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甲骨文算起,书法迄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文字的最初是用来记事的,随着慢慢发展,人们似乎对其并不满足于单纯的记事,便赋予了文字以欣赏的价值。
金文,也叫钟鼎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商周时期多铸造在青铜器上,钟鼎文也因此而得名,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这种字体就是后来被归纳为大篆之列,除了记事外,还有装饰青铜器的作用,字体瘦长,笔道遒劲雄美,行气疏密有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各有风韵。有人曾归纳为两种风格,一种是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起止多露锋芒,间有肥笔,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瘦筋,笔划多挺直,不露或少露锋芒。文字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有了法度,从形态上看,古人在这时也有了一种有意识的创作性。
在大篆里还有一种鸟虫篆,笔画之中藏有鸟形,文字与鸟形融为一体,如越王勾践剑上的铭文,这就是在审美意识之下创作出来的文字,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后用于玺印和碑额上。
除了鸟虫篆之外还有柳叶篆、上方大篆、悬针篆等,最值得一提的应是悬针篆,这种书体线条下垂,布局均匀,字型修长优美,重心偏上,体势秀逸,摇曳多姿,极富装饰趣味,因笔画纤细,宛若悬挂的针,故此得名。最早的悬针篆出现于战国时期的中山王三器中(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中山王圆壶),线条组合上追求粗细、轻重、虚实变化。横、竖等主笔粗、重、实,其它副笔细、轻、虚,使通篇文字产生了强烈的韵律感,这种写法让后来的书法家和篆刻家纷纷效仿。
文字起源很早,真正作为纯粹点书法艺术应该是从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正式开始的。。。
自此开始,各大书法家逐渐出现,获得世人的追捧。。。
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1]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书法作品中《兰亭序》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
这个问题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更不会有准确答案。
这是一个文化传袭的问题。所谓的书法,不过是被我们后人套上了光怪陆离的惊艳标签,这和当初往圣造字、书写的初衷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虽然一直传说是上古之神仓颉创造了汉字,但即便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命题,那仓颉也不是奔着完全为了视觉艺术的愉悦和欣赏而创造的。不过是现代人更加看重了文字的外化表现形式,也沾染了不同程度的虚名浪誉。
谁都知道王羲之是中华第一书圣,他的墨迹早已成为了价值连城的国宝,甚至连他的仿品也都身价不菲,动辄上亿。就连后人摹写的仿本《兰亭集序》,也一直是国之瑰宝,被养在深闺、藏在洞府,轻易不肯示人。
无名者要想见其一面势比登天。
但我们只要粗读一下王羲之的《兰亭序》内容,就可以大致知道,其实人家王羲之写下这份书作不过是为了结集诗人们在曲水流觞的氛围里即兴创作的那一首首诗作,也留给时人和后世一个感慨───这个世界,我来过,虽然你不能看到我,但我可以给你留下存在的依据,还有我们当时的环境下那种情怀和感喟。
没想这份书作的文字内容很少被人提及,或不被重视,但他的文字却被万众所瞩目,也实质上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汉字传承焦点。
这固然有楚王好细腰和后人大肆炒作的成分,但也不得不承认,王羲之的字迹确实带给了我们不尽的美感,那种跌宕和顾盼,那份从容和峻拔,一直令我们心驰神往,也一直引领着我们这个民族文化审美的历史走向和文化定位。
但要说到纯粹以汉字书写作为观赏,那也不过就是百十年间的事。我们必须认同:无论是先人还是前辈,文字的另一层表现、载录功用一直没被湮没和摧毁,也一直是主要的文化作用。只是到了现如今的当下,才有人恣意涂脂抹粉的登上所谓书法创作或者书法传承的舞台,以吸引他们的眼球审美为皈依,开始大肆渲染和鼓噪所谓的书法创作,且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养了一帮子闲人痴汉,却距离我们的审美越来越远,甚至直接悖离了王羲之等书法先贤的宗旨和法则,这才是最最令我们目瞪口呆、诘牙无语的。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作为纯粹的书法艺术是从汉末魏晋开始的。
一:概述
中国汉字进入秦代,在秦始皇大一统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趋势下,汉字定型为小篆,这种字体线条粗细均匀,字形齐整,成为了书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经历了这种稳定后,文化上得到了统一,为后来的线条出现波磔变化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书法首先起源于线条的突变,线条也是书法成为艺术的最为核心的元素。从此秦隶汉隶草楷行像雨后春笋,逐渐成为了汉字书法史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隶书
秦代已经有了隶书,叫做秦隶,因为秦统治时间短,所以隶书真正成为时代性书体是在汉代。隶书较之小篆更为简便,因此有人认为隶书就是先秦小书记员用以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书体,相传为程邈所创。
三:草书
汉代章帝时期出现了在隶书基础上创新出来的草书体,这种草书称之为章草,章草古拙,韵味十足。后来又出现了也称小草的今草,始于汉末,是对章草的革新。东汉张芝所创,当世人称其为草圣。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发扬光大了今草,创作出了《十七帖》,被历代奉为经典。王献之、隋代智永、唐代孙过庭等皆为今草书法大家。
草书中最放纵的是狂草。笔势连绵回绕反复,字形变化繁多神奇。相传为汉代张芝所创,尤为夸张的是一笔书,中间线条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据说王献之独得其法,笔者在《王羲之大道帖真伪考》一文论述了王献之写出了《大道帖》这样的作品,而非王羲之。从所存历代草书书法作品来看,一笔书已经失传。张旭、怀素为狂草大家,对后世影响极大。
四: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在隶书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始于汉末,一直通用到现在。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冠绝古今。唐代楷书最为流行,成为了国书体,并走向了鼎盛。唐初有楷书四家虞褚欧薛,中期后期有颜柳。
行书有行楷和行草两种。皆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王羲之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颜真卿有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有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五:小结
真正的纯书法艺术始于汉末魏晋,这个时代有了专门以书法为毕生追求的大书法家,随之还出现了书法批评家。这个时期众体完备,完成了实用书写字体向审美艺术的华丽转身。这个时代社会动荡,民族艺术却互相吸收融合,开创了文化艺术的新时代。
六:知识测验
1.【单选题】飞白体是谁发明的()?
A、张芝B、钟繇C、蔡邕D、李邕
2.【单选题】隶书的创始人是()
A、张芝B、程邈C、蔡邕D、王次仲
3.【单选题】哪个时代属于书法纯粹艺术的开始()?
A、秦代B、晋代C、汉末魏晋D、唐代
书法,其实很简单,并不高深,也不神秘。就如前所说,它不外乎用毛笔写汉字,只是,自它被看成艺术以来,有了和普通书写稍有不同的某些规范而已。那么,书法是什么时候被看成艺术的呢?
谈到书法成为艺术的时间问题,有一个人必须介绍,那就是汉末的师宜官。有记载称,师宜官到酒肆喝酒,常不带酒钱。饮罢,取笔作题壁书法,向观其书法者收费,足酒钱后,拭去,付钱而去。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以现代的角度来看,师宜官应该是有记载的举办书法展第一人,而且是收费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信息:首先,师宜官的字迹,已不是实用之记录,而是为观览而作。其次,此时的师宜官应该是一个书法创作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汉字书写者。最后,真正的书法欣赏者业已出现,因为这可是要付费的,非钟爱者,谁愿意掏这闲钱附庸风雅呢?
汉末到魏晋,有记载(包括正史)的书法家愈来愈多,这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不少,最为著名的书法家,除师宜官以外,还有“草圣”张芝、“正书之祖”钟繇、“书圣”王羲之及其儿子王献之,等等。而这些名家的墨迹,在当时就有人视作法帖,费心珍藏,奉为至宝。而至迟到唐太宗时代,王羲之已被视为“书圣”,其书法名作《兰亭序》更被后人评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的经典范例。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汉末魏晋书法已被视为艺术。
从一开始就是,甲骨文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都有很多艺术在里面。
汉末已有大量的欣赏人群;魏晋已有大批的痴迷者并且出现了有序的家庭传承、师徒传承的书法教育形式,而且产生了指导写字的专著。字有人欣赏就已经产生了艺术的功用。至于具体从哪个历史阶段开始成为一门艺术,实在难以说清。
理论上说是同时开始的。先人创造文字的时候是带着审美观造字的,造字总要有一个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审美观。规则之美,美即规则。
中国的文字与书法艺术是同时出现的。
甲骨文中可以看出造字者尽量做到横平竖直、所有的三角形的角度都在刻意保持一个角度,并且所有的字都尽量统一成方块状。
这就是审美观的体现,如果先人没有审美观,那当时的造字应该出现涂鸦状的混乱形式。
往后的篆书、隶书、楷书都是审美观念的不断提升形成的新的文字形式。有新的审美需求了,就发明了对应的新形式文字,以满足审美需求。
发展到大草,审美观达到顶峰:完全去除了文字的传递信息的功能,只保留审美功能。
中国的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汉字书法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我的观点是,文字作为纯粹的书法艺术与文字被创造出来的时间同步!
我看了前边几位答主的观点,要么是根据某个传说故事推测而来,要么是想当然就认为书法艺术从“书圣”王羲之时代开始。我觉得这些观点都站不住脚后跟!
1、师宜官
首先,东汉书法家师宜官的故事根本经不住推敲。师宜官先生去人家酒店喝酒吃肉,却不给钱,现场就在人家酒店墙上题字表演,谁看字谁掏钱,完事还把墙上的字铲去。想想看,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挥笔写字,我就得给你掏钱吗?谁干呀!再说了,酒店老板也不答应啊,你来喝一次酒,就把我的墙铲一次,你要老来喝酒,我的墙还不被你铲塌了?
师宜官碑帖局部,府字那一竖钩很有意思,有时代特征
2、王羲之
再说说王羲之。王羲之的作品《兰亭集序》的确是被自己视为珍宝,仅做家传,概不出售。书法在这个时候当然已经成为艺术品无疑,可是也不对呀,王羲之为什么要跟卫夫人学习书法?还不是觉得卫夫人的书法美,美是什么?美就是艺术的雏形!
《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
3、文字与书法艺术同时创造
我的观点就是在文字被创造的同时,就有了人类对文字美的认识,并为了追求文字之美,开始学习,开始总结,最后升华到美学理论,广泛传播,书法成为艺术便水到渠成!
关于仓颉创造文字,《淮南子》中有天雨粟,鬼夜啼的记载。意思是说,当年仓颉造字完成,举国欢腾,感动了上苍,老天爷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鬼怪为什么哭啼?因为书法艺术诞生了!最后面这句话是我说的,嘿嘿!
关于仓颉造字的一幅画
回答就到这里吧,希望题主认可我的回答,顺祝题主愉快!随文粘贴我的近期书法作品两幅,请各位路过的看官品评指教,永书在此先行谢过!
书法不可能是纯粹的艺术,书法如果离开了实用成份,就是书法消亡开始。当代有的“书法家”称书法为纯艺术,目的是为了给自己拙劣之书加一幅遮羞布,妄图排斥具有雪亮眼睛的大众的评价。
文字的书法艺术的开始,这有一个解释是从文字发明开始就有了书法艺术的创造。
谢问答邀请:
文字作为纯碎的书法艺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字从秦朝以前的称为古文字,从汉朝隶书以后称为今文字。从殷商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直至秦代小篆就产生了书法。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称为中国书法的古书体。其风格浑厚苍茫,宛转流丽。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称为今书体。隶书盛行于两汉,有粗犷的豪气。楷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沿用至今。其大气磅礴的气势,端庄宽舒的风格。行书有晋朝王羲之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行气流暢,各显风姿。草书,有《二王》孙过庭等,特别张旭,怀素把狂草发挥到极致。这就是中国文字纯碎的书法艺术开始过程。浅见请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