子不学,断机杼”,活生生地展现了一个言传身教和勉励孩子的母亲形象:

任何事情,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惰性,更何况小孩子。在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孩子贪玩的本性很快就来了。孟珂有时逃学,还对母亲谎称找丢失的东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了家,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

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她没有打骂儿子,而是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母亲告诉孟轲,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做任何事情切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孟轲恍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没有再辜负母亲的期望。

3)教育孩子,国事为大,体现了成为一个伟大母亲宽阔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

孟母对儿子说:“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孟母的这番话是在孟子在齐国向齐宣王宣讲他的治国理念,但齐宣王虽给予他厚禄,并没有积极采纳他的主张的时候说的。当时郁闷的孟子非常想去对他有意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

孟母知晓后,对孟子说了上述之言,告知孟子不必为自己担忧。孩子长大之时,就是自己老暮之际。生老病死,人之必然。孟子听后,才放下犹豫和担忧,开始周游列国,使自己的思想得以传扬。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啊!

4)孤寞中离开人世:

正当孟子的政治主张在许多诸侯国得到顺利推行、儿子功成名就的时候,这个为儿子倾尽毕生心血的母亲,已经一病不起。孟子得知母亲过世后,立即日夜兼程回家奔丧。在途经的地方,上至官员,下至百姓,挤满了祭奠的路边,表达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尊敬和哀思。

5)后世对孟母的纪念:

《列女传》第一卷《母仪传》讲就的就是“邹孟轲母”的事迹。《孟母断机祠赞》说:“有母若孟,厥子乃贤。有子若孟,母德著焉”。到了乾隆二年,朝廷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1923年阴历2月2日,时值孟子诞辰日。邹城举办了一个有上万人参加的盛况空前的妇女大会。大会倡议把孟母当作整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而且倡议把孟母作为“女圣人”,因为“孟母为肇启亚圣之女圣人,三迁教子,七篇传家,尤足为万世女范。”

不管能否被称作女圣人,孟母永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认可的最优秀、最伟大的母亲,也是我选的中国历史上的最佳母亲。

母亲节即将来临,为感谢我的母亲为子女们无怨无悔做出的一切,故特选问答的这道答题来献给今年母亲节的我的母亲。


佘太君:虽然是历史上虚构的人物,但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面对外敌入侵,丈夫跟儿子英勇战死。没有因此沉沦,而是以百岁年纪挂帅出征,率领一众女将精忠报国...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


岳母——精忠报国


最让我敬佩的妈妈,当然是为邓颖超了。她没有一儿半女,却被许多中国人亲切地成为邓妈妈。她是许多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妈妈。

她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人。她曾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四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不止一次地说过:“我对妇女工作的关心和责任,一直承担到生命的终止。”她坚持“只有求得社会解放与民族解放,妇女才能得到解放”的观点,始终把推动妇女解放作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

她重视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积极培养妇女干部,热情鼓励优秀妇女和先进典型,号召广大妇女奋发图强,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

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无愧于全民妈妈的称号。


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跟后人也留下深刻的寓意


武则天,虽然她有不光环一面,却是女中豪杰。


唐玄宗的母亲,唐玄宗做王子时,母亲教导他尊敬老人,与朝廷皇亲其他王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尊敬老人、智慧之士和厚道的朝官……做到至诚忠孝!

最后终于……克成大统,继承皇位,开起了大唐“开元盛世”!


看到这个提问,又看了这么多回答,史料故事多如牛毛。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三字经里提到的孟母三迁。

昔孟母,择邻处。--三字经

孟母为了孩子能得到好的教化,不断地搬迁住址。改善外在环境,使好的熏陶感染自己孩子。让孟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里成长,最终铸就了儒家一代宗师,孟子的相关著作收录在《孟子》一书中。

孟母对于孟子的影响,远不止于在幼时择邻而处,给予孟子好的教化。还在于对孟子一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孟子关于人性的论述。人性之论,是作为一个教育者首先要明确的态度,或者有自己的见解思考。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外在的环境,教育对于人本身是去弘扬,扩大这种善行。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去看待教育的问题,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所以,好的父母是人生的良师益友,是一生的指路明灯。


母亲的教育最真实的反映在长大后的我们,教育有时候并不是直接用金钱堆砌出来,更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这点体现在母亲身上尤为明显,因为古时候男人需要在外干活养家,而母亲在家养育孩子!

良好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直接关系,人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

《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说的是孟母三迁的典故!孟轲的母亲为了孩子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两迁三地,可谓用心良苦!第一次迁居只因为住的地方是丧葬之所,所以孟子学为丧葬之事。第二次迁居是因为周边是屠户,然后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直到第三次,周边是官员,才安心住下!

岳飞母亲姚太夫人,是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励子从戎!

岳飞在母亲的熏陶下,严格自律,习得一手好武艺!

而岳飞往后的行径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


在古代,向来讲究母以子贵,在等级森严的皇宫更是如此,因此,如果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皇帝,自己的后半生可以说衣食无忧,还会受到很多优厚的待遇。而在我国古代,有一位母亲,前后生了四个儿子,而这四个儿子最后都做了皇帝,可想这位母亲有多自豪。这位母亲就是元朝的克烈·唆鲁禾帖尼!

说到这个名字,几乎没人知道是谁,但说到忽必烈,大家肯定都知道,这位女性就是忽必烈的母亲。说到克烈·唆鲁禾帖尼,这个人的关系有点复杂,她是成吉思汗义父王罕之弟扎合干不的女儿,也算的上是是成吉思汗的义妹,成吉思汗打败王罕,杀了扎合干不。

却将义妹唆鲁禾贴尼许配给了四儿子托雷。托雷和唆鲁禾贴尼有四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而且这四个儿子都是皇帝。是不是相当的厉害?这四个人说是皇帝,大家肯定不相信,那就听我来一个一个来分析。

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国大汗,史称“蒙哥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长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死后,蒙哥继承了大汉的位置,此时克烈·唆鲁禾帖尼成了皇太后,蒙哥继位之后,大力开始对南宋和大理的讨伐,公元1259年,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

忽必烈(1215年—1294年),这个大家都知道了,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在蒙哥病逝之后,忽必烈在众人的拥护之下,登上了帝位,忽必烈登基之后,开始按照中国传统的王朝纪年方式改国号为“元”,次年迁都北京,随后加速了对南宋的攻伐,1279年南宋灭亡,忽必烈正式入主中原,成为继宋之后又一个统一中原的王朝。

阿里不哥是拖雷第七子,忽必烈继位之后,开始推行汉化政策,遭到了阿里不哥的激烈反对,1260年阿里不哥在蒙古本土贵族的拥护下,成为大蒙古国大汉,后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最终战败,阿里不哥投降,此后一直被忽必烈软禁于大都。

旭烈兀(1217年—1265年2月8日)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忽必烈、蒙哥和阿里不哥的兄弟,旭烈兀是伊利汗国的建立者,征服者西南亚,1258年灭阿拉伯帝国。


精忠报国,岳母刺字。撼山河易,撼岳家军难。还我河山,满江红。岳飞正气长存,乃古今当世英雄大丈夫。


孟子的母亲

最知名的是孟母三迁,之后好像介绍很少。

理由:

1.注重子女教育,文化跟言行两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

2.看外界环境对人的影响,及时做出调整,才有了后来的孟子。

3.母慈子孝,中国式的家庭教育,母亲的角色相当重要,由于孟母的言传身教,才有了优秀的孟子。

4.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及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从心理上接受。不至于逆反!

5.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不论多难都要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支付孩子学习的经费。对中国后世父母有影响,对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6.孟子的思想体系行成,受母亲影响也是很大的,只不过后来封建文化不怎么主张女子对外,否则,孟母也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7.开创贤母典范,影响至今,值得尊重


我觉得孟子的妈妈当之无愧。孟子的妈妈仉氏因“孟母三迁”为我们所熟知,一个寡妇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有用的人才,而多次搬家,这是何等的伟大啊。

“孟母三迁”的故事出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卷一·母仪》,原文是这样的:“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大约意思是:“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的死去了,母亲仉氏并没有改嫁。起初,孟子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仉氏看到后皱起了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然后,仉氏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但是到了市集后,孟子又和小伙伴们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仉氏知道后,又皱起了眉头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她又带着孟子搬家。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的时候,官员都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一一记住。仉氏看了后终于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这样,慢慢的等孟子长大成人后,他就学成六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儒。

当然了,关于孟母教育孟子的事迹,还有买肉啖子、断机教子这两个小故事。买肉啖子的故事说明孟母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断机教子的故事则是告诉孟子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孟母通过这些作法,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而当孟子长大成人后,孟母仍然能够给孟子很多启发,这也是孟子成为大家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孟子结婚之后,并不怎么喜欢自己的媳妇。有一天妻子从田间劳作回家后,进屋就脱衣纳凉。这时,正巧孟子推门进来,看到妻子大白天在屋里光着身子,孟子非常生气,认为妻子不守妇道,而且还有了休妻的想法。孟母知道后,非但没有帮助孟子菲儿严厉斥责他说:你进门之前敲门了吗?你没有敲门就推门而入,是你先失礼节,并不是你媳妇的过错啊。听了母亲的话,孟子非常惭愧,从此也和媳妇消除了芥蒂。


历史上,无论中外,有很多了不起的女性,培养出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这么多了不起的女性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汉武大帝刘彻之母---王娡(王太后)。

王娡母亲臧儿是汉初的名门之后,霸王项羽在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就曾经封过一个燕王臧荼,而臧儿正是臧荼的亲孙女,所以王娡也算是名门之后。王娡在入宫之前,已经嫁人生女,之后在其母的安排下送进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行宫,刘启很是宠幸,封其为美人,王娡为刘启生下三女一男,这一男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刘彻。据说王美人怀刘彻时,梦到一轮太阳扑入腹中,于是把这件事告诉给太子刘启,太子刘启说:“这是贵显的征兆。”此时,王娡已经被封为王夫人。

王夫人为人很是圆滑,左右逢源,在人心险恶、宫斗严重的后宫,很会做人,善于与他人相处,在即位后的景帝、窦太后处都颇得亲幸。刘彻自小就受到母亲的言传身教,自幼聪敏伶俐,颇受汉景帝喜爱,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景帝竟打破太子与他子不能同年而封的旧例,于夏四月己巳日,立长子刘荣为太子,立刘彻为胶东王,封王娡为(胶东王)王太后。

刘彻能最终替代刘荣成为太子,并最终即位为汉武帝,这里除了有刘彻自身的过人之处之外,不得不提的一个人,那就是景帝姐姐馆陶公主---刘嫖。当时刘嫖希望把自己的女儿阿娇嫁给当时的太子刘荣,希望未来能成为皇后,但是刘荣之母栗姬并未站在刘荣的角度来解读这场政治联姻,单纯的因为厌恶馆陶公主屡次给景帝进献美女而拒绝这桩婚事,刘嫖大为恼火,于是后来便看上了“梦日入怀”而生的胶东王---刘彻,当时的刘彻才四岁,很快,王夫人同意了这桩娃娃亲,因为她知道,这场政治联姻能为她的儿子刘彻带来巨大的政治庇荫与助力,提升自己的宫廷地位。这也成为了我们后来所熟知的一个美好故事:“金屋藏娇”。

之后便是馆陶公主刘嫖经常在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外加称赞王夫人的儿子。王夫人知道景帝恼怒栗姬,于是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景帝大为恼怒,认为这些大臣是受到太子之母的威逼利诱,最终废掉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栗姬更加恼怒,又不能被皇帝召见,因此忧惧而死。

王娡培植外戚,成为少年刘彻的政治后盾,她周旋于景帝和皇太后窦氏之间,她一路谨小慎微,不断为自己的儿子扫平前路的障碍。最终,胶东王刘彻便顺利成章的被封为太子,王夫人最后也被封为皇后。


钱学森的岳母,蒋百里将军的妻子,著名歌唱家蒋英的母亲——华籍日本人蒋佐梅(佐藤屋登)

我欣赏蒋佐梅女士的理由是:为爱牺牲,深明大义。

众所周知,蒋百里的夫人蒋佐梅女士其实是日本人,原名叫佐藤屋登。

她因为爱上了蒋百里将军,说服父母同意她嫁给一个受过重伤的中国男子不说,从她嫁到中国那一天起,她就断绝了和日本娘家的联系,从此,这一辈子蒋佐梅再也没有联系过。

为了表明她从此把自己当做一个中国人的决心,她虽然为蒋百里将军生了五个女儿,但是她没有教过自己女儿一句日语。根据蒋英女士回忆,从她记事开始,她没有听自己目前说过一句日语。

更为难得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佐梅女士并不是因为爱蒋百里将军才站在中国这方,而是因为她坚信作为被侵略一方,中国是正义的,所以她才坚决站在中国这方。

而且蒋佐梅女士对中国的支持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她不但积极为中国募捐,而且还主动捐款捐物,在淞沪抗战时她还亲自赴前线战地医院为中国伤兵就行救治。

而且更令人佩服的是1938年蒋百里将军因病去世,某冯姓上将军不但到处说蒋百里将军是被蒋佐梅女士用毒针给害死的,还在报纸上公开声称蒋百里将军是蒋佐梅害死的。

(钱学森夫妇)

在1938年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蒋佐梅女士又身为日本人,这位冯姓上将军不负责任的言论给蒋佐梅女士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以及伤害,但是蒋佐梅女士并没有因为受到冤枉就离开中国,返回还算和平的日本老家。

也没有在报纸上和这位冯姓上将军打笔战,更没有到处为自己喊冤,而是绝不辩解,只是默默的继续在医院救助中国伤兵,默默的为中国正义的反侵略作战募捐。

我觉得蒋佐梅女士确实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深明大义,什么叫“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什么叫为爱牺牲。


用欣赏一词是对长者的评价属大不敬!看来提问者缺少这方面的常识。

古人讲: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可见母亲在子女中心中的地位。

历史上很多圣人先贤成名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

孟母三迁是妇孺皆知的故事,为何三迁?是孟母为避免儿子染上不良习俗而为,断机柕,更是激励年轻的孟子要学而不缀,终于使孟子成为受后人敬仰的亚圣。

岳母刺字,千年传颂,母亲的教诲,精忠报国,贯穿着岳飞一生。即便被冤枉时,面对秦桧"莫须有"的陷害,审问官员看到四字,竟挂印辞官而去。

一门忠烈杨家将,更为后人称颂!乃至有了后来的杨门女将和十二寡妇征西的戏曲故事,但这一切并不全是编造,而历史上确有原型。

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一生。古讲从小看大,三岁到老,这最重要关键时期的教育多来自于母亲!

以上仅举历史上的三例,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千千万这样为子女无私献出大爱的母亲!人们应记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以宽慰、善待辛苦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母亲。


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感动历代中华儿女!


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对孟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周总理一生有亲生母亲,有继母等,她们都是知书达礼、善良之人,从小就注重对周总理的培养和教育。由于周总理从小家庭就发生了极大的变故,所以人情冷暖在周总理的心里扎下了根,并对他在日后处理各种关系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能够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善于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聪明善良,超人的智慧,等等,所以周总理的母亲对周总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同时更是值得人们称道的。


原始地址:/kepu/2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