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想学习哲学,但看不懂那些高深的书怎么办?

你指的哲学书是不是某一个哲学家的个人著作?

如果你是个初学者,而试图凭空地去研读某人的一本哲学著作那显然是读不懂的.哲学首先是一种哲学体系、一种思维体系.学习哲学没有捷径,

第一步只能踏踏实实地研读哲学史,当你大致把握了一种哲学历史的脉络和人类思索的路径后,基本上你也就形成一种哲学思维模式,这个时候你再具体地阅读某一部分感兴趣的哲学流派或哲学观点的著作,才有领悟他人思想的可能.比如康德的思想是与之前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相关联的,再比如阿奎那的思想是为调和亚里士多德和基督教神学的思想而产生的,试想如果你根本没有之前的认知和理解,又怎么可能读懂某一位哲学家的著作呢?

退一步讲

如果你没有哲学史的基础而仅凭自己的理解凭空领悟了一些有关他们书中的部分思想,似乎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毕竟学习前人哲学不是为了获得一种结果(因为他们本身就不是正确的结果)

所以你即使偶然明白了他们思想中的某一个闪光点,也无助于形成你自己的思维体系,至多不过是当做一种小智慧而已.假使你仅仅是为了那一点或者几点小智慧,还真不如看看小说或者散文.所以我给你的建议是,认真读哲学史,而且要读真正的“哲学历史”,而不是“哲学家的历史”.


那多书先放一边,一个人先到社会上去历练一段时间,你若能把没有文字的社会能用文字把他读通读透读透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再去看那些书,随便翻翻就懂。就能说明你已经比他们还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的人生哲学就一句话:知识是弓,智慧是箭,箭无弓而不利,弓无箭而不远。@这是我十三岁时写下哲学格言。社会就是一本很实穗书,经历了,不是人在做事而是事会教人。


我还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位兄长劝我学心理学,为什么呢?就因为我们人和人之间要交往。他认为每个人必须学习心理学。所以就这个问题,我想问一问你为什么要学哲学?是不是想用哲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我问的绝对不是废话。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用到心理学和哲学。但是很多人没有学过哲学和心理学,他们活的一样好。所以心理学和哲学并不是必须学的课目。你说你要学哲学,但又看不懂。首先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学哲学?是因为好奇还是因为喜好,还是因为觉得它有用?或是因为自己在这方面有天赋和灵感,要在哲学上有所作为?一一我的意思是说能不学就不学吧,自寻烦恼。当然,如果我没有能拦住你,你非学不可,我还是支持你。下面就我个人的经验跟你分享一下。第一,不要一开始就看太深的书,首选简易入门的。而且必须弄懂概念和原理后方可继续往下读。现代人浮躁的很,读书都不注重细读,往往一带而过,而且还急得很,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书看完。读小说可以,读哲学就不行啦。第二,不要一次选择多方面的书。先就一个方面作为切入点。第三,近看的书不要超过三本。少了,不容易融会贯通,多了也会搅乱思想。第四,读一些浅显的哲学知识,助力你理解书上的知识。第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的、社会的或自然的现象来理解和感悟。第六,一本书一定要读过再读,再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像古人所说的“温固而知新“。可以相隔一段时间再来温习,你的思想在你的潜意识里已经有了新的感悟。总之,学习哲学不象学习其他的东西,因为它应用性极强的。你试着用哲学指导一下你的生活。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素读哲学经典。而且必须是第一流的哲学经典比如老庄、四书五经、金刚经楞严经等等。西方哲学过于粗糙,往后靠。开始不懂,慢慢就明白了。还有就是找真正的懂哲学的老师,不看名气,看其学问与理论建构。


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你不太想学,又不得不去学!

二、若要去考研究生那是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哲学须要学习,须要独立的思考。先钻进去又跑出来,再钻进去再跑出来,如此循环,还有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我学哲学如果从“矛盾论”“实践论”开始到现在有五十五年了,还在学习。


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没有必要对那些浮华,枯燥乏味,或哗众取宠,或缺乏一种清晰明快或高深莫测,抽象难懂的哲学。像古希腊文明初期,以及德国思想空前大繁荣时期那样,进行反复的论证,激辩。因为,哲学在这一时期内,无论在各个领域,已经基本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并开始搭构起西方文明的基本框架。今天,人类对哲学发展的所有构思和设想,以及哲学应用,认识。人类都能在哲学发展的过程中,触摸到它的答案。尽管,它不是哲学追求的绝对真理,但今天的人们,已经对真理有了新的认识(爱因斯坦)。那么,哲学是否已经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同样犯了认识上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一天也离不开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而柏拉图认为:“哲学从惊奇(兴趣)开始”。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哲学永远与人类文明并行。只不过今天的人们,更注重哲学的实用价值罢了。

对于那些热爱哲学,但又觉得这方面的理论,太过于高深莫测,深感力不从心的人。大可不必担忧。只要我们抓住哲学的核心“哲学思辨”。作为自己对哲学学习的唯一选择,就已经足矣了。用通俗的话来讲,“哲学思辨”就是如何使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对与错的方法。它没有答案,它提供的只是认识的方向。而辩证法是我们对事物最常用的认识方法。一般认为辩证法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影响这一规律的决定因素,在于“事物对立的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矛盾”。你不必为“辩证法”证明。因为人类伟大的先哲们,已经把答案告诉了你。至于什么是“事物对立的统一”,哲学家只要用一句通俗的话告诉你,你就豁然开朗。以健康为例;健康,就是对立因素之间的适当平衡,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占了上风,就会出现疾病。后面的事,你自然会产生兴趣。首先是“因果关系”,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统一?又是什么因素破坏了平衡?当哲学家告诉你,这是因为自然的种种演变过程,无不遵循各自的量度。那么,一个从古希腊文明始起,跨越几百年成熟于德国黑格尔的“辩证法”。很快就会被你掌握。而由辩证法衍生出来的,“一分为二”看问题,主观与客观的正确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一系列围绕着辩证法展开的原理。最终会聚焦为,为什么会产生冲突?为什么会导致社会的尖锐矛盾。如何平衡社会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事物的对与错,如何把握人生……等一系列认识上的思考。

关于“思辨哲学”方面的书,并非像你想象的如此高深。毛泽东的认识论,矛盾论,就是最佳的范本。倘若你能把这两本书读透。即使一知半解。我相信,对你的领导力,工作能力,生活方式,结朋交友。都会起到一定的,或者重大的帮助。同时,我必须重申的是,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不要抱着试图去证明的想法。我在文章上半部,已经说出了充分的理由。而应该以培根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点,指导你对哲学的学习。这些是我对你的建议。谢谢

张延


哲学还是不学的好,等你看懂了那些哲学著作,你会觉得很悲观,觉得生无可恋。事实上,哲学就是探讨真相的,而真相总是很残酷。哲学本就是西方的东西,我个人认为,中国并不存在真正纯粹的哲学,因为几千年来,中国人更重视文化,而非哲学。


你好,想学习哲学,但看不懂那些高深的书,唯一的办法就是锲而不舍的去阅读去钻研,这样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对哲学感兴趣,那么不管在你面前的路多么的难,都应该坚持走下去。没有任何事是唾手可得的,都需要自己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如果是刚刚开始在步入哲学途中,建议先看《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这本书可以带你慢慢走进哲学,相对来说对于初学者会有很大的帮助。


个人建议,可以先从一些简单易读的哲学书入手,比如罗素的《通往幸福之路》、《苏菲的世界》、《屋顶的哲学家》等等。

1、罗素:《通往幸福之路》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世纪哲学大师罗素的幸福快乐人生哲学指南。

罗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现代人痛苦的根源,阐释了什么是快乐的人生,怎样拥有快乐的人生,怎样获得和谐的人格、完美的情爱、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

书中的论述既精彩绝伦,又实用有效,叫人如何把握幸福的真谛,是一部经得起反复阅读的作品。

罗素写此书的目的,“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众多男女能够诊断出自己的症状并找出摆脱的方法”。

2、苏菲的世界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信中这样问道: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到弗洛伊德到克尔凯戈尔等诸多哲学大师思考的那些事关人生和世界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也不断接到一些神奇的来信,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最近学到的哲学知识,试图去解开这些奇迹,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要更为怪异、更为离奇……

可以说,整个一部《苏菲的世界》,就是一个智慧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人生和世界之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之心。

3、屋顶间的哲学家

本书由十二个独立的故事组成,它们犹如十二首美丽而深沉的诗篇,充溢着爱和同情的人生哲学,处处表现出恬淡谦挹的生命情怀。它将教我们学会反省、容忍、牺牲和平静,尤其是任何时代的每一个人都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美德:爱和同情。本书出版后,得到过众多荣誉,至今仍被法国许多所高校,指定为教材或课外必读书。

4、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这部著作的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所普遍接受,其中的许多观点,如二程思想的异同、程朱之异同、陆王之异同、朱王之异同等,均为前人所未发,后人所不能改,已成为学术界的定论。这部著作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篇,子学时代介绍了孔子、墨子、孟子、战国、老子、公孙及儒家的哲学文化,经学时代介绍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学文化。这部中国哲学史,是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上划时代的经典之作。


从你喜欢的知识开始,然后不停的问为什么,问到哪里就看到哪里。

我开始喜欢哲学时,是想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是很多人开始的哲学提问。后来一直自己思辨,得到了还是为欲望活的答案。然后开始研究什么是欲望和欲望是什么。

关于欲望的研究,法国的著作比较多,说法也很多,最后发现大家的认知和我的都不一样,我就想这是为什么,然后又进了一层………

就这样慢慢的看下来,你就会越来越了解世界,越来越了解自己。

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有欲望,没有欲望而去强制自己,就说明你的欲望不在想学哲学上,而是想干别的,打算用哲学做工具。

哲学书有一个共性,就是你领悟不到的著述,就很难看懂。

例如所有哲学书我都可以看,读到康德和爱德华威尔逊简直就爱不释手,发现他居然说出并证明了我以为是对的社群效应和脑神经与社会共同影响认知。

但是我绝对看不了阿奎纳,看半页就困,强迫自己看会抓狂………那种社会背景太强,目的性又强的经院派谎言,我无法为他牺牲任何时间,内省一下就是自己的欲望在抵制。

补充一下,康德和黑格尔的书都需要基础知识才能看的爽。例如你如果研究为什么人类会争论不休?为什么柏拉图的体系及影响下会出现费尔巴哈?这时你就会发现逻辑学的重要性。康德的逻辑学一直被认为是哲学界第一,二律背反指出了意识区别的根本原因,并且被哥德尔发展为不完备定理。如果你连三段论都没看,那就看不懂理性批判,看不懂理性批判也就无法了二律背反的成因,更无法知道哥德尔不完备定理为什么正确………

从基础开始读是一种办法,但是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罗素提出的:探寻事实的本质。通过探寻事实本质,可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因此物理、生物、历史、文化的内容都要多读一些,去清楚的了解事实和事实存在的环境。

当代解构主义还不完善,如果把宇宙划分为普朗克单位的小格子,再找宇宙空间万物活动的规律,甚至包括神经元的运动,就可以完美的解构所有事实。我们现在无法做到,可能几十万年内(再来一次智人历史的时间)都做不到,所以我们需要方法,而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些方法。


学哲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增长自己的知识,一种是为了专业工作或研究。

两者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尽相同。

介一下入门级的学方法:

先别去弄概念,不然会弄得你头大还头晕,从哲学史学起,就当作是看看历史。

学习哲学史会让你发现,哲学实际上是个很有趣的东西,而且所涉及的人物故事都非常有趣

哲学故事

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

“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

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中是否有苹果的气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都是因诱导和拍马屁的心理作用使然,而不是事实求是)。

苏格拉底回到讲台,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

那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事实求是,正确的哲学观

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位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招学故事:

后来,柏拉图给学生讲述人的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便想出了办法来推翻老师的谬论

他将一只公鸡的毛全部拔光立于众人面前,和他的老师开了一个玩笑:“这就是老师的‘人’!”

苏格拉→柏拉图→苏格拉底,师徒三代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

是不很有意思?!

你从《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看起再看《希腊哲学史〉〉

哲学的产生

你学了哲学史,你就很容易理解哲学是怎样产生的,哲学是这样产生:

人们面对各种事物→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沉思→原来如此呀(认识和结论)→理论家把各种认识和结论汇总,再进一步总结,形成哲学理论/原理→哲学

今天我们读到的哲学概念/原理。都是前人/哲学家总结出来的,过程如下:

例如;日出曰落→人们认识到→这是自己控制不了的→认识后的结论→太阳是人控制不了的→很多种类似的认识→经过思想家归纳、总结→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就是哲学!

哲学这东西道一千说一万,就是认识论,即:无数个经过人们认识的结论,然后摡括成了哲学!

因此,哲学就是人类的认识论的系统化知

学习实践论和认识论

上面我们讲过,人们对各种事物进行分析、实验、研究、思考,这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讲的就是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要想知道梨子是苦是甜,你就得吃一口(实践)

这样你就很容易理解:

实践决定认识→即: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这就是唯物主义

把唯物主义讲得最透的是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这本书不长,要真学哲学,这本书是必须要读的。

把实践论和认识论讲得最清楚的是毛主席的《实践论》

学哲学,上面两本书一定要读一读,读不懂就多读几遍!

多读几遍,你就明白,哲学的本质就是认识论,这是毛主席说的

学习辩证法

上面讲过,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前人的认识论(结论/真理)

更进一步的就是要学习认识论的方法,撑握了方法,自己也可以去认识论了一一这个认识论的方法就是辩论法

把辩证法讲得最清楚的是毛主席的《矛盾论》

这本书是毛主席最重要的哲学专著,写得通俗有趣,见议题主一读。

学习辩证法→就那么几个条条:

两分法/一分为二法

矛盾律/对立统一规律/

运动和静止规律

量变到质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不要一天就背熟了,但如果真正弄懂并非易事!

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

什么是思辩?什么又是实证?这就要进一步学习了!

学习辩证法如果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来个一分为二,那就把辩论法搞成了变化法/变戏法,结果成了诡辩法!!

你可去看我对《辩证法到底有什么作用》的回答

结束语。以上讲的学习哲学的流程是:

学哲学史→了解哲学的起源产生→懂得什么是哲学→学习实钱论认识论→唯物主义→学习辩证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很多朋友收藏,故作了修改,看完点个赞、收藏留个言,不胜感激哈


你若真心想学哲学,没有你看不懂的书。因为哲学是有关提高思维能力的学问。学哲学首先要学会思考,多问为什么?怎样解释合理,怎样做才能解决问题。就拿你看不懂书来说,你要真看了,遇到不懂的问题可到网上查,或找人询问,没有解决不了的。


一个人多学一些哲学知识是有助于他在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工作中的思维能力的提高的。但是,一定要明白自己需要学习的目的及掌握必要的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个中国人首先应该多阅读自己民族留下来的哲学典籍与名著,从简单的读本入手如毛泽东的《矛盾论》,老子的《道德经》以及《孙子兵法》等。值得注意的是,阅读这些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边读边用身边的事例进行思考,做到由浅入深,边学边用,活学活用。那些创作处哲学典籍或者称名著的人一定是他们在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考虑与学习后才把自己的心得留下来的。

要学好哲学基本理论,可以从观看围棋与中国象棋之博弈,尤其是围棋的每下一步,都存在着陷阱与不足。就看对手能否一眼给看出来,否则掉进陷阱之中,不输都不行。


可从最通俗易懂的哲学书(如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学起,并多看看饱含哲理的诗句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向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类哲理诗,引起兴趣一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觉得,如果要是还年轻,西方的哲学书籍也可以看,如果已经差不多快四十了,就不要看了,要知道真正的哲学就在中国!要不是专门研究哲学的,或哲学讲师,只是对哲学有幸趣,那你弄一套南怀瑾先生的书也就足够了!南怀瑾先生是悟了道的,真理性更强,也更值得可信。也比较容易懂。认真阅读后,你一定会更加懂得如何去面对生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必须从一个章节逐一读起,弄懂每个概念,每个定义!然后连结起来。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有五种形式,三大规律,六种形势。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然后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学法一样!


那就从最简单的书开始看啊,不要先碰高深的,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啊。由量变到质变是需要过程的。如果你看了很多简单的,还是觉得看不懂,那么恭喜你,你可能不太适合学习哲学。

虽然我的答案看起来没有那么多正能量,但是绝对是实话实说哦!


作为美本哲学毕业,经常被人问怎么看懂哲学,整理一些想法在这里:

1.读哲学要学会按照哲学脉络、哲学史读,不要一下子非要去随机挑一个看。比如说,哲学界很著名的观点是,一切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疏。虽然有夸张成分,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好好学哲学就应该从最古典的古希腊哲学开始读。随着你读得越来越多,你会发现很多基本概念是不断被后辈哲学家提起的。按照哲学史来读不只会让你方便理解后面的哲学家,更有利于你产生更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你应该知道,理论体系是哲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所以,作为个人兴趣,你可以读任何一个哲学家。但作为哲学学习,我不建议你一开始就读康德黑格尔这些modernphilosopher。前一段流行的后现代哲学家我虽然很喜欢,但看到很多人广读后现代从而产生误读,也是觉得可惜。

2.严肃的哲学学习,我认为切忌不要读《哲学史》《哲学评论》《趣味哲学》这类二手资料,学哲学一定要读原典。虽然大部分人没法读原来的语言(古希腊文和拉丁文和意大利文和德文法文。。。),但也要读翻译过来的原典。美国本科哲学系的教学我们我没看过一本二手资料,虽然一开始很辛苦,但这样很有效于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不然很可能被二手资料扰乱思路,反而不利于你尽量去理解懂你想看的康德。

3.在寻找译本时一定要找大出版社有学术背景的译者,不然更加会影响理解。如果你英文达到托福水平,我强烈建议去买英文译本读。这首先是因为西方哲学的研究传统在西方历史悠久所以经典译本已经是经过多人筛选的历久弥坚文本,其次是我深刻感觉比起中文强调的信达雅,英语语言本身就有更强的简洁性和逻辑性。很多文本你会发现读英文比中文要更好理解,康德黑格尔这些理论体系繁复的哲学家的作品更是如此这般。如果你再考虑到两位作者的写作语言德语和英语的更相近这一事实,应该会更认同我这个建议。

我在本科学过两年的古希腊文和一年的德文,虽然最终没法读原版的哲学原典,但感受到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会深受语言影响(相信你如果喜欢维特根斯坦必会明白我在说什么)。所以我建议学好英文,尝试去读英文译本。

4.这一条可能是最重要的哲学学习者素养,那就是承认没人读得懂康德黑格尔,或者说大多数哲学家你都无法说你读懂了。我自己的话,第一次读康德是初中接触他的道德形而上原理,当时被感动得稀里哗啦觉得自己读懂了可以和大哲学家对话了。结果!到了本科再学康德同样的作品以及他的三大批判时深感自己当时的年少轻狂。虽然课上聪明的同学屡屡发言,我也参与讨论感觉自己更多理解了他们。但我们斯坦福博士毕业的哲学教授说:我其实不期待你们能读懂1%,因为你们现在就花了几周读一本书,而我读博士期间一整年都只研究他的一段话。。。。。。

虽然听起来很装13,但震惊的我和我的同学确实明白我们离了解康德的皮毛可能都差很远呢。即使别人问起他的重要思想我们能回答出个所以然,即使外专业的人觉得我们很高深懂很多,但我相信所有学习哲学的人都明白哲学探索是一条无止境的路。

5.正因如此,我希望你不要气馁,也不要惊讶自己没有思绪,因为万千哲学学习者,甚至读到博士的人和你一样:)

你如果希望快速进阶自然可以去读二手材料科普类文字再回头读原典,但我支持你不断去挑战自己读原典的能力。

同时,其实哲学真的是一门很苦很讨厌的学问,你也不要强求自己一定要读懂^o^


确切的说哲学并非单纯的书本记载,人类对哲学的来源,来自于心理与思维.融合的辫证,及对万物生息规律的研究,每一位哲学家必备的个人因素是天赋,也就是我们常言的天资,哲学并非适合每个人学习的,得有天赋的开柘与心领神会的领悟,二者合修升华,为哲学课程。


原始地址:/kepu/30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