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历史故事里的人是卧薪尝胆的?

首先想起的便是明朝的徐阶。

严嵩,这位忘恩负义的王牌奸臣,先是害死了徐阶的恩人夏言,然后在夏言死后百般刁难徐阶,一度想把徐阶置于死地。

然后徐阶呢?他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做小妾。

严嵩把死劾自己的杨继盛(徐阶学生)投入监狱,百般折磨。

然后徐阶呢?自行把户口迁到严嵩老家,和人家攀老乡,拉关系。

严嵩,这位擅长翻云覆雨的弄权高手在内阁里把徐阶都要踩到地底下去了,严首辅说东徐老弟不敢说西。朝廷里的其他官员说,徐阶是严嵩的一个小妾。

然后徐阶呢?听完微微一笑,说没有严阁老的帮扶,就没有我的今天。

然而历史一次一次告诉我们:人之所以能忍,是因为心上端着一把刀。

后来徐阶用接近人类智商极限的权谋计策搬倒了严嵩,干掉了严嵩的独眼龙儿子严世藩,整顿政务,恢复国力,奠定了明王朝中兴的基础。


回答;有哪些历史故事是卧薪尝胆的?

在中国历史上长河中,有一位特殊的君王,他曾经满怀家国仇甘为敌国俘虏,期间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俯首称臣,最终反败为胜,成功翻盘,他就是越王勾践。

在那样战火纷飞的年代,吴王阖闾带兵攻打越国却大败而归,并且自己身负重伤,他衔恨在去世之前,把自己的儿子夫差叫到病床前,告诉儿子一定要为自己报仇。

儿子夫差是闻名等孝子,他坚定地答应老国王,发誓一定要为父亲报仇雪恨。从此夫差励精图治,训练军队,寻找为父亲报仇的机会。

终于两年后,夫差带吴国大兵人马攻打越国,把越王打败。勾践被吴国将士包围,无处可逃,一看就是死路一条了。

正在这危机关口,夫差旁边的一个得力大臣告诉他;说吴王夫差喜爱金银珠宝还有各种美女,越王听到后,就派人带了大量金银珠宝以及几位勾人魂魄的美女献给吴王,自己甘愿对吴国俯首称臣,并愿意去吴国侍奉吴王夫差。

吴王一听心里乐开了花,但一些大臣却极力反对,纷纷劝阻,可夫差是一个专横跋扈唯我独尊的人,他认为;越王夫差,能俯首称臣那就代表越国不似以前,是彻底败了,于是吴王就把军队撤离了。

越王勾践与妻子一路来到吴国之后,吃着粗茶淡饭穿着粗布麻衣住着茅草房,给吴王夫差当养马人。而且每日天不亮就要起来去干活。很快三年时光过去的。

三年来越王勾践日夜惦记着如何报仇,时刻记得自己与妻子所受的屈辱,他虽然低眉顺眼,但小心谨慎,从来没让吴国的人知道他的心思,因为他知道若是被吴王夫差知道了,自己与越国的百姓都会没命的,为了越国,他只能好好侍奉吴王夫差,等待时机回到自己的国家。

三年后,勾践终于赢得了夫差的信任,夫差也让他回到了越国,可是夫差做梦也没有想到勾践这一回去,直接导致的是吴国的彻底覆灭。

勾践与妻子回到越国后,勾践立志发誓要报仇,他不敢睡舒适的房间,怕自己会忘记了曾经的屈辱。所以他每天都睡破屋,屋里始终挂着一颗苦胆,每天都要尝尝,示意自己不忘屈辱。

每天他与妻子还去做农活,帮助农家百姓。赢得了越国老百姓好感。经历十年奋斗,越国由弱转强。而吴国夫差,为了自己的霸业,并没有考虑过百姓,成天花天酒地,美女入怀,甚至还听信坏人的话,误杀忠臣。吴国虽似强大,但国力早已衰弱了。

复仇机会终于等到了,勾践获知情报,夫差要起兵去北方争夺诸侯盟主,于是就亲自率领越国大军去攻打吴国,一举打败他们,杀了太子,夫差听到后,立马带人回国,向越国求和,勾践算了一下,现在消灭不了吴国只好答应了。

几年后,勾践又一次带兵攻打吴国,而吴国已风雨飘摇早已不如原来那样强大。于是吴王夫差再次求和,勾践没有答应,夫差这才后悔是自己没听忠臣劝告,导致自己国破家亡,于是羞辱之下举剑自杀。

这应该是历史上最经典有名的卧薪尝胆故事。


春秋时期,赿王勾践与吴国争雄。

两军交战,越军惨败。赿王勾践被俘。

勾践被命于吴王牵马、做杂役,受尽屈辱。

后被放回国,每天睡在房子的柴草堆上面,在房梁上朝下悬挂了一只苦胆。他每天都用舌头去添苦胆,以此苦味勾起他在吴国受尽苦楚折磨及奇耻大辱的情景。

他暗下定决心要报仇雪耻,后重整旗鼓,最终打败吴国。成春秋五霸之一。

故有“卧薪尝胆”之典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当遭受失败、面临困境时应不忘初心,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一定会取得胜利,大获全胜的。


历史上有名的是周文王忍辱负重…

越王勾践与范蠡卧薪尝胆二十年的故事…


越王勾践被吴擒受辱,后为了不妄报仇,躺身稻草上睡觉,并在屋内置一苦胆,经堂用觜含之,最后战败吴国,一雪前耻。韩信胯下之辱,三顾茅庐的刘备,面壁修身的达摩等都是卧薪尝胆的历史古事。


题目问的是有哪些历史人物是卧薪尝胆的?很明显,这不是只讲越王勾践的故事了。我个人想到的人物,是三国时期的刘备。

大家都知道,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可谓是屡战屡败,极其狼狈。纵观刘备的前半生,穷困潦倒,四处漂泊,一天安稳日子都没过上,每天都是在想着“逃跑”,想着活命。先是依附公孙瓒、后又跟随曹操、再投袁绍,半生游荡,没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连连败战,手下没有一兵一卒,最后连桃园三结义的关羽、张飞和两位夫人都打散了。这要换成别人,早就崩溃了。但是刘备百折不挠,内心坚定,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可以成功的。在袁绍处,韬光养晦,暗中观察形势的变化,看准机会,在古城与关羽、张飞再相聚。

在古城,刘备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制定人生规划,选择投靠同是皇室宗亲的荆州刘表。在荆州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人生不再迷惘。刘表病亡后,蔡氏争权,立刘综为荆州之主,后投降曹操被杀害,刘备不忍手足相残,乘人之危夺取荆州,选择再次流浪。

刘备率领残兵败将,来到江夏找刘琦。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孙权联合抗曹,赤壁大战后,刘备趁乱拿下荆州,才算站稳脚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荆州刘备按照诸葛亮制定的“立足荆州,夺取益州,一定天下”的策略,稳扎稳打,一路向西,所向披靡,最后攻下成都,先自立“汉中王”,后面南背北称帝,史称蜀汉昭烈皇帝。

刘备少时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子两人相依为命,靠编席卖草鞋维持生计。但他从小就热爱学习,志向远大,穷苦的生活造就了他外柔内刚,百折不挠,果敢坚毅的性格品质。28岁桃园结义,与关羽、张飞一起开始创业,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挫折磨难后,他依然坚定理想不放弃,持之以恒,卧薪尝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在60岁的时候走上了人生巅峰,建立了蜀汉政权。

刘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拼搏奋斗,砥砺奋进,有卧薪尝胆的精神,草根同样可以成就大事业。


原始地址:/qinggan/9776.html