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就医最好的,不要自作聪明,害了宝宝
第一,冷静不慌。第二,就事论事,不做追究。第三,分析原因,为时不晚。第四,事先预设,为时不晚。最后就是细心,预防。这个回答很不错!
婴儿发生意外如何应对?
每位宝宝都是父母的心肝,但是却有各种的意外伴随左右。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面举点常见的例子。
一、异物卡咽喉部
很多家长选择让宝宝喝点水、吃点饭,想着以此顺下去。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可能破坏宝宝的食道,容易食道穿孔,甚至引起并发症。
正确做法:一旦异物卡在宝宝食道内,最好的做法立刻马上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处理,不要耽误时间。因为异物停留太久,会刺激到食道引起肿胀发炎,不能进食还给治疗带来困难。
二、烫伤
幼小宝宝往往在家长的一不留神中,就干自己的事去了,烫伤也是最常见,而家长最不知道如何处理的事。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烫伤后,用嘴吹一吹,甚至揉一揉,这不仅没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甚至引起感染、溃烂。
正确做法:第一步:用流动的清水处理伤口。第二步:用剪刀将烫伤部位的衣物剪开,不要把水泡弄破。第三步:用冷水再浸泡10分钟。如果创伤面积过大,此步省去,直接送医院。第四步:盖上消毒凡士林纱布。第五步:速度去医院救治。
三、跌打损伤
对于刚学会走路或者走路并不稳的宝宝,这是很常见的。每次宝宝的摔倒,就是痛在心头。那么就更有必要好好掌握技能了。忌揉擦!
正确做法:用冷水冲或者冰块冷敷,持续15分钟左右。间隔2—3小时,重复之前步骤,并把受伤部位抬高。24小时后开始改用热敷促进肿胀消退,帮宝宝揉揉伤处。
我们不仅要学会意外发生后的处理技能,更要学会预防意外发生。用宝宝的角度去思考,检视周围环境,确认有可能感兴趣但具有危险的事项后,及时避免其接触。此外家中的小物品、刀具等应放在宝宝能力范围外的地方。
祝愿每位宝宝健康快乐成长。每天持续更新医学知识,让大家少走弯路。
带孩子们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孩子的笑容是老师最大的满足。
为家长筛选了8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以及第一时间进行家庭救助的方法,请务必收藏。
及时正确的进行救助,可以降低99%的伤害,甚至可以让孩子捡回一条命。
1.烫伤
烫伤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因为孩子好动,很容易把水杯打翻。烫伤需要第一时间用冷水处理,如果症状较轻,可以涂抹肥皂水或者牙膏等碱性物质,进行消炎。如果孩子是穿着衣服烫伤的,一定不要直接揭开衣服,会导致皮肤撕裂。
2.轻微实物中毒
2岁以下的孩子会把任何东西放在嘴里尝一尝,所以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如果孩子有食物中毒的表现,第一时间进行催吐,可以用手指或者勺子刺激舌根,引起反射性呕吐。
3.轻微扭伤
轻微扭伤需要进行冷敷,如果扭伤严重,家长需要将伤处固定,然后送医处理。
4.轻微擦伤
轻微擦伤需要消毒处理即可,家庭常备双氧水、碘伏等消毒剂,对暴露的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5.头部受伤
头部受伤时,家长需要判断孩子的意识是否清醒、眼神是否发散、是否能分清东西、是否呕吐。无论如何,头部受伤都要就医,进行深度检查。
6.触电
孩子很容易讲勺子等金属物体插入插座。当发生触电时,第一时间断开电源,如果孩子出现昏厥,需要紧急进行心脏复苏、人工呼吸。
7.骨折
如果孩子骨折,不能用手去揉骨折处,需要固定骨折的部位。如果是脊椎骨折,不能随意挪动孩子,否则会造成瘫痪。
8.异物卡住嗓子
将孩子抱起,身体前倾,拍打孩子的背部,让孩子通过咳嗽将异物带出来。如果是鱼刺卡主嗓子,不影响呼吸时,家长可以避免进行催吐,以防划伤咽喉,可以用镊子将鱼刺夹出。
每每看到这样的问题,都是比较揪心的!希望每个婴儿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长大。单这一问题,个人认为,每个家庭里的成员都应该掌握一些日常的急救常识。这一点,应该学习一下老外。如果每个人都懂得一些急救常识,那么就会有许多生命得以挽救啊!个人也呼吁能够把日常的急救常识放到孩子的课堂上,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实行,但力度好像不太够,还是没有体会到它的重要性!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希望能够帮到你!
宝宝是天生的探险家,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东摸摸西碰碰,但受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尚未发育成熟的限制,表现为动作不协调,回避反应迟缓,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很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家长要留心看护细节,了解一些意外伤害预防和紧急处理的办法,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一旦出现伤害时能及时处理,将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希望以下的几点能给做家长的你一些启示与帮助。
被宠物咬伤
1、哪些情况下易发生:
●在没有家长看护的情况下,宝宝与宠物逗乐。
●宝宝手中有食物,或宠物在进食时,宝宝靠近宠物。2、如何预防:
●有宝宝的家庭建议不要养宠物,若不能避免,必须给宠物打预防针。
●尽量让宝宝与宠物保持一定距离,不要让宝宝喂食动物,更不要让宝宝与动物单独留在一起。教导宝宝不要抓、打动物,以免刺激动物使之伤害到宝宝。
●去动物园等公共场所,家长要带好宝宝,远远观看,与动物一定保持距离,尽量不与动物逗乐。
3、现场处理:
●应先挤压伤口,排去带毒液的污血。再掰开伤口,让其充分暴露,然后用大量的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清洗伤口,至少要持续15分钟。
●再用20%的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用清水洗净,然后用2%~3%的碘酒或75%的酒精局部消毒。处理好的局部伤口,不需包扎,别涂软膏。
●咬伤发生后,大人不要惊慌,要及时安抚受惊吓的宝宝,消除宝宝对宠物的恐惧心理。
3、温馨提示:
●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及时治疗,并请教医生是否注射狂犬病和破伤风疫苗。
关节脱臼
1、哪些情况下易发生:
●在玩耍中,宝宝的关节部位被大型运动器械碰撞。
●家长牵拉不当,用提物的方式突然牵引宝宝手臂,或用粗鲁动作给宝宝更换衣服。
●家长提拉宝宝的双臂,将宝宝提起来玩。
2、如何预防:
●在帮宝宝穿衣时,成人动作要轻,要抓住宝宝手的关节部位,家长先将手从宝宝一只袖子的袖口伸入,然后轻轻地将宝宝的手拉出来。
●牵宝宝的手走路或上下台阶时,避免用力牵拉宝宝的手臂。
●当宝宝平时在运动或玩耍时,要告知宝宝在游戏中的注意事项,防止关节部位被撞击。
●不宜和宝宝玩手臂吊拉、腾空摇摆的游戏。
3、现场处理:
●情况发生时家长要冷静处理,不让自己的紧张情绪影响到宝宝。
●宝宝发生脱臼后要尽早请专业医生诊治,进行复位,愈早愈容易复位。
4、温馨提示:
●不要随意牵拉,盲目自行将宝宝脱位的关节进行复位。
烫伤(表皮有水泡)
1、哪些情况下易发生:
●家长将热的食物或开水放在桌子的边缘等宝宝够得着的地方。
●家长一边端热饮或热的食物,一边环抱宝宝。
●洗澡时,让宝宝靠近热水龙头,或是先放了热水,家长转身去取冷水时,孩子自行进入盆中。
●家长端着热的食物正向走时,宝宝忽然奔跑过来,撞向热源。
2、如何预防:
●热的食物等热源远离宝宝,放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将可能造成烫伤的危险品移开或加上防护措施。
●家长端热源时背对宝宝,并告知宝宝,以防莽撞动作撞翻妈妈端着的刚出锅的热菜、热汤。同时家长应边走边大声提醒。
●避免热菜、热汤从宝宝头上过。
●在给宝宝洗漱时,先放冷水,再倒热水,水温在37-38摄氏度最为适宜。
●桌子上不要摆放桌布,防止宝宝拉下桌布,弄倒桌上的饭碗、暖瓶。
●将厨房的门关紧,提醒宝宝厨房间不能进。
●将饮水机放在宝宝无法触及开关的地方。洗厕所用的酸、碱等清洗剂,一定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发生婴幼儿化学烫伤。
●外出在餐厅进餐时,不要让宝宝坐在上菜的位置旁。
●引导宝宝不要触碰热源。利用图片、绘本、语言等形式让宝宝知道这样做可能带来的危险。
3、处理方法:
●迅速远离热源,十分小心的将宝宝的衣裤剪开。
●用冷开水冲烫伤部位20分钟,再用毛巾包住的冰块冷敷,没有冰块可用冰冻食品替代。
●消毒包扎的方法:
◆如局部皮肤红,无水疱为浅表烫伤,可用烫伤药膏,如:蓝油烃或红花油,局部涂抹,纱布覆盖,胶布固定。轻微烫伤可用牙膏处理。
◆表皮有水疱,不要挑破,让其自行吸收,以免感染。
◆如表皮脱落只要在上面置一块清洁的纱布固定,不可用有颜色的药水涂抹。
◆发现烫伤处表皮严重脱落面积大等,均需要急送医院就诊,消毒处理。
4、温馨提示:
●严重灼伤应一边进行冷敷,一边联络救护车,尽早送往医院。
宝宝跌伤后头皮有血肿
1、哪些情况下易发生:
●宝宝在户外活动中,因剧烈运动而碰撞、摔倒,发生头皮血肿。
●当宝宝独处时,从高处(沙发,床、凳子)跌落到地上,头部着地。
●婴儿床无围栏或围栏没有扣牢,已会翻身的宝宝,从小床上跌下。
●刚学会走路的宝宝经常会摔倒,头部磕碰到家中的桌角、门框。
2、如何预防:
●宝宝学步、玩耍时一定要有成人看护。不要在无人看管时,把婴儿放在桌、椅、床等任何高出地面的物体上,大人一转身的时间就可能发生危险。
●宝宝可能使用或接触的任何楼梯、窗户、阳台或抬高的地面都应该有一定高度的防护栏,但不能有横杆。
●有条件的家庭,室内地板可铺设布质、塑胶拼装地毯,家具不宜过挤,凸出处最好为圆角,以免使宝宝碰伤。
●家中的桌角、家具的棱角加装防护设施(圆弧角型防护棉垫),以免宝宝跌倒时受伤。
●在洗手间、洗手盆前和楼梯等放上防滑垫,并在浴缸和便器上装上扶手,肥皂、洗发精尽量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宝宝玩耍时溢出,造成地面湿滑。
●在洗水池附近,加装有色贴条,告知宝宝不可接近,在宝宝的鞋底贴上止滑垫,防止滑倒。
●外出时,家长要看护好宝宝,以免宝宝因地滑摔倒或碰到公共场所的尖角处。
引导宝宝多进行一些适宜的活动,提高宝宝身体的平衡和协调性。
2、处理方法:
●即时观察,及时处理
◆立即抱起婴儿,观察婴儿脸色及四肢全身损伤状况。
◆不能用手揉,越揉头皮下血肿越大,应用冷毛巾按压受伤部位。
◆24小时内用冷敷止血,冷毛巾局部2-3分钟,更换毛巾再敷。冰块冷敷方法:冰块用毛巾包住后敷在血肿处。局部加压包扎,让其自然吸收。
●后续观察:
◆宝宝有无呕吐、烦躁、头痛、嗜睡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送医院。
◆如果发现异常,如一直出血,必须立即送医院。
◆密切观察,24小时后用热敷散瘀。
3、温馨提示:
●宝宝摔跤后即使头皮血肿不明显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强观察,有异常情况,及时送医院。
夹伤
1、哪些情况下易发生:
●宝宝将手指伸到门缝里、抽屉里,在开开关关中夹伤。
●公共场所的门户、铁闸、窗框、抽屉或者汽车门等处,宝宝在把玩时夹伤手指。
●宝宝坐在自行车上,手或脚被自行车绞伤。
2、如何预防:
●将橱柜等抽屉部分锁上,以防不测事故的发生。可使用多功能安全栓,可防止宝宝随意打开衣柜、厨柜、冰箱等而造成伤害。
●电风扇、落地灯、摇椅及自行车等物品容易夹、绞婴儿的手指,一定要远离婴儿的活动范围。
●开着的房门一定要固定好位置,可使用安全门贴,以免因风吹等原因忽然关门碾伤宝宝手指或受到其它意外伤害。
●让宝宝时刻在家长的视线范围内,引导宝宝不要将手伸进细小的缝隙处,乘车时避免儿童头、手和身体伸出窗外。
3、处理方法:
●如果夹伤较轻,只有轻微出血,可先用碘伏消毒,再用纱布包扎。用冷毛巾或冰袋将受到挤压的部位冷却,可以减轻疼痛。
●如果夹伤较重,应于消炎包扎伤口后,再用厚纸板等物件支撑起手臂部,然后用绷带扎好,再将手臂用三角巾固定。然后送往医院检查。
●如果出现紫色的出血现象或肿胀时,疼痛明显,不能活动有可能是手指发生了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如果指甲脱落,不可在家处理,应包扎后送往医院请医生处理、缝合。
●如果出血不止,可将受伤的手指抬高超过心脏,以减轻疼痛和止血并去医院。
4、温馨提示:
●不能揉或牵拉受伤部位,必要时送医院治疗。
每个宝宝都是天使,小天使的降临是每个家庭的大喜事,喜爱宝宝宠爱宝宝之余,难免发生意外。
我儿子两个月的时候从床上摔下去了一次,当时把我吓坏了,宝宝就一直哭,头上有一个包,我不敢跟家里人说,我又怕宝宝有什么,就各种百度,宝宝摔了会怎么样怎么样的,万幸的是宝宝没事,几天包就消了,现在一岁半智商健康什么的也没有受影响。我说出来不是让大家跟我学习,这种做法肯定是极其错误的,婴儿骨头脆,摔严重了真的会出事的,当宝宝受伤之后首先一定要冷静,马上检查宝宝伤到哪里了,是否出血起包等,然后看宝宝的反应,摔跤了能大声哭出来的一般来说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不放心可以到医院看看(最好还是去医院看看,花钱买安心),万一看见宝宝已经木管呆滞甚至嘴唇发紫,一定要立即去医院。
总之,宝宝发生意外,不会言语只会哭闹,家长一定要冷静的处理,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宝宝因为年纪小,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难免磕磕碰碰。作为一名急救培训讲师,想给楼主分享一下当宝宝出现烫伤/烧伤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管是自己还是小孩出现烫伤,老一辈的总是会说“抹酱油”“抹牙膏”“抹醋”这三种方法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会这么说,无非是认为酱油和醋可以消炎,牙膏清凉可以止疼(其实都是错的,后面会给出解释)。最夸张的是,我听说出现烫伤不用怕,拿盐涂抹上去就好了!”这种回答。在伤口上撒盐?这是对伤者有多大仇多大怨啊。今天我要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以上方法都不科学!以上方法都不科学!以上方法都不科学!酱油颜色这么深,一旦涂抹在伤口,将会改变伤处的颜色,影响医护人员对烫伤严重程度的判断。同理,牙膏一旦涂抹上去,好像清清凉凉的很舒服,但实际一样没有任何促进伤口恢复效果,反而还会影响医生的判断。盐......我就不用多说了吧。不能涂抹上述物品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出现烫伤时,皮肤会出现破损,此时抹酱油盐醋都会导致感染,烫伤+感染,此时医护人员真的是哭笑不得了。
那么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
1、冲水。小面积烫伤后立马在流动水来冲洗至少15分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皮肤有破损不能直接在自来水下冲洗,原因很简单,是怕自来水的细菌导致伤口感染。这个时候你可以拿一个保鲜袋,保护好伤口后再进行冲洗。如果皮肤没有出现破损,只是红红的,大可以直接在自来水下冲洗了。
2、冲洗完毕后,切记不要涂抹任何东西,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然后去到医院后让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处理。
3、皮肤受损处衣服粘连千万不要硬脱,否则容易把受损处的皮肤组织直接牵扯带走。
4、关于水泡,不管是大水泡还是小水泡都不可以自行扎破,否则容易导致感染。在家里能做得就是,小水泡可以不用管,过段时间皮肤组织会自行吸收,大水泡我们自己处理不了,需到医院进行无菌抽取水泡液处理。
宝宝的意外伤害很多,家长都应该学会应对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及时处理伤口的。可是宝宝的意外伤害有哪些呢?该如何解决意外伤害的呢?怎样预防宝宝的意外伤害呢?
谁不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健康地成长?可是,生活中的很多角落却埋藏着安全隐患,它们虽然不会像定时炸弹一样带来毁灭性打击,可诸如误食药物、鱼刺卡喉、食物窒息、烫伤皮肤、宠物咬伤等事情一旦发生,足以叫你心惊胆战。到底怎样才能让活泼好动的宝宝安全长大呢?
一项最新的医疗调查结果显示,意外伤害事件已经成为儿童的第一“杀手”。根据卫生部对北京和杭州等地7所医院的儿科就诊统计结果显示,因意外伤害而接受住院治疗的儿童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孩子是由于烧烫伤的原因入院治疗,其余部分则是因为进食如瓜子仁、花生等坚果类食物或果冻、糖类等黏性食物引起窒息,而因宠物咬伤或触电事故等原因受伤的孩子也占到一定的比例。
专家指出,很多意外是完全可以防范的,而出现意外之后的急救尤为重要。不少意外事故都需要及时处理然后再送往医院。限于经验和知识的局限,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发生意外事故时,不知道怎样处理或者进行错误处理,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下面,时尚《好管家》将逐项剖析,让妈妈们信心十足,防患于未然。
祸从口入
伤害类型1:卡鱼刺
惊险画面:“鱼儿鱼儿,味道好呀,我是爱吃鱼的小猫咪……啊,啊,妈妈,我的嗓子好疼啊……”
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妈妈们经常会给宝宝吃鱼,可是看似整理干净的鱼肉里,经常会藏有细小的鱼刺,稍不注意就会刺伤宝宝幼嫩的喉咙。如果鱼刺卡在咽喉部位,不但宝宝的身体会受到伤害,很有可能会让宝宝产生恐惧心理,今后拒绝进食鱼类食物。
妈妈对策:
一旦发生卡鱼刺的状况,妈妈首先要尽快安抚哭闹的宝宝,停止哭泣后,可让他吞咽适量的饭团或者面食,并配合喝醋。酸性的醋液可以软化细小的鱼刺,配合吞咽饭团,有可能将鱼刺咽下。如果尝试了上述办法后,鱼刺仍旧没有排除,妈妈们一定要迅速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让医生用专门的工具将鱼刺取出。治疗时间不可拖延,否则会引起宝宝咽喉部位的感染和病变。
伤害类型2:吞果冻、吃整粒坚果
惊险画面:“软软的果冻酸酸甜甜好美味,我要一口吃掉一个……”
宝宝六个月大以后会对香甜的食物产生浓厚兴趣,在初尝到果冻和坚果类食物时会非常喜欢。而更大一些的宝宝一旦尝到甜头后会不断地向妈妈索要这类食物。
妈妈对策:
妈妈在给宝宝喂食此类食物时,切忌让宝宝自己取食。宝宝由于喜爱食物的香味和耐咀嚼性,所以需求就显得非常迫切,可是他们还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吞咽窒息事故。所以,妈妈在给宝宝吃的时候,要将食物弄成适合宝宝食用的碎块,一定亲自监督宝宝的整个食用过程。尤其吃果冻的时候不能让宝宝整个吸食,应该弄碎后用小勺喂食。食用坚果类食物时,也应该事先分解成小粒食用。
伤害类型3:误食药物、异物
惊险画面:“这个是什么呢?圆圆的、颜色很鲜艳啊,我想尝一尝……”
宝宝开始长牙齿后,由于咀嚼的需要,无论接触到任何事物都是先放到嘴里尝一尝,玩具、药片、纽扣甚至钱币等他触手可及的东西都会成为他品尝的对象。
妈妈对策:
此时,妈妈应该迅速制止宝宝的行为,然后马上检查口腔并设法将异物取出,如果孩子能够说话、哭叫、咳嗽并能配合大人的指令,应鼓励其用力咳嗽,尝试咳出异物;如果是较小的婴幼儿,家长可以将其倒立提起,拍打背胸部,一定要反复进行,直到排出异物或急救人员到达;如果异物落入呼吸道深处,应尽快将孩子送到医院,手术将异物取出。
异物类型和排除的方法
气管异物:
气管吸入异物,应让孩子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在两肩胛骨间适当用力拍击4次。拍背不见效时,可让孩子平卧,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放在肚脐与剑突穴之间,用另一手掌压住拳头,有节奏地使劲向上向内推压,促使横膈膜抬起,用肺底产生的气流逼使异物随气流直达口腔,将其排除。如孩子出现窒息现象,用手托住腹部,头放低,用手敲拍孩子背部,同时手指伸入喉咙内寻找异物并即时取出,或用手指按舌根部使之产生呕吐反射,让异物呕出。
耳道异物:
1.带孩子到暗处,用手电筒或小型照明设备的光线引虫出来;
2.用食用油,滴3~5滴入耳,过2~3分钟后,把头歪向一侧,小虫一般会随油淌出来;
3.用生姜汁或食醋滴入耳内,虫即自出。
眼内异物:
1.眼内进入沙尘类异物时,用两个手指捏住上眼皮,轻轻向前提起,往孩子眼内吹气,刺激流泪冲出沙尘;也可翻开眼皮查找,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签轻轻沾出沙尘。
2.如果眼内进入的是铁屑类或玻璃、瓷器类的危险颗粒,切忌揉搓或来回擦拭眼睛,尤其是黑眼球上有嵌入物时,应让孩子闭上眼睛,然后用干净的小酒杯扣在有异物的眼上,再盖上纱布,用绷带固定迅速去医院就诊,并让孩子尽量不要转动眼球。
3.如果是硫酸、烧碱等具有强烈腐蚀性的化学物品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对眼睛进行冲洗,避免失明。冲洗时将伤眼一侧朝向下方,用食指和拇指扒开眼皮,尽可能使眼内的腐蚀性化学物品全部冲出。
4.如果是生石灰溅入眼内,不能用手揉,也不能直接用水冲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产生大量热量,烧伤眼睛。正确的方法是:用棉签或干净的手绢一角将生石灰粉拨出,然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立即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伤害类型2:外出过敏、蚊虫叮咬
惊险画面:“蝴蝶飞啊,蝴蝶飞啊,啊嘁,啊嘁,蝴蝶飞啊飞……”
春夏天一到,家长们经常会带着宝宝外出游玩。外界的粉尘和很多植物的特殊气味、成分都会对宝宝构成隐形伤害。经常在游玩结束后,妈妈们发现,宝宝带回家的除了意犹未尽的兴奋之外还有满身的小红点点……
妈妈对策:
出门时,妈妈们应该准备一些预防的药物,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发现宝宝不停地打喷嚏、并用手抓挠皮肤就应该仔细询问宝宝,是不是皮肤很氧、鼻子难受等,如果症状明显要给孩子服用抗过敏类药物,并让孩子远离过敏源、适当休息。此时,妈妈一定要分清孩子是否真的是过敏,有些症状可能是感冒导致。如果孩子被蚊虫叮咬也要小心及时地处理,给孩子涂抹些清凉油止痒,不要让孩子用手抓挠叮咬产生的包块,避免抓伤感染。
伤害类型3:宠物咬伤
惊险画面:“小猫咪,来,亲亲,你的胡子好乱啊,我帮你修修吧……”
孩子的童年有宠物陪伴,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可是宠物和孩子一样,都需要人的照顾,它们都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宝宝经常会不知危险地和宠物搂抱、玩耍,有时甚至满地滚做一团。孩子并不知道怎样适当地对待宠物,在他们的心里,这只是个会动、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所以他们就大胆地任意妄为。
妈妈对策:
孩子和宠物一起玩耍时,妈妈一定要陪伴在旁,宝宝做出危险的动作时,一定要制止,如果宝宝无意中弄疼了宠物,宠物会下意识地作出攻击行为,此时,妈妈要注意保护孩子,迅速抱开孩子并驱赶开宠物。如果孩子被宠物抓伤或咬伤,应马上将伤口残留的血液挤出并用消毒剂清洁伤口,简单包扎后,马上带孩子就医,并在医生的医嘱下给孩子注射相应疫苗。
出血的类型和处理方法
一般性皮肤出血:
要用家庭常备的消毒液稀释后清洗伤口,可适量涂抹消炎止血的药膏和药水。
婴儿发生的意外多有磕碰,误食,
比如不小心撞到头首先不要揉,二要看孩子的反应如果精神不好要去医院
误食一般会呛到,家长都要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这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